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症者形成和变化的内在动力系统

2014-12-20陈蓉郭国旗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神经症自控力

陈蓉 郭国旗

【摘要】本文通过咨询实践,总结出神经症者形成和变化的动力系统,即自驱力和自控力的较量,并详细阐述了自驱力和自控力的概念、产生的背景、在神经症形成和变化过程中的发展规律,针对神经症咨客和心理咨询师都有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神经症;自驱力;自控力

【中图分类号】R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10 一个人是如何转变为一名神经症者,而神经症者发展转归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关于心理障碍的成因不同的心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解释。心理动力学流派强调动力因素的重要性,认为无意识领域中的心理冲突在造成心理异常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人的内在矛盾冲突或情绪紊乱是精神疾病的根源;人本和存在主义理论强调自由选择,责任和意志力等在个体成长中的重要意义。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只有在成长早期得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才能发展出无条件的自我关注,这样个体才能意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实现潜能。相反,如果自我实现的过程受阻就会产生异常行为;行为主义重视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发展和行为的作用,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异常行为是习得的,是一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是从过去的经验中获得的;认知理论代表人物贝克和艾利斯认为异常行为产生于人们的不合理信念和认知过程系统的消极偏向[1]。心理学四大流派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对心理困惑的成因和发展进行了阐释,对咨询实践有理论指导意义,但偏抽象,不利于咨客的理解。我们在长期的心理咨询实践中总结出神经症的动力系统两大核心力量,即自驱力和自控力,形象生动,便于咨询师咨询方向的把握和咨客的理解接纳。

神经症者的成因和发展变化就是自驱力和自控力的较量。当自控力大于自驱力,人呈现的是轻松快乐的状态。但随着外界压力的增加和变化,如果自控力没有得到储备和培养,而自驱力反而会自动自发地增加,势必会出现自控力和自驱力接近的阶段,人呈现出一种临界点的状态,一个导火索事件甚至没有什么特殊的事件,人都会滑入神经症的泥潭。如果自控力依然没有得到补充和加强,自控力持续小于自驱力,人就呈现出冲突的状态,出现各种神经症的症状和症象。在此阶段,如果能把自控力的培养和储备作为内在目标,忍着痛苦做目标下的事情,让自控力最终大于自驱力,人才能从神经症的泥潭中爬出来,呈现重生的状态,重新感到轻松愉快,有意义感,否则会在神经症的泥潭中耗尽生命,最终呈现消亡的状态,自控力消失自驱力肆虐,人痛苦、麻木甚至进入精神病的世界而自毁。

下面就详细阐述一下自驱力和自控力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在神经症身上的具体表现。

一、自驱力

1.概念:

是一种随性而不遵守自然规律的超人类心理指令,个体受本能和自生成的意象支配,被迫走在自己本不想走的路上虚耗生命,无法实现目标,类同于佛洛依德人格结构里的本我和超我的部分。

2.特点:

2.1内在需求性:个体早年的成长经历、未完成的事件、被拔高的荣耀感、无法归属的赏识教育等需求和渴望,如同天体黑洞,吞吸了大量的能量,导致自我不断弱化消失,不得不将海市蜃楼当作沙漠绿洲去追求,终无法获得自己的高目标,而这种内在需求会自动自发地不断强化。

2.2强迫性:天体黑洞的强力吸引和自我的弱化两种因素共同造成了内驱的强化、自控的失落,一涨一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呈现单向的动态变化,自驱力完全掌控了个体的精神世界,个体被迫扑向自己本不愿意去的地方。

2.3非理性非现实性:个体为了让自己安心逃避,缓解焦虑,不得不遁入观念的象牙塔,把能量耗尽在自欺和他欺上,编造各种借口让自己成为“条件式的”伟人,自创一个虚幻的精神世界。

3.层阶:

3.1第一层是意志自驱,人出生后有一段时期有种全能的上帝感,这是个体成长的必然阶段,当有了自我意识和能力后,就会逐渐消解掉,人变得更加客观和理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意志的自驱是自控力达到高境界时的一种真性自我的自动导航,是神经症者渴望达到而又永远达不到的一个冲突结。

3.2第二层是逃避自驱,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2],当个体遇到现实的痛苦时选择逃避来缓解焦虑,同时为了心安,编造大量的逃避理由和借口来自欺和欺他。

3.3第三层是梦幻自驱,当个体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有限的人而不是上帝的时候,仍不愿接受现实,希望通过幻化让自己重温旧梦,做白日梦成了这一时期的主要体现。

3.4第四层是理想我自驱,当个体进入社会,为了维护已经建立起来的高理想自我世界,不让他人接触到真实的并不十分优秀的自己,不得不耗能来掩饰自我,逃避失败,只做擅长之事。

3.5第五层是外归因自驱,当个体无力继续维持高理想自我的时候,就会把对自我的怨恨投射出去,指责他人和社会,让自己心安和不改变。

3.6第六层是现实分离自驱,空虚的终不能长久,与现实分离能让个体有实现“超越”现实的虚假感觉。

3.7第七层是最后选择自驱,到了这个时候,个体不得不做最后的选择,不选择也是选择,要么从头来补短板让自我成长,要么进入精神病的世界中自我彻底消失。

二、自控力

1概念:

