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4-12-13东会宅
东会宅
河北赵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东会宅
河北赵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可见,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被提到一个较高的层面,对于学校而言,更应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因为高中生正处于一个即将定型又尚未定型的可塑性很强的阶段,他们开始发展和形成新的思维形式和思想方法——他们具有较强的个性,有强烈的自尊心,逐渐学会了较为全面、客观、辨证地看待自己,了解自己。
高中语文;心理健康;渗透
教材自身就包含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这为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因此,语文教师应自觉把课文中有利于培养健康人格的内容利用起来,读书明理,开智育德,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优美文本的阅读流入学生的心田,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认识社会、把握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心理。
一、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坚强的生活意志
法国作家莫洛亚说:“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由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原因,现在的许多学生意志力不够坚强,遇到生活上的不幸,学习上的困难、挫折,有部分学生就会灰心丧气者有之、一跃不振者有之,自暴自欺者有之,更有甚者会因此而一步步下走上犯罪的道路。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人物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志品质的过程,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可以在引领学生反复了诵读中让学生体会:小小的地坛,一个人15年的世界,这里面包容着生命,自然和精神;一个绝望到底的人,赢得了尊严和价值。《我与地坛》是描写人的作品,更是描写命运的作品,作者毫无掩饰地将自己的痛苦与对生命的体会表达得是那样的坦然和凄美。作者超凡的思想,直面人生的勇气,对生命价值的思考,都足以让我们钦佩之至。“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史铁生《我与地坛》)教师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读着这样的文字,引领学生思考,那凝重悲壮的文字中流溢着的对于生活的坚定信念的热流,就会使学生产生不畏挫折,奋发向的精神,形成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二、语文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他表现为三个层次:第一,生存教育。第二,生命价值教育。第三,死亡教育。
有些高中生有变态自尊、过度敏感、嫉妒报复心强、蔑视生命等心理偏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体验的情境,引导他们主动的体验学习,促使其强化积极的心理体验,经过学生主体的思辨和参悟,最后形成或重构自我的精神境界。教材中有带有传记性色彩的课文,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展示主人公对生命的追求和热爱。有表现亲情友情的课文,如《项脊轩志》《祭十二郎文》等。
三、语文教师要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由于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所以学生的心理也就具有复杂性。有的学生骄傲自满、喜怒无常,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胆小畏惧,有的学生玩世不恭、庸俗世故等等。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文学,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复述他背熟的东西,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唯有将语文教育的营养内化为学生的人格,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第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让学生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为理想而自强不息的奋斗。例如,在学习莫泊桑《项链》一文时,我让学生讨论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看法。就有不少学生关注她的生存状态,认为她有良知、守信、有责任感。这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好的道德基础。教育学生应有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
第二,通过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全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例如在学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很多同学对苏轼的人生经历感兴趣,他们就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搜集他的诗词集,准备研究苏轼;还有一些同学探究课题“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体现的情感;还有同学研究“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苏轼的影响”;还有人把苏轼和西方的卢梭进行比较研究,写出很有创意的小论文——《我眼中的苏轼和卢梭》。
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一些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独创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的个性和与人交往的团队精神;培养他们既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又有严密的计划性和踏实细致的科学精神,全面促进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品质的发展。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关系到培养健康人才的关键问题。当然,这项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各位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探索和研究,笔者坚信,只要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个课题必然会有远阔的发展前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