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过程中的文化构建

2014-12-19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转型期建构转型

周 文

(怀化广播电视大学,湖南怀化 418000)

自1978年中央电大成立以来,经历了30年的发展,电大教学网络已经覆盖全国各个县市。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2012年中央电视广播大学挂牌成立国家开放大学,正式开启了广播电视大学的战略转型和模式创新之旅。

一、转型期电大文化的本质体现——全民自觉学习的理念

对于任何事物的研究都脱离不了本质属性的研究,因为只有本质属性才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根本的特征。对于转型期的电大的文化构建意义研究首先要讨论转型期的电大文化本质属性是什么。文化归根结底是属于精神层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议中就很明确地提出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各个学科领域对文化的定义不同,甚至是同一学科领域不同的学者对文化的内涵理解也不同。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是能够被人内化并且创造从而传承的精神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型过程中的电大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理念。

开放大学是在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建立的,转型中的电大文化的构建是对原有电大的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因此研究转型中的电大的文化理念有必要对原有电大的文化进行探讨,本文以中央电视广播大学和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的校训为切入点对于电大的文化进行讨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校训为“自强、求知、有为”,而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的校训为“让学习伴随一生”。从这两所典型的广播电视大学的校训中可以管窥蠡测,电大传递着的是一种自觉、终身的学习理念。那么电大在向开放大学转型的过程中所要构建的是一种什么文化理念,这是本文需要阐述的。彭坤明从文化视角这样看待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中国远程教育蓬勃兴起和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不仅在于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同时在于社会公众强烈的学习需求。[1]学习需求是行为的内在驱动力,而这种内在驱动力并不是简单的对文凭、学历的功利性的追逐,而是一种全民对学习本身的崇尚,对知识的追崇以及自我提高的需求。这正是电大在向开放大学转型过程中所需要的文化土壤,也是转型过程中电大自身所要构建的一种理念——全民自觉学习理念。

二、转型期电大文化与传统大学文化的区别——开放与保守

电大文化是社会主义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电大文化和传统大学文化,即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文化,有其本质的区别。众所周知,普通高校有三大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这一职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形成的,但是普通大学文化的核心还是在于学术自由,精神独立。正如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反对现在大学从边缘移向中心的观点,认为大学不在社会的边缘也不在中心,它有自己的位置。他坚持大学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传统并且世界一流大学表面上看起来都显得很保守,比如剑桥、牛津、耶鲁都是以保守著称的。由此可见,大学是而且必须是与社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传统大学的校园文化主要的是一种保守文化,因为只有这样大学才能保持价值中立,以自由之思想追求真理。

而30年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成立的初衷就是作为一种补偿性的教育存在,因此不管是从其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还是从其“无门槛”、“空中课堂”的教学理念的来说,都是和社会紧密联系的。特别是电大向开放大学的转型过程中,整个电大系统是开放的。这种开放不仅仅是指开放大学作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形式而存在,更重要的是文化理念的开放性。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转型期电大文化的本质属性在于其全民自觉学习的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型期电大的文化是根植在社会文化的这片土壤上,只有社会成员形成一种全民自觉学习的的文化理念并将“让学习伴随一生”思想观念内化,开放大学才能展现出蓬勃的生机。

三、转型期电大文化构建的意义——从文化传承到文化辐射

前文提到转型期电大文化的本质属性是全民自觉地学习的理念,其文化构建的意义也是基于此。换句话说电大在向开放大学转型过程中所要构建的是一种全民自觉学习的文化理念。其意义就是要把社会的优秀文化内涵内化并传承下来,经过电大文化的构建从而辐射到社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如下图所示:

电大文化的良性循环

1.文化构建的逻辑起点——文化传承

从文化传承到转型期电大文化内循环机制再到文化向社会辐射,电大文化建构在其中起到中介和桥梁的作用。这一过程也是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过程中文化建构的意义所在。当然,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过滤整合功能,因为电大文化建构环节自身有很复杂的内部循环机制,包括课程文化、教学理念、师资文化、学生文化、学习文化等等。文化的传承是转型期电大文化构建的首要意义,转型中的电大所要传承的是一种既具有大学文化、学习文化共性,又具有电大特性的特色文化。正如上文所述,转型期电大文化是根植在社会文化这片土壤上的,马成斌认为当前开放大学建设从文化角度看,最根本的就是要在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方式,发挥自身存在的力量,形成社会的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2]由此可见电大要向开放大学转型,其文化建构是在全民学习文化理念上,将学习文化、大学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总的来说文化的传承是电大在转型过程中文化建构所具有的社会意义的逻辑起点。

