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体概念内涵及特征研究
2014-12-18张晶刘建忠
张晶 刘建忠
摘 要:地缘理论是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地缘科技等研究领域基础上构建的基础理论。地缘体是地缘问题的研究对象,是地缘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论文在综合分析各地缘研究领域基础上,提出并明确了地缘体的概念与内涵,初步建立了地缘体类型体系,分析了地缘体空间、属性和时间等特征,并对地缘体的空间拓扑关系进行了简要描述,为地缘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地缘体;地缘体类型;地缘体特征;地缘体空间关系
中图分类号:E993;K91 文献标志码:A
20世纪末21世纪初,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使得世界格局研究内容更为丰富多彩,相应地出现了地缘经济、地缘文化、地缘资源、地缘科技等领域。地缘研究新领域的出现,多沿用地缘政治、地缘战略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由于人类社会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研究政治问题离不开经济、文化、科技等要素,同样研究经济也离不开政治、文化、科技等要素,文化、科技等要素亦是如此。这些领域的地缘研究有其特殊的内容,也有其共性的内容,研究视角和方法有其共同性,因此需要更高层次的理论与方法以指导各地缘领域问题研究,由此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地缘理论的研究与构建呼之欲出。地缘理论研究与构建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建立一整套概念体系、分析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以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指导。
地缘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明确其研究对象,并对研究对象的概念、类型、特征、关系及变化规律等进行研究。剖析目前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地缘科技等地缘领域的研究对象,其实体可能是国家、国家联盟、社会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以及其他各种地理实体或地理单元,而每个实体常常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及空间等属性,在各地缘研究领域,研究实体有相同的(如国家),也有不同的,总体上较为凌乱,缺乏系统性,为此需要对这些研究对象进行梳理、归纳、提炼,建立完整系统的统一体系,为地缘理论构建奠定基础。本文将地缘问题的研究对象(或实体)用“地缘体”这一统一的概念进行描述。
1 地缘体概念及类型
地缘体是进行地缘问题研究的对象或实体,是具有一定属性和空间特征的地域单元。地缘体既可以是国家(国家集团),或是相当于世界政区的独立地域单元或其他地理空间,又可以是相关地理实体(如经济区、军事联盟等)或国际组织机构。以往的地缘问题研究,通常以国家为地缘体。国家(或相对意义上的世界政区)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地缘体,但国家的观念在强化的同时,又在不断减弱。国家主权在世界舞台上不断缩小,即区域性和全球性国家集团的构建,其间的合作与效应不断加强,国家集团在管理和解决地区事务及在全球与地区性格局的作用与地位在提高,国家、地区之间不同形式的经济合作、军事合作等,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区域组织和联盟,这些组织和联盟往往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的利益,并与其他组织、联盟、国家等发生着各种空间关系。这些区域组织或联盟就构成了相应的地缘体。
随着地缘经济、地缘文化、地缘科技、地缘资源等问题研究的展开与深化,地缘体的类型呈现多样化。地缘体类型的初步分类如图1所示。从空间尺度的角度来看,麦金德、斯皮克曼、马汉等都是从全球尺度以大洲、大洋作为地缘体来研究海陆结构及空间关系的;大区域尺度地缘体有国家以及区域性组织,如欧洲经济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等;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的行政区、经济区、文化区、民族区等则是更小尺度的地缘体。从几何形态来看,地缘体有集中型、分散型和穿孔型等类型。集中型指地域单元在空间分布上呈连续的一个整体;分散型指地缘体包含多个地域单元,其空间分布不连续,被其他地域单元所分隔;穿孔型指地缘体内部包含有其他地域单元,其空间分布不是连续的整体等。从地缘研究领域角度来看,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领域研究对象或实体类型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最主要表现在属性构成及特征的差异上,由此,根据这些属性要素特征又可以将地缘体划分为政治地缘体、经济地缘体、文化地缘体、军事地缘体、科技地缘体、资源地缘体等等。国家是各地缘研究领域共同研究的地缘体,而经济区可以看作是经济地缘体,文化区可以认为是文化地缘体等等。地缘体构成种类多样、层次多元、空间尺度各异,各地缘体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影响。下面以政治地缘体、经济地缘体、文化地缘体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1.1 政治地缘体
