APP下载

辽宁绒山羊资源保护与品种选育

2014-12-20杨术环郭丹辽宁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中国畜牧业 2014年21期
关键词:绒山羊保种品系

文│杨术环 郭丹(辽宁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多年来,在农业部大力支持下,辽宁省立足辽宁绒山羊品种资源优势,坚持走以品种选育促生产开发,以生产开发促品种保护的发展之路,精心培育辽东部绒山羊优势产业区,初步建成了面向全国的辽宁绒山羊良种繁育基地。长期以来辽宁绒山羊这一品种被国内各大绒山羊产区引进,为各地培育新品种和开展杂交改良、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

一、辽宁绒山羊资源保护情况

1980年,农业部与辽宁省政府共同投资,在辽宁省盖县建设了辽宁省盖县绒山羊种羊场(现更名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负责盖县绒山羊的品种选育、研究工作。1981年,因在辽东、辽南等县也发现了该品种羊,辽宁省畜牧局决定将“盖县绒山羊”改名为“辽宁绒山羊”,并开始组建核心群开展选育工作。1984年,经全国绵山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鉴定,确认为优良绒用山羊品种,并公布国家标准—《辽宁绒山羊》(GB4630-84),列入《中国羊品种志》。从此一直由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负责保种和选育工作。

2002年,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利用农业部良种工程项目资金,在辽宁省辽阳市建立了“辽宁绒山羊科技示范场”,与盖州的“辽宁绒山羊原种场”共同承担保种任务,实现核心群两地保种,以降低活体保种风险。

2007年,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辽宁省家畜家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同辽宁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三家合并,一套机构三块牌子,共同负责绒山羊的保种、选育工作。

1.核心群保种情况。目前,两个核心保种场羊存栏2260只,其中母羊2060只,公羊200只,8个家系。核心群均为特级种羊,具有被毛白、体格大、耐粗饲、产绒量高、绒品质好、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等辽宁绒山羊的优良品种特性,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如下:

(1)产绒性能:成年母羊平均产绒量1094克,绒长8.2厘米,细度15.87微米,净绒率71.60%;成年公羊平均产绒量1687克,绒长9.6厘米,细度16.88微米,净绒率72.64%。

(2)产肉性能:成年公羊体重91.6千克,屠宰率48.82%,净肉率35.19%,成 年 母 羊体重43 .8千克,屠 宰 率49.98%,净肉率33.90%。

(3)繁殖性能:成年母羊产羔率110%~120%,断奶羔羊成活率95%以上。

2.生物保种情况。自2001年,省绒山羊育种中心开展了利用细管冷冻精液和冷冻胚胎的生物保种工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特级绒山羊公母羊制作冻精和胚胎,进行超低温保存,现保存8个绒山羊家系的冻精200余万剂,协助国家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采集并保存胚胎200枚。

3.社会化联合保种情况。为确保品种安全、防止近交退化、提高选育成效,在辽宁省畜牧局领导和支持下,自2001年启动了辽宁绒山羊保育种机制改革工作,组织实施开放式的社会化联合保种、育种。目前,在辽宁绒山羊主产区9个县(市)合作建立了16个联合保育种场,主要做法就是由辽宁省绒山羊核心群保种场同各联合保种场通过有计划有组织交换血统(导血),种公羊自上而下调配,种母羊自下而上导入,统一制定选种选配计划,统一开展后裔鉴定,实现社会化合作,以有效控制近交系数增量,丰富核心群遗传资源,形成辽宁绒山羊多点异地保种、联合育种的格局。

经过多年努力,联合育种工作已初见成效,2009年实现了良种登记电子化管理,到2010年全省持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绒山羊种羊场全部完成种羊登记,登记优良种羊21000只。

以辽东9个绒山羊主产县(市)为核心区,通过联合保种场的辐射带动,初步建成辽宁绒山羊生产优势区,2013年辽东部“9县”绒山羊存栏225万只,平均个体产绒量654克,比全省平均水平提高18%。

二、辽宁绒山羊选育情况

建群提纯阶段:1980—1990年;建核心群、提纯扶壮。

闭锁繁育阶段:1991—2000年;纯繁选育,提高性能。

分群建系阶段:2001年至今;联合育种,建立品系。

近10年来共开展了常年长绒系、高产绒量系、优质羊绒系、高繁殖力系等四个优良品系的选育工作。

三、辽宁绒山羊选育技术研究及应用

1.育种技术。在常规育种方面,开发了“精准化育种管理系统”软件,该系统集育种值估算、数据分析、日常管理、日志式提醒等功能为一体。融合RFID电子射频、计算机应用、BLUP选种和LAMS选配等技术,使育种达到两个“百分之百”准确,即配种方案执行准确和育种数据采集准确。管理模式和技术水平居全国领先水平。

