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模态识读教学模式的英语课堂评价体系研究

2014-12-16谢骏

2014年32期

谢骏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学习者通过听觉、视觉、行为等多模态的媒介渠道,利用各种符号资源来习得语言和文化。多模态课堂教学以社会符号学为基础,通过可资利用设计、设计过程和重新设计,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及多模态的课堂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关键词:多模态识读;多模态识读课堂教学;多模态课堂的评价体系

1.引言

计算机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促生了以数字化技术为平台,以互联网为传播手段的新媒体,与广播、电视、各类印刷为媒介的传统媒体相比,信息的传递不再以语言符号为唯一的重要途径,而是将在传统语法体系中认为是副语言的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模态符号协同表意。同时,世界连通性和地区多样性使全球文化的多元和语言的变异日趋明显[1],通讯渠道和多媒体的多重性及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2]使传统的以語言为中心的读写认知能力向更多符号系统组成的媒介转换,即从传统的读写能力转向现代的多元识读能力[3]。

2.多模态识读理论

2.1新伦敦团体与多模态识读教学法

模态是指人通过自身感觉器官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活动的方式。多模态是指利用各种符号的互动方式,例如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最终实现交际的目的。1994年,新伦敦团体提出人类的知识是在社会、文化以及各种情境的交融中获得的,是与有着不同技能、背景和观点的人相互交流而发展起来的。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多元识读教学法。

多元识读教学法是指运用各种符号资源,通过听觉、视觉等多模态的媒介渠道,学习工作情景中所特有的语言文化知识。此外,多元识读教学法强调培养学习者批判应对能力,知识的获得不仅仅借助于印刷文字,而是并对多媒介提供的信息进行批判性识读,使学习者在不同的社会文化情景中具有批判和反省的能力。

2.2多模态识读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语言社会符号学”理论指出语言模态和其它模态往往交织一起构成传递信息的意义潜势[4]。多模态教学是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把包含两种及以上符号的系统资源,以多模态符号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5]。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社会符号学是多模态和多元识读研究的理论基础。社会符号学不仅对语言文字在社会语境中表意功能的研究,也强调了图像、声音、颜色和动作等视觉、听觉和行为等方面的符号模态的作用[6]。同时,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在不同的社会语言环境下,只有与社会文化相结合才能完整和准确的解读多模态中各个符号的意义。

2.3多模态识读教学法的“设计”理念

多元识读教学法是以社会符号学作为理论基础,将强调以积极的、动态的过程建构意义。它的理论框架包含可资利用的设计、设计过程和重新设计。可利用的设计,即指在不同的符号系统中获取设计资源,例如电影、照片等符号系统中获取教学信息,包括话语形式、风格、语类、方言和语态等元素。通过这些符号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材料所传达的符号意义。设计过程包括转变符号资源,例如将老材料用于新用途等。学生将听和读、说和写作为进行设计的实例,根据各自的兴趣和个人经验,利用可资利用的设计来产生意义将读到的材料转化成意义。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合作,整合和更新已有的知识。重新设计指将设计过程产生的资源转换为新的可资利用的设计。“设计”理念是多模态识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可以运用于常规课堂教学活动,也是日常经验的核心部分。

2.4多模态识读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多模态教学过程中,涉及教学设计和学习设计两个方面。教学设计是一个科学、系统地规划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的过程。学习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规划和组织学习目标和策略的过程。在新伦敦小组的“设计学习”理论框架下,结合教学设计和学习设计,把多元识读能力的教学模式分成五个相关联的教学过程:即情境操练、明确指导、批评框定、转换操练和角色转换。“情境操练”是教师从不同渠道获取与教学内容相关信息,选择设计工具和多模态教学环境,处理“设计资源”的过程。“明确指导”是指教师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不同模态的意义及意义构建的作用,辅导学生深入了解各种模态在构建语篇中的作用,和语言作为一种模态在表达意义上的差异。例如,将PPT作为一种语言教学的模态,分析不同的模板、颜色、字号、图像、背景音乐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以及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评定框架”是指师生可根据已有的多模态知识分析多模态作品或书本上的作品,关注不同语境在意义设计中的作用,进一步理解多模态符号的表意功能。“转换操练”是将“再设计”置于不同的语境中,学生把已设计好的作品应用于不同主题中,通过与其他作品比较,汲取他人的优势,修改或添加新的内容或模态。“角色转换”是在模拟真实语境中给学生提供社会交往机会,如在课堂上教师设计角色人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3.多模态识读教学法的课堂评价体系

在现代技术和多媒体环境下,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多模态交际能力和多元识读能力为目标的多模态识读教学法,必然要求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多模态课堂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在多模态学习理论下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要强调对教师的系统评价。

3.1教学情境的多模化

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教师通过提问或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多模态知识掌握情况,学生之间分享已有的知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资源,指导使学生获取新知识。既然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社会行为,在课堂上学生同样可以通过实践了解基本概念,获得创造意义的能力。在多模态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了解多模态意义建构和符号的使用规则,能自己动手制作多模态语篇,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3.2教师评价的多模化

在多模态的教学坏境下,充分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多模态话语符号的使用情况,以及对多模态教学手段的协同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图像、视频、音频、PPT和网络等多种符号元素,合理地调用各种模态,设计教学信息,引导学生利用多模态符号提高多模态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

3.3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的多模态化

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的设计上要体现多模态的思想,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尽可能地与学生的认知风格相匹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集中于学习者对教师传授知识的接受数量、掌握精确程度等为标准,多模态化的评价强调对学习者的英语表达能力是否具有沟通能力。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不仅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应包含视觉画面或听觉渠道,多模态化的评价应该强调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评价,而不是对已有知识机械地重复。

3.4注重学生行为表现的实施

对学生多模态评价强调在已有的设计资源的基础上,把多模态符号合适地和创造地应用于意义建构,把知识转换为能力的过程。所谓“合适性”是指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语境设计不同的多模态语篇。所谓“创造性”是指学生在多模态的学习过程中,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灵活运用多模态知识建构意义,独立或合作完成自己的多模态作品。

3.5批判反省式语言学习

多元识读教学法强调批判反省式语言学习。大多数文本都具有特定的意识形态与观点,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是一味接受、内化来自于教材、教师或同伴的观念,养成自我反省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要利用不同于传统的社会化语言学习活动,让学生从多种信息传递方式和信息网络中理解各种模态的语篇,帮助学生反省自我、思考外界坏境,发展批评性思维技能,增强跨文化意识。

4.结语采用多模态的识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多元文化的交流意识,主动构建掌握的信息,探索和发现新知识,发展分析、解释、归纳、阐述的思辨学习能力。(作者单位:南通航院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葛俊丽,罗晓燕.新媒介时代外语教学新视角:多元识读教学法[J].外语界,2010(5):13-19.

[2]Cope B & Kalantzis M.Multiliteracies,Literacy Learning and the Design of Social Futures[M].London Routledge,2000.

[3]New London Group.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Designing and Futures[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96,6(1):60-93.

[4]胡壮鳞.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外語教学与研究.2007(1):7-8.

[5]张征.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生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外语,2010(3):54-58.

[6]Halliday,M.A.K.1978.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Maryland:University Park Press.

在多元化信息社会中,语言文化的学习是通过交流,了解、比较和吸收多元文化及和提升思想达到知识创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