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体育课堂个性化发展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014-12-15万喜东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1期
关键词:个体差异体育课堂分层

万喜东

摘 要: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教学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根据教学总体目标,将不同的教学对象,按相关影响因素分成若干不同的教学层次,并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训练方法和评测方法,力求达到完成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的分层次有效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体育课堂;个体差异;分层;有效;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56-04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最起码的体育基础知识、运动技能和能力,以及具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每个学生个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

1、不同学生在同一身体素质和运动项目中所表现的能力方面的差异。

2、不同学生在不同身体素质和运动项目上表现出的不同个性心理特征。

3、同一学生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上表现各项身体素质的不均衡性。

在这些个体差异的影响下,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又有了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自我意识、兴趣、爱好、个性等等。针对以上种种原因,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使各小组学生在教师不同的要求下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优化教育过程,实现有效教学。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实验班:高一(1)、一(3)、一(5)、一(7)、一(9)、一(11)共365人

对照班:高一(2)、一(4)、一(6)、一(8)、一(10)、一(12)共353人

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对比研究法

三、个性化发展的概念界定

本文所指的“个性化发展”就是学生个体差异性发展,也就是客观上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的存在主要是遗传和环境造成的,每个人获得的遗传和面对的环境都不同,因而其发展就必然存在差异),并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生理、心理、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采取有效的差异性分层教学的对策,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提供必要的条件,通过调动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传统教学中“齐步走”、“一刀切”的做法,让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每个个体都得到充分发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四、操作程序与实践过程

1、操作程序

着眼差异,分层定标→面向差异,分层施教→针对差异,分层练习→根据差异,分层评价→矫正调节,分层提高

2、实践过程

(1)设计不同的学练目标

长期以来,中学体育教学由于受到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辅导、考察到评价,很难顾及到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差异,使得优等生吃不饱,低等生吃不了,中等生很难提高,而且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差异是一种可以开发的教育资源”,在这一教育理念的触动下,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育成绩等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全班分成学优生(A层)、学中生(B层)、学困生(C层)三层。以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作为基本目标,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确定每层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想适应的分层目标。在教材达成度上,要求A层为100%,B层为85%,C层为60%以上,;体育知识掌握要求A层为理解,B层为基本理解,C层为了解;分值评定上,要求A层为85-100分,B层为75-84分,C层为60-74分;练习内容上,A层学生增加发展目标内容如发展专项运动能力等,B层增加选择性目标内容如参与专项训练,C层为完成基本目标内容;在完成练习次数、距离、时间、质量要求上做到A、B层学生上不封顶但不蛮干,尽可能达到选择性发展目标,C层学生下要保底、拒绝拖欠地达到基本目标。

当然,教师对教材的层次安排是固定的,但每个层次的学生不是固定的。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使“A层、B层不掉队,C层慢慢冲上来”,同时分阶段做好每一轮次的分层工作,通常是6-8周为一轮次。

