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2014-12-16刘子兰郭珺彭伟
刘子兰+郭珺+彭伟
摘 要:通过收集1995~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城乡、区域来研究人口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老年抚养比上升会导致居民消费率下降,其对中部地区消费的抑制作用高于东西部地区;城镇地区少儿抚养比的下降会导致居民消费率上升,其对东部地区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大;而农村地区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则会导致居民消费率下降。此外,性别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人口结构;居民消费;抚养比
一、引 言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不同年龄结构人群的消费是有差别的,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居民消费率有重要的影响。深入探讨人口结构变动与我国居民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积极正确地引导居民消费,对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假说(life-cycle hypothesis,以下简称LCH)认为,消费者将一生的预期总收入在不同年龄阶段进行最优配置,以取得跨期效用最大化。主要表现为人们在青年时期正储蓄,儿童和退休时期负储蓄。{1}Samuelson的家庭储蓄需求模型(简称HSDM)则认为,孩子是储蓄的替代物,家庭孩子数量较多时,作为养老保障的家庭储蓄可以相应减少;而家庭孩子数量较少时,父母会增加储蓄防老。{2}两种理论均认为,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居民消费。此外,存在与HSDM和LCH相悖的情形。一方面由于遗赠动机和谨慎动机,退休人口可能会遗赠一部分财产给子女,并且还会保留一些储蓄以应对无法预期的支出,从而引起总储蓄增加,消费减少。另一方面,如果劳动人口预期收入增加,则会增加消费,抵消劳动人口比重上升而引起的总储蓄率的上升。{3}{4}Becker还认为,孩子数量和孩子质量之间存在一种替代关系,家庭孩子数量减少时,父母对孩子的人力资本投资会增加。{5}
国外较早讨论人口年龄结构与消费关系的是Modigliani(1954),他认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与消费成正比。Modigliani和Cao(2004)以中国1953~2000年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将中国的低消费率归因于长期的人均收入增长率和少儿抚养比变化的结果。{6}C.L.F. Attfield和Edmund Cannon(2003)在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使用跨度较长的时间序列数据来分析消费、收入和人口的关系,结果证明人口变量对消费有重要的影响,验证了生命周期理论。{7}Heinrich Hock和David N. Weil(2012)验证了在代际转移中由于出生率的下降和老年人预期寿命上升的老龄化现象给消费带来的影响。{8}国内学者宫旭等(2012)利用中国1995~2009 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农村居民性别比的降低、家庭规模的缩小以及抚养比减少等人口结构的改变是现阶段中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9}李魁、钟水映(2010)也认为少儿抚养比的下降是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10}
不少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了与生命周期假说和家庭储蓄需求模型相悖的情形。David N. Weil(1999)探究了人口增长、抚养比和消费之间的关系,认为在人口增长率下降初期,由于少儿抚养比下降而老年抚养比还未上升,使得消费增加;然而,当新的人口增长率向最优的人口增长率靠拢,最终抚养负担加重,消费也开始减少。{11}罗光强(2013)和毛中根等(2013)在实证研究中均发现老年抚养比的提高是导致居民消费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12}{13}李承政等(2012)则发现少儿抚养比的降低有助于提高居民消费。{14}李春琦等(2009)的研究结果显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均有显著的负影响。{15}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宋保庆、林筱文(2010)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验证了老年抚养比、总抚养比和少年抚养比依次是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重要影响因子。{16}同时,部分学者用黄金储蓄年龄代替抚养比研究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率的关系,如Solveig Erlandsen和Ragnar Nymoen(2006)、Thomas Lindh和BoMalmberg(1999)。{17}{18}康剑英(2009)研究发现,黄金储蓄年龄人口的增加会对消费起到抑制作用。{19}
以上的研究大多是利用宏观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人口结构与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不完全一致的研究结论。基于已有研究,本文对三期的世代交叠模型进行了拓展,从理论上揭示人口结构变动影响居民消费的基本规律,并依据1995~2011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既分城乡又分区域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验证,较全面地分析了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二、理论分析框架与计量模型
1. 理论分析框架
世代交叠模型最初是由Samuelson(1958)提出的,后经Diamond(1965)对其进行了扩展。本文在考虑中国居民的收入预期、遗赠动机和现收现付公共养老金计划的基础上,对三期世代交叠模型进行了扩展。
假设个人生命分为三个时期:少年时期(0~14岁)、中年时期(15~64岁)、老年时期(65及以上)。消费者一生的效用函数是:
由上可知,无论税后工资为“幼稚预期”还是税后工资为“理性预期”,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有正的影响,少儿抚养比越高,居民消费率越高;反之亦然。而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不确定。
2. 计量模型设定
借鉴Modigliani 和Cao(2004)的研究工作{26},本文将有关模型进行扩展,引入人口结构变量来研究其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设定的基本检验模型为:
三、变量与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5~2011年的分省、分城乡的年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所有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和《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1. 被解释变量
