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色彩构成的城市色彩规划研究——以安庆北部新城起步区城市色彩控制性导则为例
2014-12-16郑志元魏晶晶
郑志元, 陈 刚, 魏晶晶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0 引 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载体,其面貌是一个地区地域特征、文化特征、民族特征最直接、最显性反映。[1]色彩是城市中最为活跃因素之一,城市景观不能脱离色彩而单独存在,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市民生活质量以及地域文化传统最为直观的反映。城市色彩景观领域观念上滞后,使我国城市色彩景观的形成处于自主、随意状态,严重干扰城市有序健康发展。对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进行研究,在塑造城市风貌、建设和谐城市景观、传达城市场所精神、提升城市竞争实力及环境整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将为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色彩学是研究色彩产生、接受及其应用规律的科学。[2]建筑色彩学是在建筑领域,充分发挥色彩性能和效果,研究其在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综合作用的学科。城市色彩规划是以城市自然景观色彩为背景,结合城市分区建设及人文色彩特征,借鉴国内外色彩规划经验,把握城市整体定位,对构成城市色彩景观各要素进行科学有效设计和管理控制,制定出彰显城市文化特征、符合城市发展需求、便于可持续管理的环境色彩规划应用体系和易于操作、行之有效的应用与管理方法体系,实现城市色彩景观的和谐统一。[3]
建筑色彩作为城市色彩最重要可变动性元素,从属于城市色彩,是城市色彩最重要组成部分,是突出建筑品质及功能特征重要载体之一,影响着城市色彩整体风貌倾向。实现整体和谐、多样有序城市色彩景观形象,可增强人们对建筑色彩心理认同感;反之,只注重建筑自身色彩特征,忽视与周边环境关系,导致城市整体色彩杂乱无章,形成色彩污染。两者具有作用与反作用关系。
由于建筑色彩在城市色彩规划中是人们可调控最大面积人工色彩,对城市整体色彩风貌特征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从建筑色彩角度出发,通过对建筑色彩的构成分析,进行城市色彩规划研究。
1 建筑色彩构成的形成与分类
对城市建筑色彩的构成和分类进行详细分析和深入了解,是城市色彩规划工作展开的重要基础,是色彩规划制定的来源。
1.1 建筑色彩构成的形成
(1)地域因素
地域因素是建筑色彩形成重要影响要素之一。因自然地貌、气候条件、生态物种等不同,城市周边环境迥异,所在地居民对周围环境色彩模仿或对某种稀缺色彩渴求,使其在相对封闭环境中保持较稳定态势,形成独特色彩文化并传承,建筑作为人们精神活动表达载体,折射出人们色彩喜好。[4]在色彩规划调研及制定过程当中,需要对建筑色彩进行归类评价,保留符合地域特征色彩。
(2)文化因素
建筑色彩是文化内涵外在组成要素之一。[5]色彩产生和发展反映人的生命与意识发展历史进程。西方文化偏好开放性思维,喜丰富鲜艳色彩;东方文化强调内敛、自省和感悟,色彩选择内向、素雅。建筑是一部石头写成的史书[6],建筑色彩具有文化信息,从建筑外观用色及内部装饰色彩中,领悟不同地区,人类色彩本能、时代特点、艺术样式、政治影响及哲学倾向等各方面痕迹,如合肥住宅建筑,其整体用色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及21世纪都有各自颜色审美取向,文化对于色彩规划研究的前瞻性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3)功能因素
建筑功能不同,使用人群各有侧重,其建筑形式大相径庭,对各自使用空间色彩要求不一,导致不同功能建筑有自身发展模式和性格特征。色彩选取在尊重地域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同时,考虑不同类型人群心理特点,进行细微变化,继而作为一般范式进行传承,建筑功能因素是建筑色彩选取的绝对性要素,它彰显建筑的性格特质,与人们实际使用息息相关。
(4)民族因素
民族性是地域性、文化性、宗教性综合影响某一特定民族或区域而形成的该民族及地方特有的综合色彩风格。各民族选择一定的地区居住下来后,在漫长岁月里逐步形成自身民族文化特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从不同建筑色彩中,容易判断其受哪一民族风格影响,即使不同区域省份,城市各具特色。
1.2 建筑色彩构成的分类
通过分类,对建筑进行归类处理,结合地域、文化、功能及民族因素,为制定科学、易操作实施的城市色彩规划导则打下基础。
