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经费执行过程动态管理模式探索及实践

2014-12-13马青雅黄素贞唐莉高格

会计之友 2014年36期
关键词:预算执行动态管理科研经费

马青雅+黄素贞+唐莉+高格

【摘 要】 随着科研事业的发展,日益复杂的科研经费运行特点对当前的经费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方法亟待更新。文章基于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经费管理实践,结合目前经费管理研究进展,提出了一种以“经费管理员”为核心,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的动态经费管理模式,并详细阐述了该模式在项目经费执行过程中的应用。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具有及时、高效、系统性的优点。

【关键词】 科研经费; 预算执行; 动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6-0054-04

一、引言

随着科研事业的发展,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科研经费的规模和复杂性也与日俱增。科研经费管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预算编制管理、预算执行管理和预算考核管理。其中,预算执行管理是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预算执行是一个动态过程,伴随科研项目的进展而进行,因此,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应重视科研单位的内部控制。传统的经费管理依托于财务部门,而财务部门的工作核心为日常会计核算业务,这种职能在经费管理中只起到单方面监控的作用,并不能真正反映复杂的经费运行状况。同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涉及的部门和人员较多,受各自职能所限,相互间较为独立,经费管理过程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导致经费使用信息反馈不灵敏、不及时。因此,在目前新形势要求下,传统的经费管理方法亟待更新。鉴于以往经费管理的经验和不足,本文结合目前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经费管理实践,对如何加强科研经费执行过程中的控制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种以“经费管理员”为核心,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的动态经费管理模式。

二、ITER计划及ITER电源采购包简介

ITER(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计划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其目的是验证和平利用聚变能的科学和技术可行性,是人类发展聚变能源的必要环节。我国于2006年正式参加ITER计划,ITER计划所需的设备费用和服务费用被分解成大小各异的采购包,经过统一的价格核算,分配给各成员国按照约定的计划完成。

2011年12月21日,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在国内正式启动运行,它是中国承担ITER计划中最大的采购包,主要负责完成ITER极向场变流器电源系统前期的初步设计和最终设计(含首套样机研制、集成及相关试验等),以及后期13台变流器单元设备的生产和国内集成任务。

三、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科研经费管理的特点

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属于国际合作的大工程项目,涵盖了14套电源设备从初步设计到最终交付的全过程任务,因此其经费管理特点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典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经费管理过程复杂,涉及业务类型较多

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主要任务包括设备的设计、研制、生产、安装、集成、试验、拆卸、存储、包装、运输和交付等,根据这些工程任务,其相应的经费支出业务较多,涉及到了各项任务的多个方面。例如:有关键部件设计费用、关键部件研制费用、零件加工费用、安装设计费用、设备拆除费用、生产制造费用、包装运输费用以及临时存储费用等。同时,各项费用支出数额也不尽相同:有小到几元的材料费,有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研制费、安装费,还有上千万元、上亿元的设备制造生产费等。因此,整个工程项目运行期间,经费管理过程较为复杂。

(二)供应商较多,合同量大,合同经费管理难度增强

根据项目任务需求,有些工程需要与国内其他研究院所、高校、厂商进行合作,因此涉及到的供应商较多,合同量大,并且合同经费、周期均不相同,项目经费管理难度增强。例如,有些合同执行期从2012年开始,至2018年结束,合同经费根据合同任务进展情况分阶段分批次支付,每年支付情况各不相同,并且合同支付情况要受技术要求和质量管理双重约束。

(三)经费执行时间跨度较长

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从2011年12月开始,预计2018年12月结束,中间历经7年时间,经费执行周期相对跨度较长,经费使用情况需要长期跟进、严格管理,并且项目工程大,工期紧张,经费使用频率高。

(四)经费执行过程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技术要求高,而且具有特殊性,所交付的设备大多数为非标产品,均无先例,这导致该项目在运行期间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种风险性相应也会对科研经费的执行过程造成影响。例如:可能会影响经费支出结构比例,或者影响预算情况的调整等;同时,这种风险性也可能会影响与供应商之间的合同执行,增加了更改或中止合同的不确定性,这些特点对经费管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科研经费执行过程动态管理模式分析

根据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经费管理特点,并结合目前经费管理研究进展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经费管理员”为核心,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以科研经费执行过程中三个阶段控制为基础的动态管理模式,如图1。