居民消费率(CON):居民消费率定义为居民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城镇居民消费率定义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占地区GDP的比例;农村居民消费率定义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占地区GDP的比例。{27}
2. 解释变量
(1)少儿抚养比(YD):少儿抚养比定义为0~14岁人口占15~64岁人口的比例。城镇地区少儿抚养比CYD,农村少儿抚养比为RYD。(2)老年抚养比(OD):老年抚养比定义为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64岁人口的比例。城镇地区老年抚养比为COD,农村老年抚养比为RYD。(3)人均收入增长率(II):由于各地区人均收入数据缺乏,本文使用各地区人均GDP增长率作为人均收入增长率的代理变量。并且区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UII)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RII)。(4)收入差距(SRCJ):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率。(5)性别比(SEX):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之比。(6)利率(RATE):实际利率水平。
以上数据都剔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各变量样本数据的统计性描述见表1。
四、计量检验及结果分析
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对于面板数据模型,首先需要对其模型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Levin,Lin & Chu t、Fisher-ADF和Fisher-PP检验结果,所有变量临界值均大于各自的t检验统计量,拒绝原假设。因此,所有变量的各截面序列均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
2. 全国总样本及城乡分样本回归模型
本文所有的结果都采用eviews6.0进行估计检验。为了检验人口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首先要考虑模型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之间的取舍。因此,本文分别对全国面板数据模型、城镇面板数据模型和农村面板数据模型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结果进行了比较,表2报告了相应的结果。
根据表2,无论是全国面板数据模型,还是城镇和农村面板数据模型,其固定效应模型都优于随机效应模型。在全国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中,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有负的影响,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有正的影响,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有负的影响。此外,我们发现性别比这一解释变量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剔除之后,模型的显著性提高。因此,在城镇和农村分样本模型中将这一解释变量剔除。在城镇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中,收入增长率对居民消费率有正的影响,其中收入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比,居民消费率增加0.187 3。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有负的影响。在农村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中,收入增长率对居民消费率有负的影响,其中收入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比,居民消费率减少0.135 6。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有正的影响,而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有负的影响。
3. 城镇和农村东、中、西部分区域样本的回归模型
由于全国总样本截面数大于时期数,很有可能会出现奇异矩阵。因此,本文将城镇和农村分别划分东部、中部、西部进行回归分析,并比较其固定效应模型中的三种估计方法的结果,即无权重估计(No weights)、截面权重估计(Cross section weights)以及似不相关回归(Cross section SUR)。我们发现,面板数据模型的残差均存在截面异方差和同期相关性,如果选择Cross section SUR,Eviews 6.0会进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修正截面异方差性和同期相关性,其结果也优于No weights和Cross section weights的结果。表3报告了城镇和农村东部、中部和西部固定效应模型中Cross section SUR的结果。
根据表3,通过比较城镇东部、中部和西部固定效应下的最优估计结果,我们发现居民收入增长率对城镇居民消费率均为正的影响。而城市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消费率的影响为负,且东部地区最为显著。城市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消费率有负的影响。而农村东部、中部、西部的估计结果显示,东中西部的居民收入增长率对农村居民消费率均为负向影响,这可能是由农村地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消费习惯导致的。而农村少儿抚养比对农村居民消费率有正的影响,并且影响的效果由大到小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农村老年抚养比对农村居民消费率有负的影响,影响的效果由大到小依次是中部、西部、东部。
五、结论及启示
本文在世代交叠模型(OLG)的基础上,考虑中国居民的遗赠动机和现收现付型的公共养老金计划,建立了税后工资为“幼稚预期”和“理性预期”的三期迭代模型,在理论上研究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的关系,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率与少儿抚养比成正比,居民消费率与老年抚养比的关系不确定。然后,通过收集城镇、农村居民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分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分城乡(城镇、农村)的面板数据模型,比较各种估计方法(No weights,Cross section weights,Cross section SUR)的实证结果,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收入增长率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结果在城镇和农村地区相异。对于城镇来说,在东部、中部、西部分样本城镇居民消费模型中,收入增长率对居民消费率均有正向影响{28},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生命周期假说。但是,在东部、中部、西部分样本农村居民消费模型中,收入增长率对居民消费率均有负向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由于生活水平偏低,使得他们倾向于将收入储蓄起来,这也正好解释了中国长期存在的“高增长、高储蓄”现象。{29}
