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文化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影响研究

2014-12-16王钰瑶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23期
关键词:吸收能力成果创新能力

王钰瑶

摘 要:

创新来源于知识的应用,因此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依据,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需要企业文化中存在变化,而这种变化作为企业文化中不安定的因素,也会影响着企业的发展。针对企业文化对知识吸收的影响,探讨企业文化对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为企业建立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文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文化;知识吸收能力;创新成果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3000902

随着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竞争力中创新能力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而知识吸收能力作为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企业文化具有指导全体员工行为表现一致、引导员工、约束员工的作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企业文化对知识吸收能力起着重要的影响。

分析近年来多家跨国企业的兴衰历程不难看出,创新为企业早期发展提供了重要竞争力,企业文化为创新提供了保障。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已然成型,而创新能力却逐渐止步不前,企业最终因为缺乏竞争力而被市场淘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企业正面临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考验,知识吸收能力作为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了解企业文化对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并依此对企业文化做动态的适应性调整极其重要。

1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在社会中作为一个组织的存在,企业成员是这个组织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企业成员由于文化、背景、信仰的差异对企业的凝聚力存在着较大的障碍,因此使企业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信仰和习惯是提高企业凝聚力最好的方式。借鉴Schein(1985)对组织文化的定义,对企业文化如下定义:企业在长期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这种文化不仅反映了企业外在可见的特征,如企业面貌、企业价值观,也反映出了企业成员在企业内的行为,如他们对其他成员的态度,相互之间的影响。企业文化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最终对企业成败产生影响。

2 知识吸收能力的定义

知识吸收能力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研究企业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了对一个企业而言,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产生往往来源于对现有知识进行重新组合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至少要有吸收和利用知识的能力。但是在90年代以前,一直没有学者对知识吸收能力进行具体的界定,直到Cohen和Levinthal(1990)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这种能力称为知识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ACAP),他们认为知识吸收能力是指知识接收方识别、吸收以及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这个概念在得到广泛引用和讨论的同时,也得到了发展:知识吸收能力的本质是管理外部知识的技能和知识,它反映组织对外部知识吸收的潜在能力。研究表明,知识吸收能力是影响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

尽管关于知识吸收能力的研究众多,但是直到Zahra和George(2002)对其进行了重新定义之前,这一课题之前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这种重新定义的根本在于对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的区别,该定义将知识识别、消化和应用的三维概念完善为知识获取、消化、转化和应用的四维概念。他们认为,知识获取与消化是潜在知识吸收能力,而知识转化和应用是实际知识吸收能力,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同时也是相互区别的,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观点进行研究的。

3 企业文化对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方式

3.1 潜在知识吸收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Damanpour(1991)综合分析理论中认为,创新是创建和发展新产品、服务或工艺。因此,新事物与创新能力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创造或提高企业的价值。Fiol(1996)也有类似的阐述,他认为企业前期知识的积累培养了企业创造或产生创新成果的潜力,为了获得新产品、服务或工艺而应用新知识的过程中通常产生新创新成果。

一些研究认为有效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是对企业是否能实现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Fiol的研究表明,企业取得创新成果的潜力与企业之前搜集的成果的有关成果呈现相关关系。知识管理的出现有助于增强知识和创新之间的互补,知识管理理论导致了一种解释,企业通过外部知识的获取,提高自身的创新性。因此,潜在知识吸收能力和创新成果之间存在着正向的影响。

3.2 实际知识吸收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如果他们没有事先获取并且吸收知识,那么知识开发对于他们而言将是不可能的。企业可以通过获取和消化外部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但是,如果他们缺乏能力转化和应用,那么知识的吸收同样不会对创新成果产生影响,为企业创造价值。对知识的转化和应用,正是实际知识吸收能力的含义。因此,实际知识吸收能力和潜在知识吸收能力显然存在着不同的目标,并且承担不同的角色,同时两者又是相互补充的。Zahra和George认为,一个企业的创新成果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表现,因此许多学者认为不管潜在知识吸收的重要性,实际知识吸收能力才是真正决定创新成果的直接因素。文献中证实,对于拥有较多创新成果的企业,其创新成果主要是由于公司拥有较高的实际知识吸收能力所造就的结果。

如果潜在知识吸收能力构成知识的获取和消化的过程,那么实际知识吸收能力就是知识开发和应用并使之真正产生价值的过程。实际知识吸收能力才是对真正直接对创新成果产生作用的因素,但实际知识吸收能力又是必须依附于潜在知识吸收能力存在的。

因此,改善和发展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必须依赖于企业潜在知识吸收能力,即有效知识的获取和消化的能力,同时也直接受到企业实际知识吸收能力,即进行知识转化和应用的能力的影响。endprint

3.3 企业文化对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

研究表明,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并不是绝对的正相关,而是受到多方面因素进行影响的。大量文献研究表明,企业文化和企业创新之间存在着值得肯定的联系。一个拥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必须拥有支持创新的企业文化。支持创新的企业文化往往意味着企业文化中有着变化的精神,然而企业的正常运转需要的是稳定的企业文化,这就对企业文化的构建产生了悖论。

