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传统茶企玩法
2014-12-12宗宁
宗宁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茶企反应滞后,节奏拖沓。对经销商的依赖,让茶企在平衡线上和线下利益中存有顾虑,拖了线上渠道的后腿。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传统茶企在渠道转型是必要的。尤其对于中小茶企和新兴茶叶品牌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传统渠道上的劣势,反而让中小茶企能够轻装上阵,在移动端社群有所发挥。
茶叶营销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比较琐碎而复杂的事情。很多人认为立顿可以在茶市场独领风骚,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够努力,其实不然。立顿占领的是标准化的袋装茶饮料市场,实际上属于饮料行业。传统中国茶则涉及到文化、产地、制茶工艺甚至喝茶的方法。中国茶的体系很复杂,往大方向上说分“绿红青白黄黑”六大茶类,但这六大类下面又有细分品种。所以,中国茶一直都难以量化,缺少统一标准。
这种复杂的产品体系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消费者口味的多样化。和可乐、果汁不同,不同的茶叶相互之间,口味的可替代性很低。茶叶的消费者是忠诚度极高的一个群体,喜欢喝碧螺春的人,很难再“移情别恋”大红袍。所以要在这样一个复杂、碎片化的市场里面做到一家独大,实际上是很难的。消费的爆发点也很难捉摸,早先是普洱热,后来又火了大红袍。因此,中国茶很难像立顿这样一袋碎茶叶走全球。中国茶的品牌一般只有产地和渠道,前者是一个地标,比如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后者则是一个卖茶比较有名的店铺,比如天福茗茶,后者的意义更多还是保真。
实际上茶文化的特征倒是和移动互联网有几分相似:碎片化的品牌、产地和传播,突如其来的爆发流行产品。从这个角度而言,茶文化符合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传统茶企不妨在社群化营销上下功夫。或许在移动互联网上,会有新的发现和突破。
2012年,刚成立四年的茶叶品牌艺福堂,在淘宝上以“9.9元包邮”的绝招,将同行竞争者杀得片甲不留。也就是这一年,另一个更年轻的品牌乡土乡亲,却在天猫上铩羽而归。超过200元定价的茶叶,在50元以下最吃香的天猫茶叶市场,高冷得不受消费者待见。次年借着电影《一代宗师》的大热,与其牵手推出“一代宗师功夫茶”,但乡土乡亲没能像《一代宗师》那样,票房过亿元,只是得了一个叫好不叫座的“天猫自创百强”。走电商平台这条路有点难了,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只对中低端商品抱有高度热情。对品质的高投入,让乡土乡亲的团队放不下身价,即便放下了,在天猫数千种茶叶品牌的价格战中,如何能活下来?
乡土乡亲的创始人赵翼,从微信上卖鸭脖的店铺得到了灵感,果断决定放弃天猫,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社群。
第一步,在微信上找到最核心的1000个铁杆粉丝。
社群里的业务被分成了两类,零售业务和会员业务,后者是乡土乡亲社群培养的重心。乡土乡亲心思都放在了社群里,如何加强社群里的互动,如何让用户之间产生联系,如何让用户玩得高兴,什么好玩,怎样才够酷,用户喜欢什么……乡土乡亲在社群里,一路摸着石头过河。
乡土乡亲首先想到的是要抓住寄送茶叶的机会。对大多数品牌而言,消费者付款,寄出产品,一次交易就完成了,商家与用户的关系也完结了。但对乡土乡亲而言,寄出产品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变着花样来跟会员互动,才是他们追求的目的。从收到茶叶开始,用户就进入了乡土乡亲制造的各种体验中。比如随茶叶一起,还有七龙珠和密码页,用户不仅要揭开密码,还需要找到其他的用户,凑齐七颗龙珠,来完成这个游戏。会员与会员直接产生连接,社群才会更稳,就不会沦为品牌信息发布的平台。这一次,乡土乡亲终于得到了叫好又叫座的回响,也找到了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所说的“最核心的1000个粉丝”。
第二步,互动如何才能频繁产生?
在一年里,会员会收到八期茶叶。但是一年八次,已经不能满足社群的发展互动需求。会员们需要更频繁的互动,更意想不到的惊喜,才能保证社群的活力。既不会骚扰用户,又能吸引用户参与,乡土乡亲想到了将用户吸引到上游和下游两端。就像小米那样,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迭代中。但是,茶叶要如何迭代?
