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生主义经济纲领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之异同
2016-12-12黎肖岐
摘要: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经济思想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都曾指导过中国的革命和社会经济建设,二者都是反帝反封时代要求下的思想产物。本文通过比较二者的相似与差异之处,试析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在当代经济建设方面的经验启示。
关键词:民生主义 新民主主义 经济纲领
一、两个经济纲领的相似之处
(一)两者都对提出了对土地问题的方案,喊出了“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民生主义经济纲领学习了当时的俄国,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将全国土地下分给农民,以此争取农民阶级基础,达到彻底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同样围绕“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并在在革命斗争中依据不同任务和形势,逐渐对地主阶级进行改造。在对中国社会基本问题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平均地权”的方针,认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而且中国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一根本道路。
(二)两个纲领都反对立即消灭私有制。民生主义对于私人资本采取的是保护发展和限制并举的措施,认为“凡夫事物之可以委诸个人,或其较国家经营为宜者,应任个人为之,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同时也强调了对于资本家加以限制和节制,以免“少数人占经济之势力,垄断社会之富源”。①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反对立即消灭私有制,主张“节制资本”。因为当时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对私有财产还不具备没收条件。所以在法律范围内的都以鼓励和保护为主,并把保护民族工商业作为三大经济纲领政策之一。
(三)两个经济纲领都反对大的私人资本。民生主义经济纲领主张发展国家资本,把全国矿业、工业、交通等有垄断独占性质的都归为国营,以此防止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私人大资本或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出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其前途是社会主义。因此经济纲领第一条就是没收官僚资本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将国营经济发展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四)两者都注重改善工人生活,协调劳资关系。孙中山提出资本家不得克扣工资,不得侵害劳工休息等权利,应当让劳工得到基本的劳动所得,在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得到保障,努力使两者关系进一步调和;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是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发展的总目标,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下,应该兼顾工人与企业的利益,调节劳资之间的利害关系,使劳资双方都能为发展工业而共同努力。
(五)两个经济纲领都提倡建立广大劳动人民的合作制度。孙中山认为劳动人民所需要的一般商品,都要从商人那里获得,这样商人便会大肆牟利。所以为了防止商家垄断,提倡团结工人与农民共同在农业、工业、交易、银行等各方面进行合作,组织消费和生产合作社。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提倡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组织发展各种合作经济。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经济基础就是个体经济,而个体经济是无法对抗资产阶级垄断牟利的,如果不打破这种模式,农民问题就不能的到解决,只有进行逐渐地集体化才能打破这种禁锢。因此,达到集体化的而唯一道路,依据列宁所说,就是经过合作社。建立各个层级的合作社领导机关,逐渐引导个体经济进行合作,向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
二、两个经济纲领的区别
民生主义经济纲领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尽管在大部分内容上同轨,但是它们之间由于实践基础和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仍存在很多差别。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
首先,在土地问题上,民生主义经济纲领企图和平的解决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冲突,没有一个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一方面提出“耕者有其田”,另一方面又不想让地主阶级受到损失。而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则把“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列为三大经济纲领之一,明确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其次,在节制资本、防止大资本或垄断资本问题上,民生主义经济纲领认为当时并没出现垄断的大资本家,所以其经济纲领以预防为主,并且认为只要国家管理资本发展资本,人民利益就不会与资本家相冲突。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则认为,应当对大资本或垄断资本进行没收。当然,这也与时代的不同有关系。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提出到发展之时,中国产生了许多的垄断资本,他们操纵了当时很大部分的国计民生,如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几乎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因此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之一。
最后,在对待外国资本问题上,民生主义经济纲领有着对外国资本的依赖,认为按中国现有的资本无法支撑发展铁路、工业、矿业等大技术大工业。因此,主张欢迎外资和外国人才“以外资从事建设生利事业”,“用外人办理工商事业”,这样也就使得其经济纲领有着对帝国主义的依赖和妥协。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则没有明确提出利用外资的政策。认为新中国“必须一边倒”,“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②毛泽东从孙中山先生向资本主义国家呼吁援助的失败经验总结中得出英美等国的资本家们需要赚钱赚利息来解救自身的危机,不可能对我们进行真正的援助。
三、两个经济纲领对我国当代经济建设的启发