政治地缘体主要是指政治组织,即各个有主权的国家,也包括各国国内的地方政治组织,如各级地方政府,还包括数国联合起来的国际组织和地方群体。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国际级、国家级和国内级。国际级政治地缘体指由若干主权国家组成的全球性或区域性国家政治集团,如:联合国、欧盟、北约、东盟;国家级政治地缘体是指具有确定人口和领土的主权国家;国内级政治地缘体指国家内部的各级地方政府。
1.2 经济地缘体
经济地缘体指以经济要素为主题进行地缘研究的地域单元。其类型主要有经济区、经济组织、跨国公司等。经济区是指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根据经济区内部经济活动的构成及特点,可以分为经济类型区、部门经济区和综合经济区。经济类型区是指内部经济活动特征相似的经济区,可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判断,有经济发达区、中等发达区、经济落后区等。部门经济区是指由某个经济部门的相关组织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集聚所形成的经济区,有工业区、农业区、商业贸易区、旅游区。综合经济区是指区内经济体系相对完整的经济区。按照空间尺度可以进一步分为世界经济区(如环太平洋经济区、欧洲经济区等)、国家内部经济区(如我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等)、省内经济区(省内以市、县为单位组合的经济区)。
经济组织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出现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包括全球经济组织和地区经济组织。全球经济组织是指参加包括世界各洲或多数洲的国家或民间团体的国际经济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集团、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等;地区经济组织是指参加者局限于某一洲或某一地区的国家或民间团体的国际经济组织,如欧洲经济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东南亚联盟、亚洲开发银行、北美自由贸易区等。
跨国公司是目前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进行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研究的基本单元之一。大型的跨国公司把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囊括在内,形成了巨大的全球经济网。
1.3 文化地缘体
文化地缘体主要指一定区域内在历史、语言、宗教、民族、道德、风俗、艺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的社会共同体。可以根据其中的某一特征或综合考虑这些特征进行地缘体的划分。例如,根据世界语系划分文化地缘体有印欧语系区、汉藏语系区、高加索语系区、闪-含语系区、乌拉尔-阿尔泰语系区、非洲语言区等,也可以再进一步细分,如印欧语系区又可以分为日耳曼语族区、罗曼语族区、斯拉夫语族区、印度-伊朗语族区等;根据世界主要民族划分的文化地缘体有汉族区、印度民族区、俄罗斯民族区、日本民族区等;根据世界主要宗教划分的文化地缘体有伊斯兰教区、基督教区、佛教区、印度教区等,每一宗教内部可以根据教派、信仰的不同,又可以进行细分,如伊斯兰教可以分为逊尼派、什叶派。再一种划分方法就是综合考虑这些特征进行地缘体的划分,如美国亨廷顿提出的世界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西方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非洲文明、拉丁美洲文明、俄罗斯文明。
2 地缘体空间及属性特征
地缘体自身特征直接反应了地缘体所具有的基本特性及作用力。地缘体类型众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主要体现在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及时间特征等方面。
2.1 空间特征
位置是反映地缘体价值的重要特征。通常包括数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及交通地理位置等。除数理地理位置外,其他都是相对位置。相对位置是地缘作用研究的重点,不同的相对位置都是从不同角度或要素来考虑的,也往往因为地缘体处于某种特殊位置,因而具有极大的价值。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对国家安全、对外政策、武装力量建设等具有重大影响。如美国东西濒临两大洋的地理位置特点,使其本土长期免遭战火的洗劫和破坏,是其国家安全的最为宝贵的“天赐之物”;再如苏俄,北邻北冰洋,东屏西北太平洋及高原山地,南边为高大山地环绕,唯西部为东欧大平原,因而欧洲特别是东欧方向,历来成为西方帝国—从拿破仑到希特勒进攻的方向,危及苏俄安全,直至今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东扩,仍是从这个方向威胁俄罗斯的国家安全。
地缘体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特点及规律,可用形状、范围等来表达。形状可分为三种类型:密集型或紧凑型,即高度集中于一个区域;分散型,即一种地缘体穿插分布于其他地域单元之间;穿孔型,即在一种地缘体集中区内部,分布有其他地域单元。地缘体呈现的各种形状所蕴涵的作用与价值不同。以国家为例,密集型或紧凑型的国家管理与控制比较容易,如比利时、波兰、肯尼亚等;松散型国家由于空间距离大而带来诸如交通联系、政府控制等的不便,如菲律宾政府对付西南和乐岛(苏禄省)的骚乱有诸多不便;穿孔型国家由于一个国家的领土完全包围着另一个国家的领土,使得被包围国家的对外发展受到制约,同时也影响外围国家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如莱索托完全被南非包围。再以世界宗教区为例,如伊斯兰教在中东地区信仰人数多,分布稠密,其分布区域可看做密集型,在东亚分布比较零散,其分布区域可看做松散型。
