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PPLE WATCH,时而不尚

2014-12-17叉小包

金融博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表带数码手表

叉小包

Apple Watch到底是丑还是美?其工业设计灵感来源何在?时尚圈对这个瑞士名表挑战者到底怎么看?云遮雾绕数年之久的Apple Watch终于在9月中旬揭开面纱,无论你喜欢还是无感,它都成了苹果“后乔布斯时代”第一款真正的全新产品。

苹果的定义

尽管市面上已经有许多智能可穿戴设备:手环、手表、眼镜、头盔,等等,但只有当苹果——这个全球最具标志性的数码消费品品牌入局——“智能可穿戴设备元年”才算真正到来。

从Apple Watch我们看到,苹果清晰地描绘了他们心中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定义:更贴近人体,但必须依附于智能手机而存在的延伸设备。

从功能定位上,Apple Watch并不是对智能手机的替代,也不是“在大屏上做的事情转移到小屏上完成”。Apple在发布会上演示了许多iPhone上也有的官方应用,如地图、短信等,但始终没有出现需要输入文本的软键盘,也没有照搬手机上常见的交互行为,如双指放大缩小。总之,因为屏幕缩小和处理能力有限,智能手表只是做手机做不了的事(监测运动量、心跳等),和用不同于手机操作的方式做事(数码表冠旋转操作、无需双指操作、回归单击点按等)。

此次面世的Apple Watch并没有采用看起来更酷的3D螺旋式界面,而选择了相对保守的扁平主界面+数码表冠(Digital Crown)的操控方式。哪怕满是圆形图标的主界面被人吐槽为“密集恐惧症患者的噩梦”。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说明苹果充分意识到旋钮表冠作为传统手表的操作方式,是最自然、最没有学习成本的。而市面上大多数智能手表都没有采用传统表冠的设计,也没有赋予其如此重要的功能。

然而,这一功能定位再正确、再符合苹果自身的产品逻辑,都未必能打动消费者的心。原因很简单:一款智能手表的命门,在于外观,而非功能。只有科技宅才关心功能。

不论出于什么考虑,数码表冠的突出地位,使得Apple Watch在外观上更接近传统手表,科技味儿没那么重。这虽然与一众智能手表拉开了距离,却也把自己推进了一个更大的赛场——以瑞士名表为最的传统制表业。人民币2000多元的价格,已经触及以天梭(Tissot)为代表的入门级品牌腕表划定的价格门槛。而在品牌腕表的世界里,充斥的则是工匠情怀、精湛工艺、设计师跨界、品牌精神、百年传承,等等,完全是另一套价值体系和玩法。Apple Watch要怎么玩?

三大系列

苹果此次一口气为Apple Watch推出了34种款型,3大系列(基本、运动、奢华),6种表壳材质,18款表带,2种表盘尺寸,11种时钟界面。根据现场试用,数码表冠也是可拆卸的,创下苹果单一产品最多花色的历史之最。

而这一切,只为了三个字——个性化。

基本款数量多达18款,全部采用银色或黑色冷锻不锈钢为表壳材质。而此前外界猜测因为成本考虑而不会采用的蓝宝石晶面也成了标配,为其高端定价做了有力支撑。

表身外观设计总体来说中规中矩,不过不失。用Suzy Menkes的话说,“从时尚的视角来看,其外观较为中性,既没有特别时尚,也不会令人反感。我猜想,数码发烧友们应该会比艺术家们更喜欢这款腕表。”这话表面中肯,暗含贬义。

至于表带,没什么值得多说的,能想到的材质和风格基本都有了。

“运动与健康”是苹果发布会浓墨重彩强调的功能,也的确是所有智能可穿戴设备不可回避的功能。感谢智能运动手环的多年培育,这一细分市场是智能可穿戴设备最成熟的领域。但是否能成为用户购买的理由,答案依然跟我之前对79元的小米手环的评价一样:这不取决于智能硬件,只取决于运动健康本身对你来说有多重要。花2000多元买来只为健身的大有人在,但我认为更多用户不会只为了健康监测功能而选择Apple Watch。对大量第三方智能设备厂商、APP开发者来说,Apple Watch提供了新的舞台和可能性,也对他们驾驭用户体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里唯一的悬念,还是那个困扰智能硬件的老问题:电池续航,池续航,续航,航……