(1)按建筑类型分类(宏观)
建筑色彩按类型分类可分为:商业建筑色彩、行政建筑色彩、居住建筑色彩及科教建筑色彩四个大类。商业建筑色彩应营造商业空间氛围,提升市民购物环境,兼顾城市整体色彩倾向,做到相互协调并有所侧重。商业建筑类型及功能如细分,应秉承各自细分文化特色,在统一色调基础上,注重自身色彩属性。[7]行政办公类建筑是所在城市精神及地域特色主要展示节点,此类建筑宜选择庄严肃穆颜色为主色调,配上相应辅色调和点缀色,使之形式新颖,略显活泼而避免沉闷,增加与民众亲和力。居住场所是人们休憩、放松身心的空间,其色彩在为环境注入生机的同时,应给人们生活带来喜悦、轻松、舒适、愉快的心里体验,表达居住区建筑性格、表现人文环境气氛。根据规模大小,居住建筑可分为单幢别墅,其色彩设计根据住宅结构特点分别“上色”,使其具有色彩互相衬托的大关系效果。对于成片小区,分区域制定主色,住户容易辨认自己居住区域。居住建筑是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的建筑形式之一,其色彩设计应强化居民归属感。教育建筑色彩设计应突出教书育人性质和浓厚文化气韵,以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体而言,科教建筑色彩应符合学生审美心理及校园特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利于体现文化积淀及学术气氛。
(2)按建筑构件分类(微观)
建筑色彩的构成如按建筑构件分类,可以分为建筑外墙实体、建筑外墙玻璃、建筑基座底层、点缀性构筑物及屋顶五个主要部分,它们组成建筑物整体色彩倾向。此种微观分类,可进行建筑色彩分层设计,高层部分和屋顶颜色会影响城市天际线,对城市整体风貌塑造有重要作用,色彩选取与城市整体周边环境应过渡协调。[8]中层部分是高层部分和底层部分衔接处,所占比例最大,色彩应选用偏中性的沉着色彩,并与周边环境相呼应,底层部分与人的接触最频繁,可在深色基础上适当多一些色彩变化,使整体效果更加丰富。
2 城市色彩规划中建筑色彩的统一与调和
2.1 建筑色彩的统一
(1)主色调
在建筑中占有统治地位的建筑色彩,对建筑整体外在形象起着主要作用,是市民视觉关注焦点,是建筑色彩的“基底”,人们通过主色调对建筑性质、功能进行解读,形成建筑优劣第一印象。[9]作为色彩“底”的主色调,色彩组合形成的调和手法有类似调和与对比调和二种,类似调和是用相似的色调和色相、形成调和的色彩组合;对比调和是通过组合对照的色调和色相,形成表现力很强的色彩组合。建筑色彩如都强调自我,难以形成调和色彩景观。特别是作为“底”的基调色,要从考虑色彩景观的形式肌理出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因此我们定义建筑色彩调和基本以类似调和为主,协调整体色彩来创造有魅力的建筑色彩景观。
(2)辅色调
作为色彩“图”的辅色调,它和点缀色一起构成建筑强调色。在配色过程中,为增强建筑活力,可在某些部位设置强调、突出的辅色调。选择建筑辅色调,重点考虑色相带给人们的印象和心理反映,慎重考虑彩度高的色彩。辅色调的明度和彩度应该高于或低于建筑周围主色调,以强调重点用色,面积上必须小于建筑周围主色调,否则起不到强调作用。
(3)点缀色
点缀色相对主体色而言,比较鲜艳饱和,颜色醒目,有画龙点睛效果。在进行建筑配色时,如色调非常艳丽、明亮,可以考虑采用深灰色点缀色,对建筑色彩进行调和。如果色调比较沉闷,色彩形象不鲜明,可用点缀色来调解建筑整体气氛,点缀色无论多么鲜艳或多么灰浊,只要它不超过一定面积,是无法改变建筑主体色彩形象,只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建筑色彩。
2.2 建筑色彩的调和
(1)调和法则(色彩的类似性、互补性与秩序性)
类似性调和强调调和就是近似,调和等于秩序,秩序越简单,调和就越明显。[10]主张新色彩的产生应以周边色彩为依据,形成色彩统一的整体。运用在建筑色彩当中,突出表现在选取建筑主色调应考虑与周边建筑色彩想协调,形成类似性统一整体,达到城市色彩环境的协调统一。[11]依据生理视觉残像的补色原理来确定的互补性调和,认为和谐包含着力量的平衡与对称,灰色是一种完全平衡状态。在建筑色彩当中则强调通过补色形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使视觉残像达到稳定,这是视网膜自行调节取得平衡的结果,如合肥政务区的玫瑰花园小区,整体建筑外墙面色彩以玫瑰红为主,其周边配以绿色构筑物与其搭配,从而取得色彩平衡及城市色彩的统一。秩序性调和强调美是复杂中的秩序,美是变化中的统一。
(2)调和方法(色彩的基本调和,色彩的面积、位置,色彩的感情调和)
色彩基本调和强调在色相、明度、纯度三个基本维度上进行变化,达到统一协调,如苏州古城区,其整体颜色以灰色为主,通过明度及纯度调节,产生不同深浅及纯度的灰色,在达到统一色调同时,各自又有细微变化,丰富苏州古城建筑色彩空间。