通常,企业文化在创新中都会对知识吸收产生阻碍,这些阻碍有的是内部的,有的是外部的。Assink(2006)评估一系列障碍(抑制性因素)的存在将破坏创新能力。结合Assink(2006)对一些存在于企业文化中的抑制性因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会对创新产生影响:

(1)过度的风险控制。企业的创新其实意味着一种投资,而投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风险控制。因此,一个企业是否会将潜在知识吸收变成实际知识吸收,最终成为创新成果,这个过程中,风险控制起着很大的作用,只有当企业认为风险与回报可以接受时,创新才会进行。

(2)纷繁的企业制度。企业的制度作为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中,企业为了方便管理,提高企业效率会制定相应的制度,越是大型企业,相应的企业制度也就越纷繁。企业文化中纷繁的企业制度,尤其是员工等级制度的存在对知识吸收能力产生着重要的阻碍。潜在知识吸收能力在完成了对知识的获取和消化以后,想要成为实际知识吸收能力,需要取得企业的支持,而员工等级制度的存在使得这个过程的变数增加。基层员工在完成潜在知识吸收后,吸收成果需要层层上报,往往在这样纷繁的过程中,企业损失了创新初期的领先优势,潜在知识吸收无法向实际知识吸收进行,最终丧失了创新成果。

(3)竞争的员工关系。企业文化中员工关系起着重要作用,绝对平均的员工关系不利于企业绩效的实现,因此企业会采用竞争的员工关系。这样的员工关系虽然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但竞争关系的存在会影响知识在企业内部的流动,从而对知识吸收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创新成果的实现。

(4)单一的创新管理。创新管理是企业对于创新活动的管理,目前主要是“计划型”和“非计划型”两种形式,“计划型”的创新管理是企业通过对创新进行计划,使得技术创新是在界限清晰的框架里形成并有序发生的,这样的创新过程取得了企业的绝对支持,但是一旦创新方向出现问题,就会对企业产生倾覆性影响。这种由上而下的创新,主要取决于企业决策层,具有片面性;“非计划型”的创新是企业员工自身在知识吸收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样的创新有时候带有颠覆性,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但是这样的创新由于员工自身的局限性往往得不到企业的支持,最终无法成为创新成果。

4 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迪尔·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是一种含义深远的价值观,因此尽管企业文化的存在对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起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实践也同样证明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极其重要的。那么如何建立合理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将企业文化对企业知识吸收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将企业文化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有利影响最大化,成为了企业文化构建中最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分阶段风险控制。企业创新需要承担大量的风险,因而对企业创新进行风险控制是不可避免的,笔者建议可以将企业的创新投资进行阶段性风险控制。第一阶段是最为稳妥的投资方式——对潜在知识吸收的投资,建立相应的知识库,便于企业外部知识的获取和企业内部知识的储存,因为知识获取对任何创新都是必须的,所以投资力度可以最大;第二阶段是对实际知识吸收能力中的转化进行投资,在这一阶段可以开展产学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利用高校或者研究机构的专业优势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完成基础研究,这一阶段创新的选择应该是基于企业自身定位进行的,可以采取“小额多项”的方式,分散风险,同时也可以增加专利技术的持有,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第三阶段是对应用的投资,这个过程往往意味着新产品或新技术的诞生,这个时候就要谨慎对待,及时控制风险。阶段性风险控制既能对风险进行控制,又能减少风险控制对知识吸收产生阻碍。

(2)多元化员工关系。员工在企业的知识吸收中起着主体作用,单一的员工关系不利于企业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需要构建多元化员工关系,“竞争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培养企业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和“依存关系”。“合作关系”是指员工之间知识的流动,员工之间、部门之间能够相互交流,让知识在公司内部充分流动,从而相互合作,共同创新;“依存关系”是指要让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员工之间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依赖。认识到只有大家都做好了,企业才能发展,员工自身才能发展。多元化员工关系才能使企业内部知识的流动更加活跃。

(3)并行式创新管理。现代企业大部分都有独立的研发机构,研发机构承担着企业的研发任务,一般是以“计划型”创新为主,缺乏主动性。因此在此基础上要增加“非计划型”创新模式,通过对外考察或依托其他科研机构进行研究,对一些“非计划”的项目给予一定的支持,提高企业对外部知识吸收的能力,获得更多创新成果。

5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越来越表现在创新成果上,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归根结底是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所决定的,而企业文化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建立动态的企业文化,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真正为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保驾护航,才能使得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国家竞争中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王向楠,张立明.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和作用结果[J].企业经济,2012,(03):3943.

[2]张小兵.知识吸收能力研究评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S1):4850.

[3]顾越英.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流通经济,2011,(10):7376.

[4]马顺.浅析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17):84.

[5]白俊红,陈玉和,江可申.创新管理概念、特征与实现问题的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08):912.

[6]崔志,于渤,崔崑.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27132.

[7]董艳梅.浅谈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论坛,2014,(02):3839.

[8]蔡兵.自主创新的风险控制与效率提高[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03):5155.

作者简介:

韩芳(1989-),女,河南新乡人,西安邮电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吸收能力成果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工大成果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金融环境对OFDI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再探索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技术转移二元视角:吸收能力与释放能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