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发展前景和新要求
2014-12-16乐美卓
乐美卓
摘 要:本文先简单阐述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再概括介绍网络时代产生的新事物“慕课”的概念,并从实际案例中深入研究,初步探讨慕课在思政教育中的发展前景和提出的新要求,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操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慕课;高校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各种的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如同潮水般涌入、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思想上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同时,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校园极端行为乃至反社会行为的发生,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觀,才能实现个人价值、造出社会价值,对人类、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伴随网络时代到来,网络可以更快、更远的传播信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它有所蕴含信息的层次也超越了学校、家庭、社区乃至国界,网络中传递的价值观念、思想观点、社会规范等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然而,网络时代中新生的一些事物如近年兴起的“慕课”同样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所谓慕课,即MOOCs(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指混合式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是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的课程,给更多学生提供系统学习的可能。所谓“混合式”,是指其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学生可以在课程中获得数倍于传统授课方式的信息。而“开放式”,则是指无论学习者的社会地位、学术背景或收入如何,该课程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注册参加课程的学习。“慕课”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网络公开课程,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标准,包括讲授、作业、讨论、评价、反馈、考核与证书发放等。教师的讲解不同于一般的网络公开课,也不同于传统的班组授课,它采用教师网上讲解、学生在线参与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可获得与面授课堂相同的感受,学生既可以通过“慕课”平台直接与教师、同学交流,也可以通过各种学习社群参与互动讨论。
现在国内一流大学也在进行着将慕课从非正规教育引入到传统高校教育的探索研究,如2013年7月继清华大学与美国在线教育平台edX首次合作后,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时签约慕课平台Coursera。而复旦慕课的第一次开讲选择的就是思想道德修养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讲“大学·人生”,课程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时开讲。来自复旦、交大、北大的四位人气教师施索华、陈果、张会峰、胡志辉先后亮相,面对北京、上海、湖北、江西等地的近5000名大学生开启了一轮针对教学模式的全新探索。学生的体验感、参与性很强,也对这种新的形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慕课这种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将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现行思政教育多以教学形式为主,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的讲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教学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学生的兴趣度不高,学生兴趣点差异比较大的情况,而慕课空前的开放程度以及不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使得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慕课的规模大、开放程度高、可重复、打破时空限制、强调学习的体验和互动的特点,可以增强学生对思政学习的体验和互动性,学习的兴趣。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都缺乏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教材和先进的理念指导。而慕课则要求教师授课水平不断提高。就授课内容方面而言,课程内容必须要满足学生的兴趣或需要。这就要求的教学内容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因而,教师在成为一名合格的讲授者之前必须先成为一名优秀的学习者,要求老师对最新的国际、国内发生的事件有及时了解,对时政新闻有客观公正的态度,这样才能在课堂与学生发生精神性的而非物理性的结合。
从现实层面考虑,慕课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导致慕课很难实施;其次,慕课现有的课程并非完整的学制,证书也都是由课程设计者办法的;再者,现在很多慕课课程都是使用视频教学方式,还有一些测试用于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教师怎样利用慕课工具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这对思政教育老师提出新的挑战。部分思政老师还存在网络技术水平差、缺乏接受新鲜事物的敏锐性、观念更新不够等不足,对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了解不透彻的现象。慕课教学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要顺应时代潮流发展趋势,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积极运用新的教学工具去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秀荣,韦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2] 张福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0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