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低技术产业软实力的挖掘与培育

2014-12-18

对外经贸 2014年11期
关键词:技术产业实力文化

张 纯 吴 芹

(1. 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0;2. 景德镇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0)

由于过度推崇比较优势原则,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始终偏重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能获取一些微薄的制造利润,但长期来看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了巨大的阻力,陷入了总是落后于人的“比较优势陷阱”。这一陷阱通常以两种方式表现:一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被锁定于低附加值环节,使得贸易利润下降,缺乏改善产业结构的的物质基础,形成了对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路径依赖;二是中国在产业结构高端化进程中,过于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引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处于技术跟进状态,被迫受制于人。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中国制造业置身于残酷的国际竞争中,身不由己地参与一场“价格逐底锦标赛”。在全球化背景下,原本创新、进步的竞争过程逐渐演变为“看谁比谁便宜、谁比谁更能支付更低成本”的竞次过程。

然而,在发达国家,像意大利、法国、德国、丹麦和挪威的日用陶瓷、服装成衣、制鞋、家具等传统产业,其发展道路与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制造业完全不同,被称为创新型的低技术产业。通过深入挖掘传统低技术产业的软实力,赋予产品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知识特性,这些产业同样在发达社会中确立了领导地位,并没有衰退为夕阳产业,或者只能在低工资的产业环境中得到发展。这些成功案例,为中国的低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受此启发,本文拟深入剖析传统产业软实力资源的挖掘与培育问题。

一、传统低技术产业有没有软实力?

传统产业主要指劳动密集型、以制造加工为主的产业。根据产业的R&D 密集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在1986年将产业划分为三个技术层次,分别为高、中、低技术产业。我国的制造业包括30 个子行业,除了废弃资源与废旧材料加工回收业,由于统计口径不一致与数据不完整,分类时不予考虑以外,在29 个制造业行业中,有17 个属于低技术行业,比例超过一半;归属于中技术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行业分别有6 个(高洪城、王琳,2012)。低技术的传统产业过多,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升级缓滞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高新技术产业,低技术产业在很大程度上遭受冷遇,尤其是被国家产业政策、科技政策所冷落。OECD 的研究报告表明,高技术产业的产出只占国民经济增加值的3%,即使将汽车等中高技术产业包括进来,该比例也不过超过8.5%(Hirsch,Kreinsen et al.,2003);而中低技术产业在OECD 成员国的GDP 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吸纳国民就业的主要方向。美国一度将中、低技术制造业视为“夕阳产业”,通过外包的方式将生产制造环节大量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导致工业制成品产出明显减少,进口逐渐增加并超过出口,以致于出现国内物质需求严重依赖外部进口的供求结构,贸易收支(主要是工业贸易品收支)恶化,失业率水平居高不下。在中国,中、低技术产业占比约为85% (李倩,2012),在工业经济体系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对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国际竞争力而言,意义尤为重要。

低技术产业是否拥有软实力?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基本是肯定的。众所周知,一个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不仅包括资本、技术、装备等要素构成的硬实力,也包括由产业文化、商业模式、系统化整合、创新能力、品牌商誉、企业精神、社会责任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对低技术产业而言,硬实力虽是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但由于进入壁垒较低,只需注入一定量的资金,对其进行模仿是比较容易的;若要复制该产业的文化或影响力则困难得多,甚至是不可能的。例如法国的高端成衣定制业,拥有很多著名的奢侈品牌,如Chanel,Christian Dior,Louis Vuitton,Hermes 等,所采用的大多是工业革命以前的传统手工技术,还致力将传统工艺推上时尚巅峰。巴黎几家知名的手工作坊,如刺绣坊Montex,刺绣坊Lesage,手套坊Causse,纽扣坊Desrues,羽饰坊Lemarié,鞋履坊Massaro,制帽坊Michel,金银饰坊Goossens,花饰坊Guillet 等均被Chanel 一一收购。与其它手工坊一样,成立于1929年的Desrues在机械化时代来临时,也曾举步维艰、惨淡经营,1985年被Chanel 收购之后,在Karl Lagerfeld 的不断创意之下重获新生,目前拥有170 名技术卓越的员工,从事铸造、雕刻、雕凿、染色、上珐琅或磨光备受尊崇的Chanel 纽扣以及珠宝配饰。可见,传统手工工艺同样具有终极竞争力,属于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范畴,通过赋予商品追求卓越、追求精致生活的价值观念,产生了超越时空、超越国界的巨大影响力、渗透力。这种竞争优势无法用金钱来置换,也不能凭借山寨模仿、技术引进获取,必须经过大浪淘沙式的长期积淀才能形成所谓的软实力。软实力带来的文化认同感一旦形成,外力很难加以颠覆,令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传统低技术产业软实力的挖掘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具有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资源,然而产业软实力的发展与影响力远远滞后于经济贸易的发展。究其原因,拥有各类文化软实力资源,并不意味着释放了文化生产力与文化影响力,更不意味着它们能顺利转化为产业软实力。只有充分挖掘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中国文化,使其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源泉,以内容创意为触点,不断地进行视觉创新,才能抓住消费者敏感而又多变的情感、欲望和动机,促进消费需求的持续更新,以满足低技术产业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

