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年轻干部培养研究
2014-12-15王敬英
王敬英
[摘 要]本文对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年轻干部培养进行了研究,提出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加强科学培养与培训;强化监督考核管理。
治理现代化;年轻干部;培养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2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12-0051-03
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对干部的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年轻干部着手,对年轻干部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培养,是从根本上提高领导治理的总体水平,适应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一.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年轻干部培养的意义
(一)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是国家现代化治理的要求。年轻干部是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历来是我们党的一项战略任务,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国家现代化的治理需要领导干部要具有现代化的高水平的管理能力,国家治理水平。提高的现化的治理水平与能力需要重点对年 轻干部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
(二)培养优秀的年轻干部是现代化治理背景下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的需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一批政治素质过硬、能力水平较高、工作作风扎实的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干部队伍结构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但是,与党的事业相比,从干部培养发展的目标和实际情况来看,年轻干部在结构方面仍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只有对年轻干部队伍进行合理的培养建设,才能对干部储备进行有效的补充,才能使干部队伍形成合理的年龄和专业知识结构,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化。
二.年轻干部培养存在的不足及成因分析
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努力造就一大批能担当重任的优秀领导人才,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就目前年轻干部培养情况来看,或多或少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不足,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在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对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正确认识仍存在思想不能与时俱进,观念不够更新,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一是错误理解“年轻”的观念。有的用孤立的眼光来看年轻干部。一些人总认为年轻干部工作实践经验不够,阅历尚浅、经验不足、不成熟挑不起重担,“嫩”了顶不住,“冲”了稳不住,“浅”了镇不住。总觉得年轻干部少磨砺,少经验,不稳重、不全面,在培养选拔上顾虑重重,怕担风险。还有的认为年轻干部今后的路还很长,提拔的机会还很多,应优先考虑年龄大的、资历老的同志;“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陈旧观念仍然是目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主要思想障碍。
二是重使用,轻培养的观念。一方面,在年轻干部的使用上存在着实用主义思想,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一些领导干部只要年轻干部用起来顺手,觉得部门、单位少不了他,就很少从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是党和国家的战略大计的角度着眼。而较少考虑为年轻干部的尽快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致使一些本来比较优秀的年轻干部逐渐失去了优势。
三是“被动式培养”的观念。虽然“为党的事业培养接班人是每个领导干部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观念,但在新的竞争观念、竞争机制下,仍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如:“培养了新手,成为我的竞争对手,反过来把自己打倒”的观念。在调查问卷中,认为“培养不是我份内的工作,主观上并不情愿,上面分配了任务又不得不做”的人也不少。
(二)前瞻性和计划性不够。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在制定后备干部队伍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后备干部的培养使用和配套制度建设的系统性方面还有待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还缺少前瞻性和规划性的设计。
在培养目标上。当前领导干部的结构要适应现代化经济转型,培养目标方向缺少长远规划和系统运作,甚至在培养年轻干部上要么昙花一现,要么矮子里面挑高个,得不到群众的完全信服。后备人才库在数量、结构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缺乏长远的、前瞻性的规划。
(三)选拔机制存在障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年轻干部培养中的主要障碍或瓶颈是干部培养选拔制度不完善,干部交流存在困难。在选拔机制上。一方面是较为封闭的“管状”干部选拔视野,影响了干部队伍来源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干部选拔受学历、职称、年龄等限制,制约了一部分表现优秀的干部的更好使用。有些干部党性修养高、工作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工作热情也很高,表现非常优秀,理应有机会担任更重要的领导职位,但因年龄、学历、职称等受到选任职位所限而未能提任,现有的干部选任职位条件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更大作用。有些干部的选拔上不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而是内部设定选拔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四)培养使用机制不足。在培养机制上。一方面,干部培训教育的内容针对性不强。目前对领导干部的培养,基本上是按照党政领导通才的模式进行的,没有针对各系统、单位的功能定位和各个领导班子的具体构成,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岗育才,实施个性化的培养措施,特别是在丰富领导干部经历、完善领导干部能力结构、培养独特领导风格方面,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在基本理论学习上缺乏有效的重视机制,很多情况下把理论学习当作一种形式学习,一种应试教育。把理论学习当作考试的一种学科,考完也就结束了,对理论的基本实质培养比较少,理论学习基本上就变成了一种形式。
另一方面,干部培养的形式方法缺乏针对性。对干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依然存在,干部锻炼轨迹与成长途径不一致,不能根据不同干部的特点、潜能尤其是干部使用的需要来定身设计合理的培养路线,多形式、多方法地加强对干部的针对性培养。年轻干部特别是机关干部缺乏基层锻炼经验培养,轮岗换岗也较少。
在使用机制上。干部教育、考核与使用上缺乏统一性,没有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在一定层面上存在“备用脱节”、“备而不用”的现象。由于较多的单位领导干部还没有形成“能者上,平者下”的良性机制,部分素质一般、能力平平的领导干部长期占据着领导岗位。因为下不来,腾不出位子,导致部分比较优秀的后备干部不能适时进入领导班子,错过最佳使用时间,造成后备干部“备多用少”问题。既浪费了组织的培养,又对后备干部个人来说失去了机遇,一方面影响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影响了后备干部本身的积极性。