自控力是后天有意识培养和储备而得,是人生意义的支撑和所有真自我的核心,是成长的重要参数,类同于佛洛依德人格结构里的自我部分,主要包括承受能力、动态能力、成人能力三部分。

2.承受能力:

是个体在心灵成熟的过程中,在面对痛苦、孤独和焦虑以及其它形式的组合显现出来的难以忍受的折磨下,仍然顺着心性而行,成为自己活出自己的能力。承受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只有拥有了承受能力,才可能培养动态能力和成人能力。

3.动态能力:

能力可分为静态能力和动态能力,静态能力是在没有内外压力和干扰的情况下,也就是理想状态下达成某件事情的能力;而动态能力是在有强烈的内外压力和干扰的情况下达成某件事情的能力。个体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不逃避,甚至主动地挑战,才能培养出动态能力。对于人生成功来说,动静态能力的权重不同,静态能力仅占10%,而动态能力占90%。

4.成人能力:

这是著名心理学家柏恩在其创建的沟通分析疗法中阐述的一种人格理论,以PAC三种自我状态为基本架构。他把个人的“自我”划分为“父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每个人身上都有这三种状态交互存在着,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反映出并受制于人格中占主导地位的自我状态[3]。成人能力主要指成人状态占主导人格,并且能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合适的状态,实现快速自由转换的能力。成人状态包括有情绪控制能力、情感独立能力和现实世界处理问题的智慧能力等,这些能力保障了个体的独立。

三、神经症者自驱力和自控力的表现:

自驱力是神经症者能量流向的动力源,成为牺牲长期目标而换取短期安定的苟安之策。神经症者因为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没有形成承受能力,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和资源来维护自己的优越感,尽管这种优越感是虚幻的,与真实的自己有着很大差距。为了缓解焦虑和压力,会把影响自己幻想形成的责任和压力推向外界,从而掩饰自身的内弱无能,以及由无能而导致的必然不成功,最终在长期内在的积弱情势下,对外显的无能予以绝对否认,用视而不见或精神解离以及人格解体等形式表现出与现实分离感,从而让自己彻底和真实的自己分离。

神经症者大多静态能力特高而动态能力缺失。他们的静态能力高无形中满足了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但同时又下意识地知道在挫折和压力面前自己会碰壁和显示出拙劣,所以会本能地逃避掉一切可能产生挫折的情况,正是这种逃避导致失去提高动态能力的机会。神经症者大都表现出PC状态,因为PC状态不用费力费时,是一种接近自然的形成和惯性。而成人状态的形成是需要培养和练习的。因为没有形成自控力,神经症者被自驱力推动着,越来越远离自己的内心目标,但又放不下对目标的渴望,陷入冲突中痛苦不堪。

四、自驱力和自控力在神经症形成和转归中的变化:

客体关系认为,婴儿刚出生,自我未分化时,有一种全能的感觉,仿若上帝,这种感觉是100%的理念感受,其内在来源是母亲等重要客体的关注和爱,如果父母不太关注,婴儿就会形成质疑和不安全感。而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结构模式,是与环境及他人,尤其是母亲等重要客体关系进行内化的结果[4]。母亲最大的爱是促使孩子分离成长,如果做不到,就会延续溺爱,让无所不能的上帝感虚幻膨胀,成为自驱力的萌芽和重要成分。而母子分离是一个人形成自控力的开始,由父母给予的自控力转换化成自我的自控力,内在的自我获得成长。在承受孤独、焦虑和痛苦的过程中,勇于面对挫折和失败,逐步形成动态能力和成人能力,自控力得到培养。

自我形成之初,有限的自控力远远大于弱化的自驱力,加之此时的自控力中有很大的成分是父母等人的外在支持,外在的生存压力又因父母的保护而很少,所以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的平衡状态,个体表现为心理正常。但若长期没有自控力的意识和面对痛苦的成长行为,自控力没有形成的环境和空间,最终不断强化的自驱力会大于自控力,不可逆转之时就会出现神经症的症状。

而咨询师有意识地培养咨客的自控力,先形成承受焦虑、痛苦等能力,在此基础上,挑战自己,把精力投注在做目标下的事情,而不是继续耗费在维护虚假自我上,慢慢形成自控力,并强化自控力,最终走出神经症,重返心理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培训教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427-438.

[2]佛洛依德.佛洛依德心理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10.

[3]哈里斯.沟通分析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26-30.

[4]谢尔登.卡什丹.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理论、实务与案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3-7.

猜你喜欢

神经症自控力
11招,提升自控力
酸枣根汤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临床观察
许祖建运用疏肝安神方治疗心脏神经症经验
读《做个有自控力的小孩》有感
用卡伦·霍妮的成熟理论分析希斯克利夫的神经症人格
卷首语
自控力自控力是有限的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自控力的提高
蒙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观察
临床医学心血管内科的神经症的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