(一)以经费管理员为核心

会计核算监督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经费管理需求,面对复杂的经费运行特点,应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体系化管理,依靠体系的作用强化科研经费执行过程的管理力度。因此,在动态管理模式中,设置了经费管理员一职,利用经费管理员的核心地位(如图1),促使经费执行过程管理的体系化。例如,通过经费管理员,对科研经费执行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并将经费运行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同时,通过管理人员自身的枢纽作用,协调期间所涉及的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强化各环节的经费管理力度,将管理过程系统化。

(二)信息化管理

随着科研经费投入力度的加强,科研项目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合同多、时间长、风险大已成为当前众多科研项目的特点,以前项目经费主要通过EXCEL表格反映经费执行情况,这种方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EXCEL不能进行大量的、较复杂的数据统计分析,不能实时、快速地反映经费运行状况等。因此,充分利用当前发达的网络资源,建立经费管理信息化平台系统已十分必要。

通过经费管理信息化平台,能将项目预算、阶段经费批复、日常经费支出、合同经费支付等情况合理集成,对科研经费实现从预算到支出、统计、分析、反馈等多环节的动态控制,并且通过网络信息对经费执行现状随时进行监控。

目前,信息化管理方式逐渐成为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三)三阶段控制

科研经费执行控制是动态化的过程,根据支出经费所处的阶段不同,可以把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控制,如上述框架图:申请审核阶段、数据处理阶段、信息反馈阶段。

申请审核阶段:主要对科研经费使用前进行监控,对使用申请进行审核、监督,确保经费使用合理。

数据处理阶段:利用经费管理信息平台,对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输出结果。

信息反馈阶段:通过经费管理员,对经费执行信息和过程进行反馈、沟通和协调。

在科研经费执行过程中,把这三个阶段有机结合,及时发现经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妥善解决,预防经费使用风险的发生,确保科研项目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动态管理模式实践

该模式是基于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管理提出来的,并进行了实践。本文以经费执行过程中的三阶段控制为基础,具体阐述该模式在项目经费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一)申请审核

申请审核是科研经费动态管理的第一个阶段。在此阶段,项目经费的每笔支出使用都要经过三重监控:

首先,科研人员根据工程任务需求提出经费使用申请,由项目负责人进行首次审核。

审核通过后,在经费管理信息平台中产生使用数据和相关资料。

其次,每笔经费经财务部门支付前,要经过会计核算职能进行二次监督。

最后,根据经费管理信息平台资料,经费管理员将再次确认每笔费用的使用情况,并确认财务核算数据,关联预算。

针对科研项目经费执行过程复杂的特点,三重监控确保了经费支出的安全性,最大程度上预防了预算外支出,违反文件规定的支出以及不合理的支出。

(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科研经费动态管理的第二个阶段。目前,面对科研项目规模逐步扩大、合同增多、周期变长、风险增大的特点,要确保项目经费始终按照最初预算目标使用,必须对已支出数据时时跟踪,并不断地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及时地对支出情况进行调整,保证经费支出结构合理,避免预算超支及合同款项支付问题的发生。这一阶段控制主要通过经费管理信息化平台来实现。

1.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经费支出统计

对于项目支出形成的庞大、复杂的数据,利用经费管理平台,对经费支出明细情况可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数据统计:可单项统计,例如,按预算科目统计、按项目阶段统计、按课题统计、按时间节点和按职员姓名统计;也可多项混合统计,例如,按项目阶段和按课题组合统计、按预算科目和按项目阶段统计,或者按预算科目、按课题和时间节点三项统计等,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同时多方面了解经费运行现状,方便进行调控和监督。

2.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全过程的管控

ITER电源采购包合同量大,金额和支付情况多不相同,因此每份合同签订后,初步基本信息都要录入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对合同经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记录,避免合同经费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遗忘支付、重复支付、支付错误、超前支付等情况的发生。目前经费管理平台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反映合同经费的执行信息:

静态监控:通过合同支付情况汇总报表,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该合同的金额、已报销金额、在借款金额、目前未付金额、相关预算科目、所在课题及项目、合同经办人、合同负责人、供应商信息以及合同其他基本信息(包括签订日期、合同名称、合同编号等)。

动态监控:通过合同单报表,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该合同的金额、所在项目阶段、所属预算科目阶段、所属合同付款阶段、付款阶段日期、付款阶段金额、付款阶段说明、关联付款(已支付阶段)、关联关闭(合同完成情况)以及相关供应商信息和合同其他基本信息等。