2.电大文化的内循环机制

经过文化的传承从而将学习文化、大学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整合到自身的文化内循环中是转型期文化建构的核心意义,笔者运用电大文化内循环这一概念描述转型期电大将文化构建过程中学习文化、大学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内化到自身机制中,通过课程传递、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文化实物的建设等等一系列物化了的载体将其有机的整合并予以创造性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学习文化、大学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内化和整合过程,而且是电大文化创造的过程和转型期电大自身特色文化的形成过程。之所以用内循环这一概念是因为电大自身是一个系统,在社会中具有其独特的位置和功能,其自身具有内部复杂的运行机制。文化传承的功能也是文化吸收的功能,电大文化深深的扎根在社会文化上,开放大学更是如此。事实上,上图的文化建构环节也就是电大将社会文化整合到自己的内循环机制。

电大文化的内循环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运行机制,这个概念是建立在电大自身是一个有机系统这一假设上。这一过程在吸收和传承学习文化、大学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运用其组成各个功能要素有机合作内化并创造性的发展从而形成电大自身特色文化。其所生成的文化理念反过来又推动着电大整个系统的运行。电大运用网络技术和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因此在整个电大文化的内循环机制中课程文化处于中心地位,电大系统的各个要素的功能都是通过课程文化来实现的。课程的开发、传送以及学生的支助服务不仅体现着知识的传授和创造,更是电大特色文化理念的生成模式,在这一过程中自觉、终身学习的文化理念得以生成并且同时推动着这个过程的实际进展。

3.文化构建的终极目标——文化辐射

文化辐射是电大文化构建的终极目标,即电大在文化构建过程中所形成的特色文化向整个社会辐射。换句话说电大在向开放大学转型过程中文化建构的意义最终是要落在服务社会这个点上,将文化建构过程中所具有的全民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文化理念向整个社会辐射。

事实上,文化辐射也是文化输出的过程。那么电大通过什么方式将自身构建的文化理念辐射到社会?这是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笔者之所以用“文化辐射”来代替文化输出,是因为“辐射”一词的内涵本来就包括扩展和全方位的意思。这正能体现出电大在将自身文化理念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的现象,这也是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规模效应、经济效应。任何文化都需要一个承载物将其变得有形,让人真切的体会得到,我们称之为文化的物化的过程。就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校训、校标、校歌来说,单图片和文字来说是没有任何文化意义的,但是图片和文字背后所承载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一些理念是其文化所在。与此同时,文化辐射除了体现在文化的物化过程外,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文化的人化过程中,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大在文化输出过程中的文化载体是电大所培养的一批批在社会分工系统中处于不同位置的个人。这些人从文化的视角来看承载着开放大学的文化理念,即一些具有崇尚学习、追崇知识的自觉、终身学习的精神的个人。当这批人回归到社会系统的各个位置时,我们可以用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来解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一过程也是电大将自身的文化理念输出的过程,即文化辐射的全过程。这即是整个文化循环的终点,亦是起点。这个过程构成了社会文化的动态的良性循环。

四、转型期电大文化建构的困境——传统功利文化的束缚

转型期电大文化构建的逻辑起点是文化传承,这就需要社会给予一定的文化支持。然而传统文化功利主义与电大文化的建构所需文化基调相悖,是电大文化建构的困境,也是造成现阶段转型期的电大系统乱象滋生的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是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当然也可以说是实用主义,即以追求某种功利为价值目标。传统的功利主义对社会的影响是双面的,既有促进的积极的一面,又有阻碍的消极的一面。比如黄勇、李莉娜在分析传统功利主义对知识分子功利意识的影响时指出“学而优则仕”成为读书人做官、把学术看成是求功名的手段,造成了一种极强的依附关系。[3]其实不止是古代,就是在现代社会,功利主义思潮也是当前的文化主流。在追求知识方面也存在着功利主义,比如父母会教育子女好好学习,以后考个好大学,就可以找个好工作之类。当学习被功利化了,那么学历继续教育变成社会成员追求文凭的集散地就是顺理成章的事。这也造就了学历继续教育领域乱象丛生的现象,因为很多人都是来混个专科或本科文凭的。电大作为我国学历继续教育生力军,也难免受到这样的大环境的影响。

文化的传承是整个文化建构的逻辑起点,电大的文化建构是需要一定社会文化支撑的,一个诚信、自觉学习、崇尚知识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开放大学得以发展的土壤。相比之下英国开放大学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且焕发蓬勃生机,这与英国诚信公平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传统文化的功利主义束缚着转型期电大文化的建构。

[1]彭坤明.基于整体思维的开放大学建设问题研究的主要视点[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3.

[2]马成斌.开放大学建设的文化视角[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85.

[3]黄勇,李莉娜.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功利主义思潮的讨论[J].江汉论坛,1989,(1).

猜你喜欢

转型期建构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建构游戏玩不够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