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工程专业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2014-12-17杨荣根徐楠于继明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7期
关键词:协同机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杨荣根 徐楠 于继明

摘要:针对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国家教育部启动了一系列举措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方向,地方高校则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在当前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和金陵科技学院积极筹办软件科技大学的背景下,本文着重探讨了我校物联网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协同人才培养机制,该机制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在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多层次多渠道的资源和利益共享,达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实施效果良好。

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机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214-02

一、中国高等教育现状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根据教育部2012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公布的数据显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6%,在校生规模达到3600万,由此带来的潜在就业压力和矛盾,这种矛盾当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其中有一些是结构性的矛盾,比较典型的就是高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严重脱节,所培养的学生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不强,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教育问题,社会各界从教育部到地方高校甚至老师都在探讨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

教育部也进一步明确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要坚持应用型、实践性的办学方向,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以及加大专业硕士招生力度等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比例,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根据需要开辟了一批新的学科和专业,2010年众多高校开始陆续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地方高校也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及时了解企业和社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高校教师也在顺应时代发展,逐步“走出去”和企业对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二、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学校、企业、学生的多赢模式。按合作的深浅程度划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浅层次合作。学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以学校为主导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学校老师带队企业专家负责专业辅导。二是中层次合作。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企业的参与程度加强。三是深层次合作。企业负有人才培养责任,学校针对企业的需要确定科研方向、进行成果转化,企业可以在学校投资建立实验室,实现利益共享,達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科研促进教学,教学目的就让学生能够掌握与社会实践相适应的应用开发能力,科研同样为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设计提供了条件和手段。

目前绝大多数的职业学校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企业进行了合作,但是一些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度还不够,大多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层面上,特别是欠缺技术开发方面的深度合作。作者所在的单位金陵科技学院(以下简称金科院),致力于应用型软件化的人才培养,积极筹办应用型软件科技大学,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校企深度合作协同人才培养机制显得非常必要。

物联网正在引领信息领域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在我国,200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无锡视察,提出“感知中国”的战略构想,更是激发了大家的研究热情,争当时代的弄潮儿。从2010年初开始,许多高校都开始设置物联网工程新专业,我校在2011年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2012年开始招生。

三、物联网工程专业校企协同人才培养

金科院信息技术学院在建立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

1.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与北京新大陆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大陆)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建立教学、科研、生产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教学机制,培养中国物联网行业优秀技术人才。金科院在新大陆建设教学实践基地,新大陆在金科院设立教学基地,形成基础教学、基础实践训练、专业教学和应用实践训练等各个培养环节的有机衔接,物联网专业学生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基础实验在金科院教学基地完成,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在新大陆教学实践基地以及新大陆所属企业完成。

2.成立金科院-新大陆校企联合办公室以及教学指导委员会,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向互补,学校与企业的物质与智力资源共享,融合应用型教育方向和企业理念,在人才供求关系上完成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对接,相互渗透促进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

3.双方共建四年制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从招生开始,新大陆就全力配合金科院做好专业招生工作,全程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定期进行专业定位、企业调研工作。同时设立新大陆奖学金,用以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4.双方共同开展课程建设,新大陆协助金科院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和专业建设,派遣企业讲师协助金科院共同开展基于项目驱动的模块化课程开发。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使用新大陆提供的基于企业工程师笔记形式的全新模式教材,教材中融入了新大陆产品开发流程、项目实施工作流程。

5.合作培养师资,在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金科院派专业教师全程参与新大陆工程人员现场指导,同时新大陆定期安排专业培训讲师到金科院进行集中教师指导培训。学院教师通过培训接触到了企业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锻炼了教师队伍,提升了师资水平。积极引进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做讲座培训,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和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

四、结论

随着高校毛入学率的提高,高校的在校生规模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同时也有社会的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而苦恼,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的结构性原因。为此,国家教育部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目的就是为了让高校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以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应用型实践性强的人才已经成为业界共识。金科院正在积极筹办和建设应用型软件科技大学,学校鼓励校企深度合作。信息技术学院物联网专业利用这样的契机,与新大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本文对校企深度合作、与新大陆协同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做了深入探讨,其中有些部分正在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欣茹.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预测[J].高教探索,2005,(4):17-19.

[2]王连池.就业压力下体现出来的就业与学生培养之间的矛盾[J].教育经济研究,2008,(6):64-65.

[3]张晓冬.基于利益机制的校企深度合作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7.

基金项目:校重点教改项目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杨荣根(1979-),男,江苏海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徐楠(1973-),女,河南信阳人,博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继明(1976-),男,河南罗山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物联网技术应用。

猜你喜欢

协同机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探析“三网联动”品牌传播机制
协同机制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新经济时期高校纪律检查与业务监管协同机制建设的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