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先进鱼雷自导技术发展趋势

2014-12-19崔贵平刘晓春

舰船科学技术 2014年12期
关键词:自导鱼雷波束

崔贵平,刘晓春

(1.中国舰船研究院,北京100192;2.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第七〇五研究所,陕西 西安710000)

0 引 言

随着隐身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先进国家海军现役潜艇均已敷设先进的消声瓦,在建潜艇的动力系统辐射噪声、水动力噪声进一步减小,潜艇目标反射强度明显降低(大约8 ~10 dB),潜艇的辐射噪声在低速时可淹没于1 级海洋环境噪声下,美国的“弗吉尼亚”级潜艇、英国的“机敏”级、俄罗斯“阿穆尔”级、日本“苍龙”级等潜艇的辐射噪声只有100 dB 左右。同时尺度声诱饵(拖曳式诱饵)由于具有模拟潜艇特征的能力,正成为对抗鱼雷中最重要的水声干扰手段。许多国家在鱼雷防御中皆采用多种干扰器材及尺度声诱饵组合使用的方式来对抗鱼雷攻击,这极大地降低了鱼雷反潜作战效能。

潜艇及水声对抗技术的长足进步促进了鱼雷自导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外先进新型鱼雷不断涌现,重型鱼雷主要包括:德国的DM2A4,意大利的“黑鲨”,美国与澳大利亚联合研制的MK48 -7 型,法国正在研制的F21 新型重型鱼雷、俄罗斯正在研制的Fizik-1 重型鱼雷等;轻型鱼雷主要包括意大利“黑闪电”(正在研制),意大利和法国联合研制的MU90,美国研制的轻型鱼雷MK50/54 等。

这些新型鱼雷均具有卓越的自导性能,主要表现在:先进的声学系统;强大的目标探测能力及目标识别与水声反对抗能力;良好的环境自适应能力及浅海作战性能;鱼雷与发射平台的信息高度融合及陆上逼真的仿真体系功能等方面,说明国外先进鱼雷自导技术正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跨越。

1 国外鱼雷自导总体技术发展趋势

1.1 目前国外先进鱼雷自导技术现状

1)“黑鲨”鱼雷自导技术特点

“黑鲨”鱼雷安装有性能先进的AS -TRA (先进声呐发射与接收装置)声自导头,具有主/被动声自导能力,是意大利白头公司为现代鱼雷专门研制的。ASTRA 自导头的形状可降低流体噪声,具有多波束阵列声呐和数字脉冲压缩技术。其多频制可在主动模式(单频(CW)与调制频率(FM))和被动模式工作,在每一波瓣的每一频率皆具有独立信号处理能力。通常鱼雷声呐采用25 ~35 kHz 高频段,而ASTRA 工作频率可低至10 kHz,被动探测距离可达7 km (一般高频声呐仅能达到2 km)。在声自导的基础之上, “黑鲨”鱼雷还装备有尾流自导装置,具有尾流探测和识别能力,可跟踪目标,优化自导引弹道。

“黑鲨”鱼雷实现了完全数字信号和数据处理,自导装置的信号和数据处理采用了空间和频率滤波、多频制能力,恒虚警处理、回声延长分析、回波空间相干性分析、回声角延伸分析和DENON 分析等技术,可探测微弱信号特征目标,具有强大的水声对抗能力。被动模式可使用中频和高频工作。

其主要自导战技术指标如下:

自导方式:主动/被动声自导、尾流自导;

主动探测距离(在一级海况,等声速,海区深度1 000 m 的条件下):

主动反舰:夏/秋:2 000 m/3 500 m,春/冬:3 000 m/4 500 m;

主动反潜:>4 500 m;

被动探测距离:≥7 000 m (雷速24 kn);

可进行齐射,同时攻击对抗一个或多个目标;

可使用线导方式;

