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中职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014-12-17徐俊雄
徐俊雄
摘要:要提高中职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基础抓紧累,加强语文实用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生智能优势,发现亮点,给予成就感。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关键词:中职生;语文;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118-03
当前中职生文化素质差,学习公共文化课的积极性低,这在有些地区是普遍现象。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这是摆在每个中职语文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语文在中职的地位就只能是摆设。我个人以为:中职的学生不是循规蹈矩的学生,中职的语文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也应另辟蹊径。
一、从基本功夫做起,注重量的积累
中职学生基础知识普遍不牢固,中职生还能教好吗?经验告诉我们:当知识能帮他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他对这个科目的兴趣就会相当浓厚。所以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功夫做起,调动学生的口和手——让他诵读和写字。诵读要有合适的读本。我们利用“道德讲堂”开讲的机会,由语文教师带动全校师生诵读经典,还在语文课前十分钟诵读、讲解。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发现学生的识字量比诵读经典前有较大的提高,经典诗文也积累了不少,“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的谈吐文雅了,行为文明了,这让我们体验到既教书又育人的快乐。
调查表明,中职学生一般极少动笔写字,除了作业和考试,写得最多的是请假条和检讨书,能主动写点作文的几乎没有。为此中职的语文教学应该转变中职生是完成了小学、初中学业而升学到中职的观念,大力开展书写规范字教学,让学生写出一手较规范的汉字。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校本教研,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放开手脚,大力开展经典诵读和写规范汉字的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转变观念,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基础做起,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是可以调动起来的,语文素养是可以极大提高的。
二、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加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调动中职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得讲究语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中职的学生为什么更愿意学专业,特别是实训课?因为他们觉得那有用。学知识是为了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应尽可能教学生有用的、要用的,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根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个人以为中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识字、书写训练。识字训练的目的是积累,要力争达到掌握3500个常用字的水平,为自主阅读提供提供条件。严格规范汉字书写,让学生乐意动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切实做好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做到能讲好普通话,能顺畅地、得体地、文雅地与他人沟通。在每年的校企洽谈会中,我们发现发现许多学生由于平时缺少相应的口语交际训练,在应聘时,往往因为口语交际能力不达标而被淘汰,而这些学生大多手握两本以上的技能证书,有的甚至在市、省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却在中职生涯的最后一关趴下,没有应聘到好职位。口语交际能力是多么重要啊。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老师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首先提供学生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做课堂和活动的真正主人,每个学生都应有充分的话语权。(2)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会表达就先多读,张开嘴巴去读,读多了语感就有了,嘴巴就溜。给学生发言、讨论的话题、问题应先易后难,应是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事,让他们有话可说。还可以先模仿后自主发言,比如模仿小品中的对话。(3)要给予必要的口语交际技巧的指导,包括音准、音调、语速、语调、重声轻音、节奏变化的处理等等。(4)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形式。除了课堂上的训练,还要把训练延伸到校内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有意识地融入口语交际训练的元素。中职学校的活动是多彩的,这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多样的平台,只要老师有意识地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加以引导和指导,学生都会乐意接受,从而提高口语的交际能力。
3.还实用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有的地位。中职的语文教学要符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专业服务”的职教理念。首先老师要有“大语文观”,还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只要是语言文字的东西就是语文。学生明白了语文关乎生活方方面面,学应用文自然用心。为机加工班讲授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之前,我用PPT展示一份焊条的产品说明书;为电工电子专业的学生讲授《景泰蓝的制作》,首先让学生阅读“单片机”的连接程序说明书。学生学课文之前,首先认识到学习这些实用文体对他们是有用的,并能为他们学习专业提供支持,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许多。
实用文体的教学,要根据专业和就业的需要对课本的内容做适当的取舍增删,让实用文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真需要、真有用,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发挥学生的智能优势,调动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者”即为有兴趣者,有兴趣自能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乐之者”即为快乐学习者,快乐学习者自能乐而忘返,全身心愉悦地投入,终成大才。我们不敢奢望我们的学生成为“乐之者”,但只要我们发现学生的智能优势,让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好之者”应该可以做到。
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特点和智能优势,我们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朋友,才能发现和把握,并把它转化成为学习语文的动力。我曾采用如下做法:
在计算机班的语文课中,让学生应用专业技能制作语文FLASH课件。如教《荷塘月色》,在老师分析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依照荷塘月色全文的情感基调及情感起伏,节奏变化制作成课件进行演示。在此过程中,学生难能可贵地发挥协作精神,邀请有音乐、美术特长的同学参与进来一起完成。从FLASH课件的效果看,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了解深刻了许多,这正体现了叶圣陶倡导的“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的理念。
在幼师班,由于幼师的学生有表演、舞蹈、音乐的基础,普通话也说得较好,我选择《茶馆》、《雷雨》等课本剧,或选择如《哦,香雪》、《林黛玉进贾府》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了表演的成功,在整个过程,同学们可谓全员参与,全身心地投入。由此学生不仅获得学语文的乐趣,他们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团队精神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每学期,我们都定期不定期布置学生出黑版报、手抄报,并加以评比表彰。美术、书法好的同学,在这里大有用武之地。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从学生智能优势出发,给他们展现自己的机会,就能充分调动他们学语文的积极性。
四、要以成就感调动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来自成就感。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欲望,中职生也是如此。走进中职校的学生都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所以当他们在学习上有哪怕一点点亮点,老师都要及时加以肯定、赞许,此时学生的内心就生起“我行”的欣喜,甚至对老师生起由衷的感激之情。所以中职校的老师要学会捕捉、放大学生的亮点,学会赞许欣赏学生。
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成功,语文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知识点应尽可能地简单些、基础些,学生通过稍加努力即可以获得。而在教學中,应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有充分表现的机会,听说读写议样样让学生参与其中。
教书育人是我们的职责,只要我们牢记“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思想,就一定有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