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从阅读开始

2014-12-16周翠如等

广西教育·D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阅读课读书民族

周翠如等

“从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现在的悠然自得/一切的改变都那么悄无声息,那么自然,那么喜悦/是的,我已经发现了一个新的我……/读书、写作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教育,已经成了我们的生命……”在南宁市“亲近母语,快乐阅读”展示交流活动上,南宁市青秀区民族东小学(以下简称民族东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以一首集体创作的抒情诗,深情地表达了阅读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深刻变化。近年来,该校一直致力于改变全校师生的阅读状态,积极探索推动儿童阅读的方法和途径,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悄然改变着学校的面貌。

阅读改变教师的面貌

坐落于南宁市南湖边的民族东小学虽然已有近30年的办学历史,但它并非家长眼中特别“热门”的学校。回忆起几年前刚到这里的情景,该校校长刘小军这样说:“我感觉教师和学生都比较拘谨、不够自信,教育教学方式也比较传统。”该校生源主要来自周边小区,多为工薪阶层的孩子。由于教师主动性不强,不少地段生想尽办法跑到其他学校就读。刘小军当时意识到,要改变一所学校的形象,首先要改变教师的面貌。

为了引导教师提升自身素质,该校精心挑选教育教学专著,把其作为全体教师的共读书目,帮助教师从中吸取新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专业素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不跪着教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教育经典,像一缕久违的清风,使民族东小学教师们平静的教学生活泛起了涟漪。教师们面对这些经典的著作,有的一口气读完,有的细细品味,并通过开展读书沙龙、读书竞赛等活动,相互交流着读书的感悟,分享着阅读的快乐。语文教师袁世会在分享读书心得时说:“《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给了初为人师的我一根稻草,一份希望;《教育中的心理效应》递给我一把能够打开心锁的钥匙;《不跪着教书》让我学会敬畏自己,敬畏教育……”

“回归教育的原点,才能认清教育的本质。”刘小军校长这样解释,“这些教育经典唤醒了教师内心深处的教育情怀,重塑了教师的教育信仰和教育激情”。

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最终还是要回归课堂。刘小军校长坦言:“我校年轻教师多,教学经验有限,这是难以回避的事实。”为了切实提高语文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她发起了成立语文青年教师工作室的号召。这一号召得到了林凯伟、梁敏芳、蒙宪、何超丽、邓婷婷等11位语文教师的积极响应。刘小军亲自担任该工作室的导师和负责人,为每一位青年教师制定了三年成长计划。三年来,每逢单周周三的晚上,他们都聚在一起,以当前小语界的名师王崧舟、窦桂梅为学习榜样,通过阅读、研讨、模仿等个体与团体相结合的研修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梁敏芳是民族东小学的一名中年语文教师,自称“业务能力停滞不前”的她虽然已不算年轻,但是虚心向学的她也加入了工作室队伍。“以前上研究课时,我都是草草读两遍课文,上网搜几篇教案,对照着教参稍加组合就完事了。”她极不好意思地说道。有一次校长听了她的课后指出,上课一定要读透文本,抓准教学点,要进行文本细读。“文本细读”,对于梁敏芳而言是个陌生的词汇。于是,她找来王崧舟老师的文章《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认真研读,初步了解了文本细读“要关注作者、编者意图,关注文本和学生”。此后,她又进行了大量的课外阅读,研磨每一篇课文的文本,精心设计每一篇教案。大半年下来,她在文本细读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2012年参加南宁市青秀区语文阅读教学比赛时,执教《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获得了一等奖;2013年参加全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课例评选时,执教《桃花心木》一课获得了一等奖。

梁敏芳的经历是民族东小学教师成长的一个缩影。通过工作室扎实有效的互助互学,该校以蒙宪、何超丽、邓婷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并开始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教学成果评比中崭露头角。在工作室学习风气的带动下,该校教研氛围日渐浓厚,全体教师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观,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阅读引领学生成长

“我为什么顶着一个‘爆炸头,我为什么叫‘芝麻,你们知道吗?”9月24日下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科普节目主持人“芝麻哥哥”带着他出版的科普童书走进民族东小学,与该校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交流会后,该校等候“芝麻哥哥”签名售书的学生排起了长龙,“芝麻哥哥”见此情景不禁感叹:“民族东小学孩子们的阅读热情真高啊!”

