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塑料:政策吹响行业变革的号角
2014-12-16卓创资讯张秀娟
文/ 卓创资讯 张秀娟
众所周知,废塑料行业是政策导向型行业,而在“绿篱行动”之后,政策引领行业发展方面,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力。可见,政策频出已吹响了行业变革的号角。下面,让我们解读一下7月份出台的相关政策都释放出哪些信号,希望给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益处。
一、6% 和4% 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整为3%
【事件回顾】6月1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今年7月1日起,将6% 和4% 两档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整为3%。目前,我国增值税按6% 征收率的项目包括自来水、小水电、建筑产品和生物制品,按4% 征收率的项目包括寄售、典当和拍卖商品。
笔者认为,增值税率下调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相关行业更合理地发展。其中对塑料应用正在增加的建筑产品来说,税费减负或许可提振塑料(包括再生塑料)行业的发展,但由于目前房地产行业相对低迷,笔者认为拉动作用短期内效果并不显著。而生物制品行业的崛起或对部分塑料产品形成冲击,但生物制品崛起需多方配合,短期仅增值税减负影响不大。
二、7月2日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总体规划获批
【事件回顾】7月2日,梧州市政府批复同意《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总体规划(2013-2030年)》。根据新规划,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将向南、北扩展,总体用地面积扩大到30000 亩。其一期建设已经完工,供水、供电、道路、环保及验放中心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基本完善,货物实现直接园区报关、通关。据规划,到2020年,园区将建成配套完善、产业完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有色金属再生资源产业集聚中心,成为“一新城两园区三基地”。即现代循环经济工业新城;国家级“圈区管理”示范园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级废旧物资回收拆解处理示范基地和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笔者认为,国内再生资源类及其他相关园区甚多,但其功能的完善性与执行力一直被人诟病。规划上来看,梧州园区化的规划与建设相对完善,理念符合当前再生资源发展规划,尤其是园区通关、环保检查及循环经济理念既可解决当前国内废旧资源回收加工面临的环保与严查问题,也符合经济发展理念,是再生塑料行业值得推广的一种模式。另一方面,该类园区耗资较大,单纯靠企业运营较为困难,需要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扶持方可正常运行。因此园区招商以及后续运营方面,笔者认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7月3日环境资源审判庭成立环保申诉谱写新篇章
【事件回顾】为破解环境资源案件“立案难”“取证难”等问题,进一步加大环境资源案件审判力度,中国最高法院7月3日对外宣布成立专门的环境资源审判庭。据介绍,最高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主要职责包括:审判第一、二审涉及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污染侵权纠纷民事案件,涉及地质矿产资源保护、开发有关权属争议纠纷民事案件,涉及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开发、利用等环境资源民事纠纷案件;对不服下级法院生效裁判的涉及环境资源民事案件进行审查,依法提审或裁定指令下级法院再审;对下级法院环境资源民事案件审判工作进行指导;研究起草有关司法解释等。
笔者认为,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为避免相关部门推诿及责任混淆或其他审判弊端,环境资源审判庭建立预期之中,同时也预示着环境保护工作进展向前又迈了一步。该消息对正处于环保多事之秋的再生塑料行业来说,再生资源审判庭的成立,在促进再生塑料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同时,预示废塑料市场将继续过着“刀尖”上的生活,“环保证”“规范”“取缔”仍是再生塑料行业的关键词。
四、7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一批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
【事件回顾】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下达2014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目标任务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4〕148 号)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将2014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企业,并公告相关企业名单,其中涉及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含再生铜)冶炼、铅(含再生铅)冶炼、水泥(熟料及磨机)、平板玻璃、造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极板及组装)等工业行业。要求在9月底前关停列入公告名单内企业的生产线(设备),确保在2014年年底前彻底拆除淘汰,不得向其他地区转移。
笔者认为,伴随着各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爆发,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势必提上日程,此次公布的相关行业中,与再生铅、再生铜相关的电子电器拆解将受到影响,同时与电子电器回收相关的再生ABS、再生PS、再生PC/ABS 类再生塑料在流通领域供应预期将有所减少。另一方面,伴随电子电器类产品回收流程的规范化,该部分产品回收将呈现集中处理的特点。
五、德回收企业随默克尔访华汽车拆解有望迎来新契机
【事件回顾】7月6日~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引发关注,经贸合作有望集中于城镇化、能源、电动汽车、环保、高科技等领域;而德国作为汽车大国,电动汽车方面合作成为焦点,此外,此次随默克尔访华团队中,德国一大型回收企业名列其中。
据笔者了解,国务院去年9月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17年淘汰全部黄标车,多数省市对提前淘汰的黄标车将给予补贴。加之酝酿4年之久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有望年内出台,因此汽车拆解处理在五年之内或将成为一个诱人的市场。而德国作为回收拆解行业标杆国家之一,此次随访华团来到中国,国内汽车拆解领域有望与其达成合作,笔者认为不管是技术合作还是设备升级,汽车拆解有望迎来新的“春天”。
六、家电再现“政策红利”短期难以提振再生塑料采购
【事件回顾】今年《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于7月15日全面启动实施。新版目录中,取消电机类产品和食品接触产品的出口检验检疫,其中涉及222 个海关商品编码。公告附录显示,今后无需出口检验检疫产品包括空调、冰箱、净水器、微波炉、电饭煲、电烤箱等17 种家电产品。
笔者认为,家电出口免检政策有利降低出口成本、压缩时间,提升海外贸易商的信心的同时提高我国家电类产品在海外的竞争力,进而促进我国家电对外出口;亦可利用国际市场高标准倒逼国内相关企业重视质量体系,进而促进家电行业发展。从政策方面,目前国内家电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再次大规模“政策红利”难以预期,但在流通渠道方面“减负”预期尚可期待,家电行业的发展对部分塑料产品(包括再生ABS、再生PS、再生PP 及再生PC/ABS 等再生塑料类产品)带来利好提振,但短期大规模采购不会出现。
七、7月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相关政策研讨会在京召开
【事件回顾】7月28日上午,由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主办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相关政策研讨会在北京召开。重点探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拟印发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优惠政策目录》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税收政策方案。会议期间,多方代表结合业界发展现状、企业普遍存在困难等情况,研究探讨适合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的税收政策以及《条例》稿中增加相关扶持政策条款。
据笔者了解,自2011年废旧物资回收经营行业四项合计应缴税率达19.04%,成为高税负行业之一,而高额税费导致行业乱象横生:例如较大型回收经营企业利用区域性优惠政策,形成不公平区域性市场竞争;部分中小型企业采取现金购销不进账的办法来逃避税收。静观近期动向,针对再生资源税费“瘦身”方案呼之欲出。对再生塑料来讲,因80% 左右厂家是无税交易,因此,笔者认为再生资源税费减负短期对行业作用有限,但长线伴随行业规范化流程的进展,税赋减压对行业仍是利好。
八、小结
废塑料行业经过30 多年的高速发展,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故政策的限制与导向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凸显,因此关注行业发展,解读政策带来的利弊影响,及时把握政策释放的信号,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轻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