最大工作深度:600 m。

“黑鲨”鱼雷如图1 所示。

图1 意大利“黑鲨”鱼雷Fig.1 Italy Black Shark torpedo

2)MK50/54 轻型鱼雷自导技术特点

MK50/MK54 鱼雷装有先进的低噪声自导装置,采用主/被动工作方式,具有很强的自动搜索和跟踪能力,并可对抗各种干扰。霍尼韦尔公司研制的声学基阵由52 块压电元件组成,采用主/被动工作方式,比MK46 鱼雷的声呐系统拥有更大的发射功率。声学基阵能在水平和垂直2 个方向以多种频率连续发射单频脉冲和调频脉冲,形成不同波形的波束,然后通过选择发射及接收波束提高数据的采集量,具有良好的浅水作战性能。硬件采用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C40 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和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的数据处理芯片(PowerPc603E,每秒能够执行1 亿条指令),能够进行最复杂算法的计算。MK50/MK54 鱼雷采用三速制(28kn/36kn/43 kn),在发射前,由自动测试设备装入鱼雷战术软件,在航程终了时,战术软件可被存贮电路自行擦掉。

主要自导战技术指标如下:

自导方式:主/被动声自导;

自导作用距离2 743 m;

可同时生成62 个独立窄波束,6 个接受波束,其中有1 个中心波束、4 个相位波束和1 个全向波束;

水平、垂直双向扫描,靠近海面或海底航行时,垂直波束宽度从24.5°减小到18°,以减少海面、海底反射;

采用多频制技术;

具备反水面目标能力。

MK50/54 鱼雷如图2 所示。

图2 美国MK50/54 鱼雷Fig.2 USA MK50/54 torpedo

3)MU90 轻型鱼雷自导技术特点

汤姆逊-辛特拉反潜公司研制的MU90 鱼雷自导系统是“海鳝”鱼雷的改进型,其特点是采用先进主动声自导系统。该声自导系统能克服混响和来自干扰源的假回波,在浅水中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可应对目前现有的各种反鱼雷手段。机载型鱼雷入水后具有环形搜索能力,而舰载型鱼雷入水后具有直航搜索能力。

MU90 鱼雷先进的声自导配备由7 排30 个圆柱形换能器组成的声学基阵,运算速度高于5 千万次的Mangouste 计算机和7 台摩托罗拉68 000 微处理机。单频(CW)和调制频率(FM)信号制式,有6 个工作频带,工作带宽远大于10 kHz,可生成47个发射和32 个接收波束,空间扇面范围为120°H(水平) ×70°V (垂直)。MU90 鱼雷声自导头数据处理能力强大,具有对浅海、深海潜艇反射的回波进行远距离探测的能力,采用多频平行同步处理方式,可对接收的各类声学信号进行处理,通过对目标参数和信号强度进行计算与比较,能同时跟踪10个水下作战目标,攻击数个最有威胁性的目标,在各种作战和战术软件的配合支持下,可对低速目标、快速机动目标、覆盖吸声材料(消声瓦)的潜艇或处于强干扰环境中的目标进行攻击,可识别目标和干扰器材,分辨目标真伪,平均杀伤概率大于75%。另外,该自导系统还有测深功能,使鱼雷更适于浅水作战,具有良好的浅水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MU90 鱼雷进攻非常隐蔽,被潜艇被动声呐探测到的可能性很低,敌方仅能在近距离探测MU90鱼雷,故具有快速多次攻击和多目标攻击能力。MU90 自导软件可根据作战态势和所受威胁实时自动编制程序,调整战术攻击策略。

主要自导战技术指标如下:

自导方式:主/被动声自导;

主动探测距离:>2 500 m;

被动探测距离:>1 500 m;

具有浅海作战能力;

可同时跟踪10 个目标;

