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技战术运用能力探讨

2014-12-16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张继科整场接发球

崔 健

(天津体育学院,天津300350)

近几年张继科以突出的比赛成绩,鲜明的技术风格,成为世界最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和我国乒乓球新生力量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笔者试图通过统计分析,指出张继科的优点与不足,旨在为今后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战术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五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半决赛张继科对波尔的比赛,2011年巴黎世界杯半决赛张继科对朱世赫的比赛,五十二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张继科对王皓的比赛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相关乒乓球技战术方面的文献、期刊、书籍,深入了解乒乓球技术统计相关知识和当前男子选手技术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录像统计法 通过网络搜集视频,观看张继科的比赛录像,对张继科在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1.2.3 三段评估法 从发抢段、接发段、相持段,将张继科比赛中三段技术的使用率和得分情况进行统计与比较,并依次对张继科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张继科总体实战能力调查

张继科在五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半决赛中对波尔,2011年巴黎世界杯半决赛中对朱世赫,五十二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中对王皓,三场比赛整体成绩统计,见表1。

表1 张继科与对手比赛统计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张继科在与波尔、朱世赫和王皓的三场比赛共进行15局,成功局数为12局,成功率为80%;其中共有283回合比赛,获得成功的回合数为163,成功率为57.59%;而总拍数为1 565拍。

2.2 张继科对王皓技战术统计分析

(1)张继科对王皓发抢段技战术统计分析。从张继科在第51届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男单决赛中对王皓的正手和反手发球抢攻的技战术统计(见表2)结果中我们看到,张继科在比赛中,正手发球抢攻成功率是84%,得分率73%,整场比赛,发球后使用正手抢攻的比率占15%。而反手发球抢攻的成功率是80%,得分率83%,使用率占整场比赛的12%。从成功率和得分率来看,正反手发球抢攻的命中率和得分率都非常高,这也说明张继科的发球后运用正手抢攻的技术是非常有威胁的。使用率比较平均,直接反应了张继科正反手的进攻性和命中率也是比较平均的。但是正反手的使用率都不算高,说明张继科在发抢段不积极。从得分率上看,张继科正反手抢攻的得分率是比较高的,这项技术作为其很有威胁很有效率的一个得分手段,在日后的训练中应该更进一步加强,同时要通过加强发球旋转、落点变化,提高发球质量,迫使对方的接发球质量下降,从而获得更多更好的发球抢攻机会,使自己在比赛中更加积极,更加主动。

表2 张继科对王皓发抢段技战术统计

(2)张继科对王皓接抢段技战术统计分析。张继科在这场比赛接抢段正反手搓球的技战术统计见表3,从表中我们看到,张继科在接抢段运用正手搓球成功率是百分之84%,得分率是33%,使用率占整场比赛的10%。接抢段运用反手搓球的的成功率高达100%,但是得分率为零,使用率占整场比赛的8%。从成功率数据中反映出张继科正反手的接发球是相当稳健的,说明张继科接发球控制严密。但在今后的比赛中应该提高接发球的质量,给对方制造压力,使自己在后面的相持段占据主动。

表3 张继科对王皓接抢段(搓)技战术统计

张继科在这场比赛接抢阶段正把反手进攻的技战术统计见表4。比赛中接抢段运用正手进攻的不多,但是效果还是不错的,成功率和得分率均为50%,使用率则只占整场比赛的1%,说明对手的发球比较严密,基本寻找不出可以进攻的机会。

表4 张继科对王皓接抢段(攻、拧)技战术统计

从表3、表4可以看出,在接抢段张继科运用反手拧这项技术的成功率是不91%,得分率是60%,使用率占整场比赛的20%,这说明张继科这项技术是非常娴熟的,且具有一定的进攻性和突然性。反手拧作为张继科接发球的主要手段,可以破掉对手的发球抢攻使比赛直接进入相持阶段,其较高的成功率,也使这项技术成为张继科非常突出的优势技术。

(3)张继科对王皓相持段技战术统计分析。以张继科在这场比赛中相持段的技战术统计数据(见表5)可看出,在相持段其正手的得分率是30%,使用率占整场比赛的25%。反手的得分率为48%,使用率占整场比赛的26%。相持段的使用率与发抢段和接抢段的使用率相比,占整场比赛的比重比较大,但这个阶段张继科的得分率比较低,没有占到优势,这说明相持阶段张继科正手位跑动处理得不是很好,失分率比较多,同时反手位失分率也比得分多高,说明整个相持阶段,张继科都处于弱势。

表5 张继科对王皓相持段技战术统计

2.3 张继科对波尔技战术统计分析

(1)张继科对波尔发抢段技战术统计分析。张继科这场比赛中正手抢攻的成功率和得分率均是100%,说明张继科发球后运用正手抢攻这项技术是十分纯熟的,但是使用率只有8%,在整场比赛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不过这场比赛发球后反手抢攻的使用率大大超过了正手抢攻,这是因为波尔是左手横握球板,而张继科在比赛中发球多以对手正手位的短球为主,对手接发球回球到张继科的反手位,从表6中可见,发球后反手抢攻的成功率、得分率和使用率都是比较高的,这说明张继科的反手抢攻的能力很强。

表6 张继科对波尔发抢段技战术统计

(2)张继科对波尔接抢段技战术统计分析。张继科在这场比赛中接发球运用正手和反手搓球的统计数据见表7。正手搓球和反手搓球这两项技术,据统计均是100%的成功率,说明张继科搓球这项接发球技术是非常稳健的。

表7 张继科对波尔接抢段(搓)技战术统计

张继科接发球正手直接进攻,整场比赛一共运用过7次,其中直接得分1次,直接失分1次,形成相持5次,这项技战术的成功率比较高。而反手拧在整场比赛中运用18次,直接得分4次,无一失误,成功率高达100%,反映了张继科这项技术的命中率和杀伤性都非常高,这给张继科的接抢段带来了很大的优势。