第二,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部分支持三期世代交叠模型结果。在全国以及农村样本居民消费模型中,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均有正的影响。但城镇地区的结果与之相悖。根据Becker的观点,认为孩子数量和孩子质量之间存在一种替代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由于城镇地区经济水平较高,当家庭孩子数量减少时,父母对孩子的人力资本投资反而会增加,消费支出也会相应增加。
第三,从实证结果来看,老年抚养比对我国居民消费率有显著的负影响。一方面,由于遗赠动机和消费习惯,使得老龄人口倾向于将主要财富储蓄起来,留给子孙后代。大量学者认为遗赠是奢侈品,是财富的增函数,收入越高者,遗赠越大。{30}对于城镇老龄人口,东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最高,因此,东部地区遗赠动机最强烈,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率的抑制作用在东部城镇地区也最为明显。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村老龄人口有很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并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于东部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消费。
结合研究结果,本文就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科学合理调整生育政策,稳妥有序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简称“单独两孩”)。据估算,目前“单独两孩”政策使得总人口在2030年达到14.53亿,峰值人口增加1 500万人,老龄化水平从24.1%降到23.8%;2050年总人口为13.85亿,比现行生育率至少增加5 000万人,老龄化水平从34.1%降到32.8%,2100年从39.6%降到34.3%。因此,通过调整生育政策,适当提升生育率,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提高居民消费水平。{31}
二是采取渐进式方式适时延迟退休年龄。在延迟退休年龄的同时,严格控制提前退休,强化养老保险激励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更多适合中老年人、又不与青年人争夺工作机会的岗位,加强中老年人技能培训,研究支持中老年人就业的扶持政策等,最大限度地降低延迟退休年龄的不利影响。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适时延迟退休年龄能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进而促进老年消费增长。
注 释:
{1}Modigliani F,Brumberg R:“Utility Analysis and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ross Section Data”,New Branswick:Rutgers University Press,pp.388-436,1954.
{2}Samuelson P A:“An Exact Consumption-Loan Model of Interest with or without The Social Contrivance of Mone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66,No.6,1956.
{3}Hurd M:“Research on The Elderly:Economic Status,Retirement,and Consumption and Saving”,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28,1990.
{4}Carroll C D,Summers L H:“Consumption Growth Parallels Income Growth:Some New Evidence in National Saving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pp.305-343,1991.
{5}贝克尔:《家庭经济分析》,彭建松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116-127页。
{6}{26}Modigliani F,Cao Shi Larry:“The Chinese Saving Puzzle and the Life Cycle Hypothesi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42,2004.
{7}C L F Attfield,Edmund Cannon:“The Impact of Age Distribution Variables on the Long Run Consumption Function”,Britain,Discussion Paper,2003.
{8}Heinrich Hock,David N Weil:“On the Dynamics of the Age Structure,Dependency and Consumption”,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Vol.25,2012.
{9}{24}宫旭、李睿、杨志明:《人口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分析——基于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26期。
{10}李魁、钟水映:《劳动力抚养负担与居民消费率——基于人口红利期的动态面板实证研究》,《经济评论》2010年第6期。
{11}Weil D N :“Population Growth,Dependency,and Consump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89,No.2,1999.
{12}罗光强、谢卫卫:《中国人口抚养比与居民消费——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人口与经济》2013年第5期。
{13}毛中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关系的比较分析》,《人口研究》2013年第37期。
{14}李承政、邱俊杰:《中国农村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研究》,《人口与经济》2012年第1期。
{15}{20}{29}李春琦、张杰平:《中国人口结构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6期。
{16}宋保庆、林筱文:《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人口与经济》2010年第4期。
{17}Solveig Erlandsen,Ragnar Nymoen:“Consumption and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Vol.21,2008.
{18}Thomas Lindh,Bo Malmberg:“Age Structure Effects and Growth in the OECD,1950-1990”,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Vol.1,No.3,1999.
{19}康剑英:《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消费的影响》,《人口与经济》2009年第2期。
{21}Blanchard,S Fischer:“Lectures on Macroeconomics”,Cambridge MA:The MIT Press,pp.28,1989.
