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中的美丽——东风垦殖场产业民生并进促发展
2014-12-14奚望江西农垦事业管理办公室廖翠
◇文/奚望(江西农垦事业管理办公室) 廖翠(本刊记者)
“58 个年头,东垦从无到有,从艰苦到辉煌,从上世纪90 年代的低谷到现在的和谐稳定,经过了几代农垦人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作为新一代的东垦领头人,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十载的党委书记翟时杨说起东垦这一路的发展历程时,感慨万千。
近年来,东风垦殖场借助企业改制和棚户区改造这两股东风,走出低谷,实现了令人惊叹的华丽转身。
企业改制“改”出东垦新天地
走进东风亿利板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派忙碌的工作场景呈现在记者面前,每一条生产线都井然有序地运行着。“每年我们有1.2 万立方米的胶合板从这里产出,而且我们生产的“圆菱”牌胶合板,2005 年还被评为江西省知名品牌,经过多年来的迅猛发展,亿利板材已成为我国南方省市建筑板模最大供货商之一。当然,这些成就的取得还得归功于东垦企业改制所注入的活力。”东风亿利板材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回到2004 年,面对当时1.7 亿元的企业债务,东垦人并没有退缩,反而有如壮士断腕般地掀起了一场以转变职工身份、化解历史债务、剥离社会职能和搞活经营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改制。东垦场带领原所辖10 个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且想方设法对其进行扶助,引导其立足原有基础上做大做强产业;对已投产的产业,帮助其搞技改、上规模、增后劲,尽快让他们达产达标,使得企业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完成企业改制后的东垦人清醒地认识到,这仅仅是企业改革的阶段性成果,更重要是继续深化和搞好配套改革,充分发挥产业支撑作用来增强经济整体实力。“没有发展,改善民生就没有保障。”翟时杨坚定地说。
随着企业改制的完成,东垦的发展之路变得更加畅通无阻。该场通过内引外联进行招商引资,兴办民营企业,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经济;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建立林木、优质水稻、高山茶叶基地,发展现代生态农业;鼓励和帮助全民创业,拓宽职工致富途径。
2013 年,东风垦殖场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3.5 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50 万元,上交财税2750 万元,垦民平均收入达1.05 万元,被评为奉新县2013 年度“经济与社会发展综合先进单位”。
棚户区改造 让“忧居”走向“乐居”
走进东风汽配厂小区,一栋栋造型别致的高楼,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一座座星罗棋布的花坛映入眼帘。刘仁安和老伴均是东垦场退休职工,2011 年东垦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刘仁安家庭被列入安置对象。2013年,她只添了几万块钱就从原来破旧狭小的土坯房搬到如今100 平方米的居民楼住房里,告别了一到下雨就房屋漏水的“不堪日子”。
“我和老伴原来住的土坯房,一到下雨水就漏个不停,现在我们住在舒适的三室两厅内,既宽敞又明亮。夏天两边窗户一打开,凉爽的对流风吹起来连空调都不用开。”刘仁安一边介绍一边热情地邀请记者到她新家参观,“我这个房子包装修每平米才花740 元,而且政府还另外补助了1.5万元,没想到老了还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真像是做了一场梦。”用她的话说,是政府的优惠政策让她“捡了个大便宜”。
据了解,东垦场从2011 年开始进行棚户区改造,至目前已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115 套。除此之外,东垦场还投入资金600 余万元,实施棚改通路、通水、通电、改厕排污、建休闲公园、植树绿化等配套设施工程建设,让3000 多东垦人的住房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像棚户区改造这样的民生工程,拆迁、资金、征地无疑是工作中3 个最突出的问题。”由于棚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因此每天主动上门与群众沟通,向他们解读政策、晓以利弊成了相关干部的“必修课”。通过广大干部的协同努力,棚户区拆迁工作进展得有条不紊。
“偶尔遇上少数不理解的人,总场干部就发动广大群众做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不能因小部分人的利益而造成大家住不上新房。”翟时杨告诉记者。
据了解,东垦场近3 年在危旧房改造上共投入5000 余万元,如此大规模的民生工程,资金从哪里来?东垦场采取的是总场自筹一点、工程承包商自带一点、危房改造户按期限和工程进度陆续交一点,以及争取上级按有关政策拨付一点的办法,有效地缓解了工程资金困难的问题。
在征地的问题上,东垦场采取拆旧建新,严格禁止用耕地建房,并拆除多幢危旧平房,合并建高层楼的方法,着力空出和节约建房用地。
畅想未来,东风垦殖场计划在2014-2015 年,改造危房数共400 套,让更多的东垦人从“忧居”迈向“乐居”,实现“出门能看病、出门能上学、出门能就业、出门能休闲”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