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群众路线内涵的三个层面

2014-12-17王白娇

新东方 2014年2期
关键词:层面党员干部群众

王白娇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其基本内容可以用简单的两句话来概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从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群众路线伴随着我们党的成长和壮大走过了80多年。历经时间洗礼,几任领导人始终都把群众路线牢牢地握在手中,群众路线见证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践行,同时,群众路线也检验我们党的干部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坚守程度。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党员干部思想和行为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之后重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背后的用意是非常深刻的。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开始之初,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郑重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最新的科学论断,把群众路线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高度。由此看来,群众路线不是简单的做什么,其中包含的深刻内涵至少涵盖了三重层面,党的群众路线只有在这三重层面上都被覆盖,才能真正得到贯彻执行,才能焕发生命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第一层面:方法论。我们党的宗旨,实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理想,需要通过具体的行为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需要通过我们的实践活动来实现。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表现的还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为每一个共产党人达成远大理想和目标提供了路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表层的含义可以界定为工作的方法。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虽然没有把群众路线作为一个完整概念提出来,但他的表述也充分显示出作为中国革命的创始人,他对群众路线的深刻认同: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告诫,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群众。只要你关心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不仅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众一块吃苦,任何问题都容易解决,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习近平同志用朴实的语言提醒我们的党员干部要走群众路线,他说: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要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作为一种方法,群众路线告诉我们,研究中国的问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新发展思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定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路线和政策,不走群众路线是行不通的。

在群众路线问题上,我们积累的深刻教训并不少。建国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数次出现重大失误而长期得不到纠正,如“大跃进”热潮,如“文化大革命”,盲目脱离生产力水平的高度集中和以政治为中心的国家治理思路,使农民丧失了对土地的支配权利,农村经济几度到了崩溃的边缘,农民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农村民主制度也遭受严重破坏。长期革命斗争积累起来的农民对党的深厚感情和高度信任,变成了冷漠和怀疑。改革开放的拨乱反正,使党的群众路线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今天我们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我们坚持群众路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谋福利是分不开的。

正确的路线要靠人们用正确的方法去贯彻。方法层面上的群众路线,首先体现在依靠力量上,我们要坚持尊重群众、相信群众、组织群众和激发群众,要集中和依靠群众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因此,走群众路线要求我们认真倾听群众的想法,对群众的选择报以宽容的态度;始终对群众的所作所为都抱有信心。其次在关注的焦点上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把广大群众关心和期盼的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切入点。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意味着各种社会矛盾更趋复杂,社会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化。面对这种复杂情况,更加需要我们站稳群众立场,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在制定发展方针政策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利益。再次,在领导方法上坚持民主集中制。我们的集中和民主,反映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广大群众的意志和愿望,体现了“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的要求。正确地进行集中,正确地发扬民主,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经常深入群众、接触群众、深入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给予群众表达想法的渠道。通过利用各种沟通渠道和卓有成效的思想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民主集中制只有内化为自觉地行为准则,才能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性。

第二层面:情感论。毛泽东同志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情感层面的群众路线表现为一种倾向性。有情感必然会真心实意,无情感就会虚情假意。不少地方在落实群众路线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提出反对“四风”,其中包括了反对形式主义。之所以存在形式主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少党员干部把走群众路线当做迫不得已的选择,为了应付群众和上级领导,“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对群众没有情感,对群众的诉求冷漠,对群众的事情不上心,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如果群众路线仅仅停留在层面论没有发展下去,形式主义在所难免。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应体现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中,就需要我们在情感层面对群众有感情。因为有感情才可能心里想着群众,行动上护着群众。革命战争时期,群众和共产党是实实在在的“鱼水关系”,原因在于党和群众处于一个阶层,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党为群众争取利益,为群众谋幸福,我们夺取政权的口号就是推翻压迫,人民当家作主。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中深受群众支持和拥护,由此形成了深厚的鱼水情。虽然党群关系发展有波折,但总的来说还是根深蒂固的。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后,毛泽东把“父母官”的称呼变成了“人民公仆”。这些“公仆”用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爱戴。时过境迁,不少党员干部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公仆意识的自觉性下降了,公仆的称呼也厌倦了。“父母官”卷土重来,更有“老大”“老板”“头头”等居高临下的称呼。一些党员干部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要性、迫切性失去了切身体会和认同,当官做老爷、视人民为“子民”的不良心态产生了,贪图安逸享受、沉迷于灯红酒绿、漠视民生疾苦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为了所谓的政绩而违背民意、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害民利的问题经常发生。群体性事件和腐败案件高发、政府公信力下降,当年的鱼水之情大有演化成水火之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方法论它告诉我们要把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要把工作的方式方法运用到群众中去,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从情感论的角度来看,从群众中来,说明我们是群众中的一员,与群众有血肉之情,说明我们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到群众中去,说明要和群众有鱼水之情,还必须多和群众在一起,对群众的疾苦感同身受,对群众的诉求细心体味。培养与群众的感情,一是要多下基层。领导干部要把下基层作为工作内容,经常下基层做调查研究,除了可以掌握第一手材料,还可以通过和基层群众的接触建立融洽的关系,熟悉基层群众的“味道”。当今社会需要正视不同社会主体的利益需求,在维护最大多数人利益的前提下,尽量照顾好不同方面群众的实际利益。多下基层才能了解到真正的大多数在哪里,才能不被少数权势阶层牵着鼻子走。二是要经常面对群众。面对群众意味着要服务群众。我们创建服务型政党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把服务工作落到实处。为谁服务是态度,如何服务是能力。为群众服务需要关心群众和理解群众,更需要心里装着群众。经常面对群众,摆正自己的位置,与群众打成一片,可以加深我们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在不断的服务过程中,了解民意,倾听民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确保科学决策来源于人民群众。三是要有共同的语言。培养与群众的共同语言对做好群众工作走群众路线有重要意义。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话与群众沟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与群众链接,用群众倍感亲切的肢体动作与群众互动,群众工作的开展是十分顺利的。克服“身在基层下不了基层”“面对群众不能服务群众”“讲同一种方言没有共同语言”的“三不”现象,与群众的情感就能加深加强。