面积调和是色彩量的比例对比,黄金分割既是线段也是面积的最佳比例对比。一般而言,建筑主色调占有建筑色彩十分之七,而辅色调及点缀色占建筑整体色彩十分之三,使之达到协调的色彩面积调和。色彩位置调和取决于色彩构图的完整,通过画面各色块之间的大小方位合理安排,构成和谐色彩整体。如建筑外墙主体、建筑基座底层、建筑外墙玻璃、建筑附属构筑物及屋顶色彩位置的相互对调变化,产生截然不同建筑色彩效果,影响人们行为心理选择。已知的规律是,深颜色,面积应相对狭小,适合做辅助色或点缀色,浅颜色,面积相对较大,适合做建筑主色调。
色彩的感情调和强调的是不同色彩倾向,带给人们相异的感官体验,在城市景观色彩规划过程中,应考虑色彩与人们内心情感活动的关系。[12]
3 以安庆北部新城起步区城市色彩控制性规划导则为例
3.1 起步区建筑色彩调研与分析
(1)起步区概况
起步区位于安庆北部,根据《安庆市北部新城规划》对其功能定位,起步区是北部新城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安庆市宜秀区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职能,是体现北部新城“宜学、宜居、宜商、宜游”的重要区域。研究制定起步区的城市色彩导则,对彰显北部新城魅力及提升安庆整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2)起步区建筑色彩调研方法
在城市色彩景观中,建筑色彩所占面积最大,对城市整体色彩环境的影响作用最为直接与深刻,因此,本次调研把建筑色彩作为重点,兼顾城市自然色彩,为起步区北部新城城市色彩导则的制定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依据前期对建筑色彩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确定此次调研内容(见图1),对建筑进行分类,展开色彩调查,具体分为五个步骤:a对调研对象的确定、b根据具体需要对调研对象不同分区及细部进行现场拍摄、c对调研对象整体色彩分布状态把握、d利用建筑色卡对对象颜色进行测定、e调研对象色彩一览表的制作等。
在色彩样品定量描述中,统一采用中国颜色体系的标注方式,调研中主要采用数码照相机和中国建筑色卡(GSB 16-1517-2002)比照技术手段。实景现状拍摄是记录实地调研内容最直接和简便的方法,但由于拍摄角度,自然色,如天空、太阳光线对建筑色彩的影响,建筑容易失去原有的视觉色彩,应采用建筑色卡,以目视比对的方式在太阳升起后三小时及太阳落山前三小时区间对建筑进行测色。
(3)调研结果与分析
结合城市功能布局及分区规划重点区域,分别选取起步区具有代表性的街区进行色彩分析,即行政办公区、商业区、住宅区、教育科研区,进而对现状建筑色彩调查汇总。四类代表性街区建筑色彩分区调研汇总图如图1所示。
图1 起步区现状建筑色彩调研汇总
3.2 安庆北部新城起步区色彩控制规划导则
(1)整体色彩定位
起步区的地块功能主要有五类(见图2),行政办公区地块与休闲商业区地块(即中心区)是全区的中心与设计高潮,此区块人工水景、广场与自然水系和山体交相呼应。
图2 起步区功能分区及城市色彩主色调概念设计
结合前期理论分析及现场实地调研,从三方面因素定位起步区的建筑主要基调色。从起步区的地理位置及周边自然环境考虑:起步区以大龙山为自然背景,结合自然景观水系,构筑山水城市格局,建筑色彩发展应体现出淡雅、稳重、明快大方的特质;从起步区功能性质考虑:起步区是安庆北部新城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建筑色彩选择宜体现出和谐、现代、多样的特点;从广大市民使用需求角度出发,通过在生活居住区、重要交通枢纽、公共集会场所等地以交谈互动和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居民对城市色彩景观规划与建设的真实想法,得出市民对城市色彩景观总体印象以及色彩喜好倾向,并将其作为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参考依据。综合三方面考虑,我们建议起步区的主色调为:白色+橙、黄、灰三色,即在清新明快的白色系上根据建筑的功能特征,颜色适当偏橙或黄或灰的暖色调,其分区色彩定位为行政办公区以白色和灰黄为主、文化商业区以白色和橙灰为主、居住区以白色和黄灰为主,科教区则以白色和灰色为主。
每栋建筑色彩规划都应与其功能、造型和周边环境相适应,单栋建筑的基调色应与所处地块的主色彩和谐一致。起步区的核心区(见图2),汇集商业与行政办公中心,色彩设计宜营造现代商业圈氛围,突显城市中心地位,在色彩过渡上达到高潮;向西北方向,越靠近大龙山附近,居住区建筑颜色过渡宜偏向灰黄方向,且逐渐变淡,营造山脚下温馨安宁的居家氛围;向西南方向,教育用地的建筑颜色过渡逐渐变亮变冷,营造安静、冷静的校园学习环境;向东南方向,用地功能延续核心区的商业用地形式,建筑主色调应仍沿用核心区商业建筑的活跃、热闹、跳跃的暖色,但相比核心区此过渡区颜色宜稍平缓;向北方向,教育用地的建筑颜色虽需变亮变冷以营造安静、冷静的校园学习环境,但由于用地略微靠近大龙山,山体颜色较暗,此区域教育建筑颜色宜在冷色中多突显暖色调的点缀色。