3.多种类型的数据分析

在上述数据统计基础上,结合项目预算、阶段经费,经费管理信息化平台对经费支出情况可以进行多方面分析,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预算执行预警分析和预算执行预测分析,以此来指导经费将来的使用趋势和方向。

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通过把已支出的经费数据和预算情况进行比较,输出预算执行情况报表,说明目前预算的完成情况以及两者比较的差异情况,并据此进行差异情况分析。

预算执行预警分析:管理平台对预算科目进行了相应级别的预警提示:当科目经费支出为预算的80%时,管理平台会发出二级信息警告;当科目经费支出等同于预算时,管理平台会发出一级信息警告。如果继续支出,管理平台将禁止数据录入。

根据上述预警设置原则,管理平台会输出相关的预警分析报表,据此可了解各科目的预警情况。

预算执行预测分析:管理平台根据目前经费使用情况,结合项目以后各阶段完成任务量,运用相关预测分析方法对未来经费使用情况进行预测,输出趋势预测报表和趋势预测图,以此反映项目经费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便于对当前执行情况进行控制或调整。

(三)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是科研经费动态管理的第三个阶段,通过该阶段,将经费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人员、部门等有机联系起来,利用沟通、协调等方法促使经费执行过程管理的系统化。这一阶段的控制主要通过经费管理员来实现。

首先,根据经费管理信息平台的输出结果,经费管理员定期把经费运行分析报告提交给相关负责人,及时反映经费运行现状,对于预算差异所反映出的重点问题进行原因追查,必要时提出警示。

其次,在经费执行过程中,各负责人如有建议和意见,或者某方面经费出现了问题,经费管理员会及时把有关信息传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例如:如果合同进度款支付出现问题,经费管理员会及时联系项目负责人、合同部门和财物部门进行协商或者解决,并提前做好相关事宜安排。

最后,在经费管理过程中,各管理部门如有意见和问题需要联系项目组,都将与经费管理员联系,由经费管理员把相关信息传达给项目组成员。

因此,在经费运行过程中,经费管理员的枢纽作用强化了科研经费执行过程的管理力度。

六、实施效果

目前,该动态管理模式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不断地深入开展,并经历了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经费管理的实践验证,其效果较为显著,表现出了及时性、高效性和系统化的优点。

(一)及时性、高效性

在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通过运用上述动态管理模式,各相关负责人可以实时地跟踪、监控到经费运行的现状,并能够全方位地了解经费的执行情况;同时,对已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快速地进行解决;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较早地发现和预防,发挥出了这种管理模式的及时性、灵敏性和高效性的作用。

(二)系统化

经费运行过程是多个部门以及众多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的过程,通过动态管理模式三个阶段的控制,将经费运行过程中由单方面的财务核算监督转变为有效发挥多方面的监控力量,并通过这种合力的作用推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不断地系统化。

【参考文献】

[1] 顾岚敏.高校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管理探讨[J].会计之友,2013(12下):102-105.

[2] 夏友全.以ARP预算管理系统为手段创新财务服务机制[J].科技促进发展,2012(11):105-109.

[3] 李海涛,徐磊.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3(4下):109-111.

[4] 葛炎.基于项目管理的高校科研经费控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86-90.

[5] 李晓峰,谭兵,孟威.科研院所中的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2):100-101,70.

通过经费管理信息化平台,能将项目预算、阶段经费批复、日常经费支出、合同经费支付等情况合理集成,对科研经费实现从预算到支出、统计、分析、反馈等多环节的动态控制,并且通过网络信息对经费执行现状随时进行监控。

目前,信息化管理方式逐渐成为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三)三阶段控制

科研经费执行控制是动态化的过程,根据支出经费所处的阶段不同,可以把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控制,如上述框架图:申请审核阶段、数据处理阶段、信息反馈阶段。

申请审核阶段:主要对科研经费使用前进行监控,对使用申请进行审核、监督,确保经费使用合理。

数据处理阶段:利用经费管理信息平台,对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输出结果。

信息反馈阶段:通过经费管理员,对经费执行信息和过程进行反馈、沟通和协调。

在科研经费执行过程中,把这三个阶段有机结合,及时发现经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妥善解决,预防经费使用风险的发生,确保科研项目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动态管理模式实践

