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园幼儿泥工审美心理的发展与实践研究

2014-12-17洪雪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7期
关键词:审美心理实践研究

洪雪英

摘要:本文着重于探索基于幼儿泥工审美心理现状和发展的有效泥工课程的研究,通过实践解决本园教师对泥工活动认识不足的问题,从采用多种方法,观察分析本园幼儿的泥工学习特点与发展现状,有的放矢,追求科学有效的泥工教学策略并加深幼儿情感体验,在生活中促进幼儿泥工审美心理发展,提高幼儿园的泥工教育水平,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泥工;审美心理;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255-03

泥工活动虽然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但常被教师忽视,特别是农村园的教师。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泥工方面的审美心理发展现状及泥工学习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合适幼儿的泥工教育内容,探讨有效的泥工指导策略,形成较科学的园本课程,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提高农村园的泥工教育质量的提高。以下为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采用多种方法,观察分析本园幼儿的泥工学习特点与发展现状

我们通过“赤湖中心幼儿园3~6岁幼儿发展现状和学习特点现状调查”及“赤湖中心幼儿园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方面的家长调查问卷”了解两份问卷中关于幼儿泥工方面的表现,得出以下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泥工方面的审美心理发展现状及泥工学习特点:

1.小班幼儿:偏爱鲜艳、生动、富有情趣、熟悉的审美对象,对泥工材料和辅助工具感兴趣,任务意识弱,兴趣容易转移,喜欢边做边玩,还没有一般的审美标准,审美评价常被教师和同伴所左右。

2.中班幼儿:偏爱采用夸张和拟人表现风格所画的动物体裁的美术作品,能够接纳喜剧形态的艺术品,喜欢把生活中熟悉的东西用手工的方法表现出来,进一步地加工和装饰,有初步的审美标准但不稳定、不自信,常被教师和同伴所左右。

3.大班幼儿:除了喜欢优美形态的艺术品,偏爱鲜艳、生动、富有情趣、熟悉的审美对象,还喜欢通过泥工的方法表现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想象,手的精细动作进一步发展,泥工技能进一步提高,喜欢用更多的辅助材料表现较复杂、难度大的作品,追求对物体主要部分乃至细节和情节的表现,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开始有了一般的审美标准,但这种审美标准是模糊的,审美评价也不太稳定。

二、有的放矢,追求科学有效的泥工教学策略

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泥工方面的审美心理发展现状及泥工学习特点分析,我们在此基础上选取合适本园幼儿的泥工教育内容,探讨有效的泥工指导策略,追求促进幼儿审美发展的有效策略。

1.小班幼儿的泥工活动指导策略及安排。对小班幼儿来讲,培养他们对泥工活动的喜爱和建立泥工活动常规是最重要的。所以,让幼儿在拍拍打打的玩泥过程中,初步熟悉泥的性能,探索辅助材料的特性,激发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同时提醒幼儿活动常规:每次玩泥要检查自己的地面、桌面是否清洁,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在活动内容选择上,根据小班幼儿对食物的喜爱,安排活动。同时,我们针对小班幼儿特点,开展以游戏为主的泥工教学活动。最重要的,我们把幼兒泥工活动的时间和机会放在泥工区域活动,这样以集中活动为引领,以区域活动为主场,充分保证幼儿泥工活动的时间和机会,满足幼儿的操作欲望。

2.中班幼儿的泥工活动指导策略及安排。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泥工活动经验和基础,可以塑造物体的主要特征,会使用一些简单和辅助材料表现出简单的情节,在审美方面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会从自己的角度评价自己或同伴的作品,虽然这种审美评价还不稳定。所以,教师在泥工指导开始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泥工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在一些技能要求较低的活动或综合复习活动,采用如下模式:(1)教师抛出话题,引起幼儿兴趣;(2)提出启发性问题(激发幼儿发散思维),幼儿试操作,教师观察;(3)请个别幼儿演示制作方法,教师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加以引导,重点引起幼儿关注泥工技能新方法或幼儿独特性的表达;(4)出示范例或教师演示,拓展孩子思路;(5)幼儿再次创作,教师再次指导;(6)评价:包括幼儿相互欣赏作品,让幼儿自己介绍作品,教师小结,着重从泥工表现方法的不同、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方面加以评价。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幼儿创造的欲望,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勇于创作提供了条件,幼儿创造的作品质量大幅提高。

同时,在泥工活动内容我们更多的是来自于幼儿泥工区域活动中感兴趣或遇到的困难。当幼儿遇到他们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我们以泥工集中活动来引领和帮助幼儿,能有效地解决幼儿在自主泥塑中遇到的技能难题,对幼儿进行进一步泥塑活动提供帮助与支持,有效促进泥工审美心理的学习与发展。

3.大班幼儿的泥工活动指导策略及安排。大班幼儿在泥工活动中更有主见了,也基本掌握了泥工活动的技能和方法,指导重点放在幼儿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辅助材料塑造某些细节部分。同样的,大班幼儿的泥工活动内容也是来自于幼儿泥工活动发展所需的技能技巧及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表达。

总之,我们精心挑选、科学安排活动内容,使我园的泥工活动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活动安排科学合理,为幼儿所接受、喜爱,促进幼儿的泥工的兴趣和能力。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泥工指导策略,使幼儿的艺术活动能力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教师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其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有效地发展幼儿泥工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三、加深幼儿情感体验,在生活中促进幼儿泥工审美心理发展

教师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以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比如带幼儿观看农村特有的田园风光、赤湖的海景、蔬菜加工厂、法泉寺等家乡特有的景观,了解优美的泥塑工艺品等等,以此加深幼儿情感体验,在生活中促进幼儿泥工审美心理发展。

泥工是实施美育的途径之一,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教师应在对幼儿的正确了解与理解下实施泥工活动,这样才能真正有效促进幼儿的泥工审美心理发展。在近三年的农村园幼儿泥工审美心理的发展与实践研究中,我园幼儿对泥工活动兴趣高,泥工技能、艺术创作能力和幼儿间的社会性交往能力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当然,我们对幼儿泥工审美心理的发展的理解还在一个比较粗浅阶段,今后我们将不断获取新信息,加深对幼儿泥工审美心理的了解,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打造本园的泥塑教学特色。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棒。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11).

[2]邓绍竹.幼儿泥工活动的实践与探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1,(02).

[3]边仕英.幼儿审美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策略[N].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2).

[4]徐红儿.小中班幼儿开展泥塑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报告[DB/OL].http://www.hjyey.com/xsyd/jyky/2008-12-16/38.html.

猜你喜欢

审美心理实践研究
解读设计中的儿童审美心理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先秦道家审美心理发现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分析
观众学视阈下的国产公路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