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燕赵诗风的形成、风格内涵、艺术特点及发展阶段

2014-12-13孙通君

散文百家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诗风燕赵

孙通君

燕赵诗风的形成、风格内涵、艺术特点及发展阶段

孙通君

燕赵诗风,两千多年来总是突出它的正能量,犹如时代的号角,引领着时代的风气之先。振奋着民族的自信心,激发着民族的奋斗精神,鼓舞士气,自强不息。这种激扬蹈厉的诗风真是应该很好总结,鞭辟消沉,激励上进,在中华民族振奋精神为实现伟大复兴梦的今天,更好地发扬燕赵诗风的优良传统,吟咏歌唱真善美,使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一、探索燕赵诗风形成、发展、强大的内在规律性

燕赵诗风这种文学现象,深刻地揭示出形成这种诗风的人文条件、地理环境和它所必须具备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即它的地脉、人脉和文脉。历史证明,燕赵诗风就如诗歌豪放派的风格一样,二千多年来在影响和引导着诗人健康发展。

以下,我对燕赵诗风从它的形成、概念、风格、内涵以及它的发展阶段作一粗浅的探讨。

1.燕赵诗风的形成。

燕赵诗风形成的地理概念。所谓燕赵诗风,大体上所指地域也就是燕赵广大地域以及毗邻燕赵的山东、山西、河南等一大部分区域。但是,这里不是搞地理界定。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即文学风格或流派)它是燕赵以及燕赵四邻地区人民的生活在诗歌中的反应。首先,燕赵诗风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蕴酿、磨砺、成熟,而后有人的典型代表作的出现才形成了它的风格流派。因为燕赵地域广阔,但是在这些地域生活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以及民俗民风等方面,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和融合性。因此长期磨砺形成了他们非常相近的文化共性,也即他们的民族心理的认同性,文化的融合性。这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它是农业文化,平原文化和以汉族为主体的胡汉融合的文化的集中反映。第二它是以农业为主,兼有游牧生活,并时有战事,民习刀兵,且生活艰辛,民不畏苦,而在勇敢反抗侵略和与盗贼搏斗中,坚忍不拔,高歌笑吟中形成的风格与气度。正如司马迁所说:“燕赵民性任侠放荡,性情耿烈,常慷慨悲歌。"第三这些地区的民风民俗反映在诗歌的风格上,也多慷慨激昂,豪迈不羁。而这也与这些地域人民的剽悍少虑,敢作敢当,诚信厚重的民性特点相一致。

2.燕赵诗风形成的地域文化底蕴。

燕赵诗歌最早是口口相传,是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紧密联系的。它是人们的典礼之乐,农事之乐,战争之乐,生息之乐的生动反映。而这些活动是在歌舞中进行,并且伴随诗歌的创作活动。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等。还有反映在燕之西部的涿鹿黄帝、炎帝、蚩尤氏的战争,这些诗、乐、舞的内容,反映在《诗经·国风》中,即邶风,鄘风和卫风。而据郑玄《诗普》考证:“商纣畿内方千里之地。其封在冀太行之东,北逾衡漳,东及兖州桑土之野……自纣城(朝哥)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也就是说邶、鄘、卫大部所属为燕赵之地。并且这三国风的诗歌主要采用的是这些地方民族的乐调进行歌唱,而不是专指地理位置而言。

到此春秋之际,燕赵诗风和音乐舞蹈的节拍已基本形成。尤其是到了战国时期,这是个社会大动荡、大分裂、大组合的时代,思想流派上的百家争鸣,什么道家、儒家、法家、名家、墨家等等,群星璀璨,十分活跃。文学艺术上,也是百花齐放,诗书礼乐,作品繁多。特别是《诗经》的流行,诗教、乐教、礼教,遍于国中。此时,以孔子为代表的私学教育也兴旺起来。孔子又特别重视诗、礼、乐的教育。此时天下虽然纷争四起,但学术活跃,并且养士之风大兴。这种游侠仗义,行侠豪爽的风气也遍传天下。他们经常诗酒吟唱,慷慨悲歌。他们这种侠风义胆,也必然反映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并教化影响着这些地域的诗风,而燕赵诗风中的这种豪放爽快敢于担当,除暴扶弱的风格也促进了燕赵诗风的形成。

