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演变的影响

2014-12-13金海斌

决策与信息 2014年33期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斯大林苏联

金海斌

1.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天津 300387 2.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包头 014010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演变的影响

金海斌1,2

1.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天津 300387 2.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包头 014010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这一原创性理论成果形成的最根本的依据是中国的具体国情。但这一理论成果从形成到在实践中被过早地放弃,苏联因素的影响是很值得研究的。具体地说,新中国成立前后,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在滑轨与嬗变过程中,毛泽东认识的变化是第一位的,苏联因素(苏共和斯大林)对毛泽东认识的转变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搞清楚这些问题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理论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经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共产国际;斯大林

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始终绕不开苏联因素。中苏关系的广度、深度和复杂程度超过很多大国关系。通过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被视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的成功典范,苏联经验被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者所学习、借鉴。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围绕着建国等一系列问题,中共积极寻求苏联的指导,在与苏共的互动中,中共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如何看待这一段历史,如何评价苏联影响?认清这些,对于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历史命运有重要的价值。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毛泽东从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对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如何衔接问题作出的创造性回答。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概念,指它是人类历史上有可能出现的一种具体的社会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时代之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外国反动势力的斗争取得胜利后,可以建立起来、也应该努力使之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经形态。毛泽东凭借理论思维与革命根据地的社会实践,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就其性质来讲,是新资本主义的或者说是新民主主义的。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将要经历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即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学说、观点和理论。于光远1988年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命题,认为“它是过去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所从来没有涉及的”,“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是崭新的东西。”[1]P11这一观点在国内党史学界得到广泛地认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作为毛泽东思想中极具创造性的内容,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发展到最高峰。社会论认为,民主革命胜利之后,应当建立一个相对独立发展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过一段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时期,再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在民主革命时期在根据地建设过程中出现过,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然延伸和逻辑结果,被视为民主中国的典型。建国后我们建立了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政权。主张在政治上,“国体是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在经济上,‘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在文化上,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2]这个社会建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3]“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4]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均体现出不同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特点。但在毛泽东看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设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5]

二、苏联因素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演变的影响

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以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苏联通过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在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做出“不再干涉各国党的内部事务”的战略调整给各国共产党松了绑,使中共独立自主探寻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成为可能。毛泽东在20世纪30-40年代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著作中集中论述并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思想。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所做《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使之达到顶峰,上升为建国纲领。中共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在七大以后的历史有向前发展和向后退步两种倾向,从1948年9月政治局会议到1952年9月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这种两重性一直存在,总的趋势是贯彻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一面越来越弱,放弃的一面越来越强。在这个过程中,苏联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这种影响是在中苏两党互动中实现的。应该说,1947年中共在国共两党力量对比中占优势,中国革命胜利在望,中共更加积极主动地与苏共接触,寻求苏共指导。作为苏共的最高掌舵者,斯大林的意见具有主导性,所以,研究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演变中的苏联因素,重点是考证斯大林对中共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态度。

首先,在斯大林看来,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或者共产主义者,只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毛泽东是“半个铁托”[6]P120。南斯拉夫被开除出情报局及后续一系列做法,表明苏联加强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管控,对于急需苏联支持的中共来说,这种压力是非常巨大的。为了减少苏联的疑虑,中共主动与南斯拉夫划清界限,批评南斯拉夫的做法,坚决站在与苏共一致的立场上。毛泽东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曾讲到:“斯大林对中国作了一些错事。……先是不准革命……。仗打起来,对我们半信半疑。仗打胜了,又怀疑我们是铁托式的胜利”。[7]P42作为中共“一边倒”战略的成果,1950年2月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虽然从形式上把中苏关系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可是并未消除斯大林的怀疑。

其次,斯大林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存在某些疑虑和误会。斯大林认为,既然新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就应该像苏联一样在民主革命胜利后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不是实行所谓的新民主主义制度。苏联认为革命胜利后的中国工人阶级并没有上升为当权的统治阶级,“中共给城市无产阶级自由过多,在农村有指望农民即富农的右倾机会主义的倾向,因而中国城市和农村都存在着资本主义完全复辟的严重危险。”[8]P110-111斯大林明确表示,“在今天的条件下,单凭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独特的方法建设社会主义,这种想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不共戴天的敌人——民族主义的幻想。”[9]P55

第三,1949年6月至8月,刘少奇率领代表团访问苏联,向斯大林递交了《代表中共中央给联共(布)中央斯大林的报告》,对中国革命的形势等问题向斯大林做了汇报。斯大林建议中共恢复和发展经济,举行选举,并通过宪法,以代替《共同纲领》。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斯大林向毛泽东提出同样的建议,这个建议清楚地告诉中共应该改变原有的思路,实际是在督促毛泽东改变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思想,按照苏联模式迅速走向社会主义。