表8 张继科对波尔接抢段(攻、拧)技战术统计

(3)张继科对波尔相持段技战术统计分析。这场比赛中张继科在相持阶段正手得分24次,失分13次,得分率是64%,使用率占整场比赛的的45%,反手得分5次,失分7次,使用率14%。这场比赛张继科在相持段总体来说是比较占优势的,见表9。

表9 张继科对波尔相持段技战术统计

2.4 张继科对朱世赫技战术统计分析

(1)张继科对朱世赫发抢段技战术统计分析。表10是张继科对朱世赫发抢段的技战术统计数据,从表中可看出,张继科发球后正手抢攻共29次,其中直接得分5次,直接失分1次,成功率是百分之96%,得分率是83%,使用率占整场比赛的35%。朱世赫是防守型的削球运动员,接发球控制不很严谨,所以张继科正手发抢的次数高达29次,但是直接得分只有5次,这说明张继科的正手抢攻技术需要加强,发球质量也需要提高,以创造个更好的进攻机会。

表10 张继科对朱世赫发抢段技战术统计

(2)张继科对朱世赫接抢段的技战术统计分析。表11可见张继科接抢段运用搓球的技术,成功率比较高,比较稳健。

表11 张继科对朱世赫接抢段(搓)技战术统计

表12可见张继科接发球直接进攻的技术对削球运动员来说威胁不大。对手发球多以短球为主,而对于处理台内球,张继科基本上都是手指、手腕和前臂的发力为主,这对削球运动员的打法、站位而言,杀伤力不强。因此这项技术的穿透力很难给削球运动员造成致命的威胁,所以得分率为零。

表12 张继科对朱世赫接抢段(攻、拧)技战术统计

(3)张继科对朱世赫相持段的技战术统计分析。由于朱世赫是削球运动员,张继科在前三板的拼抢上又不是很凶狠,所以直接得分的情况非常少,使得本场比赛相持段占整场比赛的比重比较大。但朱世赫同时是防守性运动员,整个相持阶段,张继科都是很主动积极地进攻,所以得分率比较高。但是对方在远台制造出的旋转变化和防守反击,也迫使张继科正手失分18次,反手失分1次,这说明张继科攻防意识转换有待提高。从数据中还可以看出张继科的回球质量以及落点不是很好,容易给对方制造反攻的机会,从而导致失分。

表13 张继科对朱世赫相持段技战术统计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通过统计分析张继科对波尔和王皓两位对手的比赛,可以发现张继科在发抢阶段正手抢攻的成功率和得分率高,说明张继科发球抢攻段和正手抢攻表现突出,也说明前三板的主动进攻得分能力强是其主要特点。

(2)张继科在接抢段,接发球反手拧技术的得分率和使用率很高。说明反手拧这项技术具有较高的突然性和进攻性,所以这项技术是张继科非常突出的技术优势。

(3)张继科在相持段,正手的使用率、成功率和得分率总体高于反手,但是同进攻性运动员的比赛中,他在相持段的失分率高于得分率,说明目前相持段是张继科比较薄弱的环节。

(4)通过统计分析张继科对朱世赫的比赛可知,张继科正手抢攻得分率低,说明面对削球选手发抢段总体的质量不高。但他在接抢段失分率比较低,接发球控制能力比较强,反手拧拉球使用较高,说明张继科这项技术运用能力强。

(5)通过统计分析张继科对朱世赫的比赛可看出,张继科面对削球打法,正手进攻连续性好,但是回球质量不高。而且张继科相持阶段正手使用率远远高于反手,说明反手的杀伤力,稳定性还是不如正手。

3.2 建议

(1)虽然张继科在发抢段的成功率和得分率比较高,但是使用率比较低,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张继科应该加强发球的质量,在落点、旋转、速度上增加变化,以给对方制造更大的接发球压力,使其接发球质量下降,从而获得更多更好的抢攻机会。

(2)在接抢段,张继科反手拧这项技术有很高的使用率和成功率,可谓比较稳健和娴熟,但是得分率比较低,因此平时应该加强此技术的突然性和杀伤性练习,争取提高得分率。

(3)张继科在相持阶段正手的使用率、成功率、得分率整体高于反手,今后应继续在后三板也就是相持球的训练中加强反手的命中率和杀伤性,以加强后三板的整体质量,使得进攻更有套路,更加流畅,从而提高相持段的能力。

(4)从三场比赛中均可以看出张继科正手有较高的稳定性,今后在训练当中应继续提高正手的整体质量,包括力量、速度、旋转、落点,使正手在有稳定性的同时更有穿透力和杀伤力,这样会使张继科今后在对削球选手的比赛中更加有优势。

[1] 吴焕群,张晓蓬.乒乓球竞技研究中定量方法的开发及效用[M].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练探索.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 杨金丽.德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波尔的技战术分析[J].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3] 董声,曹凡.第48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半决赛波尔技战术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2).

[4] 沈茂金.波尔对阵王皓、马琳技战术特点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

[5] 白伟,郭可雷.2007年乒乓球男子世界杯波尔技战术特点分析及战术方案的确定[J].安徽体育科技,2009(3).

[6] 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7] 蔡继玲,吴修文,等.乒乓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8] 张晓蓬.中国乒乓球队战术训练水平定量诊断方法与实践效用[M].北京: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乒乓组,2004.

猜你喜欢

张继科整场接发球
近期世界大赛女排主要对手接发球效果的对比与对策研究
青年球员的乒乓球接发球抢攻战术选择的研究
足协收紧高价引援
“网瘾少年”张继科看房看到打哈欠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
第52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前3名选手接发球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