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

2014-12-13李文珍

关键词:培养对策中学生数学教学

李文珍

【摘要】创新能力是现代高素质人才必备的综合能力之一,也是现代企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而言,不断提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目标。本文对数学教学中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进行探究,旨在提高中学数学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中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54-01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缺乏创新能力的弊端得到越发明显的体现。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直接导致我国在各个领域的高端技术上落后于发达国家,进而使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现代教育就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如何有效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众多教育学者思考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营造和谐的氛围是基础

创新能力,即一种能够打破传统思维的限制,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创新能力需要对现有的、权威的模式和理论进行冲击。

由此可以看出,要有效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勇敢的面对教师和课本的权威,对已存在的客观存在发起冲击,从勇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发展为勤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但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却无法对学生做好引导工作,无法通过数学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分析后发现,学生很难在严肃的教学氛围中大胆的提出心中的疑问,也很难对已有的理论和解题思路进行质疑。

一方面,学生对教师和教材有着盲目的信任,大部分学生从主观上认为教师所讲的内容和教材上所有的内容都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在教师刻意的控制下,中学数学的教学氛围相对严肃,教师也相对严厉,这也从很大程度打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学生不敢提出问题、质疑问题。

以上两个方面正是当代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缺失的有力体现,但也体现出教学氛围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力。

因此,教师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应该逐步改变自己的态度,不再以严厉苛刻的态度面对学生。教师可以对学生适当的亲切,在询问学生时面带微笑,以鼓励的眼神和语气询问学生,以此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所想,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进行创新。

其次,教师应该多使用正面积极的教学评价,而不是一味的对学生进行责问。特别是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不管学生的质疑是否合理,都应该鼓励学生这种勇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表现。

最后,在中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适当放松对课堂纪律的控制,不再将课堂教学氛围营造的过于严肃和压抑,而应该在相对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能够感受放松心神,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和思考。

三、利用小组交流学习法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教师应该打破传统中学数学教学的模式,通过灵活多变的现代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组交流学习法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师勤于使用的现代教学方法,其不但能够更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空间向量与平面几何》的相关章节中,教师首先应该将学生按照基础、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分组,并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

此时,学生就能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学、探究等方式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研读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小组中的学生就能够以教学任务为导向展开交流与讨论。

在此过程中,小组之间的学生不但在抒发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在积极地聆听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具体来看,部分学生认为空间向量可以构建几何图形,可以以此为基点进行探索。而部分学生认为,空间向量是平面向量的延伸,因此可以从平面向量的角度进行探索和思考。

此时,学生的思维就能够得到延展,能够在聆听和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思维角度、思维方法等进行总结和提炼。

简单地说,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学生就能够获得新的思维角度,进而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些能力正是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是决定学生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

四、立足于建构知识理论

最后,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应该立足于建构知识理论,引导学生在亲自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建构知识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并不是通过灌输和得到的,而是通过主动的参与实践教学活动而建构的。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实践教学活动。

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一节中,教师就组织学生通过制作几何体来建构知识。学生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就能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会受到固有理论的引导,也不会被教师的意识所影响。因此,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是不可控的,放飞学生的思维,也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新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因此,这就需要众多中学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与交流,提出更多的教学策略,进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冯永.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03)

[2]朱洪波.试论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9)

猜你喜欢

培养对策中学生数学教学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