“我们每学期都会举办一次这样的作家进校园活动。”刘小军校长说。为了推动儿童阅读,该校先后邀请了沈石溪、管家琪、郁雨君、许友彬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走进校园,跟学生讲自己的成长故事、读书的乐趣、文学创作的经历、自己笔下的人物,深受学生喜爱,每一次活动后都会掀起一股读书热潮。四年级学生陆禹系对记者说,这些作家当中,他最喜欢“芝麻哥哥”了,“他幽默风趣,我都是看着他主持的节目长大的”;而六年级学生黄葭蕙则说:“我最喜欢的是沈石溪,他所有的作品我几乎都看过了。”

作家进校园是民族东小学推进儿童阅读的“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一。该校每学期都开展“读书节”活动,每次长达4个月。“读书节”通过“童心悦读日”、作家进校园、读书讲堂、童话剧汇演、经典人物秀、阅读考级、汉字听写大赛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多读、爱读、会读“打精神底子”的好书。在“读书节”启动仪式上,各年级教师参照新教育2011版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表》,遴选出一本该学期的年级共读书目,由一名教师代表向全校师生推荐。推荐完后,教师们还要当场把这本书送到每一个学生手上,让他们在接下来的两节课里静心阅读这本书。这就是“童心悦读日”活动。在“童心悦读日”,通常上午第1、2节是“静心阅读”,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静静地阅读年级共读书目,3、4节是学生自由读自己带来的书;下午安排“好书交换看”和“好书推荐”;晚上没有学科作业,学生可以继续看书,也可以和家长说一说或写一写当天的阅读故事、阅读感受、阅读收获等。五(1)班学生林可说:‘童心悦读日一整天都不用上课,可以尽情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太舒服了!”

在“读书节”启动当日,该校每一名学生还会收到一张《阅读考级办法》,上面标明阅读考级内容、等级及标准。三个月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向班主任自主申报相应的阅读等级,由学校统一组织考级并颁发等级证书。据该校副校长林凯伟介绍,目前不少学生通过考级获得了相应的等级证书,有的还获得了“优秀”,个别阅读能力强的学生甚至跨级报考。从6岁就开始喜欢阅读的谢林睿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上学期报的是最高级7级!”尽管只得了70分,心里有些失落,但他表示明年还要继续挑战,争取获得“优秀”。

为了更好地引领儿童阅读,民族东小学对课程进行了大胆改革,将阅读课列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一年级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二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阅读课的内容和方式由教师自主安排。林凯伟副校长说:“对于阅读课如何上出实效,如读前如何推介、读中如何推进、读后如何交流等,我们每学期都会拿出1—3节阅读课来进行观摩研讨,不断摸索各类阅读课型。”目前,该校语文教师已探索出6门阅读校本课程,并于每周三下午实施走班制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年段的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阅读促进家庭教育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民族东小学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并且,这种阅读氛围已经辐射至家庭教育,形成了良好的家校互动。

该校各班语文教师发挥专长,使得班级阅读文化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四年级语文教师朱彩丽说:“我希望把班级打造成才艺班,给一些平时很少上台甚至没有机会上台的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为此,她倡导学生、家长、老师共读一本书,然后根据主题或内容进行表演,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或特长选择不同的形式,上台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表演。去年,班上一位学生的爸爸亲自将《彼得潘》改写成相声剧本,带领他的孩子和另外一名孩子进行三人相声表演,幽默风趣又切合主题,赢得了满堂喝彩!在他的带领下,他家的孩子越来越喜欢相声,连续两年都在学校的“音乐节”上献上精彩的相声表演,变得越来越自信了。

同样是促进亲子阅读,二年级的黄劲源老师在过去的一年里,与家长一道带领学生走进科技馆、动物园、博物馆等社会场所,将阅读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低年段的学生识字不多,通过参观这些场馆,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更直观、更形象,学生的想象力也因此获得发展。”黄劲源如是说。一位学生家长这样评价:“孩子总是好奇多问,对于一些问题我们也答不上来,还不如直接带孩子去参观实物,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

在南宁市气象局工作的赵女士兴奋地告诉记者,2012年,她家被评为“南宁市读书家庭”。“这与孩子所在学校(民族东小学)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分不开的”。据赵女士介绍,学校每学期都会推荐阅读书目,有给家长的,也有给孩子的。拿到推荐书目后,他们会和孩子商量,按照孩子的喜好选择购买,然后一起回家阅读。最近,孩子的班主任推荐了一本名为《风鞋和火鞋》的书。“该书虽浅显,但却引人深思。看了这本书,我对孩子的天性有了更多的认识,也认识到要做一位好家长不容易,需要不断学习,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提升自我。”赵女士这样说道。

阅读,就像一股温暖的力量,悄然改变着民族东小学师生的面貌,推动着学校向前发展。南宁市教科所副所长杨春成这样评价:“民族东小学这几年变化很大,阅读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正如该校青年教师在诗歌中表达的那样——阅读,已成为该校每一个人的文化生活。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阅读课读书民族
我们的民族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