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切入,引爆课堂思维

2014-12-16张希凯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12期
关键词:草原利用课文

张希凯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自然有趣味的导入需要教师把握准确的切入点。有效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使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导入中的准确切入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准确的切入可以让教学内容潜入到学生思维的深处,激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多种切入策略使课堂导入顺利地进行。

一、利用情境导入,引起学生思维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引起儿童思维共鸣的情境,才能激活儿童的思维活动,使他们处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尽快进入课堂角色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内容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很多描写了美丽的景色。我们可选择精彩情节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把这些内容展示出来,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在导语设计环节中,我们要选准课堂导入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来导入新课:在一个大年三十的夜晚,有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又黑又冷的夜中光头赤脚,手拿一把火柴孤独地走在大街上叫卖着。多媒体视频把学生的思绪带入了文中所描述的悲惨情境中,强烈的视觉冲击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促进了课堂教学中导入的艺术效果。这种情境导入拨动学生的心弦,营造了浓烈的悲剧气氛,引起了学生思想的共鸣,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这样的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同时学生也能深切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利用故事导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在认知理论中有这样的阐述:“学习的最好刺激是个体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有趣的故事作为导入材料,可以引发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培养想象思维。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时,我就利用一个民间故事来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学生们初步的了解了南沙群岛,学生迫不及待地的学习课文。

三、利用音乐导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音乐的艺术效果可以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语文教学中离不开音乐艺术。小学生中大多数都喜欢唱歌、跳舞、听音乐,语文教学中播放音乐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导入中,采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导入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导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别》时,利用学生们爱听的流行音乐《烟花三月》这首歌曲来导入。想象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但想象又必须依托于形象思维。这样通过音乐情境来展开想象,从而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友人之间离别时的心情,既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利用图片导入,加深学生思维记忆

课文中的很多内容描写了优美的景色。但是,这样优美的景色课文往往只是一张插图而已。学生也无法了解到很多的信息,如果教师利用教学挂图或者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视频更能吸引住学生。通过这样的优美的图片,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思维的记忆,从而很好地引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方法对于一些描写景色类的课文效果更好,在让学生受到审美的同时也加深了记忆。例如:在教学《草原的早晨》时,由于我们这个地方的学生一般都没去过草原,因而他们不了解草原的环境。于是在教学前我上网收集了草原风景图片,在教学这课前展示给学生,再利用这写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草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草原的风光美在什么地方?然后顺利地导入新课:大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呢?利用优美的图片导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学生了解草原的兴趣,又为教学中学生认识草原提供了参照物,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草原的深刻记忆。适用于这种导入方式的文章还有很多,如《春到梅花山》、《美丽的丹顶鹤》等。

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教学中切入艺术。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教材,了解学情,不断创新,灵活的运用各种切入策略。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我们通过多样化的切入,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使语文教学更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邳州市戴庄镇依西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草原利用课文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