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创设了真实有效的教学效果
2014-12-15冉素飞
冉素飞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需要和兴趣,就要创设出有关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当好“导演”和“教练”,诱发学生“入境”,使学生产生“入境始入亲”的感受,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情境教学;真实;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94-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学情景的创设是一条改变课堂环境的有效捷径。教学活动是一个灵活的生成过程,创设情境的具体运用与方法,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现将它们简单归纳于后。
一、采用故事 激发联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故事是小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能使小学生处于拟人化的世界,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游戏公平》时,编制了“古代有一个心毒手辣的判官,他想置一‘犯人于死地,就想了抓阄的办法,本来一个‘生和一个‘死,这个烦人的命运怎么样?可能活,也可能死,可是判官却变成了两个‘死,这时犯人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肯定死。但是聪明的犯人想了个办法,巧妙地使自己死里逃生。”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课堂导入在小学生原本就熟悉的历史故事中注入了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津津有味的历史故事中领悟新知,运用故事的悬念,激发学生对于新知的联想。
二、以旧换新 铺路搭桥
教育家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学习是生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堂导入以旧引新既灵活地复习了旧知,进而也自然地提出了所要研究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更使新知的学习有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教《百分数应用题》时,先出示这样一道题目:一桶汽油倒出2/5刚好是12升,这桶汽油共有多少升?然后将题中的2/5改为40%,让学生计算。又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和同学们一起玩儿拍手游戏,老师拍手时学生们听好、看好,然后拍出老师所拍的一半儿,我拍8,你拍4;我拍4,你拍二;我拍二,你拍……这时学生们有的拍了一下,有的不会拍了,分数就在这里自然而然的生成了。这样的课堂导入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三、联系实际 激发求知
数学起源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而生活的实例既生动又具体,选择一些发生在小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作为情境导入,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急速高涨,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关于新知的学习中去。如教学《年、月、日》时,首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爷爷明年过16个生日(出生那天不算),爷爷和孙女今年各几岁?又如教学《解决重叠问题》案例则既简单又有效。上课开始,教师先从了解班级学生在假期参加音乐、美术等兴趣班的情况入手,让其中一小组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项目下贴上写着自己姓名的卡片。
四、活动探索 快乐学习
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若要实现真正的内化,学生必须有一个主动获取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给足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多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观察、类比、想象等,从而使学生的动手操作成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自主探索与创新的源泉。如教学《游戏公平》时,安排“掷骰子”操作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中知道事情发生结果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从而引出并揭示课题“游戏公平”。又如教学《平均数》时,让学生分小棒,让他们把六根小棒分成两份,于是出现了几种分法:1根和5根,2根与4根,3根与3根。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最后一种分法叫做平均分。这样的情境导入既让学生感受到了在操作活动中获取知识的轻松快乐,又让学生对于新知的探索产生极大的热情。
五、歌谣引路 抛砖引玉
歌谣能不断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使学生的情绪处在兴奋与抑制的不断交换中,达到课堂的动静结合。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学生会感到松弛、愉快、满足,并容易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教学《乘法口诀》时,请一些学生到讲台上来扮演青蛙,其他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数青蛙》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两声跳下水。又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如果直接告诉小学生字母表达式:A×B+A×C=A×(B+C),这样小学生一时很难理解掌握。但如果将之改编为歌谣形式: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爸爸和妈妈;再结合数学式子(3×4)+(3×5)=3×(4+5)其中3代表我,4代表爸爸,5代表妈妈,×代表爱,这样就融合成了快乐的一家。我×爸爸+我×妈妈=我×(爸爸+妈妈)。这样的情境导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六、现代技术 锦上添花
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适当采用现代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创造教学文化情景,把静态的图形变成动态,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形象更清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新知闪亮登场。如我教学《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时,借助多媒体,播放“坐井观天”视频:“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坐井观天的故事。你看了这则故事,思考两个问题:1、在故事中青蛙和小鸟分别看到了什么?(天空)2、为什么青蛙看到天空的范围和小鸟看到的范围不一样呢?(位置不同)”从而引出并揭示课题——“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这样的情境导入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与发展的趋势,让新知的学习更加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