首先,关心农民,重视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是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关乎亿万人吃饭的问题,两个经济纲领都提出了解决农民十分关心的土地问题的办法,建立了各项土地法规,确立了合理的土地分配机制,出台了很多与农业有关的具体细则。当前虽然中国政府依然十分重视农业,重视“三农”问题、加大农业基础工程投资、出台了许多农业方面的政策,但是整个中国农业“软环境”依然发育不良。如一般民众对务农的偏见思想造成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务农人员老龄化、一些地区农田因无人耕种而荒废;再如,国内普遍存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高政绩进行盲目的招商引资和面子工程建设,大量农田被征收进行工程建设或变为商业用地。要解决这些问题,党和国家政府必须加大对农业建设的宣传力度,扭转民众对农业的传统思想,完善农业法规制度,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鼓励相关专家教授和年轻知识分子深入农村基层,为农业建设提供更多的人力和专业技术上的支持。
其二,注重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否认,两个经济纲领都十分重视民生问题,关心人民最切身的利益。如民生主义经济纲领提出了设立社会救济保障机制、提高工人工资待遇、维护工人的正常权益等政策;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提出了“减租减息”、减轻农民税负负担,“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精兵简政”等政策,这些都大大的改善了民生环境,帮助老百姓解决温饱等问题。当今社会的民生问题还是屡见不鲜,找不到工作,上不起学,住不起房,生不起病,饮食安全等问题己经严重影响到了国民的幸福感。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就要解决好民生问题。通过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食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督,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让广大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其三,尊重规律,推动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与创新性。两个经济纲领在进行经济建设时都主张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如两者都提出了有关劳资两利,公私兼顾,城乡互助的思想,鼓励建立合作制经济,主张在国家控制经济的前提下推动私人经济的发展,这符合当时中国生产力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提高人民积极性,有效防止了在绝对“左”的经济思想控制下产生。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已经得到了质的飞跃,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改善,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普及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与此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应在不违反生产力的自然规律、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利用科技成果和互联网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不断创新生产力,推动多样化的经济发展,达到经济上的“百花齐放”和绿色发展的目的。
其四,实事求是,立足国情发展经济。孙中山曾经意图效仿俄国发展经济,但后来意识到俄国的战时共产主义很多方面与中国国情不符。建国后,共产党也并非一开始就照搬苏联,而是采用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过渡经济政策,完成了三大改造,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当下,国内外环境复杂,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十分严峻。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欧美国家的经济思想不断向我国渗入、传递资本主义文化,国内一些人们在思想上出现一定的动摇,甚至有人提出全盘西化,搞所谓的“西方民主”。历史证明要真正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它是我党从革命时期到和平发展时期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来的。况且,没有任何经济模式是一成不变的,即便在十分重视市场调节的欧美国家,他们在面对经济危机时也不得不使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来化解危机。目前,我国在整个世界经济大颓势影响下,也出现了经济下滑和增速放缓,但我国今后的经济调整政策尤其是在经济改革的攻坚时期,也仍然要坚持本国基本国情,坚持中国特色,不可照搬也不可守旧。
其五,重视公平正义,平衡社会利益。正所谓国不患贫,而患不公,绝大部分的财富让少数人掌握则会导致社会金字塔的崩塌。所以两个经济纲领都意识到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他们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均田地”、“节制资本”等,它们一方面为无产者、农民、工人提供机会,一方面限制私人对财富的过度占有。改革开发以来,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一些企业家、商人,也产生了贫富差距问题、社会风气问题、贪污腐败问题,社会矛盾相比以前越加突出。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我国应在防止“左”的经济思想、在不损害合法收入和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加强国家调控能力,注重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平衡好社会各行业各阶层的利益,加大对社会贫苦群众的扶助,严惩贪污腐败,杜绝金钱权力左右司法公平的现象发生。
注释:
①《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338页;第9卷,第253, 28页;第2卷,第120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7-1480页。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孙中山.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孙中山.孙中山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6.
[4]马萍.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内容及独创性探真[J].中州学刊,2006,(07).
[5]刘贞晔.孙中山民生主义经济纲领与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比较[J].学术论坛,1994,(05).
[6]工丽荣.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实践[M].武汉人学出版,1994.
[7]张勇.建国前夕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四个重要修改[J].北京党史,2000,(02).
(作者简介:黎肖岐,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专业:中共党史,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