(2)实施手段

①因能分组,因能选材。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生理差异、爱好的差异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能力上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组。同时根据他们不同的差异,选择有针对性、适合他们需要的教材内容,但是教学过程结束后全体学生总的教学任务必须全部完成。比如说,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乐观顽强,积极参与,自我意识强的学生,为提高组,在选材和教学任务上适当加大难度,提高要求;身体素质中等,运动能力一般,较踏实、能参与,有一定自主意识的学生为中等组,在选材和教学任务上难度适中;运动能力一般,较踏实能参与,有一定意识的学生为拼搏组,在选材和教学上适当降低要求;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较差,被动参与,自制能力差,依赖性强的学生为跃进组,在教师帮助下逐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分组后,还可以根据学生生理差异再分为若干小组,以后还可依照学生的各项分类编组因素和教学内容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即根据各分组因素的变化,对各组进行微调,或上调或下调。分组前后要对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明白分组的意图,消除顾虑,树立信心,确保全体学生愉快积极地配合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体育教学内容要为每位学生而选择,要创新适合每位学生的教学内容,丰富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在内容上要体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要使教学内容贴近培养每位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与人交往合作意识等等,具体更好地体现新标理念,实现科学化、系统化的体育教学必须合理选择、安排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小组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联想、发现和创新。联想动物形态摸仿其典型特征,如从羚羊想到跑的方法;联想生活实际模拟实效动作,如跌倒后的滚动;联想相关的知识,迁移、运用、体验。除用现有的方法外,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动脑运用联想,扩大教学效益,发展扩散性求异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创造自己见过或超越现有能力的动作方法,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因组定标,同时小组间进行合作交流。在分组的基础上,教师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个体差异,合理确定各层次、各组学生的教学目标。各层次、各组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是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如提高组,教学内容为学习基础知识,练习基本技能,教学目标为熟练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鼓励“学困生”向“学中生”分化,“学中生”向“学优生”的过渡。另外,我们开放探究的环境,适时引导学生组成各种练习小组,开展合作,互相交流、争辩,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共同进步这一目标。例如,在前滚翻教学时,有翻不过去,或者翻过去不能成蹬撑,或滚出垫子。针对这些学生的错误动作我没急着告诉学生纠正的方法,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承担一个错误动作的任务,通过集体思考与体验找出解决错误动作的方法。在每个学习的过程中大家没有差异,他们积极开展讨论与练习,找出存在错误动作的原因与解决的方法,我作为学习的指引者,在巡视时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引导,让他们抓住重点。最后让每个小组都针对自己一组的问题告诉同学错误原因与解决方法,让其它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避免。通过小组间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凝聚集体的智慧,活跃了气氛也培养了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③因材施教,创设探究情境。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小组设置不同分类指导方法,有效地实施个性指导。对学优生主要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培养动脑,想象和自学能力;学中生主要是培养观摩,理解和动眼动手能力;学困生主要以模仿学习为主,通过简单的模仿和举一反三的方法,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要引导鼓励学优生主动地帮助,指导学中生、学困生掌握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指导使学困生能完成基本的学习目标,使学优生在能力上得到更大提高,使拼搏组向学优生转化。探究兴趣,使学生带着明显的问题进入探究过程,在创设情境时我引用了这样一些方法:首先借助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如在教授滚翻动作时,用球和方块直接做演示,让学生在观看时做比较球滚的快还是方块滚快,通过比较学生很快找到答案。其次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立定跳远时,我先让学生想象一下青蛙是怎样跳的?你用什么方法能和青蛙一样跳的远吗?学生通过想象理解动作的过程。另外借助故事情节创设问题。如在学习“后滚翻”时,我给他们讲小刺猬摘果子的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要学生描述出小刺猬是如何摘果子的,你们能像小刺猬一样去摘果子吗?另外还可以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如学习投掷垒球时,联系投掷轻物与沙包的投掷动作,从而找到共同点的动作。通过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和体会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方法。

④因组测试,积极评价,享受探究乐趣。为了了解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程度,要根据各层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自主学习、分层探究”的结果及时评价,在评价时灵活评价方式,在课程中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同时教师要制定不同的评价规则,或者调控技术难度系数或改变器械高度及重量等等,将几组测试的难度从整体上相对分为难、较难、适中、容易等,这样,虽然表面看起来几个小组之间的差距比较大,但由于评价尺度有差别,各层次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难度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实施策略

(1)注意“分”“合”并用。教学过程中的“分”是基于学生个体素质差异而设置的课堂教学环节,包括精讲导学、定向自学、分层练习等操作环节。

①精讲导学:以思维性训练为核心(讲究技巧性即非纯体力性的内容),针对以上“定向自学”环节中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重视方法与知识的和谐同步发展。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造讨论问题、辩论问题、表达问题的条件和时机,引导学生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思维和技能的训练,将学生带入适合其发展的最近区。此环节操作时要注意讲“四点”(重点、难点、疑点、兴奋点),讲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练习方法),讲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的纵横联系)。②定向自学:定向,就是指在分层课堂教学进程中要求教师把分层目标的确定视为备课的重点,必须制定以思维和“动起来”为核心的目标,措施得当,要求具体;学生知道学完后能说什么和能做什么。同时,体育课堂教学要求应与各层次学生实际相结合,不轻易用含混的“掌握”一词。另外,课堂教学目标条目不能过多,每个层次课堂教学目标应尽可能具体、明了、突出重点,对那些经常性的培养目标可以略写,教师利用小黑板(理论课用投影仪)出示课堂教学目标和导学问题,使教材结构清晰,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诱因。自学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重要手段。由于课堂自学时间有限,自学环节最好出示自学提纲和要求,让学生按自学提纲和要求自学。自学提纲和要求基本成分包括知识点提示、学习思想同时和对需要思考问题的提示、技能掌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这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全程和概括,提纲内容应循序渐进,做到“放中有扶”,体现学习自主性。③分层练习:依据“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教师依据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精心设计3个层次:A层学生增加发展目标内容如发展专项运动能力等;B层增加选择性目标内容如参与专项训练;C层为完成基本目标内容。