平均杀伤概率大于75%。

MU90 鱼雷如图3 ~图4 所示。

图3 MU90Fig.3 MU90 torpedo

图4 MU90 鱼雷声自导装置Fig.4 The acoustic homing device of MU90 torpedo

4)“黑闪电”轻型鱼雷自导技术特点

2012 年3 月23 日,意大利鱼雷制造商白头阿莱尼亚水下系统公司在印度新德里防务展中发布了一款新型轻型鱼雷,命名为“黑闪电”。阿莱尼亚水下系统公司宣称,“黑闪电”鱼雷充分利用了A244/SMod3,A290,MU90 轻型鱼雷和“黑鲨”重型鱼雷技术,可以像重型雷一样使用线导、主动自导、尾流自导和被动自导。采用主动自导时探测范围超过3 000 m,采用被动自导时探测距离超过4 000 m。并且采用了新型的可再充电聚合物锂电池技术,电池能够充电100 次,使得该雷电池寿命更长、航程更远、精度更准确,对抗敌方鱼雷时具有高命中概率。

“黑闪电”鱼雷采用复合材料制造,是多用途鱼雷,可装备于飞机、水面舰艇、有人或无人潜艇,主要用于攻击在海底、深水区和沿岸区域进行巡航或驻守的常规潜艇、核潜艇和小型船只,也可攻击水面舰船,可摧毁或严重毁坏小型和中型舰船。另外该雷通过转接装置可实现从潜艇533 mm 鱼雷发射管发射。

主要自导战技术指标如下:

自导方式:主动/被动声自导、尾流自导;

主动探测距离:>3 000 m;

被动探测距离:>4 000 m;

可进行齐射,同时攻击对抗一个或多个目标;

可以像重型鱼雷一样使用线导;

最大工作深度:600 m。

“黑闪电”鱼雷如图5 所示。

图5 发射中的“黑闪电”鱼雷Fig.5 The launch of the Flash Black torpedo

5)MK48 改进型自导技术特点

MK48 -6AT 于2001 年交付使用,采用了自噪声较低的声学基阵以提高被动声自导能力。它有预先设定的浅水战术逻辑,并能选择自导频率和作战方式,以允许多条鱼雷齐射。该雷自导发射和接收波束为数控制式,以便能有效地进行大扇面搜索,在大带宽下具有低多普勒探测能力,具有低强度混响波形;它有波束设定,海底和海面多次反射跟踪战术,防碰海底的海底跟踪逻辑及跟踪分辨多个目标的能力。

MK48 -6AT 鱼雷自导系统有多种发射信号波形可应用于不同的环境特性和对付不同目标。它能对所有环境及态势下的所有目标自动作战,并可通过线导进行控制。低自噪声头部形状、声基阵与先进的声自导信号处理和武器控制战术的配合,使得MK48 -6AT 鱼雷具有优良的作战效能。并应用了鱼雷下载系统(TDS),该系统具有对装载在潜艇上的MK48 -6 型鱼雷新的战术软件进行再编程能力。

MK48 -MOD7 于2006 年9 月交付,自导系统采用了先进的通用宽带先进声呐系统 (CBASS),能有效地进行浅水区域作战。同时,该鱼雷还能有效地参与反潜和反水面作战,其作战能力也因为声呐系统性能的提高而得到了大幅度改进。是对付水面舰艇和潜艇的极其有效的武器。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水域进行的多种多次测试表明,该鱼雷在噪声环境复杂的浅水区域是一种高效、高性能的水下攻击武器。

MK48 鱼雷如图6 所示。

图6 MK48 鱼雷Fig.6 MK48 torpedo

主要自导战技术指标如下:

自导方式:线导、主/被动声自导;

自导作用距离:>3 658 m;

具有良好目标识别与对抗能力;

具有良好的浅海作战能力;

具备工作频率选择能力,可多条齐射;