该模式是基于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管理提出来的,并进行了实践。本文以经费执行过程中的三阶段控制为基础,具体阐述该模式在项目经费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一)申请审核

申请审核是科研经费动态管理的第一个阶段。在此阶段,项目经费的每笔支出使用都要经过三重监控:

首先,科研人员根据工程任务需求提出经费使用申请,由项目负责人进行首次审核。

审核通过后,在经费管理信息平台中产生使用数据和相关资料。

其次,每笔经费经财务部门支付前,要经过会计核算职能进行二次监督。

最后,根据经费管理信息平台资料,经费管理员将再次确认每笔费用的使用情况,并确认财务核算数据,关联预算。

针对科研项目经费执行过程复杂的特点,三重监控确保了经费支出的安全性,最大程度上预防了预算外支出,违反文件规定的支出以及不合理的支出。

(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科研经费动态管理的第二个阶段。目前,面对科研项目规模逐步扩大、合同增多、周期变长、风险增大的特点,要确保项目经费始终按照最初预算目标使用,必须对已支出数据时时跟踪,并不断地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及时地对支出情况进行调整,保证经费支出结构合理,避免预算超支及合同款项支付问题的发生。这一阶段控制主要通过经费管理信息化平台来实现。

1.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经费支出统计

对于项目支出形成的庞大、复杂的数据,利用经费管理平台,对经费支出明细情况可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数据统计:可单项统计,例如,按预算科目统计、按项目阶段统计、按课题统计、按时间节点和按职员姓名统计;也可多项混合统计,例如,按项目阶段和按课题组合统计、按预算科目和按项目阶段统计,或者按预算科目、按课题和时间节点三项统计等,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同时多方面了解经费运行现状,方便进行调控和监督。

2.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全过程的管控

ITER电源采购包合同量大,金额和支付情况多不相同,因此每份合同签订后,初步基本信息都要录入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对合同经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记录,避免合同经费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遗忘支付、重复支付、支付错误、超前支付等情况的发生。目前经费管理平台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反映合同经费的执行信息:

静态监控:通过合同支付情况汇总报表,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该合同的金额、已报销金额、在借款金额、目前未付金额、相关预算科目、所在课题及项目、合同经办人、合同负责人、供应商信息以及合同其他基本信息(包括签订日期、合同名称、合同编号等)。

动态监控:通过合同单报表,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该合同的金额、所在项目阶段、所属预算科目阶段、所属合同付款阶段、付款阶段日期、付款阶段金额、付款阶段说明、关联付款(已支付阶段)、关联关闭(合同完成情况)以及相关供应商信息和合同其他基本信息等。

3.多种类型的数据分析

在上述数据统计基础上,结合项目预算、阶段经费,经费管理信息化平台对经费支出情况可以进行多方面分析,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预算执行预警分析和预算执行预测分析,以此来指导经费将来的使用趋势和方向。

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通过把已支出的经费数据和预算情况进行比较,输出预算执行情况报表,说明目前预算的完成情况以及两者比较的差异情况,并据此进行差异情况分析。

预算执行预警分析:管理平台对预算科目进行了相应级别的预警提示:当科目经费支出为预算的80%时,管理平台会发出二级信息警告;当科目经费支出等同于预算时,管理平台会发出一级信息警告。如果继续支出,管理平台将禁止数据录入。

根据上述预警设置原则,管理平台会输出相关的预警分析报表,据此可了解各科目的预警情况。

预算执行预测分析:管理平台根据目前经费使用情况,结合项目以后各阶段完成任务量,运用相关预测分析方法对未来经费使用情况进行预测,输出趋势预测报表和趋势预测图,以此反映项目经费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便于对当前执行情况进行控制或调整。

(三)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是科研经费动态管理的第三个阶段,通过该阶段,将经费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人员、部门等有机联系起来,利用沟通、协调等方法促使经费执行过程管理的系统化。这一阶段的控制主要通过经费管理员来实现。

首先,根据经费管理信息平台的输出结果,经费管理员定期把经费运行分析报告提交给相关负责人,及时反映经费运行现状,对于预算差异所反映出的重点问题进行原因追查,必要时提出警示。

其次,在经费执行过程中,各负责人如有建议和意见,或者某方面经费出现了问题,经费管理员会及时把有关信息传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例如:如果合同进度款支付出现问题,经费管理员会及时联系项目负责人、合同部门和财物部门进行协商或者解决,并提前做好相关事宜安排。

