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驾之治树立法治社会样本

2014-12-16新华社邹伟

汽车与安全 2014年11期
关键词:醉酒信仰整治

文 新华社 邹伟

酒驾之治树立法治社会样本

文 新华社 邹伟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闭幕,全民共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热潮中,有一种观点引人注目——“要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XX现象”。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整治酒驾成效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被称为“法治样本”的酒驾整治工作,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了怎样的经验与启示?

审视酒驾本身,其实质是中国传统酒文化与现代交通文明的冲突,随着汽车社会的加速到来,日益外化为惨烈的酒驾事故和居高不下的伤亡数字,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然而,中国是人情社会,几千年积淀的酒文化深植于在国民心中,给整治工作带来极大的阻力。将其纳入法度之内依法治理,才是真正找到了破题之钥。

如今回头来看,酒驾整治之所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首先在于将理性、成熟的民意上升为法律制度。顺应群众多年的诉求,根据公安机关、专家学者等各方建议,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驶机动车等行为规定为犯罪;同时,《道路交通安全法》也做了配套修改,为依法打击和有效治理酒驾、醉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徒法不足以自行。以法治的思维立法,更要以法治的手段执法。一组数字说明了这一点:“醉驾入刑”以来,全国平均每年出动警力2000余万人次,查处酒驾42万余起、醉驾7万余起,拦截检查车辆1亿辆次,全国平均每3个驾驶人中就有一人被测试检查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严格依照法定程序,依法办理酒驾案件,在北京、杭州等地20天内可完成案件侦查、起诉和判决,醉驾犯罪案件判决实刑率达95%以上。

酒驾之治,还贵在践行“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思想,实现普法与立法、执法、司法等环节无缝衔接、共同发力。人们注意到,因醉酒被依法查处的驾驶人中,既有普通群众,也有明星、官员、老板。法律面前无禁区,法律面前无特权,无论是谁犯了法,都要受到法律制裁。可以说,每一次公正严格的执法案例、每一次公平正义的司法判例,都在推动“开车不喝酒”深入人心,给根深蒂固的传统酒文化带来冲击和震荡;同时,更为公众的法律信仰打下一份基础,为社会的法律风尚添上一块基石。

酒驾之治,是一个凝聚共识、坚持不懈的社会治理过程;酒驾之治,也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信仰培育过程。宪法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源自全社会对法律的信仰。这也在昭示我们,高扬法治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创新法治方式,并扎根中国土壤、浸透中国国情,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愈行愈远,不断靠近每个人心中“天下大治”的梦想。

猜你喜欢

醉酒信仰整治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福州市3年整治415个老旧小区 2020年计划再整治60个
美国醉酒史
论信仰
铁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