在生物育种方面,开展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等控绒基因分子标记研究;利用全外显子分析技术开展了常年长绒与季节长绒的基因差异研究分析;结合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探讨转基因辽宁绒山羊新品种选繁技术。

2.繁殖技术。在繁殖方面,开展0.25毫升细管冷冻精液和无动物源冻精稀释液的研制,分别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深入开展人工授精技术研究:进行了器械改型、输精方法改进、发情鉴定手段革新等工作,获得专利一项;在联合育种区建立人工授精站点240个,其中科技示范站点60个,每站配有鉴定优秀的种公羊2~3只。

3.饲养管理技术。在饲养管理方面,开展了全舍饲饲养技术研究与示范,成功研制绒山羊全价BTMR日粮,获专利两项;开展了羊绒分类分剪技术研究,建立了三十多支专业剪绒队,根据羊只不同年龄、不同部位分类分剪,分别包装,这是对传统梳绒方法的一次革新,不仅消除了传统梳绒对羊的伤害,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分类分剪促进羊绒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四、选育成效

辽宁绒山羊在30年的选育过程中,成效显著。核心群母羊产绒量由1980年的474克提高到1094克,公羊产绒量由1980年的643克提高到1687克,辽宁绒山羊平均产绒量也从1980年的200多克提高到650克,各地引种表明:辽宁绒山羊改良低产绒山羊效果显著。特别是培育出的常年长绒新品系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今后辽宁绒山羊品种资源开发利用积累了丰富的遗传物质基础。

五、绒山羊保育种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保育种经费投入不足。保种和育种是密不可分的,只保不育品种生产性能就会退化,品种保护工作就失去了意义。而品种选育工作是投入大、见效慢,经济效益低、社会效益显著的公益型事业,只有依靠政府支持才能开展下去。近年来辽宁绒山羊因实施联合保育种工作,保育种群规模扩大,工作量增加,加之舍饲圈养成本和科技投入逐年上升,保种场又处在基础设施改造和技术更新阶段。目前国家和省里每年投入的保种经费百万元左右,保育种计划难以全面实施。

2.舍饲配套技术落后。自2010年辽宁省全面实施封山禁牧,绒山羊由放牧或半放牧生产转为舍饲后,由于舍饲配套技术落后,种羊长期舍饲后出现尿结实、酸中毒、肢蹄病、繁殖率低等问题,种用性能受到影响。

3.产业风险依然存在。长期以来,辽宁省绒山羊饲养以山区农户小规模大群体生产方式为主,管理水平较低,多数羊场生产设施简陋、管理粗放、饲养密度大、科技水平低,特别是疫病防控意识和手段落后,一旦疫病传播将面临全群覆没的危险。同时近年来,受肉羊生产的冲击,许多绒山羊主产区,纷纷出现砍绒羊养肉羊的现象,绒山羊饲养量锐减,保种工作任重而道远。

六、绒山羊种业面临的形势及发展思路

1.面临形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羊产品(肉、毛、绒、皮、奶)的需求快速增长,羊产品价格特别是羊肉价格逐年攀升。目前养羊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总体看,呈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养羊生产由毛、绒用型为主转向绒毛肉兼用性和肉用型为主;二是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放牧生产转向标准化舍饲半舍饲饲养。新形势下,各地都在加大科技投入,力争在品种选育和技术研发上尽快取得突破,以占领产业发展前沿。

2.发展思路。辽宁绒山羊品种保护和选育工作,要坚持以资源场核心群种羊为基础,以社会化联合保种场为依托,建立紧密联合型保育种机制,立足现有的基础优势,充分挖掘优异基因,丰富辽宁绒山羊遗传资源,不断提高绒山羊保种核心群生产性能;同时要积极推进精准化育种工作,加速新品种、新品系选育进程,有效提升辽宁绒山羊保育种工作水平,永保辽宁绒山羊种质优势,为绒山羊产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撑。

3.工作目标。根据国内外绒山羊育种现状和辽宁绒山羊生产实际,在未来10年内,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将继续采取开放式核心群联合育种方式,以精准化育种和种羊生产性能测定技术为基础,通过建立高效优繁技术体系,加快应用分子遗传、基因定位等高科技技术手段,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展;要有计划地全面科学系统地推进辽宁绒山羊选育工作,逐步建立辽宁绒山羊三大优良品系:常年长绒品系(优质高产品系)、高繁殖力品系和绒肉兼用品系等。

猜你喜欢

绒山羊保种品系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新华指数 新增岢岚绒山羊
我国绒山羊种质资源、产绒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牛保种现状及对策研究
“富硒多倍体蒲公英新品系”在太谷区试种成功
耐高温高湿的松毛虫赤眼蜂品系筛选
辽宁绒山羊春季放牧植物中毒防治
梵净山地区野生树莓引种试验
大理州优质蚕豆新品系比较试验
浅谈晋南牛的保种与开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