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荣久米村遗事

2014-12-13周朝晖

书屋 2014年11期
关键词:琉球冲绳

周朝晖

承载过不平凡历史、散发独特人文气息的地名常常激发我长久的关注和探访热情。

在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县)斑驳陆离的历史底片上,曾存在过一个古意盎然、散发神秘气息的地名——唐荣久米村。它不是一般旅游意义上的琉球村落民居,而是明代“奉旨前往琉球”的“闽人三十六姓”聚落。这个地名,曾在东亚海域诸国的典籍史料频频出现,光华辉耀五百年,却又在十九世纪后期突然销声匿迹,留下诸多不解之谜,也给人留下无尽的悬想空间。

在岁月激流中寻找一个业已消逝的史迹无异刻舟求剑!我去过冲绳多次,几度涉足传说中的久米故地均无功而返。去年初秋的冲绳之行,闲暇充裕,一再出入书里书外的唐荣久米,横观侧看,希冀能从文献传说和历史迷雾中,像眺望浩海中的浮岛一样辨析几许真容。

唐荣久米今何在?

久米村之行,得益冲绳友人协力甚多。琉球华侨总会林国源会长亲驾爱车,一连几天,带我在老街古巷里穿行,寻寻觅觅久米村的旧址故迹;小室俊夫氏夫妇特地从东京飞来相会,为我指点迷津;还有颇多闽人三十六姓后裔友人,或为我提供资讯,或赠我图书,使得空泛的寻访多了些坚实的东西。

但久米村只是隐现于历史大河里波浪起伏间的存在,在今天的冲绳那霸的地图上、空间上已经旧迹难寻。那霸市近海一隅,松山公园与福州园之间的路边榕树下,林会长为我指点一处“久米村发祥地”的船型石碑:据说这就是古唐荣久米村的中心地带。

东亚海域史上最早有关久米村的记载见诸朝鲜王国通信使录《海东诸国记》(1471)中:那霸港濒临海有浮岛名九面里,当地方言称“苦念搭”,就是后来的久米村(今冲绳方言仍叫“kurinda”)。久米村扼久茂地川入海口,与王都首里城隔海相望,仅有一公里,是那霸港通往外洋的门户。百年沧海桑田,久茂地川入海口泥沙淤积,使久米岛北部与冲绳本岛逐渐靠拢。废藩置县后日本政府重新规划那霸行政区域,将久米浮岛的西面填海造地,与那霸连为一体,变为一个半岛。在冲绳梁氏吴江会总部的资料室,我见过一张手绘的明治那霸地图,上面清晰地画出了古久米村范围:靠近那霸临海一端,有小屿,形状恰似一粒倒立的大米,就是久米故地。琉球皆岛,借用陆地国家的行政地理概念“村”来代替岛。久米与首里、那霸、泊并列王畿四邑,下置“总理唐荣司”直辖于王府,行政级别很高。会长告诉我:古久米村的范围东起崇元寺,西达那霸大门前车站,北通西武门,南抵那霸海滨和久茂地川,占地十六公顷(约两个故宫大小),相当今天那霸市三分之一的面积。

将王国的首善之区赐给一来自异邦的移民集团定居,其中经纬必有非同寻常处!

“琉球国重久米人,有以也!”

久米村,一名唐荣,即古之普门地也。明太祖赐闽人三十六姓聚族于此,故曰“唐营”。又以显荣者多故改曰“唐荣”。国王厚其裔,世其籍,故取世禄之义曰“久米”。

这段介绍性文字,出自琉球国官生蔡世昌的《久米村记》。乾隆年间琉球久米闽人后裔蔡世昌到北京国子监留学,师从湖南安乡籍教习潘相修汉文经史。《久米村记》系古文,被潘相评为外国留学生范文收录《琉球入学见闻录》一书中,此文寥寥数语,就把久米村由来说得清清楚楚。

