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开放日”成为家园互动的有效平台
2014-12-17林永红
摘要: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家长深入认识幼儿园、了解幼儿在园情况的必要途径,更是家园联系的重要平台。但是在实践中,由于观念、认识、组织等方面的原因,“开放日”活动往往存在诸多误区和缺陷:活动目的上重在宣传、展示,活动性质上有单向指令性,活动过程有片面性、随意性。家园互动应当成为开放日活动的核心与关键目标,也是强化家园互动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开放日;家园互动;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241-02
家长“开放日”活动,是指幼儿园向家长开放展示教育教学工作的家园联系活动。它是家长深入认识幼儿园、了解幼儿在园情况的必要途径,更是家园联系的重要平台。但是在实践中,由于观念、认识、组织等方面的原因,“开放日”活动往往存在诸多误区和缺陷。为此本文拟就家园互动角度对“开放日”活动的有效实施谈谈个人的初步思考。
一、当前“开放日”活动的一般做法与问题
根据笔者个人经验及相关报刊、网络、媒体介绍可知,当前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一般包含以下几个环节和内容:即家长听取幼儿园工作介绍,家长听课、观摩幼儿活动(有时还有教学评议活动),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召开家长座谈会(主要是班级性的)等。
一日活动“全开放”,家长与园长、家长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全接触”,听、看、评议兼有,更加上精彩的校园布置、热闹的场面、过节般的孩子,这样的“开放日”活动似乎丰富多彩,亮点频频。但是,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开放日往往是在无所事事的旁观中度过,可谓是“满怀期待而去,用上的只是耳目,带回去的是任务与困惑。久而久之,“开放日”成为家长们无趣的任务与负担。究其原因,在于“开放日”活动往往只有“热闹”的形式,而无实质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活动目的上重在宣传、展示。开放日活动期间,幼儿园往往着力对校园环境做了精心布置,教学活动通常都进行了认真的彩排(试教),幼儿的展示、表演活动更是作为重点、亮点予以特别的重视。上述做法充分显示了幼儿园把“开放日”活动的主要目的定位于:展示幼儿园良好的形象,表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成就、特色与价值,而家园交流活动、听取家长意见建议、为家长提供幼儿真实形象等则是退居次要地位,甚至不作任何安排。
二是活动性质上的单向指令性。“开放日”活动往往是幼儿园单方面筹划、设计、组织实施的。活动之前很少听取吸纳家长的意见,实施过程则按预设开展,不让家长“费神”。家长只是按通知来参加、来观摩、来欣赏、来助兴、来学习,然后带走一份家庭作业?——幼儿园关于家长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的意见、要求。
三是活动过程的片面性、随意性。“开放日”活动重点是开放课堂,展示幼儿活动,而且活动过程往往主要是以儿童表演、游戲活动为主。在这种精心准备的表演活动中,教师往往只是“主持人”而已,只须按程序走,无须现场指导。至于座谈会,由于事前教师并没有预先告知座谈会主题与内容,时间也往往只是半个小时。因此,除了教师介绍班级情况、提出家庭教育要求,几个家长简单“发言”几句,场面冷清,草草收场。可见,整个“开放日”活动过程的核心实际上是教师、幼儿的表演,家长成为看客,其余活动仅仅作为点缀,走走过场。
反思我们要求家长配合的多,考虑家长需要的少,家长始终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家长工作中重形式,缺少对家长实际意义的指导和帮助,家庭教育指导缺乏科学的引领和有的放矢,更多的是应付过程、流于形式;幼儿教育更多地局限于园内教育,而忽视家庭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作用,使家长不但参与意识处于较低水平,教育理念也滞后于教育机构。从而形成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各自为政,出现相互割裂甚至抵触的倾向,导致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家园互动应当成为开放日活动的核心与关键目标
家长“开放日”活动有着多种功能与目的,如使家长深入处于幼儿园教育情境下、人际互动中的对象,提高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认识,指导家长养成正确的家教观,提高幼儿的信心与学习兴趣,宣传展示幼儿园的良好形象等等。但是,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宗旨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终身发展的幼儿园工作目标出发,家长“开放日”活动更核心、更主要的目的应是: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强化家园良性沟通,构建家园协作机制,打造教育合力。可见,“开放日”活动既不是教学行为,也不是幼儿园的营销手段,而是幼儿园构建家园协作的多维、开放教育体系的宏观管理策略,是家园双方在长期的教育服务协约中的一次阶段性的评估行为。