1. 挖掘创意设计,开拓无限的消费需求

市场是有限的,而欲望是无限的,开拓人们对消费的无限欲望来克服市场的有限性,由大规模制造转变为大规模定制,保证产品自身无限拓展的空间,从而使消费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要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占据主导地位的低技术产业首先要学会开拓无限的消费需求,开拓人们对消费的无限欲望。在这一点上,国际时尚品牌Louis Vuitton,Chanel,Christian Dior 运作非常成功,它们设计的各种时尚生活用品,其实用功能都是单一的,但外观和样式却有着无穷的创新和变化,尤其是它们带来的对时尚生活的追求,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欲望不再仅仅局限于消费者对产品使用价值的需求,不再是有限的欲望,而是以一种非政治化的、风尚和习俗的形式将个人发展、即时满足、追逐新奇变化等特定的价值观念合理地转化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由选择,从而开拓无限的消费需求。从价值观念的转变,到生活方式的变化,最后变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决策,软实力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2. 深度挖掘产品的附加价值

产品的附加价值主要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以科技为基础的功能价值,二是以文化为主的观念价值,随着个人与家庭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后者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观念价值源自于消费者、社会群体的精神追求或文化崇尚,表达为产品的内容创意,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围绕顾客价值(尤其是顾客对文化的认同感),精心设计、呵护与挖掘,敲击消费者心灵共振的地方,刺激世人的现实生活,使其产生“我值得拥有”的心理共鸣。配合使用相应的媒体宣传或文化营销,促使消费者形成对产品附加价值的认定,也是非常必要的。总之,对进入壁垒低、技术租金不断耗散的低技术产业而言,想象比技术更值得投注心力。例如,消费者淘汰一张电镀椅毫不心疼,因为技术在不断更新,随时会出现更好的椅子来替代它;若丢弃一张明清风格的红木椅,消费者会十分心疼,哪怕椅子坏了失去使用价值,可它的审美价值、观念价值依然存在。

3. 导入产品文化内涵

任何一种创意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文化具备民族性、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和地方根植性,注入文化内涵的创意使产品具有原创性、异质性和不可复制性,因此基于文化资源禀赋的内容创意已成为产业价值链的战略致胜环节。电影《功夫熊猫》风靡全球就是一个最佳例证,该影片成功应用了众多极富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如熊猫、功夫、建筑、服饰、音乐、艺术、图腾等,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不仅赢得全球6 亿美元的票房,更包揽第三十六届安妮奖十项大奖。遗憾的是,该影片是由美国公司创意、制作、发行,而非中国。这一案例凸显出,中国在传统文化软实力资源的挖掘与运用中,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将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导入产品设计,需要运用各种丰富生动、灵活多变的设计语言将其归纳为富于企业特征、体现企业精神的构成要素,考察要素的特点、内容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材料、结构、形态、色彩、标识、装饰和肌理等,树立鲜明的产品文化形象。

4. 深入发掘品牌的力量

品牌不同于产品,二者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任何一种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伴随着科技进步与消费需求的变化,会依次经历市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不论多么货真价实、经久耐用的产品都不可能永远畅销、长盛不衰;而品牌一旦建立,就会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某种价值认知,只要对品牌善加维护和提升,它就会具有持久顽强的生命力。品牌的发展规律,不受产品生命周期和时空地域的限制,可以实现基业长青、历久弥新。品牌设计、广告推广等营销策略,运用无穷的联想和暗示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感觉与形象,满足消费者对气派与华丽的欲望、对成功与高贵的欲望,以及各种世人想象中的“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欲望。品牌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利润,还有统一的品牌形象、顾客的忠诚度、员工的凝聚力与持续增长的品牌无形资产,这些都构成了企业的软实力,对缺乏技术壁垒保护的低技术产业而言,尤其重要。

三、传统低技术产业软实力的培育

China Hekey 发布的《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白皮书》有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158 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 成;企业平均从业规模仅为13 人。小微企业的行业分布为生产加工(46.44%),经销批发(38.24%),招商代理(3.72%),商业服务(11.61%),大多处于低技术行业。统计数据还表明,中国企业平均寿命较短,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只有7 ~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相去甚远,重复走着“一年发家,二年发财,三年倒闭”之路。而低技术产业的优秀代表,宝洁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屹立百年不倒,早已成为商业传奇。可见,低技术产业有其适宜生存的客观环境,并不必然被高技术产业所替代,而一味压低成本、低价竞争的做法,无异于一场自相残杀的白刃战,譬如臭名昭著的三聚氰胺事情、皮鞋老酸奶事件、地沟油事件,对相关产业几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这令全社会不得不警醒、不得不重视低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问题:如果放弃低成本战略,低技术产业该如何获取核心竞争优势呢?从长远发展的视角看,培育产业软实力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抉择。

