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颌面部手术397例术前两种静脉穿刺方法对比
2014-12-16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手术室西安710004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手术室(西安710004) 赵 玲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改进组:210例,为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手术患儿,病种分别为唇裂、腭裂、面横裂、面部血管瘤、上腭穿通伤等。年龄3个月至4岁,平均1岁4个月。8例因穿刺困难手术延时0.5~2h,1例延期手术,回病房养护,无相关医患冲突,因静脉穿刺迟滞手术占4.3%。对照组:187例,为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手术患儿,病种分别为唇裂、腭裂、面横裂、面部血管瘤、上腭穿通伤等。年龄3个月至5岁,平均1岁6个月。其中13例因穿刺困难手术延时0.5~2h,2例取消手术,回病房护理,1例引起医患冲突,因静脉穿刺迟滞手术占8.0%。两组患儿在病种分布、年龄区间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穿刺方法
2.1 对照组儿童颌面部手术前穿刺静脉可选择头皮静脉、上肢静脉、也可选择足部静脉,在可见静脉近心端扎止血带,按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选择儿童头皮针4.5~6.5号(靠经验选择头皮针型号),按习惯方法穿刺,用胶布或敷贴固定。
2.2 改进组患儿首先重视护士心理素质培养,善于调节、控制护士的情绪,以镇定果断的态度,完成每一次操作;同时要练就过硬的操作技能,增强自信心,提高成功率;其次在静脉穿刺前评估患儿的全身情况,合理选择静脉及穿刺方案。儿童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不同于成人,可选择静脉穿刺的体表面积小,静脉血管流经距离短,要避免选择骨隆突、关节活动处、静脉活瓣处穿刺。通过看、找、摸等方法仔细选择穿刺静脉。操作前认真比对,准确判断,合理选择静脉,力求静脉穿刺一次成功。颌面部手术中要在患儿头部覆盖无菌敷料,手术中手背静脉也被覆盖,一般选择足部浅静脉,尤以内踝处大隐静脉为首选。此静脉粗大表浅,易摸清静脉走向,用24G0.75IN留置针穿刺,见回血后连接输液器,稳妥固定,基本能保证手术中麻醉、治疗、抢救的输液需求。第三针对患儿情况,适当调整操作方法。肥胖患儿脂肪组织厚,体表血管不明显,在能摸到的情况下,进针角度应稍大一些,针梗与皮肤的夹角在40度左右为宜(正常角度20度),在摸不到静脉血管走向的情况下,按照静脉的解剖方向穿刺[1]。体质瘦弱的患儿,静脉易滑动,血管充盈度差,血容量不足,穿刺前适当延长扎止血带的时间,使用血管显露方法,使血管充分暴露,穿刺前固定穿刺点两端静脉,放慢进针速度[2],降低进针角度(15度),从血管上方皮肤进针,使针头以最短距离进入血管,针头进入血管后有突破感,针头前端无阻力,感觉针头进入血管但回血很慢或见不到回血,此时不要急于拔出针头,观察5s,有回血连接输液器,仍无回血挤入少量的液体,观察局部无凸起,证明针头已进入血管内,穿刺成功[3]。四是降低外界不利因素(照明光线、室内温度等)影响。光线强弱和照射角度对穿刺成功率有影响,光线弱则看不清血管,光线太强和不合适的照射角度将会影响操作者的观察和判断。室内温度对患儿的体表循环有影响,气温过低,患儿体表静脉血管收缩,不易发现静脉血管,也难以摸清静脉走向,影响穿刺静脉选择和穿刺的成功率,因此要注意调节室内温度和给患儿保暖。
3 评价标准
3.1 静脉穿刺成功率评价标准:①优:一次穿刺成功,无退针,液体滴入3~5min后局部无外渗;②良:一次穿刺成功,有退针现象,但不超过两次;③差:一次穿刺未成功,或虽一次成功,但退针超过两次[4]。
3.2 静脉穿刺用时评价标准:①快速穿刺:10min以内完成;②常规穿刺:10~30min完成;③超时穿刺:30min以上完成。
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结 果
1 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 见表1。改进组较对照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表1 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 [n(%)]
2 两组患儿静脉穿刺用时比较 见表2。改进组较对照组患儿静脉穿刺用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表2 两组患儿静脉穿刺用时比较 [n(%)]
讨 论
儿童静脉穿刺不同于成人,因年龄因素不能积极主动配合护士实施操作,同时由于发育不全 ,四肢浅静脉寻找和穿刺难度较大,3岁以内的儿童常规首选头皮静脉。影响儿童颌面部手术前静脉穿刺的因素主要有:①颌面部手术不能选择头皮静脉穿刺,且患儿肢体短小,可供选择静脉穿刺的体表面积小,表浅血管细;②静脉血管充盈度差,穿刺后回血慢或无回血,产生误判导致穿刺失败;③肥胖患儿脂肪组织厚,四肢静脉不清楚,静脉充盈的情况下仍难以确认静脉走行方向;④长期治疗、多次静脉穿刺以及拔针方法不当,造成血管破坏,穿刺部位选择范围缩小,难度增大;⑤护士穿刺部位选择不合理,穿刺手法不够稳定灵活,针头固定不稳妥;⑥护士心理素质不佳,周围环境和首次穿刺失败后导致情绪不稳定,无法继续实施操作;⑦外界因素如照明光线、室内温度等对儿童静脉穿刺成功率有影响。
经过护士专项培训和操作方法改进后,儿童颌面部手术前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效率有了大幅提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费用,减少了颌面部手术前准备时间。本研究改进组较对照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极大提高,静脉穿刺用时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从而使因静脉穿刺迟滞手术占比从8.0%降至4.3%,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通过总结397例患儿颌面部手术前静脉穿刺的操作体会,我们体会:静脉穿刺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操作,部位的选择,进针的角度、深度,回血的判断,固定与看护是重要环节,针对具体患儿,稳定而灵活的手法是其关键,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1] 胡秋霜.小儿头皮静脉解剖学基础和穿刺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5.
[2] 张小群,范丽凤,贾爱琴.浅静脉显露方法和穿刺速度对成功穿刺的影响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2-3.
[3] 刘金荣,白秀珍.提高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率的探讨[J].职业与健康,2008,24(3):12-13.
[4] 赵雪金.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与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05,4(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