应当指出,幼儿的教育问题虽然是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最终归宿,但却并非“开放日”活动的直接目的和主要内容。而家长—幼儿园—教师三方的沟通交流才是“开放日”活动最直接、最基本的目标与内容。《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认真分析、吸收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可见,幼儿园教师有义务向家长汇报幼儿园教育及其管理的目标、思路、内容与方法,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同样,教师及班级管理工作也应当接受家长的评价,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因此,家园交流应当是双方的互动过程,是平等交流协商的过程。正是由于这种互动,家长“开放日”才能迸发出勃勃生机,才能使家长自觉主动地参与其中,而不是被动听命者、旁观者。
三、强化家园互动的基本策略
1.改革家长会形式,变单纯说教为双向互动。家长是开放日活动的主体。活动前应充分听取家长对活动目的、内容、主题、方式、时间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幼儿园可以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家委会会议、选择有代表性的家长征询等方式,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以确定符合家长需求又切合幼儿园实际的活动方案,并在活动前告知全体家长,让家长明白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做好必要的准备。改变传统家长会中,教师枯燥的介绍和灌输,家长只是作为观众或听众的角色参加家长会的被动局面,使家长成为与教师拥有平等地位的主动教育合作者。
2.把听取家长意见建议作为活动主要内容。“开放日”活动中要充分安排时间,委派专人听取家长对幼儿园、班级工作、教师教学的意见建议,对于家长的意见建议可在活动中或者过后一段时间内向家长作出专门的答复。为此,“开放日”活动过程应当向家长提供有关幼儿园、班级工作比较全面、翔实的信息,向家长提供“开放日”观摩活动的相关背景资料,以便家长有效观察、参与及评价。在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对话中,既发掘了家长教育资源的作用,也为家长创设了一方吐露心声的时空,我们的教育质量也得以不断提升。
3.切实提高家长座谈会的实效。家长座谈会是家园互动沟通的主要平台,也是重头戏。为开好座谈会,首先应当明确每次活动的目的、内容与主题。必要时还可以先进行一些访问调查,围绕家长关心的问题确定活动主题。教师应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想说、要说、有的说,教师作为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组织者,必须在每次活动之前明确这一系列问题。座谈中应鼓励家长讲述在活动中的心得及问题与思考,并鼓励家长可以围绕相互交流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惑的话题展开讨论;也可以不预设中心话题,请家长谈谈自己的感想,这样才能形成一种真正的讨论氛围,实现家园之间、家长之间、家长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的目标。
4.活动安排应具灵活性、多样性。在时间安排上,开放日一般不宜全园一同开展,各班应该轮流交替进行,才能保证有充足时间、人员精力用于与家长互动交流;在内容与方式上,既要有参观亲子参与性活动,更应有汇报、交流指导等互动活动,即使是教学观摩活动,也不应以幼儿表演为主,而应以教师指导的教学为主,更兼有教师、幼儿、家长一同参与的互动性游戏、操作活动。正是在这亲情体验和双向交流中,使家长真正理解到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和独特性,理解到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意识到家長也是教育的主体,并且负有责无旁贷的重要责任。
实践证明。“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开放日只有短短的半天,但家园互动工作却是一个永久的主题。幼儿园与教师应当把“开放日”活动作为强化家园联系、提升办园水平的一个新的起点,从家长反映的意见建议入手,在联系沟通上用功,在互动反思中改进,凝集共识与合力,努力打造家园协作的教育新境界。
作者简介:林永红(1970-),女,福建莆田人,大专学历,福建省东山县实验幼儿园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