教学过程中的“合”主要分为两次。第一次合为集体同授,旨在为以后的分组学习(练习)提供方法上的示范、思想上的指引、目标上的定向。第二次合主要是反馈、提高、互动、整合、同授。反馈,即通过反馈掌握学生的学练情况,特别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即对中高层次学生学练的情况给予点评,使低层次学生也有提高,受到启发。互动,即为克服分组、分层带来的负面效应而进行互评,“互评”是“合”时互动的常规方法。同授,即对“合”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组织补偿教学。

(2)灵活运用非常规的教学方法

①有偿教学法。所谓有偿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课堂出现的具体情况,主动或被动地通过运动量的调整或内容的修改,以质代量、以质偿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有偿教学法,突出一个“质”,以“质”代量,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有偿教学法,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采用效果极佳:A、学生一时性缺乏自我要求。B、身体情况差时。C、出现新异刺激时。D、在特殊要求下。E、用于集体练习时。

②结对子教学法。由学优生帮助学中生和学困生纠正动作、沟通思想、掌握技能的一种方法。当学中生和学困生与教师、同学产生思想隔阂时,可以通过优等生交换看法,消除误解。教学实践中,特别在复习练习技术动作课上,我经常让学优生和学困生形成伙伴关系,相互交流学习运动体验,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纠正错误动作,这样学困生不但进步较快,而且同学间建立了很好关系。

③困难教学法。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程度的障碍,增加动作难度,使各层次的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完成教学任务。

④内外教学法。把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外活动中进一步提高的一种方法。鼓励学生体育课外活动参加弱项辅导,进一步掌握动作技能,缩短各层次间的动作技能掌握的差距。

⑤竞赛教学法。按规定人数和充分发挥已经掌握的技能进行相互竞争以决胜负的一种方法。如分层次教学时的竞赛教学法按身高进行篮球比赛,增加获奖面,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进行有效分组

①按自我体能素质进行分组

根据项目不同,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起点进行练习,这样就使学生在自己的起点完成的情况下,努力超越自我,去向新的目标发起挑战。同时,学生在选择项目起点时都是自己所能完成的成绩,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

(2)按兴趣自选项目进行分组

以前上球类课,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一个不能少,必须进行同样内容的学习,否则认为是学习的态度不认真。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力,关注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是这次教育改革的主要精神,我依据改革的主体思想,变换教学的方式。如在球类教学实践中,我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技术动作进行练习。

③按比赛的内容自行进行分组

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掌握了动作技术,检验动作技术是否掌握,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比赛,通过比赛可以了解自己,可以评价自己在比赛中对动作技术的运用是否得当。学生在分组比赛时一般采用实力平均进行分组,也可采用弱组向强组挑战的方式进行分组。通过不同的分组,学生在比赛中所获得的收获也不同,享受的快乐也不同,对体育课学习的热情逐步提高。

④按体质测试的情况进行分组

这种分组方式主要在新生刚到校,对他们不太了解时运用,针对学生的体质测试的内容来分组,具体内容是:身高、体重、肺活量等内容来进行分组。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实验前,随机抽取实验班一(1)班,对照班一(4)班,全班人数均为36人。对两班学生的10m×4往返跑、前滚翻技评成绩进行测试,并通过问卷的形式请学生对各自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调查、分析,发现差异不具明显性,说明两班学生素质基本相同。通过一学期的实验,再次对两班学生以上内容进行了测试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论证,发现原来基本相同的两个班实验后出现较大差异。

实验前后,分别对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800米(女)、1000米(男)、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等指标进行测试。检验结果表明,经过两年教学实验后见(表3),除男女身高无显著性差异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学生在兴趣相一致的情况下,教师根据同一专项班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设置不同难度的情境实施教学,体现了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课程理念。不仅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能够尝试到成功乐趣,并随兴趣的迁移,经常在课外进行专项锻炼,因此,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六、结论与建议

1、结论。课堂上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学生的活动面宽了,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教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为每个学生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所有学生都能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更好的体现出来。