可用于反潜艇和反水面舰船。

6)其他国外先进鱼雷自导技术特点

DM2A4 重型鱼雷: “海鳕”Mod4 增程型鱼雷是DM2A4 重型鱼雷的最新型。该鱼雷的航程达到了140 km,极大地超过了水面舰船和潜艇发射的重型鱼雷的常规航程,一般重型鱼雷最大航程为18 ~41 km (常规为30 km);通过采用锌—氧化银电池来增加功率—重量比,同时鱼雷可接受额外的电池模块;DM2A4 鱼雷采用了共形声学基阵,也是目前唯一采用共形阵的鱼雷,共形阵具有全景视角,可以覆盖更大扇面的优势;而平面阵需要鱼雷作蛇形机动才可以覆盖很大的扇面,相应增加了航程损失。德国“海鳕”Mod4 增程型鱼雷如图7 所示。

图7 德国“海鳕”Mod4 增程型鱼雷Fig.7 German heavyweight torpedo Sea Hake mod4 ER

F21 重型鱼雷:法国造船局正在研制F21 重型鱼雷,并预计2014 年在法国海军的核潜艇上进行发射试验,法国期望在2015 年后完成第一批产品的生产。F21 鱼雷长度6 m,口径533 mm,工作深度是15 ~500 m,重量1.2 t,航程50 km,航速可达50 kn,操雷可使用锂电池。

F21 采用大幅改进了浅海和深海目标探测能力的新一代声学装置,具有可以自适应改变探测角度的平面阵,通过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调整发射波束,可减轻界面反射的影响,采用全数字化新型处理系统改进信号处理能力和总体性能,实现了较强的浅海和深海的作战能力。具有光纤导引,可以攻击多个目标。多声呐系统的数据融合和高性能信号处理系统的组合使F21 成为智能鱼雷,大大改善了复杂海况、浅海、攻击阶段的作战性能。F21 鱼雷主要研制目标:反舰/反潜、可在深海区和浅海区使用、高速且更具耐力、远航程光纤线导、具有较强的水声反对抗能力、非常高的安全性,适用于核潜艇、低噪声辐射等。F21 鱼雷如图8 所示。

图8 法国F21 鱼雷Fig.8 France F21 torpedo

Fizik-1 新型鱼雷:俄罗斯海洋热动力技术研究所正在研制Fizik -1 新型鱼雷,该鱼雷将装备885 计划中的核动力攻击潜艇“北德文斯克”号和其他潜艇以及相应的改进型潜艇。Fizik -1 鱼雷自2012 年年底开始设计,鱼雷试验样机如图9所示。

图9 俄罗斯Fizik-1 鱼雷Fig.9 Russian Fizik-1 torpedo

1.2 国外先进鱼雷自导技术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

国外先进鱼雷声自导可工作在主动、被动和主被动联合的工作模式。

自导系统主要由宽带基阵、数字发射波束及发射机板、接收机及模数转换板、数字机(数字滤波及波束形成板、信号处理板、声呐控制及波形产生板、战术导引数据处理板)等组成。

国外先进鱼雷自导技术主要围绕自导工作体制、宽带基阵、全数字化硬件平台、信号处理及识别技术、环境自适应能力、信息融合技术、战术软件、陆上仿真体系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具体如下:

1)宽带基阵技术

目前除德国的DM2A4 鱼雷自导采用共形阵外,其余国外先进鱼雷自导皆采用宽带平面阵(如:美国的MK54 鱼雷、MK48 鱼雷,意大利的A244/Smod 3 鱼雷、“黑鲨”鱼雷,意大利和法国联合研制的轻型鱼雷MU90 等), “黑鲨”平面阵与DM2A4 共形阵的主要差别是:

①平面阵在转向(旋回)时自噪声基本不变,而共形阵在转向角较大时自噪声将增加;

②平面阵的所有换能器都参与发射/接收,在水平和垂直面上同时具有较低的旁瓣,具有较高的声源级;而共形阵是分几个子阵工作,只在水平面上具有较低的旁瓣,但在垂直面上旁瓣降低的较少,并且由于在发射中只涉及部分换能器,故其声源级也不高。所以,平面阵相对于共形阵来说具有较高的聚集系数,其探测距离比共形阵要远;