“透明溯源”简单概括就是“生产透明可溯源”,是乡土乡亲创新提出的品控体系。产品从包装到推广的每一个环节,都将“透明溯源”放在重点。进入社群之后,乡土乡亲意识到,这并不够。要让用户亲自参与,才是能真正取得认可。邀请会员到茶园进行监督,参与生产。再进一步,乡土乡亲与体量更大的社群罗辑思维谋求合作,推出了“处女团”,邀请处女座的消费者到茶山,进行监督,以吸引会员的关注和讨论。在链条的另一头,乡土乡亲还推出了线下城市盲品会,让会员通过盲品,以“消费者选票”的形式,决定新茶是否上市,引起了会员的强烈好奇和兴趣,乡土乡亲寻得了自己的迭代法则。
如果说,由乡土乡亲发起、引导的互动的社群是 1.0版线上社群。那么之后,由会员来牵头组织的线下活动的社群,就进入了2.0版。北京、成都、上海、甚至大洋彼岸纽约的会员,都自发地组织起线下的城市品茶会。线下活动基本都由城市会员一手包办,乡土乡亲只需要在微信里发出一个消息。多少大公司头痛的O2O闭环,让乡土乡亲不经意间就做到了。这样也让乡土乡亲有底气,在线下下沉得更彻底。和雕刻时光合开茶馆,打造城市公共空间,从社群出发越走越远。
乡土乡亲的社群是品牌的会员聚合。乡土乡亲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会员运营是一个人力成本非常高的工作,随着会员的增多,工作人员的数量也会增多,而带来的不良后果则是服务质量的稀释。第二,就是能否持续不断地提供会员价值,因为会员的需求也会逐步多元化和改变,能不能一直满足这些不断变化的会员需求让会员愿意续费?这个模式如果可以再垂直一点,专精做某一品类的茶,把一种茶的多个区域、多个品级、多种工艺的特点吃透,真正做成一类茶的大师级,可能是另一条深耕化的道路。
买买茶成立之初,是希望建设全产业链,从生产到渠道一手包办。当时买买茶还只是山东地区一个颇有名气的茶叶品牌——御青茶叶。2002年成立,到2006年,买买茶的全年营收就已经达到2.8亿元。原本以为,御青茶叶会一路高歌猛进。谁曾想,“高歌猛进”的不是御青茶叶,而是店铺租金、土地成本、人口成本。全产业链模式开始变得不堪重负,出现危机,买买茶开始思考转型线上。
2010年,第一个垂直B2C电商平台——买买茶正式上线。买买茶为上游茶企,提供产能优化设计、包装设计服务,同时购买了几十家媒体的独家经营权。次年,买买茶获得了9600万元的A轮融资。
2013年买买茶平台上,年销售额超过3.5亿元。栽过跟头的买买茶清楚,过亿的销售额并不是未来的保证,要发展,必须要寻找到平台的增量。买买茶将目光放到了年轻消费者身上,这是传统茶企尚未挖掘的一个市场。为了吸引年轻消费者,买买茶想到从年轻人最喜欢玩的游戏入手,以游戏带动茶叶销售。
效仿《开心农庄》,买买茶在腾讯、新浪、7K等几个平台上同时推出了《开心茶园》游戏。游戏以种茶、制茶为主。游戏中植入了《茶百科》,培养游戏玩家对茶的认识。到2014年3月,《开心茶园》已经拥有活跃用户400多万。尝到甜头的买买茶,继续开发了《勇闯茶溪谷》、《小鸟飞飞》、《爱心茶园》、《茶农爱消除》等手游产品。
粉丝在《开心茶园》中玩游戏,完成任务,可以获得兑换金币,在买买茶平台上购买茶叶。相较于上一年同期,买买茶平台的B2C出货同比增加约385%,远远高于社群未形成之前的增长率。
用价值社群拉动出货,仅仅是第一步。通过产业垂直游戏,买买茶可以分析游戏中用户的喜好,划分出精准的粉丝偏好,进行准确营销。进一步,买买茶在完成后台数据搜集之后,可以搭建大数据库。电商平台上的商家,可以通过在游戏中对茶叶品类进行冠名,经营自己的粉丝社群,培养消费者。
买买茶打造了一个跨界的社群,通过文化灌输,来形成社群进行营销。这种对粉丝教育形成销售倒是和立顿差不多,走的还是快消品的路线,而不是文化消费品的路线。好处是用户都是新用户或者浅度用户,建立了消费习惯之后,可能会成为深度用户和专业用户。坏处则是,用户成为专业或者深度用户后,可能会寻求更加专业的渠道进行产品消费。
正如乡土乡亲创始人赵翼所说,乡土乡亲的社群做法最终目的是为了鼓励用户和用户自我连接。一个社群之所以能建立,先决条件是,参与者有着天然的价值观认同。对于茶企来说,茶叶有着天然的社群属性,通过互联网和线下活动能把用户的参与感和认同感粘合起来。相反的例子是,做生鲜品牌就没有这么容易。不过,天然优势依然要遵循普遍真理,茶企的社群玩法超脱不了最基础的社群基因特征。
吸引力法则中说,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吸引而来。罗永浩赋予锤子手机“工匠精神”, “只为发烧而生”的小米手机满足了较真的用户,即使是屡遭诟病的《小时代》系列电影也坦然戴上了“拜金主义”的桂冠。这些产品通过自我定义,赋予自己个性,这种个性会带来认同感,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知音”。让这些“知音”聚集在一起就是社群。
茶叶也需要聚焦。要么向用户输出价值,比如养身保健,绿色无污染;要么向用户输出价值观,比如慢生活。让产品的个性去自动过滤消费者,沉淀下来的就是有价值的社群用户。
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即是对话。
一个趋势是,品牌要放下过去煽情的口号,学“说人话”。用社群经营用户,换句话说,品牌要学会与用户社交。从以前“顾客是上帝”到淘宝客服的“亲”,品牌与用户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另外一个趋势是,一个消费者对产品不满,就会“投诉”。社群里的用户对产品不满,他会“吐槽”。后者大有一种“自家孩子舍不得骂”的心态。没有一款产品可以百分百满足用户,所以产品需要不断迭代。产品开发就像是盲人摸象,企业不可能掌握用户的一切需求。企业只能“揣测”用户的需求。互联网改变了这个格局情况。小米的制胜法宝之一,是让米粉参与到产品的迭代中。米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需求,这些都是用户的痛点,这比坐等市场反馈来得更超前、直接和快捷。
社群门槛并不高,一个引爆点很容易迅速吸引到一批用户聚集在一起。但是仅凭一时的兴趣,难以为继。理性的运营,才能让社群持续发展。无论品牌与用户如何在社群里愉快地玩耍,用户始终是品牌的消费者。社群的运营,需要完善的客服体系做支持,进行合理有序地运作。
茶叶行业发展至今,守旧、传统的经营思路让自己固步自封。用互联网思维进行革新,开辟社群渠道,是品牌崛起的一次机会。谁能先完成转身,谁就能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