三.完善治理现代化年轻干部培养的建议
(一)培养年轻干部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一是要增强责任意识。要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培养年轻干部,首先要确立选人、用人、育人是领导者一种责任的观念,把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为党的事业培养接班人,作为是每个领导干部不可推卸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严格摒弃“被动培养”、“拒绝培养”的错误观念。
二是要顾全大局,唯才是用。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站在更远的高度看问题,对那些工作能力强,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要敢于打破常规,破除按年龄大小、资历深浅排序的观念大胆使用。对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要舍得放出去,勇于让其到更广阔的空间去发挥才干,不能只考虑本单位本部门的利益,埋没人才,浪费人才。要敢于使用比自己年轻的干部、比自己能干的干部,甚至是反对过自己的干部,只要是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就可以选拔使用。
(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统筹的培养规划是加强战略布局、推动干部培养工作深入发展的有力抓手和依据。年轻干部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既要立足当前,更要注重谋划长远。科技系统各单位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对年轻干部培养进行战略性、前瞻性谋划。
一是要总揽全局,着眼未来。中央曾出台关于人才发展、领导班子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培养选拔青年干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中长期规划或实施意见。按照中央要求,各单位要树立全局意识,结合本单位实际,针对年轻干部特点,从长远发展出发,对培养年轻干部做出规划部署,提出具体意见,切实增强干部队伍培养规划的前瞻性和系统性。力求从战略的高度,对年轻干部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地进行选拔和培养。
二是要科学预测,合理建库。对领导干部队伍认真分析,调查预测,科学确定后备干部数量规模,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以确保后备干部的合理优化,及时补充,保证质量,动态循环,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数量足、结构好、活力强,良性发展的局面。
(三)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年轻干部科学的选拔与任用管理,完善的机制是必要的前提。选拔年轻干部亟需重视管理,建立有利于干部队伍健康推进、良性发展的机制。
一是要完善选拔机制。选拔年轻干部一定要完善“竞争性”选拔制度,打破“论资排辈”式的选拔。强化“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意识,真正使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过硬、群众评价高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同时,认真研究优秀年轻干部成长规律,探索建立破格提拔制度。进一步拓宽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渠道,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的力度。尽可能杜绝“以人选人”的不足,在选拔年轻干部的过程中坚持“制度选人”的原则,不断创新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二是要要建立“养”、“ 用”结合的机制。使用是最好的培养。坚持备用结合,真正把年轻干部的培养与领导干部的使用有机结合起来。要着眼于优化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尊重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积极创造条件、机会,优先选派后备干部参加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使他们尽快成熟起来,以适合领导班子建设需要,杜绝只培养不使用的现象。超过最长备用年限得不到提拔使用,应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对备用时间较长的干部进行重点研究分析,为这些后备干部的使用创造条件。
三是要妥善处理干部“退”与“进”使用机制。干部进、出口渠道不畅,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障碍。没有干部“能下”的刚性要求,年轻干部就难以真正到岗到位。要完善干部考核的办法和制度,对表现差、不胜任现职的进行果断调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实行能者上、平庸者下,相形见绌者也要让。对年龄偏大的干部,要及时退居二线,为年轻干部腾出位子,确保年轻干部有上岗锻炼机会,同时也真正促进领导干部队伍的年轻化。
(四)加强科学培养与培训。一是要强化年轻干部培养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后备干部一经确定,就要以其今后上岗所必须达到的政治素质、知识结构、管理能力、专业水平为目标,制定分阶段,分层次培养的计划,并把培养计划真正落到实处。要根据后备干部不同的类型、层次,不同的成长经历,有针对性地采取各具特色的培养措施。
二是要强化政治理论培训。在对年轻干部业务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加强政策理论培养。不断提高后备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知识水平。要以党校为主阵地,利用中青班等多种形式,分层次对后备干部进行轮训。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历层次高、专业技能强、发展潜力大的后备干部进行专门的政治理论培训。加强年轻干部的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把理想信念与国情、党情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年轻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三是要强化实际锻炼的培养。促进年轻干部尽快成长,对没有基层经验的年轻干部,要有计划地安排到基层进行实践工作锻炼,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增强群众观念,积累基层经验,提高服务意识;对发展潜力大、有专业特长的年轻干部,可以选调参加难度较大、突击性较强的工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一线领导经验。
四是要强化岗位交流的力度。要有计划地对年轻干部进行交流和轮岗,注意做好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科技人员三支队伍之间的交流。使年轻干部在多岗位锻炼,提高多种岗位和复杂环境的应对经验,丰富阅历,增长见识,加快成长。对中长期可使用的后备干部,应采取补课式锻炼为主,包括上挂、下派和轮岗交流等,促进其全面提高。
(五)强化监督考核管理。一是要充分发扬民主加强监督管理。通过多种渠道,把年轻干部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开,并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听取基层干群意见,实施广泛的民主监督。广泛使用民主推荐、民意测验的方法,开展民主评议活动,让群众来衡量,考评年轻干部的综合表现。把民主的评价结果作为对年轻干部上岗任职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
二是要建立多角度、全方位考察机制。注重多视角、全方位地考察年轻干部。如:推行跟踪评议和信息分析制度,加强年轻干部日常考察。采取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多种手段,及时掌握后备干部的思想工作动态,帮助他们及时克服不足,不断改进提高。建立年轻干部信息分析制度,组织部门要与年轻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加强协调与沟通,单位党组织要定期报告本单位年轻干部的任免、奖惩、学习培训、思想动态等情况,对掌握的情况,要定期分析研究。组织部门在考察现任领导班子时,应结合考察年轻后备干部一道进行。
作者单位: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
责任编辑:卞吉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