2.2 属性特征
不同类型的地缘体具有不同的属性特征,其描述的指标也不同。国家是一个综合性质地缘体,具有政府、政党、人口、民族、经济、交通、科技、对外政策等综合属性特点;一些区域组织或联盟地缘体也具有不同属性特点,如经济组织的属性特征描述指标包括金融、资本、贸易、投资、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文化地缘体的宗教区属性特征描述指标包括教规、信仰、历史、语言、习俗、禁忌、建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地缘体的属性特征反映了其自身所具有的作用力以及向外产生的辐射力。如一个国家的政府状况、人口数量与质量、民族凝聚力、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等属性特征,体现了该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强弱程度,也正反映了其地缘作用的大小和作用范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邻的地缘体之间由于经济产业结构、资源结构上的差异性,通过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来共同促进和发展,形成互补关系,相反,若因经济产业结构、资源状况等相似而成为相互争夺资金、人才、资源、市场的竞争对手,就是竞争关系。研究领域不同,即使是同一类型地缘体,所关注的属性内容也有所不同。
2.3 时间特征
地缘体的时间特征是指地缘体的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变化特征,即时序特征。它们可以同时随时间变化,也可以分别独立随时间变化,如在不同的时间里,空间位置不变,但属性数据可能发生变化或者相反。例如,一个国家的属性数据(人口、经济、交通等)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经济地缘体中的经济区随着时间的变化,其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都发生变化,经济区随着它的发展,范围会发生变化,其属性信息如贸易、投资、人力资源情况等也随之变化。
3 地缘体空间关系
地缘体空间关系指由地缘体的空间特征(位置、形状)所决定的关系。主要有距离关系和拓扑关系(图2)。距离关系是基于地理位置的一种空间关系,反映了地缘体之间的几何接近程度。拓扑关系是一种不考虑度量和方位的空间关系,包括相离、相邻、相交、包含等四种类型。其空间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地缘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范围和强度。通常是处于“相邻”位置时其地缘作用最强、影响最大、最重要;“相隔”、“远隔”地缘作用相对较弱。地缘体的地缘作用总体上来说是与距离成反比的,即随距离的增大而地缘作用递减,随距离的减小而地缘作用递增。但随着技术进步,距离因素影响会得到一定的削弱。
以国家为地缘体来说,离国内基地距离愈远,其地缘作用力量愈弱。因为在运输和通讯上,距离影响着实力的强度。当代运输、通讯和远程武器虽然减小了梯度损失,但并不是说距离就不起作用了。一个奉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国家,越对外扩张力量越分散,军事力量在越变越大的圆周内的密度和强度越削弱。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产生外部影响的能耗都将随距离增加而增加,因此任何国家的地缘作用皆有限度。邻国间的地缘作用大于非毗邻国,毗邻大国间的地缘作用大于毗邻小国。也就是说,一个对你友好并给你带来利益的国家,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种利益倍增;一个对你不友好并给你带来损害的国家,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种损害也倍增;大邻国对你友好与否对你的损益则更大。邻国间的恩恩怨怨远远多于非邻国间,任何国家都应重视周边并以海陆强邻为地缘战略重点。从历史角度看,虽然邻国有对抗亦有合作,非邻国有合作亦有对抗,但邻国间的对抗概率大于非邻国,非邻国间的合作概率大于邻国间,一个国家常把安全防范的重点放在邻国特别是陆海强邻身上,原因即在于此。
4 结语
论文将各地缘领域的研究对象进行抽象,统一称为地缘体,是进行地缘理论研究的基础。根据一定的划分原则,将地缘体类型进行了初步划分,但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研究细化。同时,在建立和完善地缘体及相应概念体系、分析思想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地缘体实力构成、地缘体作用规律、地缘体空间关系等进行研究,建立分析模型,进行实例验证,促进地缘理论的量化支撑,提高研究分析成果的科学性、精确性,适应该研究领域的发展与要求。
参考文献:
[1] 索尔·伯纳德·科恩. 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的地理学[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 克莱尔. 资源战争[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3] 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域世界秩序的重建[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 赵刚. 地缘科技学与国家科技安全[M]. 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