最后,在经费管理过程中,各管理部门如有意见和问题需要联系项目组,都将与经费管理员联系,由经费管理员把相关信息传达给项目组成员。

因此,在经费运行过程中,经费管理员的枢纽作用强化了科研经费执行过程的管理力度。

六、实施效果

目前,该动态管理模式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不断地深入开展,并经历了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经费管理的实践验证,其效果较为显著,表现出了及时性、高效性和系统化的优点。

(一)及时性、高效性

在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通过运用上述动态管理模式,各相关负责人可以实时地跟踪、监控到经费运行的现状,并能够全方位地了解经费的执行情况;同时,对已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快速地进行解决;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较早地发现和预防,发挥出了这种管理模式的及时性、灵敏性和高效性的作用。

(二)系统化

经费运行过程是多个部门以及众多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的过程,通过动态管理模式三个阶段的控制,将经费运行过程中由单方面的财务核算监督转变为有效发挥多方面的监控力量,并通过这种合力的作用推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不断地系统化。

【参考文献】

[1] 顾岚敏.高校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管理探讨[J].会计之友,2013(12下):102-105.

[2] 夏友全.以ARP预算管理系统为手段创新财务服务机制[J].科技促进发展,2012(11):105-109.

[3] 李海涛,徐磊.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3(4下):109-111.

[4] 葛炎.基于项目管理的高校科研经费控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86-90.

[5] 李晓峰,谭兵,孟威.科研院所中的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2):100-101,70.

通过经费管理信息化平台,能将项目预算、阶段经费批复、日常经费支出、合同经费支付等情况合理集成,对科研经费实现从预算到支出、统计、分析、反馈等多环节的动态控制,并且通过网络信息对经费执行现状随时进行监控。

目前,信息化管理方式逐渐成为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三)三阶段控制

科研经费执行控制是动态化的过程,根据支出经费所处的阶段不同,可以把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控制,如上述框架图:申请审核阶段、数据处理阶段、信息反馈阶段。

申请审核阶段:主要对科研经费使用前进行监控,对使用申请进行审核、监督,确保经费使用合理。

数据处理阶段:利用经费管理信息平台,对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输出结果。

信息反馈阶段:通过经费管理员,对经费执行信息和过程进行反馈、沟通和协调。

在科研经费执行过程中,把这三个阶段有机结合,及时发现经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妥善解决,预防经费使用风险的发生,确保科研项目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动态管理模式实践

该模式是基于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管理提出来的,并进行了实践。本文以经费执行过程中的三阶段控制为基础,具体阐述该模式在项目经费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一)申请审核

申请审核是科研经费动态管理的第一个阶段。在此阶段,项目经费的每笔支出使用都要经过三重监控:

首先,科研人员根据工程任务需求提出经费使用申请,由项目负责人进行首次审核。

审核通过后,在经费管理信息平台中产生使用数据和相关资料。

其次,每笔经费经财务部门支付前,要经过会计核算职能进行二次监督。

最后,根据经费管理信息平台资料,经费管理员将再次确认每笔费用的使用情况,并确认财务核算数据,关联预算。

针对科研项目经费执行过程复杂的特点,三重监控确保了经费支出的安全性,最大程度上预防了预算外支出,违反文件规定的支出以及不合理的支出。

(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科研经费动态管理的第二个阶段。目前,面对科研项目规模逐步扩大、合同增多、周期变长、风险增大的特点,要确保项目经费始终按照最初预算目标使用,必须对已支出数据时时跟踪,并不断地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及时地对支出情况进行调整,保证经费支出结构合理,避免预算超支及合同款项支付问题的发生。这一阶段控制主要通过经费管理信息化平台来实现。

1.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经费支出统计

对于项目支出形成的庞大、复杂的数据,利用经费管理平台,对经费支出明细情况可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数据统计:可单项统计,例如,按预算科目统计、按项目阶段统计、按课题统计、按时间节点和按职员姓名统计;也可多项混合统计,例如,按项目阶段和按课题组合统计、按预算科目和按项目阶段统计,或者按预算科目、按课题和时间节点三项统计等,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同时多方面了解经费运行现状,方便进行调控和监督。

