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汉大学图书馆文献流通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改进方法研究

2014-12-17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藏书流通馆藏

周 红

(江汉大学 图书馆,湖北 武汉430056)

1 概述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手持数字终端为代表的数字阅读方式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1]高校图书馆作为负责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的机构,它的业务、管理工作决策也正在受到全球数字化趋势的影响.其具体表现为:

1.1 在藏书工作方面,由于图书馆获得的常规资金投入有限,而每年购买各种数字资源的压力持续增加,因而导致用于纸质文献购买的经费持续减少.

1.2 在读者工作方面,主要体现在参考咨询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例如图书情报专业高学历人员的数量增加,可以利用QQ、短信、微博等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文献服务.对于传统的文献流通以及读者组织等服务性工作,则主要以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作为提升的重点.

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为了满足各类读者的阅读需求,将读者服务工作重心向数字资源的采集和服务转移,可以说既是高校图书馆的进步,也是顺应时代的正确抉择,而且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直接服务于读者的文献流通工作,却处在了前所未有的下滑阶段.在数字时代,怎样让纸质文献服务工作也能开展的有声有色,成为数字资源服务的有力补充,成为我们图书馆人需要思考的课题.[2]

2 图书馆文献流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经过笔者统计,江汉大学图书馆近十年的文献流通数据如图1所示.

图1 江汉大学图书馆近10年文献流通数据

图1数据表明,2003—2005年间,借还书总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在2005年达到历史最高值;2006—2012年,借还书总量一路呈现下降趋势,在2012年达到历史最低值.

2.1 文献资源建设

2.1.1 藏书是任何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开展读者工作的物质基础.要真正实现图书馆工作的社会价值,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认真地组织藏书、研究藏书.自2002年合并组建新江汉大学图书馆以来,我馆纸质文献总馆藏量达200余万册,全馆阅览室有26间,全部按照大类细分细排全开架借阅方式布局.十年里,尽管我馆在2007年进行过一次剔旧工作,但由于十年来图书在流通中的损耗和社会知识的更新,以及来源于合并前不同校区的许多相同图书,大量复本、老旧破损图书逐渐占据了各阅览室大量的架位空间,甚至有的阅览室架位达到了严重的饱和状态,大大降低了藏书的质量和利用效率.藏书利用率的降低是导致纸质文献流通量下降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2.1.2 为适应信息化、数字化资源发展和使用的需求,我馆逐年降低纸本资源经费与电子资源经费的比例,到目前为止,两类资源投入比例基本持平.随着图书价格逐年上涨和投入购书经费比例逐年降低,导致购书册次逐年减少,是导致纸质文献流通量下降的原因之二.

2.1.3 合校十年,正处在我馆自动化、数字化迅速建设发展的时期.因为使用电子资源的诸多优点,我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电子资源、数据库方面的建设.先后引进中外文数据库37个,电子图书52万余册,电子期刊3万余种,结合办学特点和重点学科发展,自建数据库7个(江大文库,汽车资源库等).在技术方面,安装的业务集成管理系统软件,可提供馆藏电子文献、网络文献、特色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的检索和导航.使用数字资源读者群的增加,是导致纸质文献流通量下降的原因之三.

2.2 读者借阅行为

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他们既是读者服务工作的受益者,又是推动读者服务工作的动力.笔者于2013年6月对所有来我馆办证的有效读者作了一个统计,对各类读者的数量、及其所占总量比例作了一个计算.具体数据如下.

图2 各类读者数量及所占比例

我馆办证正式读者总数到目前为止约为3.2万人,其中:本科生人数最多,是读者的主体,占总人数的81.86%;自考、成教生人数次之,占总人数的12.59%;由于我校是近两年才开设硕士点,所以研究生读者人数很少,比例很低,占总人数的0.5%;另外教职员工读者人数约1200余人,占总人数的3.78%;对于社会读者一块,我馆是于2008年才开始开展服务社会读者工作,所以到目前为止人数也很有限,占总人数的1.27%.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本科生和自考、成教生两类读者占图书馆全部正式读者的94.45%,他们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更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主要利用者,他们的文献借阅行为对整个图书馆的文献流通工作举足轻重.

本科生和自考、成教生读者,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系统地学习、掌握某种学科、专业的有关知识.他们以学习为目的的阅读行为(诸如进行英语、计算机、数理化等课程的学习),往往会选择与教材配套或权威出版社的纸质文献进行阅读.[3]结合我馆馆藏文献现状分析,由于购入纸本文献数量逐年减少以及老旧破损图书逐渐增多,导致这类读者可供选择的图书范围逐渐缩小,图书借阅册次也随之减少.这类读者的行为叠加效应,最终反映为我馆文献流通总量的下滑.