第四,在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报告中,毛泽东说:“我们和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一点。”[10]P262毛泽东在刘少奇访苏时之时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公开宣布新中国将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刘少奇对“一边倒”方针进行解释:“在国际活动的政策上,我们一定要与苏联一致。……若干党外人士曾批评我们的政策是向苏联一边倒,对此,毛泽东答复他们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要向苏联一边倒,如果不和苏联一起,站在反帝国主义阵营,而企图走中间路线,那是错误的’”[11]。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在帝国主义存在的时代,任何国家的真正的人民革命,如果没有国际革命力量在各种不同方式上的援助,要取得自己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胜利了,要巩固,也是不可能的。”[12]P1473-1474他说:“请大家想一想,假如没有苏联的存在,……那么,堆在我们头上的国际反动势力

必定比现在不知要大多少倍。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能够胜利么?显然是不能的。胜利了,要巩固,也不可能。”[13]P1474“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14]P1475”可见,毛泽东把苏联作为对中国最有力的外部条件加以争取。党和毛泽东制定“一边倒”战略,旨在借助苏联支持进行建设。在1949年7月6日,苏联《真理报》刊登了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还出了单行本,表明斯大林对中共“一边倒”极为赞赏。

第四,1952年8月周恩来访苏时向斯大林递交了《三年来中国国内主要情况及今后五年建设方针的报告提纲》,提纲中提到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没有在“一五计划”草案中列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内容,也没有说明何时向社会主义过渡。斯大林对此不满意。周恩来回国后,向毛泽东汇报了这一情况。中共在1952年9月中共中央开会讨论“一五计划”时,毛泽东提出从现在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此后,中共积极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这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演变过程中的重要历史背景。

最后,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借鉴苏联经验的结果。苏联经验主要是指苏俄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袖,对苏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斯大林对苏俄革命与建设经验的总结集中体现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毛泽东将之视为是“一百年来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最高的综合和总结,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典型,在全世界还只有这一个完全的典型”。[15]P802在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和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均以苏联过渡时期作为参照,如毛泽东对过渡时期(提出用10年到15年基本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时长的测算就是根据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进行的。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根据苏联过渡时期的经验,几次提出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需要十八年的时间。

总之,新中国成立后苏联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影响是贯穿于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全过程,经济援助的依赖,意识形态的吸引,使中共过于看重斯大林的态度,影响到毛泽东对原有战略的坚守。中苏两国结盟后,苏联通过多种渠道援助中国,中苏贸易迅速发展,推动了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建国初期,我们在经济建设上对苏联援助的依赖,无疑会对中共建国方向及重大决策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对于已经发生演变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来说,必然产生积极的催化作用。

三、对苏联影响的评价和启示

苏联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建国思路转变发挥作用,这与新中国经济恢复对苏联的依赖有关,与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折射出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有关,与苏联革命长期以来对其他国家革命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密切相关。同时,苏联影响体现在中苏两党、两国领导人的互动过程中,苏联影响体现在三个层次:一是理论指导;二是是苏联经验;三是意见和建议。影响方式并非是苏共和斯大林直接干预,多为中共和毛泽东对苏方意见的领会、解读以及在此基础上主动调整政策,而这些只有当事人更能领会到对方的真正意图,所以少有直接资料证实。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毛泽东的选择,但是在选择的背后有巩固中苏同盟的考量,有对苏联经济援助倚重的不得已,有减少斯大林对中共疑虑的成分,所以,虽然毛泽东认识的改变是第一位的,苏联影响是第二位的。这里既有意识形态一致的要求,也有中苏对各自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考量和权衡。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在演变的过程中,虽然斯大林没有直接阻扰,但是他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质疑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中共建国思路的每一个重大步骤都是与苏联商量的结果,中共一边倒、中苏结盟是一个大的背景,它对中共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都会产生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苏联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的物质基础,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亟待改变贫困落后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加快工业化建设成为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国领导人的夙愿和追求。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性创造,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产物,但是因为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最终被放弃,而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给中国社会带来深远影响,所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教我们学会正确处理立足国情和外来影响之间的关系。各国的革命和建设,要靠各国人民自己的实践。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补充和发展。

[1]于光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历史命运——读史笔记[M].武汉:上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2]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12][13][1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5]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7]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鲍里索夫·特罗斯科.苏中关系[M].北京:三联出版社,1982.

[9](日)不破哲三著,王树本等译,斯大林与大国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0]《毛泽东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1]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5]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金海斌(1978—),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天津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当代中国与大国关系研究。

猜你喜欢

新民主主义斯大林苏联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渊源
“你以为斯大林只剩这一条裤子了?”
斯大林看电影
委内瑞拉总统自称长得像斯大林
苏联1991年解体前的最后时光
如何理解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对当代中国的贡献
邓子恢对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
浅析民生主义经济纲领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之异同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雾在做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