1. 低技术产业应及早转变发展理念

低技术产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大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用于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存需求。随着经济发展与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低成本原则大量提供低档、劣质生活用品与食品,必然不能满足消费者追求时尚生活、文化体验的精神需求,难免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出局。还有一些产业,由于自身特点,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因而深受“成本疾病”的困扰。例如,1664年12 个演员需要2个小时来演出莫里哀的戏剧《伪善》,而到了2014年,表演该剧目仍需12 个演员演出2 小时。当消费品为劳动者的手工艺时,该现象同样存在,“成本疾病”限制着每小时劳动产出的增长,使企业通过标准化生产、扩大生产规模来寻求成本节约的方法不再那么有效。遭遇“成本疾病”的低技术产业,由于生产力落后,必然引起真实成本长期上涨。为了避免出现“悲惨增长”的命运,低技术产业应及早转变发展理念,放弃大规模、低成本、低价格、高污染、高资源耗费为代价的低端发展道路,培育与开发产业软实力,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将精力投注于不断优化、完善产品的品质形象、文化形象、艺术想象及个性化形象上。

2. 产业软实力建设是一场持久战

在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和文化逆差同时并存的大背景下,加强产业软实力建设、增强对中华文化底蕴的认同感,对扭转文化“入超”的局面十分重要。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低技术产业的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大量的高技术生产工艺和流程,其重要性却经常被忽视。低技术的学习与创新和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同样是知识创造,在企业的组织结构、资源管理、产品差异化、后勤保障、营销推广、售后服务、商业模式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创新,以获取核心竞争力,久而久之会内化为产业软实力。产业软实力建设长期而艰苦,不可能像某些硬实力项目那样一蹴而就。硬实力可以依靠外力完成,也可以通过交易的方式取得;而软实力的获取主要依靠自身独立建设,不具备速效性,也无捷径可循,比硬实力建设要缓慢、艰难得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3. 大力培育文化创新设计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是影响产业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因素,现阶段我国非常缺乏文化创新设计型人才,尤其是缺乏既懂创意又懂市场的创意设计家,深刻地制约了低技术产业软实力的提升。面对创新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企业往往会选择低成本、低难度、低风险、更具功利性的创新活动,主要集中于产品结构、产品外观设计、包装、款式、规格、辅助功能等方面。这些创新都属于知识外显型创新,实施模仿与渐进性创新的机会成本非常低,加上外在力量难以对模仿活动进行有效制裁,无法有效遏制“自已偷,也让别人偷”(rip off and let rip off)之类的机会主义,就无法保证创新者的“先驱者利润”,反而会形成内生模仿的微观机制,使产业最终陷入低技术锁定、低水平创新的困境。若要摆脱困境,当务之急是克服企业的创新惰性,大力培养可供企业自由选择的文化创新设计型人才,解决创新人才供求矛盾与结构性失衡问题,为低技术产业的软实力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人才保障。

4. 加强中小企业能力建设

中小企业是传统低技术产业的微观基础,产业软实力培育离不开中小企业的能力建设。换句话说,低技术产业软实力培育与业内企业能力建设,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企业能力建设主要分为硬实力建设和软实力建设两大类,有形资源与具有刚性的无形资源(即可以按照商品的形式估价出售,如专利、商标等),属于企业硬实力范畴;而未刚化的无形资源,如未刚化的技术、知识、形象、声誉、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等,则属于企业软实力范畴。从资源的角度出发,企业通过对特定资源的占有、转化和传播,以吸引、获取利益相关者(员工、供应商、竞争对手、投资者、债权人、消费者、政府、社会公众以及媒体)的价值认同,使其产生企业所期望的行为,最终达到企业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企业软实力。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硬实力建设与软实力建设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缺一不可的。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在一定条件下,二者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例如技术创新是企业硬实力的核心构成要素,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卓越的产品与服务,同样可以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再比如良好的商誉,是无价的无形资产,不仅代表着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还可能带来更多的商业机遇与合作伙伴,从而增强企业的硬实力。

低技术产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日趋复杂,挑战日益激烈,市场竞争的核心已经逐步从传统的技术产品优势竞争转变为社会价值优势竞争,软实力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作为企业过去一切行为和结果的综合表现,软实力客观地向各类利益相关者描述了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成为能提高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战略竞争优势。与软实力相关的还有企业社会责任,在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企业还应主动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十分广泛,其中“三重底线”(John Elkington,1980)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即经济底线、环境底线和社会底线。遵循“共生”和“人的尊严”这两条基本的商业伦理,勇于创新,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才是低技术产业提升软实力,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之道。

[1](美)约瑟夫·S·奈. 硬权力与软权力[M]. 门洪华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托马斯·彼得斯,罗伯特·H·沃特曼. 追求卓越——美国企业成功的秘诀[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3]邓正红. 软实力——中国企业破局之道[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高洪成,王琳. 高中低技术产业范围界定标准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3):46 -48.

[5]许超. 略论我国中低技术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兼评欧盟“低技术产业政策与创新”研究报告[J]. 山西科技,2011(1):1 -3.

猜你喜欢

技术产业实力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谁远谁近?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研究
浅论我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经济增长效应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