这类读者学习之余,为了获得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丰富个人的文化生活内容,经常会选择一些文学、艺术、地理历史类图书进行阅读.这类享受型的阅读行为,它们对文献更多追求的是能给自己带来精神和视觉上的享受与共鸣.然而在我馆老旧破损图书逐年增加,购入纸本图书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常常会使该类读者放弃选择纸质图书,而去选择相应地数字图书加以取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很可能下次阅读文献首选数字资源了.因此,享受型阅读借阅册次的减少,是造成文献流通量降低的又一原因.[4]

3 文献流通工作的改进方法

为了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扩大江汉大学图书馆文献流通工作的规模、提高其质量,笔者认为最好是通过剔旧工作的常态化和发展读者队伍的方式来实现.前者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馆藏质量,优化馆藏结构,加快文献的流通速度来提高文献的流通量;后者的作用则是通过增加图书馆服务对象来提高文献的流通量.

3.1 剔旧工作的常态化,是优化馆藏资源、改善流通工作现状的重要保证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图书馆的职能,除了收集、整理、保存以外,强调的最多的是利用,如何提供优质的馆藏文献让读者尽可能多的加以利用,是图书馆人谈论最多的话题.我馆每年都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图书经过采编部门购入、加工后,转移到流通部门上架,开始面对每一位读者.年复一年,馆藏资源的数量在增加,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诸如:图书馆藏书空间变得紧张,藏书的知识内容老化失效,图书馆的具体服务任务和读者对象发生变化,文献载体老化等.面对种种在藏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得及时开展文献剔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5]

馆藏文献剔除工作,是图书馆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将长期滞留在书架上的,读者不用或少用的,陈旧过时或失去价值的文献进行筛选处理的过程.剔旧工作的实质,就是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通过不断适时修正、完善馆藏资源,从而达到提高馆藏质量、优化馆藏结构、提高文献利用率的目的.正如美国图书馆学家杰西·谢拉所说:“藏书剔除和图书选择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使馆藏保持有效性和新颖性.”[6]

基于剔旧工作在优化藏书、提高文献利用率和改善读者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我们开展图书馆日常工作时一定要避免“突击性”剔旧工作的发生,同时还要建立起经常性、制度化、规范化的藏书剔旧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状态,不断吐故纳新,为实现读者满意的文献服务工作提供资源保障.

3.2 发展社会读者为正式读者,是发挥我馆的社会职能、改善流通工作现状的有力手段

潜在读者作为我馆服务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是:具有阅读能力,尚未与图书馆建立借阅关系,没有领取图书馆借阅证,暂时没有利用图书馆.我馆地处美丽的武汉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内有众多知名的食品、汽车加工企业和各类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目前我馆读者中的社会读者比例极低,还不到2%,所以大力发展区域内的潜在读者为正式读者是我们读者服务工作的当务之急.一方面需要进行有效的人员组织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深入各单位积极开展宣传、推介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与读者荐购相结合的方式,把周边的各种潜在读者发展成为我馆的正式读者.社会读者的加入,对我馆目前阅读纸质图书的读者流失不仅是一个强有力的补充,而且还利于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社会职能的充分发挥.

谈到社会读者,毕业生群体不得不提.因为按照我校长久以来的图书馆办证制度,本、专科毕业生在毕业前夕会由图书馆办证部门将其借书证注销掉.毕业就像一扇门,把众多的学子们拒于图书馆的大门之外,他们不再像从前一样能自由进出图书馆,享受到图书馆的关爱和呵护.[7]

人们常说,“以人为本”是图书馆人服务工作的起点和终点.那么,面对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群体,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在注销毕业生借书证的同时,通过征求其本人意见,同时以社会读者身份发放借书证这种形式,变学子们的毕业离去为我们服务工作的新起点.学子服务的延伸,社会读者的增加,不仅有利于江汉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和社会职能的发挥,更有利于江汉大学凝聚力的提升和社会知名度的提高.

4 结语

文献流通借阅工作,曾几何时作为江汉大学图书馆的形象和品牌服务于众多学生和教师读者.近四十年来,在全球计算机和数字、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带动下,网络、QQ、短信、博客等众多服务方式层出不穷,让传统的文献流通借阅方式渐入谷底、风光不再.不过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笔者认为如果把两方面的工作做好,一是确保剔旧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实现馆藏资源系统的动态优化;二是积极发展“毕业生”读者为正式读者,不断壮大读者队伍,文献流通借阅工作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1]刘 莹.高校图书馆利用微博拓展读者服务初探[J].图书馆工作者研究,2012(6):121-124.

[2]孔庆祝,卜亨斐.高校图书馆校友信息服务探讨[J].图书馆建设,2012(2):59-61.

[3]刘子辉,郑辉昌,陈强.高校图书馆营销的障碍与策略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9):151-153.

[4]温小明,杨瑛.关爱 合作 创新[J].新世纪图书馆,2012(4):51-53.

[5]李小燕.关注细节提升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质量[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2(1):24-26.

[6]杨 雁.基于微博平台的图书馆服务新形式探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2(7):51-54.

[7]申凤英.考研热与高校图书馆的考研服务[J].凯里学院学报,2012(2):177-179.

猜你喜欢

藏书流通馆藏
馆藏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珍惜每一本藏书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