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和CT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4-12-20范小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3期
关键词:淋巴瘤原发性影像学

董 莹 范小波

山东莱芜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莱芜 271199

目前,原发性中枢系统淋巴瘤的治疗以早期手术治疗为主,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晚期治疗通常以化疗为主,但预后效果欠理想,因此,早期诊断对该疾病的临床治疗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类疾病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是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其中以MRI和CT 最常用。为探讨两种方法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中的影像学特点和应用价值,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0-01—2013-01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8~68岁,平均(45.8±4.3)岁,男44例,女36例。病史1~6个月,平均(3.2±1.2)个月。文化程度:文盲0例,小学6例,初中12例,高中22例,大学及以上40例。临床症状:头痛42例,间歇性意识障碍6例,言语功能障碍16例,精神萎靡6例,呕吐10例。选取标准:(1)均符合临床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标准,且均在手术过程中经病理切片检查确诊;(2)均无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其他原发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等。

1.2 方法

1.2.1 MRI检查方法:选用GE Signa1.5T 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检查。患者取平卧位,静脉注射0.1mmol/kg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1]。从患者颅脑顶部开始扫描至枕骨大孔下部,扫描的序列分别是横断位T1WI、T2WI、T2FLAIR、DWI、矢状位T1WI,扫描层厚度(6.0±2.0)mm,扫描间隔(2.0±1.0)mm[2]。选择波普成像方式为二维1HMRS,分别设置TE和TR 为144ms和1 000ms,扫描肿瘤区、脑水肿区、对照区,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

1.2.2 CT 检查方法:选用Phillip Brilliance CT 仪器进行检查,设置矩阵为512×512,视野25cm,电压为120kV,电流为100mA,扫描层厚3~6mm,螺距0~3mm[3]。患者取平卧位,从颅脑顶部开始扫描至枕骨大孔下部。在第1次扫描结束后,注射70mL造影剂(碘海醇),并行加强CT 扫描,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

1.2.3 病理切片检查方法:在开颅手术切除病灶时进行病理检查标本取样,对所选标本进行常规HE 染色处理,同时进行FOOT 网状纤维染色,制成薄片后在光学显微镜下细胞筛查[4]。

1.3 观察指标 (1)病灶所在部位、病灶的数量以及多发性病灶的形态分布特点;(2)肿瘤在MRI和CT 扫描下的信号特点或密度特点;(3)肿瘤部位的囊变、坏死、边缘等情况及形态特点;(4)病灶周围组织的水肿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和CT 表现特点 本组患者MRI及CT 表现见表1。通过表1可知,肿瘤特点以基底节区、单发、CT 呈高密度或等密度、MRI呈T1等信号或偏低信号、中度水肿、边缘清晰为主。

表1 80例患者MRI及CT 表现特点

2.2 诊断准确率 由表2可知,MRI与CT 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2,P>0.05)。

表2 80例患者MRI和CT 诊断准确率对比

3 讨论

3.1 中枢系统淋巴瘤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类临床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2%。该病累及的器官有脑组织、脊髓、脑脊髓膜等[5]。PCNSL 高发于老年群体当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大多并发免疫功能障碍,常见的病理类型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PCNSL的临床表现无特殊性,较为常见的症状有头痛、眩晕、呕吐、语言或肢体功能障碍等。通常该病的自然病程4~6个月,若不经干预患者的生存期较短[6]。现阶段临床对该病的具体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尚未统一。

3.2 MRI检查特点 MRI扫描显示,肿瘤形态通常呈现为团块状,病变累及胼胝体的病例可表现为蝴蝶型或镜像影,病变周围边缘较为清晰,水肿程度多为中度。T1WI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则表现为等信号或偏高信号。所有信号均较为均匀,在增强扫描下信号通常呈现为明显的均匀增强,且一般不伴钙化、出血及坏死等情况[7]。本文80例患者病灶均未出现钙化、出血或坏死现象。

3.3 CT 检查特点 CT 平扫时在脑组织较深实质区,如丘脑、基底节区等部位可呈现高密度或等密度结节或肿块,密度较为均匀,边界清晰,肿瘤周围表现为中度水肿。增强CT扫描通常可见肿瘤组织呈现明显的团块状或结节状,且密度均为均匀增强。本文80例患者的CT 表现与临床资料基本吻合。

3.4 PCNSL的鉴别诊断 首先,PCNSL 的好发部位在患者的脑组织实质,一般位置较深,常见于胼胝体、丘脑、基底节区等部位[8]。第二,PCNSL 的肿瘤形态以及生长方式具有特异性,CT 扫描通常可见肿瘤细胞团块呈现均匀增强,若肿瘤病灶为多发性,则表现为区域性分布。第三,PCNSL 的肿瘤团块CT 平扫时通常呈现为高密度或等密度,MRI扫描时T2呈像表现为等信号或偏高信号,DWI呈现高信号。

综上所述,PCNSL患者经MRI和CT 检查,诊断准确率均较高。MRI能通过信号的增强将肿瘤具体情况用波谱表现出来,CT 能清楚显示PCNSL 肿瘤的密度、肿瘤组织边缘情况、脑组织水肿情况及占位效应,两种方法均在PCNSL 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刘玲,肖家和,魏懿,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影像诊断及病理特点[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1):43-47.

[2]汤华萍,李美英,夏峰,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4):59-61.

[3]胡裕效,来虹,卢光明,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多模态医学影像学评估[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2):199-202.

[4]刘梦雨,冯逢,有慧,等.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5(16):383-385.

[5]庞厚芬畅.MRI在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0):87-88.

[6]张体江,吕粟,月强,等.脑内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MRI诊断与鉴别诊断[J].畅放射学实践,2010,25(9):994-998.

[7]Lorberboym M,Wallanh F,Estok L,et al.Thallium-201retention in focal intracranial lesions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rimary lymphoma and nonmalignant lesions in AIDS patients[J].J Nucl Med,1998,39(8):1 366-1 369.

[8]Kuhlmann T,Schroter A,Dechent P,et al.Diagnosis of a multifocal B cell lymphoma with preceding demyelinat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sions by single voxel proton MR spectroscopy[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1,70(2):259-262.

猜你喜欢

淋巴瘤原发性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异时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超声报道1例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