要了解唐荣久米村的前世今生,闽人三十六姓是个活标本。在回访冲绳闽人后裔宗族机构“梁氏吴江会”时,有幸接触机构珍藏的历代文书资料,久米村的真容渐显眉目。

几年前拜林国源会长所赐,与前来福建祭祖扫墓的冲绳梁氏吴江会负责人上江州和男氏等几度相逢,结下渊源。该会是冲绳闽人后裔宗族法人机构之一,先祖是长乐吴航镇江田村人梁嵩,机构名则源自祖先故土。近代以来冲绳闽人后裔先后成立本宗族的“门中会”,如万历年间来琉的闽南后裔“阮氏我华会”,源自漳州府龙溪角美(今属厦门)王立思一族的“槐王会”,吴江会是其中较具影响力的机构,在冲绳有四千多后裔,在赠送我的族谱《梁氏吴江总世系图》载:元祖梁嵩,号干江,福州长乐县人也,宋状元相国梁克家三十代孙。明永乐年间,与闽人三十六姓奉旨赴琉,广敷文教,国王厚遇之,赐宅地于唐荣云云。

梁嵩系最早在久米村落户的闽人三十六姓之一,其历程颇具具典型性,久米系的闽人族谱里都有类似记载。

中国人何时开始在琉球久米村落籍已无从稽考,有确切文字记载见诸《明实录》明洪武、永乐年间的“赐闽人三十六姓往琉球”一说。琉球于1372年接受明朝诏谕,奉明正朔并朝贡如仪,迄至1875年为止的五百年间,一直是明、清册封朝贡体系中的重要成员。明、清王朝在对外战略上实行封贡体制,规范华夷秩序,宣示天朝威仪,怀柔周边小国,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四海安宁。这种对外体制,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文化向心力为依托,经济上则以“薄来厚往”的朝贡交易形式予属国类似最惠国待遇的援助。东亚海域的朝鲜、安南、占城、暹罗,苏禄、南掌、佛大尼等曾都是中国的藩属之国。孤悬汪洋的琉球,技术、文化十分落后,不便往来朝贡。明朝不但赐舟琉球,还从闽地派遣技术文化集团计三十六姓(户)赴琉,“令其往来朝贡”,六百多年前的梁嵩们就在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前往琉球。

所谓朝贡之职,即是封贡外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专业技术支持团队,诸如贡舟制造、驾驶和维修;航海司针;外交文书的制作与翻译;礼司方面的典仪作法、宴膳接待;朝贡交易中的采办、论价、承应、供应等等均非训练有素者不办。

彼时大明王朝是东亚海域的巨大存在。对琉球国而言,与明朝缔结宗属关系编入册封朝贡体制,不但可以提升在东亚的政治地位,获得强有力的保护,更能享受加入这一体制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实惠。明初起实行海禁,中国对外贸易几乎停滞,琉球作为明朝的“海表恭藩”,在大航海时代,紧紧抓住了历史机遇,在明朝的保护和技术援助下,“以舟楫为万国津梁”,积极与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及南洋群岛诸国开展获利甚丰的转口贸易,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迅速发展繁荣起来,创造了“异产至宝,充满十方刹,地灵人物,远扇和夏之仁风”的辉煌时代。endprint