3.《易水歌》是燕赵诗风流派形成的标志。

战国时期,古风厚重,反映在诗歌创作中相当明显,这种风气也是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社会要变迁,时代要前进,在燕赵大地可以说风起云涌,动荡不安。天下都在争人才、图大业,燕昭王千金买马骨,筑黄金台以招名士。中山国名将乐毅被聘为上将军,而大胜于齐,夺齐七十二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而使赵国强盛中兴。荆轲刺秦王之事,为燕太子丹欲雪秦仇,养壮士数十人,在荆轲行前,已有田光等义士以死明志。待入秦前,于易水上,太子为荆轲送别。“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义无反顾,驾车而去。”这首歌就是被后人称道的《易水歌》。这首歌曲在音乐情绪的变化上,用了变徵之声,这是一种特殊的调式色彩音,用来表达悲伤的情绪。而后又转入在音乐情绪更为激昂的“羽声"。使闻之者激奋振荡,不能自已。

《易水歌》不但成为千古绝唱,也将燕赵诗歌的风骨引向慷慨悲歌,苍凉悲壮的境界,形成燕赵诗风中这一独特的风格流派,它理所当然地成了燕赵诗风形成的标杆。

4.关于燕赵诗风的概念。

所谓燕赵诗风概括地说,就是在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崇尚正义,追求真理,诚信守义,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艺术风格或流派。它是《诗经·国风》和汉乐府所开拓的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慷慨悲歌是燕赵诗风独特的格调,刚健遒劲,简洁明快是它的语言风格。

另外,关于燕赵诗风概念的界定,还有一点应当弄明白,也就是何谓诗风。先说“风",许多人认为诗风,文风,学风等,只是指风格或流派,没有其他含义。除了这些之外,我认为风的含义还包括《毛诗序》所说的内容和意义。即“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义化之。"也就是教育和感悟的作用。从思想上去感化别人,因为风还有“主文而谲谏"的作用。要用委婉深切的文辞去表示自己的意见、看法,不要直接地加以指责批评。这其实就是指赋、比、兴方法的运用。我想,燕赵诗风的概念中,除了慷慨悲歌的豪放风格,也应包含着这风化寓教的内容吧。而这些即应当为燕赵诗风的精神主旨。

二、燕赵诗风的风格内涵

燕赵诗风在思想内涵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即突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人的英雄主义精神,豪爽英侠,诚信仗义的气度,敢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和敢为天下先,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等。而在这些方面表现犹为突出的就是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敢于担当的英雄主义的献身精神。燕赵诗风的优良传统,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滋养和培育着一代代优秀的中华儿女,以及铿锵有声的诗人队伍,发展壮大。在燕赵诗风的发展演变中,不仅有游侠诗,而且,军旅诗,边塞诗的厚重度,也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来。其实,它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许多有志于以身许国,为国建功立业的抒志诗,也已成为了燕赵诗风的主流。自荆轲以下,如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曹操为代表的建安风骨,刘琨祖逖的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何意百炼钢,化作绕指柔。特别是到了大唐后的边塞诗,军旅诗。这些诗不仅具有浓浓的大唐气象,更有着浓浓的燕赵诗风。它的声韵的铿锵和格调的度化达到了高度的完美。而诗人的壮志,都具有吞并四海的志向,投笔从戎,建功立业。如“男儿生世间,及北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邱。”“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当须殉忠义,身死报国恩。”“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代的诗人们无论是著名的诗人,或不出名的诗人,至少都有一首出塞诗,上至掌握国事的政治家,统率军队的大将军,下到贩夫走卒,以及不知姓名的鄙人,也都有“出塞曲”占据诗坛。如一个不知名的“西鄙人”做的一首“出塞曲”-《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胡马,不敢过临洮!”还有大将军严武的出塞曲-《军城早秋》“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看!如此大唐的民族自信力量何等坚强,民族必胜的精神是何等感人。这些诗人诗品,并非大唐的盛世的至高水评,却表现出浓烈的爱国热情,关心国家大事,并愿以身许国建功立业,这比我们一千多年后的一些所谓诗人的小资情调,只知道:“我的爱呀,我的情呀!”什么花呀,草呀的呻吟诗要别有一种豪情啊!它的深刻内涵就是燕赵诗风爱国主义的情愫在闪光。