{22}{23}{25}贺菊煌:《个人生命分为三期的世代交叠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4期。
{27}张书云:《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居民消费结构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3页。
{28}朱琛、张月朗、王向楠:《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研究——基于经验数据的实证(2002-2009)》,《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30}苏基溶、廖进中:《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类储蓄动机的实证分析》,《经济评论》2010年第1期。
{31}耿兴敏:《调整生育政策改善人口结构性矛盾》,《中国妇女报》2013年11月27日。
(责任编校:文 香)
第三,从实证结果来看,老年抚养比对我国居民消费率有显著的负影响。一方面,由于遗赠动机和消费习惯,使得老龄人口倾向于将主要财富储蓄起来,留给子孙后代。大量学者认为遗赠是奢侈品,是财富的增函数,收入越高者,遗赠越大。{30}对于城镇老龄人口,东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最高,因此,东部地区遗赠动机最强烈,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率的抑制作用在东部城镇地区也最为明显。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村老龄人口有很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并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于东部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消费。
结合研究结果,本文就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科学合理调整生育政策,稳妥有序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简称“单独两孩”)。据估算,目前“单独两孩”政策使得总人口在2030年达到14.53亿,峰值人口增加1 500万人,老龄化水平从24.1%降到23.8%;2050年总人口为13.85亿,比现行生育率至少增加5 000万人,老龄化水平从34.1%降到32.8%,2100年从39.6%降到34.3%。因此,通过调整生育政策,适当提升生育率,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提高居民消费水平。{31}
二是采取渐进式方式适时延迟退休年龄。在延迟退休年龄的同时,严格控制提前退休,强化养老保险激励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更多适合中老年人、又不与青年人争夺工作机会的岗位,加强中老年人技能培训,研究支持中老年人就业的扶持政策等,最大限度地降低延迟退休年龄的不利影响。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适时延迟退休年龄能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进而促进老年消费增长。
注 释:
{1}Modigliani F,Brumberg R:“Utility Analysis and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ross Section Data”,New Branswick:Rutgers University Press,pp.388-436,1954.
{2}Samuelson P A:“An Exact Consumption-Loan Model of Interest with or without The Social Contrivance of Mone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66,No.6,1956.
{3}Hurd M:“Research on The Elderly:Economic Status,Retirement,and Consumption and Saving”,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28,1990.
{4}Carroll C D,Summers L H:“Consumption Growth Parallels Income Growth:Some New Evidence in National Saving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pp.305-343,1991.
{5}贝克尔:《家庭经济分析》,彭建松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116-127页。
{6}{26}Modigliani F,Cao Shi Larry:“The Chinese Saving Puzzle and the Life Cycle Hypothesi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42,2004.
{7}C L F Attfield,Edmund Cannon:“The Impact of Age Distribution Variables on the Long Run Consumption Function”,Britain,Discussion Paper,2003.
{8}Heinrich Hock,David N Weil:“On the Dynamics of the Age Structure,Dependency and Consumption”,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Vol.25,2012.
{9}{24}宫旭、李睿、杨志明:《人口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分析——基于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26期。
{10}李魁、钟水映:《劳动力抚养负担与居民消费率——基于人口红利期的动态面板实证研究》,《经济评论》2010年第6期。
{11}Weil D N :“Population Growth,Dependency,and Consump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89,No.2,1999.
{12}罗光强、谢卫卫:《中国人口抚养比与居民消费——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人口与经济》2013年第5期。
{13}毛中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关系的比较分析》,《人口研究》2013年第37期。
{14}李承政、邱俊杰:《中国农村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研究》,《人口与经济》2012年第1期。
{15}{20}{29}李春琦、张杰平:《中国人口结构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6期。
{16}宋保庆、林筱文:《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人口与经济》2010年第4期。
{17}Solveig Erlandsen,Ragnar Nymoen:“Consumption and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Vol.21,2008.
{18}Thomas Lindh,Bo Malmberg:“Age Structure Effects and Growth in the OECD,1950-1990”,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Vol.1,No.3,1999.
{19}康剑英:《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消费的影响》,《人口与经济》2009年第2期。
{21}Blanchard,S Fischer:“Lectures on Macroeconomics”,Cambridge MA:The MIT Press,pp.28,1989.