在这一过程中,来自福建的特殊技术职能群体,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作用。梁氏家谱和琉球国史《历代宝案》显示:仅在十五世纪以前,活跃在册封朝贡和转口贸易舞台的梁氏后裔就有四十多人,仅往来暹罗就八十八航次。这个群体对琉球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卓越,因而备受礼遇和优待:“知书者授大夫、长史,以为贡谢之司:习海者授通事、总管,为指南之备”,荣升士族之列,并“赐宅唐荣”,“永享俸禄”。唐荣久米是王都上流社区,1719年徐葆光出使琉球期间旅居“天使馆”,与久米近在咫尺,在他吟咏的《琉球八景》中久米村境内就占三景,其中《唐荣竹篱》诗云:“村村编竹篱,筠绿满秋径。客伴迷东西,隔篱相呼应。”完全一派中国气息浓郁的尘外仙境。1800年册封琉球的李鼎元访问唐荣:“远望久米村,人烟辐辏”,“竹篱剪剔可入画。”在他看来,琉球的闽人后裔似乎都很优渥滋润,家家有精心打造的花园庭院,里面种植奇花异卉,还有“假山池苑,率有丘壑,供人游览”。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读到这些纪实文字,醉心不已,以浮世绘演绎琉球景观,《久米竹篱》是精品:海河环绕之中,士族府邸与华丽的中式庙宇天妃宫,掩映在一片晴翠的竹林中,水面上渔舟唱晚,远山淡入青烟,宛然世外桃源再现。作为充满异国情调的琉球国“特区”,唐荣久米村在江户时代就广为日本民间所知。

久米士族子弟接受最好的教育以便世袭接班,十岁时称“若秀才”,王府赐大米一石;十五岁剃发仪式,到孔庙拜谒孔子圣像后晋见琉王,登录在籍,称为“秀才”,始可领俸。学而优者与王族子弟被选派国子监留学,学成后必重用。照琉球官制,居琉球王朝权力顶层的三司官、紫金大夫等要职仅限王族尚、向等七大姓内。但这一惯例很快被久米人打破。福州长乐郑义才后裔郑迥官拜法司,举家迁往首里,与王族七姓同贵;列入“琉球五伟人”的蔡温、程顺则更因德才超群而官拜宰相之职——久米三十六姓成为琉球国中最具文物声名的士族,连嘉庆册封大臣李鼎元不禁慨叹道:“琉球国重久米人,有以也!”

中华文物集散地

古冲绳绘图上的久米,扼那霸海口门户,在今天的冲绳地图上,我们已经找不到“久米岛”的存在了。在今天冲绳县首府那霸市靠近海滨的一面,有一个叫久米町的地方,它和隔久米大街相望的天妃町,就是原来久米岛的中心地带。而古代久米岛的范围,西到那霸大门前车站,东到崇元寺,北到西武门,南到海滨和久茂地川,占据今天那霸几乎三分之一的面积。原来,历史上的久米岛又名浮岛,扼安治川河口,与琉球王国首都首里城隔海相望,距离仅有一公里,是首里通往外洋的咽喉之地。只是由于十八世纪以后沧海桑田的变化,泥沙淤积使久米岛北部与冲绳本岛逐渐相连,才使其变为一个半岛。在久米岛上的久米村,就是久米三十六姓的集中聚居地。今天久米在那霸的大概位置虽然被称为“村”,但一个“村”却拥有两座城,这两座城堡建设于久米岛南部控制首里港口入口处,当地人分别称为三重城和屋良作森城,而三十六姓内部则用意义更加清晰的词语来命名这两处控扼琉球首都出海口的建筑——南炮台和北炮台。中国人开始在久米聚居,的确开始于明洪武年间。1372年,明朝与琉球确定了宗主国关系,很快,最初只是因为畏惧接受宗藩关系的琉球人发现,与明朝的朝贡贸易可以获得极丰厚的利益,因此变得很乐于接受这种关系。而作为管理这种贸易和协助琉球国王处理宗藩关系的明朝使团成员,也就合理地驻留在了冲绳,他们选择久米作为定居点,并修筑南北炮台防卫海口。此后,因各种原因移居冲绳的中国人出于生活方便和集体防卫的原因不断到来,使久米的中国人群落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久米三十六姓”。惠隆之介认为,所谓“久米三十六姓”,实际是明朝在册封国琉球留下的监控势力,琉球史书中因此称他们为“唐荣”,意思是“受到尊敬的中国人”。他在书中引用了末代琉球王尚泰的第四个儿子尚温对琉球王国时代春节祭礼的描述:“由国王对北京紫禁城的叩拜之礼完全按照中国礼仪进行,由羽扇引导的国王进入祭祀场地,由着红黄二色冠的久米士族环卫,在场地中央设有覆盖黄绸的桌案,上面放置点燃沉香的香炉。此时,戴黄冠的久米来的先生,会不断高呼。”为让子弟掌握当时代表世界最先进文明的中华文化,久米村士族积极兴建学校,普及文教。久米村最具文教意义的名胜要数位于唐荣久米村东南部的孔子庙。琉球国历史上最早的孔庙旧址位于久米村南部,在“球阳八景”之一的“泉崎月夜”之泉崎桥北侧,建于1671年,四年后竣工落成。