按照苹果官网的说法,奢华系列共有6款,在材质上延续了iPhone5开启的“土豪金”风格。只是这次不再是喷漆,而是真材实料地动用了18K黄金和玫瑰金——从定位看,我们认为该系列绝无可能是镀金,而只能是纯金表壳。这就意味着,Apple Watch Edition系列的定价会与同材质瑞士名表看齐。以瑞士名表中端标杆品牌浪琴为例,其名匠系列18K玫瑰金女式腕表的市价为每只20000元人民币(约3000美元)起跳。

值得吐槽的是,目前看到的奢华系列5款表带,居然没有金属材质,全部是皮革或含氟橡胶运动表带。这与其奢华定位相比显得有些掉价。

Apple Watch的设计密码

Apple Watch在整体工业设计语言上,深受IKEPOD影响。IKEPOD这个品牌,即便是“穷玩车、富玩表”的土豪富二代知道的人也极少。而IKEPOD非常适合用来形容Marc的设计风格。

简单说两句IKEPOD吧。IKEPOD是瑞士人Oliver Ike于1994年创立的高端设计腕表品牌,请Marc担任唯一设计师。IKEPOD的品牌个性就是想一扫人们对瑞士高级机械腕表固有的老气横秋的印象,把国际一流的、新鲜的工业设计语言引入传统瑞士制表业。

IKEPOD的设计体现了Marc Newson一贯的圆润风格,对材质也没有做过度的抛光打磨,保留了极强的工业感。Marc狂热地追求流线和对称感之外,也非常注重人体工学,强调佩戴的舒适感。因此他率先在定位高端的品牌腕表上搭配了“fluoroelastomer”材料,这和Apple Watch运动表带是同一种材质,甚至连佩戴方式都一模一样。

当然,Apple Watch的设计风格也并非从天而降,完全依靠外部来源。苹果自身也有很强的工业设计传统与文化。其自家产品中,最接近iWatch形态的一次,无疑是大红大紫的iPod Nano 6代。第6代iPod Nano是唯一一款方形设计的iPod,也第一次提供了多款时钟界面,配合第三方表带,俨然就是今天Apple Watch的精神前身。

从乔布斯1997年回归开始,苹果逐渐成了科技公司中最时尚的品牌之一。乔布斯的离世,也让苹果每次在新品发布前,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仿佛苹果一切的光环都随着这位“总设计师”的离开而黯淡。现在,不管你喜不喜欢,我们都已在Apple Watch和iPhone 6上看到了Marc Newson个人风格的蛛丝马迹:棱角被尽量抹去,更圆润的边缘处理,更舒适的人体工学握感……Marc Newson这位耀眼夺目的设计巨星加入苹果,加重了苹果的“设计师文化”。

若从时尚的角度来看,功能性太强的配饰向来处于时髦和丑陋的边缘,Apple Watch的外观无比中庸,最多也就是不让人反感,绝谈不上惹人喜爱。

耐人寻味的是,《Vogue》全球分量最重的美国版主编、康泰纳仕集团时尚编辑总监、《穿Prada的“女魔头”》中的原型Anna Wintour并没有出席此次的苹果发布会。虽然她用Macbook Pro办公,也用iPad看自家电子杂志,但她依然用着一款老旧的翻盖功能机。(作者为 格知GUECHI 专栏作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表带数码手表
是谁拿了手表
谁偷走了手表?
宝珀:腕表颜值的关键,不只表盘,还有表带
Naim Audio Uniti Nova数码播放/放大器一体机
嘻嘻猴手表
如何巧妙清洗表带
Who am I?5款不可貌相的数码利器
《数码家居》2009年下半年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