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检测与分析

2014-12-20李东瑞丁雪冰王雪晶滕军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3期
关键词:病原学脑炎病毒性

李东瑞 丁雪冰 王雪晶 滕军放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郑州 450052

脑炎是感染性疾病中较严重的一种,病毒是急性脑炎中最常见的感染源。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而引起的原发性脑炎,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癫痫、精神行为异常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1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报告脑炎的发病率有很大的地理差异性,在正常情况下,年发病率3.5/100 000~7.5/100 000。虽然病毒性脑炎可影响各个年龄段,但在儿童期更加明显[1-4]。

2 病原学分类

许多患者被诊断为脑炎,却没有检测到特定的病原体。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特别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应用及进步,特发性的病例相对比例可能会下降,但不到半数的患者能检测出病原体,可能与未知的免疫相关性脑炎有关[5]。在全球范围内及特殊地区发现的几十种病毒和细菌可能引起脑炎[1]。见表1。

3 病原学检测方法分析

不同类型VE的诊断技术类同,但目前普遍缺少病原学与基因组学的诊断方法。近年来病原学诊断方法的研究有很大进展。

3.1 病毒分离 目前被认为是病毒性脑炎诊断的金标准,特点是诊断特异性好,操作复杂,且成功率低,花费较高,临床上较难普及。

3.2 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 有数种病毒可在血清和脑脊液中通过酶免疫测定,如单纯疱疹病毒1 型与2 型(HSV-1/HSV2)、水痘病毒(VZV)、EB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腺病毒、流感病毒等[6]。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用于识别脑脊液及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被作为确诊实验,但由于其敏感性较ELISA 低,因此未成为首选诊断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出率低,存在假阴性,并在许多检测中都有相关报道[7-8],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试剂本事的质量问题;(2)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钩状效应,即抗原-抗体需要在最适比浓度下进行,如有大量抗体存在同时其浓度大大超过抗原,可导致阴性结果。但随着ELISA 方法的改良及进步,其敏感性逐渐升高,可用于大规模血清学监测。

表1 病原学

3.3 病毒抗原检测 虽然在血清中HSV、VZV、RSV、流感病毒A、B以及腺病毒可通过传统的免疫荧光法对其咽拭子标本进行抗原检测,但由于脑脊液中抗原含量较低,检出率较低,不能用于脑脊液病毒抗原检测。

新型ELISA 方法基于双抗体夹心模式,同样可应用病毒抗原检测。2001年BODE等曾用该方法检测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的磷蛋白(p24)和核蛋白(p40)构象。该方法兼顾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同时有EILSA法的稳定性好、操作方便等优点。

3.4 联合检测 Bode等[9]研究也同时提出了BDV-CIC、有利抗体和血浆抗原检测相同样本的差异性,该方法检测感染阳性率比单纯血清学检测敏感10倍以上,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是否用于大规模检测。

3.5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CSF-PCR 是将CSF 中微量的病毒基因迅速扩增百万倍,常规RT-PCR分反转录和扩增两步骤,该方法是在同一体系下,同时进行反转录及PCR,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是早期快速诊断的常用方法。但由于PCR 技术敏感性较高,因此,在实验操作中必须采取严格无菌措施防止污染,以提高诊断的特异性。

随着PCR 技术的进步和扩展,目前已从最初的RT-PCR发展到与各项技术集合起来的新技术,如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多重RT-PCR等。

实时荧光定量PCR 起源于1999年Scorpions引物的发现,后经改进诞生的二聚体Scorpion[10]、特异引物、PCR 终止物和荧光基团组成的一条寡核苷酸,淬灭剂结合在与探针完全互补的另一条寡核苷酸的3'末端。荧光实时PCR 定量具有范围宽、敏感性高、精度高、无PCR 后处理步骤,避免了交叉污染,同时可进行多重检测等优点。

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严重的颅内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死亡,患者往往遗留永久性的神经后遗症[11-14]。目前,支持对症治疗超过抗病毒治疗[15-16]。因此,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检测尤为重要。通过对样本的抗原、抗体及免疫复合物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为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提供病原学依据,帮助诊断和治疗病毒性脑炎患者。

[1]Granerod J,Crowcroft NS.The epidemiology of acute encephalitis[J].Neuropsychol Rehabil,2007,406-428.

[2]Jmor F,Emsley HC,Fischer M,et al.The incidence of acute encephalitis syndrome in Western industrialized and tropical countries[J].Virol J,2008,5:134.

[3]Kulkarni MA,Lecocq AC,Artsob H,et al.Epidemiology and aetiology of encephalitis in Canada,1994-2008:a case for undiagnosed arboviral agents[J].Epidemiol Infect,2013,141(11):2 243-2 255.

[4]Huppatz C.Durrheim DN,Levi C,et al.Etiology of encephalitis in Australia,1990-2007[J].Emerg Infect Dis,2009,15(9):1 359-1 365.

[5]Granerod J,Tam CC,Crowcroft NS,et al.Challenge of the unknown:a systematic review of acute encephalitis in non-outbreak situations[J].Neurology,2010,75(10):924-932.

[6]Zamora MR.DNA viruses(CMV,EBV,and the herpesviruses)[J].Semin Respir Crit Care Med,2011,32(4):454-470.

[7]申旭霞,赵超芬,宋杨.一步检测法梅毒抗体ELISA 试剂的钩状效应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46.

[8]门守山.血液检测中钩状效应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测,2008,10(4):310-312.

[9]Mutton,Guiver M.Laboratory techniques for human viral encephalitis diagnosis[J].Infect Disord Drug Targets,2011,11(3):265-269.

[10]Bustin SA.Quantification of mRNA using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trend and problems[J].Mol Endocrinol,2002,29(1):23-29.

[11]Utley TF,Ogden JA,Gibb A,et al.The long-term neuropsychological outcome of 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 in a series of unselected survivors[J].Neuropsychiatry Neuropsychol Behav Neurol,1997,10(3):180-189.

[12]McGrath N,Anderson NE,Croxson MC,Powell KF.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 treated with acyclovir:diagnosis and long term outcome[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97,63:321-326.

[13]McArthur JC.HIV dementia:an evolving disease.J Neuroimmunol.2004;157:3-10.doi:10.1016/[J].jneuroim.2004,157(1-2):3-10.

[14]Ito Y,Kimura H,Yabuta Y,Ando Y,Murakami T,Shiomi M,Morishima T.Exacerbation of 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 after successful treatment with acyclovir[J].Clin Infect Dis,2000,30(1):185-187.

[15]Chaudhuri A,Kennedy P.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iral encephalitis[J].Postgrad Med J,2002,78(924):575-583.

[16]Whitley R,Gnann J.Viral encephalitis:familiar infections and emerging pathogens[J].Lancet.2002,359(9305):507-513.

猜你喜欢

病原学脑炎病毒性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更正:应重视无菌性脑膜炎及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
ICU呼吸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六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