③共形阵具有全景视角,可以覆盖很大的扇面;而平面阵需要鱼雷作蛇形机动才可以覆盖很大的扇面,相应增加了航程损失;

④平面阵可以对目标进行俯仰角(垂直方位)精确测量,从而有利于攻击目标和目标识别;而共形阵测量精度一般。俯仰角精确测定是非常有用的信息,目标俯仰角与鱼雷深度有关,目标深度测定使鱼雷具备了强大的反潜/反舰能力,提高了信息量。可使鱼雷工作在其最佳下潜深度搜索/跟踪。同时俯仰角(垂直方位)精确测定提供了体目标与干扰装置的差别,有利于提高对抗先进干扰器材的性能。

可见,平面声学基阵和共形阵各有特点,平面声学基阵仍是未来新型鱼雷的主要阵型。

目前国外先进鱼雷自导通常的布阵频率在20 ~30 kHz 之间,工作带宽大于10 kHz;发展趋势是鱼雷自导工作频段由高频段(20 ~40 kHz)向中/高频段(10 ~30 kHz)方向发展,中频用于提高作用距离,高频保证近距离的目标高分辨率。

2)全数字化硬件平台技术

国外先进鱼雷自导系统采用具有强大运算能力的并行高速信号处理芯片构成数字硬件平台,采用最新的可迅速升级软、硬件的商用开放式结构的现成数字技术(如MK54 鱼雷自导系统采用处理能力可以达到14 千兆赫的G4),并采用了工业标准数据总线方式和通讯协议。

数字处理机组件包括VME 底板、数字滤波及波束形成板、信号处理板、声呐控制及波形产生板、战术导引数据处理板、标准试验记录控制板(MRECS)、接口以及用于扩展的空插槽。

数字滤波及波束形成板:完成经A/D 转换后的多路多频段数据的数字滤波以及形成多路随遇定向的数字波束;

信号处理板:完成多频段、多波束的主/被动信号处理;

声呐控制及波形产生板:控制管理其他电路板协调工作;实时产生频率、波束、幅值变化的的声波脉冲,用来给每个换能器提供独立的输出信号;

鱼雷战术数据处理板:接收信号处理的结果,用于跟踪、标记、分类、估算目标各种参数的统计数据,然后通过分析多个接收周期,判断出可能的目标,剔除假目标,继续跟踪可能的目标。同时还包括战术导引指令(自导及全雷弹道)。

标准试验记录控制板(MRECS):记录存储大容量的自导信号数据和鱼雷操作指令。

数字发射波束及发射机板:采用数字信号源生成复杂信号(包括CW 信号与FM 信号),可对每个发射通道信号的相位与幅度加权编程控制(降低波束旁瓣),形成数字发射波束,具有发射灵活的特点。

接收机及模数转换板:采用可编程控制的接收机(由数字滤波及波束形成板的软件控制)对声学基阵接收的多路微弱信号进行处理及模数转换。

3)自导工作体制建立

①采用宽带多频段工作体制

目前美国的MK48 鱼雷准备将自导系统升级为“通用宽带先进声呐系统”(MK48 -7 型鱼雷)。具体的工作方式(如纯宽带方式、多频制方式、纯宽带与多频制混合使用方式等)目前仍不清楚。采用宽带信号方式工作,理论分析低频可以激发更多的目标特征,使目标回波携带更多的目标信息量,具有更强的目标识别及水声对抗能力,但鱼雷自导工作在中/高频段,并且工程上与多频制方式相比是否具有优势仍需要进一步通过试验验证。而纯宽带自导则存在声基阵和发射机阻抗匹配困难,发射效率较低;波束束控困难,不同频段的波束宽度难以达到一致;并且采用宽带信号处理技术,存在算法复杂,计算量大,系统复杂程度(硬件开销)大等问题。