有关创立孔庙的经纬,久米三十六姓之《金氏家谱·八世紫金大夫讳正春》载:康熙十年(1671),时任总理唐荣司的金正春向尚贤王奏请设立孔庙获准,地址选在泉崎桥畔。建立孔庙的契机,按照金正春的说明:1610年,总理唐荣司蔡坚赴北京上贡,途径山东曲阜,拜谒孔庙,“见庙里车服礼器心生感动”,遂将孔夫子圣像描绘下来带回琉球。其后,每年春、秋二仲上元时分,这幅圣像在久米村士族间轮办的孔子祭上供人拜览,此为琉球国祭孔之滥觞。

仿照中华文庙兴学的建制,1718年由程顺则倡导于孔庙边上设明伦堂,由此琉球国的儒学教育系统初具框架。明伦堂公立学府的设立,改变了以往只能通过王府选拔送到中国留学的求学途径,也扩大了儒学在琉球的传播。教学内容以汉语官话为基础,旁及儒学、汉诗文和外交文书作法规范,早晚则素读(原文朗读)圣贤经典。自此,久米村朝夕一片朗朗诵读之声,一直延绵到琉球亡国之后。我在冲绳南部的赤岭旧书店买到一本小渡有得写的回忆录《石头絮语:某久米村老人的九十五年》讲到:废藩置县期间,琉球国存亡未卜,上下人心惶惶一片混乱,但久米村书声依旧,朝夕中国语朗朗诵读之声,潮音般响彻在久米村上空。国已残破,但久米村犹然弦歌不绝,那情景百多年之后仍让我这个异国过客感慨动容。

孔庙与明伦堂在冲绳战役中毁于炮火。1975年在一片琉球文化复兴热潮中,久米至圣庙得以重建,格局和样式虽依泉崎孔庙格局,但原址有美军专用设施,只能改建在若狭町。

唐宋以降,特别是明清两代,日本从中国输入文物,琉球是最重要中转站。以久米村为中介,近世以来传入日本的文化实例不胜枚举。关乎民生诸如甘薯栽培、机织布艺、制糖技术;医学上的汉方本草、兔唇整容、麻醉手术等皆赖琉球辗转而来。而对近代大和民族伦理道德产生深远影响的则是《六谕衍义》的传入。六谕源自1397年颁布的《教民圣谕》中有关“孝敬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各安生理、教训子孙、毋作非为”等与庶民大众生活伦理密切相关的六大内容。儒学者范鋐将其通俗化,以晓畅易懂的白话文分析解读,加入具有警示劝诫意味的传说故事敷成《六谕衍义》,是明清时代流布甚广的社会伦理学通俗教本。1683年程顺则来福州柔远驿留学,师从大儒竺天植时获读此书,深感这种将圣贤大道世俗化的文本将大益琉球文教:“是编字字是大道理,却字字是口头语,男女老幼莫不闻而知之。教者省力,学者易晓,导之之术莫有善于此者。”其后程出使清国,在福州书坊自费刻印《六谕衍义》数百部归琉,广为传布,成了琉球士族子弟的必读书物,影响所及推动了儒学在琉球的普及,程因而被称为“琉球儒学振兴第一人”。1714年程顺则以典翰使随庆贺使团前往江户,此书后被呈献幕府将军德川吉宗。幕府看到这部书对教化民众、维护社会和谐、巩固幕府体制的巨大价值,命荻生徂徕、室鸠巢训点、和译后大加推广。先是作为诸侯藩校武士精英的修身指南,元禄年间普及幼儿教育的寺子屋大量出现,此书是钦定发蒙教典。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脱亚入欧全盘西化,《六谕》的内容依旧贯穿在有关国民素质养成的《教育敕语》之中;战后日本在美军刺刀下实行了民主改革,但《六谕》中的道德伦理规范内涵在国家教育语境中被传承,潜移默化,成为一种渗入国民精神构造的社会共识和文化软实力。endprint