(2)分区规划与色谱定位(见图3)行政办公区(A区)
图3 新城起步区色彩分区规划及色谱定位图
行政办公区以建成的宜秀区行政办公楼为参照,结合周边环境及整体功能定位,根据材质、体块组合色彩,考虑特定人群使用需求,主色调采用暖灰等明度较高色调,给人以庄重、严肃、高效以及廉洁的感官体验,并具有一定的标志性。行政建筑立面强调整体性,主楼立面采用一种或两种主色调,用点缀色来营造建筑细部和特征,点缀色的用色面积控制在10%以内。建议行政办公建筑材料采用玻璃幕墙、金属铝板和石材贴面为主,局部采用砖贴面方式,以突显办公建筑的品质。另外可以采用厚重的“台基”体现庄重感。
休闲商业区(B区、D区)
商业区采用与政务大楼颜色相近的色彩,以冷暖的手法予以柔和。冷色为主,呈现出高贵和现代的气息;暖色为辅,带给人热情奔放之感,烘托出商业氛围。结合考虑多种因素,建议商业建筑以干挂石材或贴面砖为主,玻璃幕墙、钢结构、膜结构点缀其间,商住楼也应采用石材或面砖贴面,风格统一。
文化教育区(C区)
文化教育区是城市居民学习、求知的主要场所,墙面色调应采用冷色调为主,辅以局部暖色调,给人以冷静、平和、严肃的感官体验,并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教学楼局部部分可以采用色彩搭配点缀的手法提升立面的视觉效果与整体美感。建议文化教育区建筑材料采用金属铝板和石材贴面为主,以突显文教建筑的稳重感。局部采用砖贴面、涂料和玻璃幕墙的方式,尤其是玻璃幕墙可以增加教学楼的采光度,节约能源。
市民居住区(E区)
住宅区色彩应淡雅、洁丽,给人以舒适、亲切、温馨、宁静的感官体验,并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基本色调以暖色调为主。起步区住宅区紧邻城市中心,考虑到今后周边商业服务设施及其配套色彩繁多,尽量采用高明度或低彩度的色彩来营造安静的氛围。住宅采用分段式立面,每段采用不同的材质,底座为显现出建筑稳定感,宜采用石材贴面,墙身则采用砖贴面和涂料相间的形式。具体间隔方式可采用竖向分层设置或横向间隔与竖向相穿插的方式组合运用。
4 结束语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保持城市色彩独特风貌十分必要。建筑色彩作为城市景观色彩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当前城市色彩问题出发,以建筑色彩构成为突破口,通过对建筑色彩本体分析及分类,制定建筑色彩统一与调和原则并结合建筑色彩与城市色彩规划关系特点,甄选影响城市色彩规划关键元素及建筑色彩控制性表现载体,以安庆北部新城起步区色彩控制性导则的制定为例,具体阐述基于建筑色彩构成的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研究,得出安庆北部新城起步区色彩控制性规划导则,为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为同类城市良性有序发展提供科学有效借鉴。
1 (美)埃德蒙·N·培根.城市设计[M].黄富厢,朱琪译.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英)克利夫·芒福汀,泰纳·欧克,史蒂芬·蒂斯迪尔著.美化与装饰[M].韩冬青,李东,屠苏南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 尹思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4 彭远翔.山地风貌及其保护规划(山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5 吴伟.城市风貌规划——城市色彩专项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6 陈飞虎.建筑色彩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 程嵘.城市色彩管理初探——以株洲市为例[D].长沙:中南大学,2010.5.
8 安平.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研究——以中国天津中心城区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2010.6.
9 聂东方,陈玮,李晓菲,关于总体城市色彩景观规划体系的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09(7):66-69.
10 王大珩,荆其诚.中国颜色体系研究[J].心理学报,1997(7):225-232.
11 焦燕.城市建筑色彩的表现与规划[J].城市规划,2001(25):61-64.
12 魏文慧.浅析建筑色彩与城市色彩规划[J].建筑结构与设计,2006(2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