[5] 孙相东. 地缘政治学:思想史上的不同视角[M].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6] 陆俊元. 地缘政治的本质与规律[M]. 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
[7] 陈才. 地缘关系与世界经济地理学科建设[J]. 世界地理研究,2001,10(3):1-7.
[8] 于国政. 关于建立地缘学新学科的构想[J]. 世界地理研究,2005,37(2):111-116.
[9] 于国政,樊华.地缘地理学学科构建探析[J]. 世界地理研究,2009,18(3):148-151.
[10] 尹朝晖.地缘文化—当代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新视角[J]. 理论导刊,2009(1):104-106.
[11] 潘忠岐.地缘学的发展与中国的地缘战略[J].国际政治研究,2008(2):21-39.
[12] Butler, David L. Technogeopolitics and the struggle for control of world air routes,1910–1928[J]. Political Geography,2010, 20(5): 635-658.
[13] Aida, Arfan Hozi. Visuality and geopolitics[J]. Political Geography, 2011, 30(3): 373-385.
[14] Nicolas Peter. The changing geopolitics of space activities[J]. Space Policy, 2012, 22(2): 100-109.
Research on Attribute and Concept of Geo-Entity
ZHANG Jing, LIU Jian-zho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The 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52, China)
Abstract: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the world pattern became much richer. Consequently, geo-economics, geo-culture, geo-resources, geo-technologic, and other related areas appeared accordingly. Research in these areas needs the geoborder theory as a guide. One of the core contents of the geoborder theory is to generalize, and summarize geo-entity, which is the object of study, This paper defined and summerized the geo-entity types from three points of view: spatial scale, geometrical morphology and attributive characteristics, thereby built the geo-entity type system. Meanwhile, the division of specific types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s by using political geo-entity, economical geo-entity and cultural geo-entity as examples. Different geo-entity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which reflects the basis of their properties and qualitie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d political geo-entity, economical geo-entity, cultural geo-entity etc. The spatial feature of geo-entity decides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geo-entities. Distance and topological relations were described briefly in this paper, furthermore, four different spatial relations (disjoint, adjoin, intersect and include) were deeply discussed to find out their reflections of geographical function intensity. This paper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definition, types,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relations of geo-entity, to lay the foundation of building geoborder theory.
Key words: geo-entity; geo-entity type; geo-entity attributes; geo-entity space relation typ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