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部队后勤社会化保障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2014-12-17张安山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1期

张安山

摘要:后勤社会化保障直接关系部队建设和官兵切身利益。随着部队后勤社会化保障领域的不断拓展,保障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及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增多,必须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从严格准入条件、加强经费监管和质量评估等方面,全面规范后勤社会化保障工作的运行,提高军事经济效益。

关键词:后勤社会化保障;军事经济;规范化水平

中图分类号:F840.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211-02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实现富国强军的宏伟蓝图,中央军委部署了新的历史时期后勤“三大建设任务”,为加快推进我军后勤全面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后勤建设一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一方面要完善配套制度法规。后勤社会化保障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既面临进一步拓展领域、改进方式等问题,也需要通过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规范化水平。

一、严格部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的准入条件

部队后勤社会化保障,需要考虑部队建设特殊要求与市场经济普遍规则的兼顾与结合,这就要求后勤社会化保障必须适应部队高度集中与统一的要求,内部纯洁与巩固的要求,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等等。因此,在实施后勤社会化保障的指导思想上,无论是部队一方,还是实施后勤社会化保障的地方单位,都不能片面强调和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不能把利益原则放在第一位。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在后勤社会化保障招标竞选的“门槛”设置上,体现部队建设的特殊要求,体现部队实施后勤社会化保障的具体标准。这就需要制订和严格执行后勤社会化保障的准入标准,对承担部队后勤社会化保障项目的承包单位,从社会信誉、内部管理、人员素质、保障水平、经济实力乃至社会背景等多个方面,在标准条件上有一个比较规范、完善和科学的总体要求,将确实符合要求的承包单位纳入许可范围。这样,虽然限制了一些社会保障力量的参与,但可以更好地保证部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的整体质量。当前,我军一些单位实施的饮食社会化保障,如果忽视了上述问题的考虑和规范,就有可能对部队官兵的饮食安全带来隐患。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社会服务部门的健全,为饮食保障社会化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未来作战中,我军将探索实行主副食成品化供应保障,依托社会大型食品加工企业,以现代食品加工设施设备为平台,完成主副食原料加工制作,向基层部队直接供应主副食成品或半成品,尽量减少部队基层伙食单位的炊事加工环节,简化保障流程,优化保障方式,提升保障水平,完成快速便捷的饮食保障,这就更需要根据新的的饮食社会化保障模式,进一步完善准入标准,严格准入条件。因此,借鉴以往后勤社会化保障的成功经验,着眼部队平战时后勤社会化保障的需要,考虑当前和今后的社会形势和市场情况,从总体上进一步完善和严格后勤社会化保障的准入条件,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完全可行。在后勤社会化保障的准许的条件范围内,进行公开竞选,分类竞争,优中选优,做到对军队负责,对承担后勤社会化保障的承包单位负责。严格准入标准,应根据不同的后勤社会化保障类型和模式,制订相应的准入标准。考虑到后勤社会化保障首先要满足军事需求,因此,必须重点把握两个方面的标准:首先是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标准。拟参与部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的承包单位,必须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商业信誉。企业领导和所属员工必须在政治上没有问题,而且遵纪守法,无涉黑、涉黄、涉毒及其他明显不良倾向;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社会政治背景清晰,没有复杂的涉外关系;企业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员工有很强的保密意识等等。新形势下,还应当特别注重其内部关系、个人经历、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因此,应当根据不同单位的性质任务和保障任务的特点,进行严格的规定和严密的考查,确保不出任何问题。再就是能力资质和保障水平的准入标准,承包单位必须具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员工业务素质,以及设施设备、技术水平等方面符合国家和军队的相关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其资金周转、债权债务等方面的情况。在严格准入标准的同时,还应严格后勤社会化保障的考查、招标和决策。在考查环节,必须切实按照标准条件,掌握情况全面、细致、准确,不能简单草率,更不能掺杂人为因素,防止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以偏盖全,以点盖面,甚至上当受骗。在招标环节,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和要求,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确实经过缜密的考查、挑选和正当的竞争,让真正符合条件且综合排名靠前的单位脱颖而出。在决策环节,要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有关人员正确行使手中权力,慎重决策,避免因决策失误带来的工作被动和经济损失。在考查、招标、决策等环节,必须吸收、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参与,并尊重和吸取专家的意见建议。