目前国外其他先进鱼雷自导皆采用宽带多频段工作体制(如:MK54,A244/S mod 3,MU90,“黑鲨”,DM2A4),通常采用6 个左右不同的频段,每周期同时工作4 个频段的方式。所以,目前国外先进鱼雷宽带多频段工作体制仍是鱼雷自导信号制式发展的主流工作体制。

②发/收波束及扇面覆盖

通过发/收波束控制技术可更灵活调整覆盖扇面。预形成多个发射波束,可以单独发射,也可以几个组合发射;预形成多个接收波束覆盖不同的方向,每周期有超过一半的多个波束同时工作;通过采用在不同方向上连续发射多个信号,并采用随遇定向的多个接收波束方式,使得单个工作周期内能覆盖较大的扇面;波束宽度随选择频率不同而变化。最窄的波束宽度应用在浅水区域小入射角的条件下,以减少混响背景的影响。如:法国F21 可以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任意调整发射波束,可以有效减小海底、海面的影响。

③发射信号形式

发射信号由单频(CW)、宽带调频(FM)脉冲信号或者由子脉冲序列组成,各子脉冲具有不同的频率,在声自导发射对抗信号(ACCM)命令之前,先发射一个伪脉冲。且同时以单频(CW)、宽带调频(FM)和相位调制(PSK,BPSK)的方式进行发射。其中相位调制的发射信号有利于使鱼雷把低速或零多普勒的目标从混响背境中分辨出来,且可以覆盖各种速制的敌方目标。

4)信号处理及识别技术

CW 脉冲信号有利于捕获远距离目标、高分辨目标速度和角度,相应的自导信号处理技术采用与空域滤波相结合的基于FFT 处理的方法(如互谱定向等),可对目标水平和垂直方位精确估计。FM 脉冲信号有利于对目标回波信号的单独亮点和亮点背景的高度、宽度以及扩散特征进行分类,相应的自导信号处理技术采用数字脉冲压缩技术,即与空域滤波相结合的多副本相关处理方法。在恶劣环境中,采用主/被动联合检测算法检测目标,多重抑制算法过滤方式剔除假目标。同时还可以采用频域滤波、恒定虚警率(CFAR)处理、回声延长分析、回声角延伸分析和回波空间相干性(DENON)分析等信号处理技术。

目前,对日趋安静的潜艇的远距离探测和近距离复杂作战环境下对抗诱饵并识别潜艇的水声对抗技术仍然是鱼雷声自导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低速或锚泊水面目标,鱼雷主动声自导反舰可以弥补被动声自导和尾流自导反舰的不足,对于水面变速目标及各种组合干扰器材与复杂水文环境,主动自导及多模式自导联合反舰将是鱼雷自导技术发展的新领域。

5)环境自适应能力

随着海战对抗日趋复杂及浅海作战的需要,鱼雷自导需要能够根据水文环境、回波混响特性、海洋背景噪声特性,目标特性等信息更加灵活的调整信号发射方式、信号形式及波束,航深,航速等攻击参数,并匹配鱼雷速度以及其他环境条件优化鱼雷自导的搜索、跟踪效果。从而大幅提高鱼雷在复杂海况、浅海作战能力。

环境自适应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但日益凸现其重要性,将成为未来提高复杂环境下鱼雷自导性能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6)信息融合技术

信息融合技术是鱼雷自导技术的又一重要发展趋势,包括鱼雷上多声呐系统信息的融合和鱼雷与发射平台的信息融合2 种。

多声呐系统的数据融合大幅提高了鱼雷自导系统的整体性能。声自导作为平台的遥感器,通过鱼雷先进的光纤线导,可使鱼雷和平台间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通过将声自导头数据以及其他鱼雷数据,同发射艇声呐数据结合起来,可共同对多目标进行跟踪处理,并采用先进的分类算法提高鱼雷对目标的运动分析 (TMA)、目标分类和对抗干扰器材(ACCM)的性能。