燕赵诗风是在继承学习中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就如唐诗与宋诗的风格特点一样。唐诗尚意兴,宋诗尚理学。“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非旦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夫人禀性,各有偏至,发为声诗,高明者近唐,沈潜者近宋。”“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沈,乃染宋调。”所以说:“少喜唐音,老趋宋调。”这是由于“风格性分之殊”的原因啊!而对燕赵诗风也是如此,无论古今,燕赵诗风这种格调风采,只要你喜欢,你就会沈潜其中,这种诗风几乎荡染着每位诗人,它也不光只是旧体诗词的写作,新诗也荡染着燕赵诗风的风格流派。

三、燕赵诗风的的艺术特点

总体上讲,凡具有燕赵诗风的诗作,从艺术上说大多都具有豪放不羁,以吐为快的语言风格。气吞山河,胸揽宇宙的开阔思想。以及我心光明,包容万物,和而不同的趣理旨味。

再看一首王维的《出塞》诗:“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读之令人热血沸腾,战情激越,恨不能提刀上马、驰骋疆场。这就是边塞诗,这就是军旅诗,这就是燕赵诗风,这就是盛唐气象在诗中的壮响。黄钟大吕,全是家国情怀,男儿热血,理应立业建功!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多么需要有志儿女为之献身,燕赵诗风就是吹响时代蓬勃上进的号角。

王维这位佛禅信徒,好静恬淡,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伟大人物,他的边塞诗被燕赵诗风的烈火烧沸的如此燎人奋进,他们这种舍身报国的精神,已如血液灌注在人们的心中,人们敬仰这种风范,这种精神,就必然代代相传,深潜在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中,激励人们永远前进,这就是燕赵诗风的力量!

四、燕赵诗风的发展阶段

民族精神的形成,不仅需要无数的英雄儿女的献身精神,也更需要伟大的精神作品的激励,所以习近平主席一再强调调动先进文艺的作用和力量,来引领时代的前进。而燕赵诗风就是历代民族振兴的号角,民族文化的脊梁,它的精神内涵就如唐诗宋诗的风格特点一样,并不是说诗人必须是燕赵之人,才可以写出燕赵诗风的风韵格调来,而是指你的诗只要具备了燕赵诗风所韵涵的神采气质,格调声韵,你的诗就具备了燕赵诗风的风采。并且燕赵诗风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总是在召唤着时代主流大潮的蓬勃向前。自燕赵诗风的大旗飘扬在中华诗坛之后,几乎历代的爱国英雄,仁人志士,无论是为民请命的刚烈之臣,还是孜孜不倦,寻求救国、强国的凡夫俗子,只要心有所感,欲于成诗,那诗那文,字里行间,都会卷着激烈的燕赵诗风的骨气声韵,气吞山河,声振华夏的。所以说燕赵诗风的发展是随着国运民生的兴衰而发展着的。国运强,燕赵诗风强,国运衰,燕赵诗风会振臂大呼: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所以,弹响时代最强音,燕赵诗风不欢迎,不支持靡靡之音坏世、坏人!凡有为之士,爱国志士,所为诗文,那一位不曾劲鼓燕赵诗风,去报国,去立业,去建功!所以燕赵诗风的发展阶段就是中华诗歌的发展史。自荆轲的《易水歌》后,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屈原的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曹操横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还有建安七子的衰时奋进诗;刘琨的先我着鞭,诗慷慨激昂,雅壮多风。庾信诗开初唐,诗风沉郁悲凉。魏征笔力雄健“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李颀的“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谓之边塞诗魂。高适的男儿本自重横行,解书剑,游长安,沙场征战岂顾勋,他的出塞曲常被奉为军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李白的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为君谈笑静胡沙。岳飞的怒发冲冠,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苏轼的大江东去,辛弃疾的沙场秋点兵;连纤细巾帼李清照也壮激燕赵诗风“生当作人杰,

猜你喜欢

诗风燕赵
决胜脱贫攻坚的燕赵答卷
以健为美,力求诗风刚健
慷慨悲歌话燕赵——河北
河北阳光照在燕赵大地上
慷慨悲歌话燕赵
水黑燕赵
燕赵英杰
融古化欧的诗人
学苑诗风
浅探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