日本不少自矜的“无形文化财”,骨子里还是脱不了中国文化的胎记,如当今在国际武坛享有盛名的空手道(karate)即转自琉球的“唐手”(karate)。据研究:有明一代泉州少林拳法即传琉球,一说为闽人三十六姓所传;一说为册封使随行武官所授。但无论何渠道最后都在久米村扎根。琉球国史《球阳》载:十六世纪中期,曾有久米士族虞建极者,在那霸赤手空拳将前来行刺的杀手双腿打残,虞被认为是琉球唐手创始人。说来有趣,这个琉球最早的武林高手却是程顺则的先祖。1656年,奉琉球王命,过继到程家延续血脉的虞建极五世孙泰祚即是程顺则生父。萨摩藩征服琉球后取缔刀兵。为了保家防身,很多琉球人到久米习武,他们把源自福建南少林五祖拳法叫“唐手”,融入了琉球格斗技法。

1879年琉球亡国,日本全面“去中国化”,很多带有中国印记的事物都被重新命名。1898年冲绳县厅勒令学校体育课中的唐手一律改为同音的“空手”。1922年,日本文部省举办第一回体育展览会,冲绳武师船越义珍表演了唐手,引起日本武术界的强烈关注。同年底,冲绳拳师本部朝基在京都武术擂台上以唐手拳法击垮俄国大力士。那是所谓大正的浪漫时代,掩藏着气吞欧亚的野心,空手道击溃北极熊,举国若狂,被尊为爱国符号。其后空手道被日本武德会认定为国术,列入大学体育必修课。1945年日本战败,美军占领下,空手道、柔道等武道被视为军国主义文化残余加以取缔。文部省黠慧,玩汉字游戏忽悠美国人:空手道,两手空空哪,能算武道吗?遂得幸存。1964年,经济起飞后的日本扬眉吐气大办奥运,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成为潮流,空手道成为奥运体育项目,渐为世界所知。

世易时移,旧梦重来?

寻访唐荣久米村,只是随心所好,但过程本身美好而温馨,犹如重温一场繁华旧梦,令人难忘。

归国之夕,梁氏吴江会设宴为我饯别。酒会别出心裁选在久米大道繁华街边上的居酒屋。那天是琉球传统的中元节前夕,家家繁忙,但曾在福建有过交游之谊的故人都来了,更有八十耆老不辞远路,驱车两小时从本岛北部名护市赶来聚会。久米人的古道热肠令人感动。

放眼窗外,久米大道上夜色阑珊,人迹车影络绎不绝。这条街道南起久茂地,北抵西武门,蜿蜒两公里,曾被当作久米村风水中的龙身。今日那霸,已经找不到多少昔日久米村的影迹了。近世以来,尤其是“琉球处分”之后,久米村与比邻的区域在几度整合分割之后已经界限模糊;太平洋战争后期,冲绳本岛被日本军部当作“玉碎”的前沿阵地,首里城周遭经受美军长达数月、多达几百万发炮弹的攻击,久米村的民居与孔庙、明伦堂、上·下天妃宫、天使馆、迎恩亭等历史景观几乎归于灰烬。以久米大道为界,战后规划重建,两边叠立而起一片平板而乏味的现代都市景观,与旧文献中优雅华贵的衣冠礼乐之乡风貌大相径庭。但闽人在此生息六百年,还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福建沿海渔村常见的石墙红瓦民居,屋顶的风狮爷,民宅里的照壁、风水井,丁字路口石敢当,还有诸多祭典节庆婚丧礼仪,不但存在于昔日久米人的日常,也已然天衣无缝嵌入冲绳列岛的民俗之中。这一条有着六百年历史的街道也是一条岁月的河流,奔腾不息,见证过久米村的光荣与梦想、兴衰与悲欢。