2.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全过程的管控

ITER电源采购包合同量大,金额和支付情况多不相同,因此每份合同签订后,初步基本信息都要录入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对合同经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记录,避免合同经费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遗忘支付、重复支付、支付错误、超前支付等情况的发生。目前经费管理平台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反映合同经费的执行信息:

静态监控:通过合同支付情况汇总报表,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该合同的金额、已报销金额、在借款金额、目前未付金额、相关预算科目、所在课题及项目、合同经办人、合同负责人、供应商信息以及合同其他基本信息(包括签订日期、合同名称、合同编号等)。

动态监控:通过合同单报表,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该合同的金额、所在项目阶段、所属预算科目阶段、所属合同付款阶段、付款阶段日期、付款阶段金额、付款阶段说明、关联付款(已支付阶段)、关联关闭(合同完成情况)以及相关供应商信息和合同其他基本信息等。

3.多种类型的数据分析

在上述数据统计基础上,结合项目预算、阶段经费,经费管理信息化平台对经费支出情况可以进行多方面分析,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预算执行预警分析和预算执行预测分析,以此来指导经费将来的使用趋势和方向。

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通过把已支出的经费数据和预算情况进行比较,输出预算执行情况报表,说明目前预算的完成情况以及两者比较的差异情况,并据此进行差异情况分析。

预算执行预警分析:管理平台对预算科目进行了相应级别的预警提示:当科目经费支出为预算的80%时,管理平台会发出二级信息警告;当科目经费支出等同于预算时,管理平台会发出一级信息警告。如果继续支出,管理平台将禁止数据录入。

根据上述预警设置原则,管理平台会输出相关的预警分析报表,据此可了解各科目的预警情况。

预算执行预测分析:管理平台根据目前经费使用情况,结合项目以后各阶段完成任务量,运用相关预测分析方法对未来经费使用情况进行预测,输出趋势预测报表和趋势预测图,以此反映项目经费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便于对当前执行情况进行控制或调整。

(三)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是科研经费动态管理的第三个阶段,通过该阶段,将经费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人员、部门等有机联系起来,利用沟通、协调等方法促使经费执行过程管理的系统化。这一阶段的控制主要通过经费管理员来实现。

首先,根据经费管理信息平台的输出结果,经费管理员定期把经费运行分析报告提交给相关负责人,及时反映经费运行现状,对于预算差异所反映出的重点问题进行原因追查,必要时提出警示。

其次,在经费执行过程中,各负责人如有建议和意见,或者某方面经费出现了问题,经费管理员会及时把有关信息传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例如:如果合同进度款支付出现问题,经费管理员会及时联系项目负责人、合同部门和财物部门进行协商或者解决,并提前做好相关事宜安排。

最后,在经费管理过程中,各管理部门如有意见和问题需要联系项目组,都将与经费管理员联系,由经费管理员把相关信息传达给项目组成员。

因此,在经费运行过程中,经费管理员的枢纽作用强化了科研经费执行过程的管理力度。

六、实施效果

目前,该动态管理模式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不断地深入开展,并经历了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经费管理的实践验证,其效果较为显著,表现出了及时性、高效性和系统化的优点。

(一)及时性、高效性

在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通过运用上述动态管理模式,各相关负责人可以实时地跟踪、监控到经费运行的现状,并能够全方位地了解经费的执行情况;同时,对已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快速地进行解决;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较早地发现和预防,发挥出了这种管理模式的及时性、灵敏性和高效性的作用。

(二)系统化

经费运行过程是多个部门以及众多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的过程,通过动态管理模式三个阶段的控制,将经费运行过程中由单方面的财务核算监督转变为有效发挥多方面的监控力量,并通过这种合力的作用推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不断地系统化。

【参考文献】

[1] 顾岚敏.高校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管理探讨[J].会计之友,2013(12下):102-105.

[2] 夏友全.以ARP预算管理系统为手段创新财务服务机制[J].科技促进发展,2012(11):105-109.

[3] 李海涛,徐磊.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3(4下):109-111.

[4] 葛炎.基于项目管理的高校科研经费控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86-90.

[5] 李晓峰,谭兵,孟威.科研院所中的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2):100-101,70.

猜你喜欢

预算执行动态管理科研经费
探讨基于EVA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新思路
用安全管理的理念,加强县支行安保工作
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
工程监理对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探讨
试论加强和完善企业预算管理问题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超越机电数控液压夹具生产线厂房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优化设计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