二、严格部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的经费管理

加强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的监督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和避免经济风险,防止各类问题的发生,促使经费效益的最大化。要发挥党委理财的作用。对后勤社会化保障工作,部队党委不仅应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发挥集体智慧,把关定向,科学决策,积极支持,严密组织,而且要注意加强对大项经费投入和投向的论证研究,确实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要发挥部队财务部门的经费监督作用。部队财务部门应当从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计划的编制,到资金支付与结算等经费收支的各个重要环节,包括保障主体的财务情况、经济责任进行相应的监管,防止经费收支的随意性,并就具体业务操作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为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管理提供基本法规依据。各级财务部门要按照本单位党委首长的决策指示,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主动参与后勤社会化保障的项目论证、经费投入、效益评估、价格审定等工作,为党委、首长当好参谋助手。要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社会化保障经费审计是军队后勤保障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项新的审计内容,与其他经费审计比较,其审计范围更广。随着军队后勤保障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化保障将扩展到军队后勤保障的各个方面。社会化保障经费审计的内容多,除正常的经费预决算审计、经费收支管理审计、质量效益审计外,还要进行合同合约审计、价格审计、服务单位资信和服务质量的审计,审计的内容既有军队合法权益问题,又涉及服务保障单位的利益问题,审计贯穿于社会化保障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社会化保障经费审计对象复杂,社会化保障经费审计涉及地方单位、公司比较多,审计的对象和审计关系趋于多样化、复杂化。对后勤社会化保障的经费管理情况,审计部门应当根据职责权限,定期进行审计监督。重点审计经费的投入和投量是否符合规定标准,后勤社会化保障项目的相关财务制度坚持得是否严格有序,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追加经费是否合理合规等等,促进社会化保障的规范有序,促进部队的风气建设。

三、严格部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的质量监控

对后勤社会化保障的质量水平,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实施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后勤社会化保障的质量水平,必须首先制订比较科学的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应当根据双方鉴定的合同内容,主要评估后勤社会化保障的实际效益,借以总体衡量和判定保障质量。这需要做到指标参数选择的合理性、真实性和权威性,也就是说,这些指标必须能够说明问题、反映质量。在这个问题上,很重要的是评价参数必须有可靠、真实、及时的来源,否则,必然直接影响评估的效果。要建立精干的监督体系。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各专业系统的专职人员是各级各单位监督的骨干,所有被保障单位及其全体人员是监督的主体。在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监控制度的基础上,专业系统的专职人员侧重对实物验收、加工质量、财务结算等关键环节的监控;广大官兵作为社会化保障的主体,对承包单位保障质量最有发言权,应当对承包单位的服务态度、保障质量、相关价格、安全保障、人员管理等情况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饮食、物业后勤社会化保障等方面,广大官兵与后勤社会化保障单位的人员朝夕相处,对保障的质量水平体会最全面,对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了解最真切,对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感触最深刻,因此,要切实把官兵的反映,作为评估后勤社会化保障质量效果的最可靠、最重要的衡量标准,针对反映的意见评定其保障质量,针对存在和出现的一些问题查找具体原因,判定是否属于承包单位的主要责任。要建立正规、顺畅的反馈机制。对承包单位保障质量的有效监控是基础,而相关信息的及时反馈是关键,尤其是广大官兵对社会化保障的意见和建议,应有正规、顺畅的反馈渠道,防止无序和滞后。实施社会化保障的部队基层单位,应当根据新的情况,创新和完善经济民主,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发挥军人委员会的组织功能。应当建立各专业后勤社会化保障质量信息反馈的正规渠道,保证信息反馈的通畅、顺畅,以便于能够及时掌握真实情况,特别是群众的反映。同时,部队后勤社会化保障主管部门应当由专人负责信息反馈与处理工作,及时汇总相关意见、现地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方案。要建立严格的淘汰制度。通过分析群众对保障质量的反馈意见,综合各方面的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和处理意见,对问题比较严重、群众意见很大,确已达到淘汰标准的,必须依据合同规定与相关的法规,果断终止合作,及时更换其他单位进行后勤社会化保障。

[责任编辑 杜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