十九世纪后期,日本趁大清王朝内忧外患,吞并琉球国,与此同时强令琉球改用日本年号,关闭福州琉球馆,断绝与清国的宗属朝贡关系等,随着第一任冲绳知县就任,琉球灭国。久米士族失去了俸禄,被编入明治国家的外交人员类属。由于历史上与中国的特殊渊源,这个“亲华”群体被刻意边缘化。时势巨变,琉球再没有了他们的舞台,久米人一部分流亡清国,为琉球复国奔走呼号;有的远渡重洋,或迁居日本本土谋出路……明治时代以降,久米村人口剧减过半,从此一蹶不振,几乎在翻云覆雨的现代史上“行方不明”。

“旧梦不可道,但令心暗伤”。世易时移,无情的历史改变了琉球,也改变了久米村。今日唐荣久米村已然成为遥远的传说。百年沧桑巨变,久米村人被卷入日本近、现代进程的激流中,如今则已经完全融入日本社会,其外貌、姓名、语言、价值观甚至文化认同,与一般日本人无大异。根深蒂固的是他们不忘福建根源血统,为三十六姓的历史而自豪,以身为其后裔为荣。我接触不少久米闽人后裔,名片上都印着醒目的“久米”二字,就像遗胄之族的家徽那样郑重其事。

久米村重新被追忆被提起,与琉球本土文化的复兴有关。

战后美国托管冲绳二十七年,1972年复归后大量日本人和外国人到冲绳旅游,伴随这一热潮,琉球传统文化得到重视和振兴。在重新评价琉球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曾对琉球国做出卓越贡献的久米村人也重新得到关注和肯定。微妙的是,近年来历史上与琉球国乃至久米村渊源甚深的中国在东亚和平崛起,举世瞩目,久米村闽人三十六姓再度成为话题,并进入国际学术研究视野。在冲绳,久米村自古对琉球社会的全方位影响本来就根深蒂固,这一拥有四万人口的特殊群体,在当今冲绳无论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和参政能力等方面都是不可忽略的存在。2012年夏天,日本国家电视台NHK在黄金强档播出系列记录片《琉球王国的秘密》,引起很大反响。其中一集介绍久米村及闽人三十六姓对琉球国的丰功伟绩,梁氏吴江会作为典型接受电视台采访,他们清明节回福建长乐祭祖扫墓的录像也剪辑片中。他们还特地刻录成光盘送我。

衷心祝愿冲绳梁氏一族以及闽人三十六姓后裔繁荣兴旺,再续传奇。

7月炎夏,冲绳朋友发来电子版《琉球新报》记事:那霸市计划复活久米村!

据报:那霸市计划在昔日久米村原址上复原历史景观,集历史、文化为一体,重建琉球王朝时代肩负过与中国朝贡往来特殊使命的久米村,再现其六百年间作为输入中国文化和和对外辐射中心的辉煌历程,人们将可来此重温久米村的繁荣时代。

读后欣喜期待,但隐隐也有些不安:见过太多所谓史迹复活的闹剧,无奈复无聊。覆水难收是回忆,无法还原的才是历史。所谓史迹,逝者难追,就让患了历史乡愁的人去想象、去追怀、去凭吊也许更好。endprint

猜你喜欢

琉球冲绳
冲绳之旅
中国琉球语研究现状
琉球的领土地位与自决权
冲绳“复归”45年后,日本民意仍撕裂
冲绳抗议
明朝琉球建立宗藩关系的原因探析
悲愤琉球
约600万人到访冲绳
破译《琉球国书》碑
野田上任后首次赴冲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