第三层面:价值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要把它变成每个人自觉的行动,就需要把群众路线从第一、第二层面提升到第三层面,从价值观的层面上巩固群众路线在党员干部的思想中的地位。环境的变化对人的影响十分巨大,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转换更容易引起人的行为改变,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做引导,没有时时刻刻的警醒,我们的党员干部就会逐步脱离群众,党的优良作风会丧失殆尽。纵观“四风”问题,每一项都与价值观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与我们放弃了党性原则特别是理想信念息息相关。无论在任何国家或者任何政党,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都是被唾弃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关于“政府政策应当基于国家生存、民众福利、人民富裕”的核心价值观,指引着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把注重民意、关注民生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致力于国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富裕安康,从而受到民众的长期衷心拥戴。所以如果不能从价值观层面上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一种理想和追求来约束我们的行为,那么,奢靡和享乐之举就会变得心安理得,这样的风气不仅严重破坏现实中的党群关系,也会助长腐蚀党性肌体病毒的蔓延。我们从群众来,不能回到群众中去,共产党的宗旨无法践行,亡党亡国的风险与日俱增,后果是十分可怕的。

作风是立场和世界观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有什么样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就反映出什么样的作风。作风的背后,是理想信念、价值观、宗旨以及感情,是人的主观判断和选择,也是人生哲学。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皆因价值观出了问题。赢得民众是所有渴望获得执政地位党组织的共同目标,也是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长期的、根本的专注点。价值层面上的群众路线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群众观点要反复讲,反复强调,要让每个党员干部在思想深处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理解群众、满足群众。其次群众路线认识的检验要用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来衡量。始终强调党员干部对群众路线的实践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第三,培养党员的忠诚品质,特别是对党的忠诚,唯有忠诚于党,才能不忘宗旨,才能忠实履行职责,才能保持党的纯洁性,把群众路线作为自觉的行动,不折不扣地执行,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幸福,以奉献为荣,以服务为己任。

群众路线的三个层面有必然的联系。价值层面的群众路线需要通过方法层面的群众路线来体现和实践,方法层面的群众路线如果有情感层面和价值层面的群众路线来支撑,就可以避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情感层面的群众路线如果缺少了方法层面和价值层面的配合,必然出现效率低下和半途而废的毛病,最后以官僚主义来收尾。所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在三个层面上都要下功夫,既给广大党员干部提供新时期开展群众路线的方法和途径,制定制度严格监督加以实行,为党员干部走群众路线指明道路和操作细节,同时也要培养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感情,通过消除特权,多下基层,制定党员干部与基层定期联系和走访的制度,开辟党员干部与群众互相沟通的正常渠道,让双方之间的信息能够互通并且透明,督促党员干部与群众的交往,并作为考核内容,由此可以加深相互间的了解和联系,培养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感情。与群众的感情是“处”出来的,只有多到群众家中揭揭锅盖,多到田间地头拉拉家常,才能倾听到群众的心声,才能真正发现群众面临的问题。深入基层接地气,倾听“民间疾苦声”,多接触是必须的途径。民间常说,亲戚亲戚,常来常往才有感情,领导干部不和群众“走亲戚”,是不可能对群众有感情,有亲情的。在价值层面上的群众路线,需要持续的不间断的教化。理性的认识要比情感的好恶在具体事情处理上具有更加持久性稳定性和更加合理性。理性的培养是不能仅仅停留在说教的层面或者是临时起意的心血来潮。它需要整个社会有氛围,需要符合人性的内在机理,还需要把这样的理念做长期的宣讲并不断加以巩固和增强,只有价值认同深入人心和成为行为规范,我们的群众路线才有思想保证,对群众中出现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党员干部才会用心去思考,尽力去解决,才会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才能真正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党的事业做好,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底。走群众路线,发挥每个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要比依靠个人努力或者是个别领导示范产生的作用更大,影响的范围更广。所以,价值层面的提升对群众路线的实现需要下的功夫更多持续的时间更长,并且需要深入研究这其中理论体系和逻辑关系,以便我们的教化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层面党员干部群众
党员干部新书架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多让群众咧嘴笑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