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本源: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对课本的运用

2014-12-16朱金云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12期
关键词:日军课本历史

朱金云

高中历史教学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目标的达成都应立足于课本。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求速成,直接给学生吃“浓缩饼干”,也就是我们活动单的畸形——“知识结构单”。把一些主干知识(依照考纲而制定的),需要重点记忆的知识点拿给学生直接地记忆,而忽视对教材的运用。虽然“知识结构单”确实能够在短时期的内起到很好的功效,但是这不利于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发展,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偏离教学中对三维目标的综合要求,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在新授课时,教师应注意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把握:

一、课本的“脊梁骨”——目录

在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注重必修三本书前面目录部分的阅读,因为这是我们从总体上了解每一本教材必要途径。而且每一单元学习之前,翻单元目录有助于学生快速了解单元结构。例如,“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人教版《历史必修1》)由四课组成,但是从总体上我们分为两个部分来学习: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这主要涉及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包括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师稍微点拨,学生即可明白。这不仅有助于新课学习,单元复习也比较方便。

二、课本的主干——正文

在正文部分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标题与文中每个子标题之间的关系。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为例,本课子标题由三个部分组成: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郡县制。很显然“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这是在阐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而后面的“至高无上的皇权”(以皇权至上为核心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以及“郡县制”构成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该项工作和上面提到的把握单元目录都是为了达到理清主线、建构体系的目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但并非要求教师每个单元、每节课都这样做,只要刚开始引导好学生,做出示范,那么后面学生自然而然会把握这种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

在关注子标题与正文标题的关系的同时,更不能忽视的对子标题本身的分析。从标题的精简的文字中我们可以使本来复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在“罗斯福新政”一课中,第一个标题“临危受命”虽然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但却是对“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经典总结——“临危”;“受命”——这是对“罗斯福新政”一课的最佳导入,在“临危”的情况下,罗斯福成为美国历史上的新一任总统,开始实现“美国人民的愿望”。言简意赅的标题对课文之间的联系起到很好承接性的作用,这就是课本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课本的双翼——文字资料和插图

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题分析材料的能力。课本中“历史纵横”和“学思之窗”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课本中材料除了文字形式外,还有一种更具形象性和观赏性的材料——课本插图。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本插图教学功能。例如,在人教版“日军的侵华战争”中分别插入了“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和日军全面侵华时“日军屠杀中国人后狰狞的面目”的照片,让学生充分了解在近代历史的过程日军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力是文字叙述很难替代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本语言文字充分理解和合理分析,培养历史语感。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独木桥引上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的阳光道,务求因果关系明了,逻辑联系清楚,概括精炼,重点突出。可以适当补充,但是不要盲目拓展。让学生克服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历史的规律了然于心。

(作者单位:江苏石庄高级中学历史组)endprint

猜你喜欢

日军课本历史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新历史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