2、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各层次的学生一视同仁,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信心,防止学优生骄傲自满,学中生得过且过和学困生心灰意冷等情绪产生。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统计,对学生身体素质、技能中尚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导。对学生层次的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教学内容变化而变化,随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所以要以动态的观点来观察学生所处的层次。此外,教学还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条件、对体育场地和器械等提出较高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自制简易器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黎明《浅谈体育差异性教学》中国学校体育,2003:3

[2] 杨明才《体育课分层次递近教学法初探》中国学校体育,2001(4)

[3] 赖天德《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1998:1-2

[4] 林 勇 潘树坤《体育课分层教学法“四忌”》中国学校体育,2001(4)

[5] 毛振明《论体育教学的真义:用什么教什么》[J].中国学校体育,1995(5)

[6] 高文彬《教学中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教学理论与实践》,2000:1

[7] 徐建军 宋薪勇《实现分层次教学目标的四个阶段》体育科学,2000(3)

②结对子教学法。由学优生帮助学中生和学困生纠正动作、沟通思想、掌握技能的一种方法。当学中生和学困生与教师、同学产生思想隔阂时,可以通过优等生交换看法,消除误解。教学实践中,特别在复习练习技术动作课上,我经常让学优生和学困生形成伙伴关系,相互交流学习运动体验,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纠正错误动作,这样学困生不但进步较快,而且同学间建立了很好关系。

③困难教学法。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程度的障碍,增加动作难度,使各层次的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完成教学任务。

④内外教学法。把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外活动中进一步提高的一种方法。鼓励学生体育课外活动参加弱项辅导,进一步掌握动作技能,缩短各层次间的动作技能掌握的差距。

⑤竞赛教学法。按规定人数和充分发挥已经掌握的技能进行相互竞争以决胜负的一种方法。如分层次教学时的竞赛教学法按身高进行篮球比赛,增加获奖面,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进行有效分组

①按自我体能素质进行分组

根据项目不同,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起点进行练习,这样就使学生在自己的起点完成的情况下,努力超越自我,去向新的目标发起挑战。同时,学生在选择项目起点时都是自己所能完成的成绩,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

(2)按兴趣自选项目进行分组

以前上球类课,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一个不能少,必须进行同样内容的学习,否则认为是学习的态度不认真。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力,关注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是这次教育改革的主要精神,我依据改革的主体思想,变换教学的方式。如在球类教学实践中,我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技术动作进行练习。

③按比赛的内容自行进行分组

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掌握了动作技术,检验动作技术是否掌握,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比赛,通过比赛可以了解自己,可以评价自己在比赛中对动作技术的运用是否得当。学生在分组比赛时一般采用实力平均进行分组,也可采用弱组向强组挑战的方式进行分组。通过不同的分组,学生在比赛中所获得的收获也不同,享受的快乐也不同,对体育课学习的热情逐步提高。

④按体质测试的情况进行分组

这种分组方式主要在新生刚到校,对他们不太了解时运用,针对学生的体质测试的内容来分组,具体内容是:身高、体重、肺活量等内容来进行分组。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实验前,随机抽取实验班一(1)班,对照班一(4)班,全班人数均为36人。对两班学生的10m×4往返跑、前滚翻技评成绩进行测试,并通过问卷的形式请学生对各自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调查、分析,发现差异不具明显性,说明两班学生素质基本相同。通过一学期的实验,再次对两班学生以上内容进行了测试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论证,发现原来基本相同的两个班实验后出现较大差异。

实验前后,分别对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800米(女)、1000米(男)、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等指标进行测试。检验结果表明,经过两年教学实验后见(表3),除男女身高无显著性差异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学生在兴趣相一致的情况下,教师根据同一专项班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设置不同难度的情境实施教学,体现了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课程理念。不仅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能够尝试到成功乐趣,并随兴趣的迁移,经常在课外进行专项锻炼,因此,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六、结论与建议

1、结论。课堂上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学生的活动面宽了,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教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为每个学生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所有学生都能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更好的体现出来。

2、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各层次的学生一视同仁,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信心,防止学优生骄傲自满,学中生得过且过和学困生心灰意冷等情绪产生。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统计,对学生身体素质、技能中尚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导。对学生层次的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教学内容变化而变化,随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所以要以动态的观点来观察学生所处的层次。此外,教学还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条件、对体育场地和器械等提出较高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自制简易器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黎明《浅谈体育差异性教学》中国学校体育,2003:3

[2] 杨明才《体育课分层次递近教学法初探》中国学校体育,2001(4)

[3] 赖天德《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1998:1-2

[4] 林 勇 潘树坤《体育课分层教学法“四忌”》中国学校体育,2001(4)