发展鱼雷与平台信息融合技术,可实现鱼雷与平台间的信息交换,鱼雷可以充分利用平台(如潜艇)上的计算资源、庞大的数据库、平台声呐探测信息,从而实现信息的综合和融合,可以更加准确的实现目标识别、甚至敌我识别等功能。

7)战术软件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鱼雷上的探测、识别、控制等信号已完成由模拟到全数字化的技术进化,全新的高性能数字平台给战术软件的设计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目前功能集中、复杂逻辑密集的单一固化战术软件已严重影响自导平台的性能发挥,将由可灵活实现现场加载的多个功能专一、简单有效的战术软件取代,以满足未来更加灵活、可现场定制攻击策略实施的需要。

目前,根据自导特点、对抗及攻击策略等研究新一代鱼雷自导系统战术软件设计框架迫在眉睫。意大利和法国联合研制的MU90、美国的MK54 -O及MK48 -mod7 已具备现场重编程、实时调整战术策略等能力。根据现场信息迅速生成更具针对性地攻击方案将可能成为鱼雷的发展方向。

8)陆上仿真体系

建立陆上鱼雷自导及目标特性与水声信道仿真体系,通过基于历史实航数据的大量陆上仿真及验证测试试验,使研发过程非常高效,大大减少鱼雷自导开发、试验和评估所需的水中试验条次数量,加快研制进度。另外,环境自适应等技术的深入研究、测试、考核也需要功能完善、性能强大的仿真体系支撑。

2 结 语

根据对国外先进鱼雷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可预知鱼雷自导系统今后将向多模式复合智能化自导方向发展,亦将采用大深度中低频宽带基阵及组合基阵、强大运算能力的商用开放式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硬件平台、宽带多频段自导工作体制,进一步建立完善陆上鱼雷自导及目标特性与水声信道仿真体系,更加适应复杂水文环境、融合鱼雷与平台信息,根据现场信息可迅速生成更具针对性地攻击目标方案,提高鱼雷远距离探测能力及目标识别与水声对抗能力,实现与提高鱼雷多模式复合智能化自导复杂战场环境下打击变速、变向目标的技术能力。通过以上分析,我国鱼雷自导技术还将有更大的可发展空间。

[1]菇润. 欧洲鱼雷新秀MU90 轻型鱼雷[J]. 现代舰船,2003(2):33 -34.RU Run.EUROPEAN new MU90 lightweight torpedo[J].Modern Ships Magazine,2003(2):33 -34.

[2]胡琪,胡志博. 海面下的静默杀手——法意联合研制MU90 轻型鱼雷[J].环球军事,2007(10):159.HU Qi,HU Zhi-bo. Silent killer underwater-the MU90 torpedo is a joint french and italian development[J].Global Military Magazine,2007(10):159.

[3]蔡秀生,张孝俊. 意大利“黑鳖”重型鱼雷[J]. 现代舰船,2000(11):30 -31.CAI Xiu-sheng,ZHANG Xiao-jun. Italy black shark heavyweight torpedo[J]. Modern Ships Magazine,2000(11):30 -31.

[4]邹宇.来自罗马的“黑鲨”[J]. 国际展望,2003(12):73-75.ZOU Yu.“Black Shark”come from ROME[J]. World Outlook Semi-Monthly,2003(12):73 -75.

[5]钱东.MK54 鱼雷现状与未来开发计划[J]. 鱼雷技术,2003(9):41 -42.QIAN Dong.Pres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lan of MK54 torpedo[J].Torpedo Technology,2003(9):41 -42.

猜你喜欢

自导鱼雷波束
毫米波通信中的波束管理标准化现状和发展趋势
军事岛 鱼雷人
基于误差反馈的自导飞行装置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共形超表面的波束聚焦研究
鱼雷也疯狂
超波束技术在岸基光纤阵中的应用
反鱼雷鱼雷武器系统效能仿真
水面舰艇水声对抗系统对抗声自导鱼雷仿真分析及评估
主动声自导应用于鱼雷反舰的可用性分析
国产多波束系统在海上失事船只探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