{22}{23}{25}贺菊煌:《个人生命分为三期的世代交叠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4期。
{27}张书云:《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居民消费结构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3页。
{28}朱琛、张月朗、王向楠:《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研究——基于经验数据的实证(2002-2009)》,《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30}苏基溶、廖进中:《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类储蓄动机的实证分析》,《经济评论》2010年第1期。
{31}耿兴敏:《调整生育政策改善人口结构性矛盾》,《中国妇女报》2013年11月27日。
(责任编校:文 香)
第三,从实证结果来看,老年抚养比对我国居民消费率有显著的负影响。一方面,由于遗赠动机和消费习惯,使得老龄人口倾向于将主要财富储蓄起来,留给子孙后代。大量学者认为遗赠是奢侈品,是财富的增函数,收入越高者,遗赠越大。{30}对于城镇老龄人口,东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最高,因此,东部地区遗赠动机最强烈,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率的抑制作用在东部城镇地区也最为明显。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村老龄人口有很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并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于东部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消费。
结合研究结果,本文就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科学合理调整生育政策,稳妥有序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简称“单独两孩”)。据估算,目前“单独两孩”政策使得总人口在2030年达到14.53亿,峰值人口增加1 500万人,老龄化水平从24.1%降到23.8%;2050年总人口为13.85亿,比现行生育率至少增加5 000万人,老龄化水平从34.1%降到32.8%,2100年从39.6%降到34.3%。因此,通过调整生育政策,适当提升生育率,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提高居民消费水平。{31}
二是采取渐进式方式适时延迟退休年龄。在延迟退休年龄的同时,严格控制提前退休,强化养老保险激励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更多适合中老年人、又不与青年人争夺工作机会的岗位,加强中老年人技能培训,研究支持中老年人就业的扶持政策等,最大限度地降低延迟退休年龄的不利影响。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适时延迟退休年龄能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进而促进老年消费增长。
注 释:
{1}Modigliani F,Brumberg R:“Utility Analysis and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ross Section Data”,New Branswick:Rutgers University Press,pp.388-436,1954.
{2}Samuelson P A:“An Exact Consumption-Loan Model of Interest with or without The Social Contrivance of Mone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66,No.6,1956.
{3}Hurd M:“Research on The Elderly:Economic Status,Retirement,and Consumption and Saving”,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28,1990.
{4}Carroll C D,Summers L H:“Consumption Growth Parallels Income Growth:Some New Evidence in National Saving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pp.305-343,1991.
{5}贝克尔:《家庭经济分析》,彭建松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116-127页。
{6}{26}Modigliani F,Cao Shi Larry:“The Chinese Saving Puzzle and the Life Cycle Hypothesi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42,2004.
{7}C L F Attfield,Edmund Cannon:“The Impact of Age Distribution Variables on the Long Run Consumption Function”,Britain,Discussion Paper,2003.
{8}Heinrich Hock,David N Weil:“On the Dynamics of the Age Structure,Dependency and Consumption”,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Vol.25,2012.
{9}{24}宫旭、李睿、杨志明:《人口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分析——基于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26期。
{10}李魁、钟水映:《劳动力抚养负担与居民消费率——基于人口红利期的动态面板实证研究》,《经济评论》2010年第6期。
{11}Weil D N :“Population Growth,Dependency,and Consump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89,No.2,1999.
{12}罗光强、谢卫卫:《中国人口抚养比与居民消费——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人口与经济》2013年第5期。
{13}毛中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关系的比较分析》,《人口研究》2013年第37期。
{14}李承政、邱俊杰:《中国农村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研究》,《人口与经济》2012年第1期。
{15}{20}{29}李春琦、张杰平:《中国人口结构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6期。
{16}宋保庆、林筱文:《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人口与经济》2010年第4期。
{17}Solveig Erlandsen,Ragnar Nymoen:“Consumption and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Vol.21,2008.
{18}Thomas Lindh,Bo Malmberg:“Age Structure Effects and Growth in the OECD,1950-1990”,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Vol.1,No.3,1999.
{19}康剑英:《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消费的影响》,《人口与经济》2009年第2期。
{21}Blanchard,S Fischer:“Lectures on Macroeconomics”,Cambridge MA:The MIT Press,pp.28,1989.
{22}{23}{25}贺菊煌:《个人生命分为三期的世代交叠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4期。
{27}张书云:《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居民消费结构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3页。
{28}朱琛、张月朗、王向楠:《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研究——基于经验数据的实证(2002-2009)》,《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30}苏基溶、廖进中:《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类储蓄动机的实证分析》,《经济评论》2010年第1期。
{31}耿兴敏:《调整生育政策改善人口结构性矛盾》,《中国妇女报》2013年11月27日。
(责任编校:文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