[5] 毛振明《论体育教学的真义:用什么教什么》[J].中国学校体育,1995(5)

[6] 高文彬《教学中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教学理论与实践》,2000:1

[7] 徐建军 宋薪勇《实现分层次教学目标的四个阶段》体育科学,2000(3)

②结对子教学法。由学优生帮助学中生和学困生纠正动作、沟通思想、掌握技能的一种方法。当学中生和学困生与教师、同学产生思想隔阂时,可以通过优等生交换看法,消除误解。教学实践中,特别在复习练习技术动作课上,我经常让学优生和学困生形成伙伴关系,相互交流学习运动体验,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纠正错误动作,这样学困生不但进步较快,而且同学间建立了很好关系。

③困难教学法。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程度的障碍,增加动作难度,使各层次的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完成教学任务。

④内外教学法。把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外活动中进一步提高的一种方法。鼓励学生体育课外活动参加弱项辅导,进一步掌握动作技能,缩短各层次间的动作技能掌握的差距。

⑤竞赛教学法。按规定人数和充分发挥已经掌握的技能进行相互竞争以决胜负的一种方法。如分层次教学时的竞赛教学法按身高进行篮球比赛,增加获奖面,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进行有效分组

①按自我体能素质进行分组

根据项目不同,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起点进行练习,这样就使学生在自己的起点完成的情况下,努力超越自我,去向新的目标发起挑战。同时,学生在选择项目起点时都是自己所能完成的成绩,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

(2)按兴趣自选项目进行分组

以前上球类课,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一个不能少,必须进行同样内容的学习,否则认为是学习的态度不认真。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力,关注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是这次教育改革的主要精神,我依据改革的主体思想,变换教学的方式。如在球类教学实践中,我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技术动作进行练习。

③按比赛的内容自行进行分组

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掌握了动作技术,检验动作技术是否掌握,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比赛,通过比赛可以了解自己,可以评价自己在比赛中对动作技术的运用是否得当。学生在分组比赛时一般采用实力平均进行分组,也可采用弱组向强组挑战的方式进行分组。通过不同的分组,学生在比赛中所获得的收获也不同,享受的快乐也不同,对体育课学习的热情逐步提高。

④按体质测试的情况进行分组

这种分组方式主要在新生刚到校,对他们不太了解时运用,针对学生的体质测试的内容来分组,具体内容是:身高、体重、肺活量等内容来进行分组。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实验前,随机抽取实验班一(1)班,对照班一(4)班,全班人数均为36人。对两班学生的10m×4往返跑、前滚翻技评成绩进行测试,并通过问卷的形式请学生对各自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调查、分析,发现差异不具明显性,说明两班学生素质基本相同。通过一学期的实验,再次对两班学生以上内容进行了测试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论证,发现原来基本相同的两个班实验后出现较大差异。

实验前后,分别对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800米(女)、1000米(男)、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等指标进行测试。检验结果表明,经过两年教学实验后见(表3),除男女身高无显著性差异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学生在兴趣相一致的情况下,教师根据同一专项班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设置不同难度的情境实施教学,体现了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课程理念。不仅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能够尝试到成功乐趣,并随兴趣的迁移,经常在课外进行专项锻炼,因此,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六、结论与建议

1、结论。课堂上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学生的活动面宽了,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教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为每个学生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所有学生都能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更好的体现出来。

2、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各层次的学生一视同仁,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信心,防止学优生骄傲自满,学中生得过且过和学困生心灰意冷等情绪产生。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统计,对学生身体素质、技能中尚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导。对学生层次的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教学内容变化而变化,随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所以要以动态的观点来观察学生所处的层次。此外,教学还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条件、对体育场地和器械等提出较高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自制简易器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黎明《浅谈体育差异性教学》中国学校体育,2003:3

[2] 杨明才《体育课分层次递近教学法初探》中国学校体育,2001(4)

[3] 赖天德《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1998:1-2

[4] 林 勇 潘树坤《体育课分层教学法“四忌”》中国学校体育,2001(4)

[5] 毛振明《论体育教学的真义:用什么教什么》[J].中国学校体育,1995(5)

[6] 高文彬《教学中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教学理论与实践》,2000:1

[7] 徐建军 宋薪勇《实现分层次教学目标的四个阶段》体育科学,2000(3)

猜你喜欢

个体差异体育课堂分层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