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富士胶片:成功转型医疗领域

2014-12-12刘仝保

经济 2014年12期
关键词:太田富士胶片

刘仝保

进入寒冬,11月1日,江苏溧阳天目湖畔上一场关注女性乳腺健康的活动让女性朋友多了一丝暖意,举办方并非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而是一家曾以生产和经营影像胶片知名的企业,这家公司的名字耳熟能详——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胶片公司为什么会关注医疗健康行业?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这家曾以摄影胶片起家的公司,凭着在胶片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大胆尝试跨界转型,不仅成功抵御了数码化浪潮的冲击,也实现了医疗与生命科学、印刷、文件处理和数码影像等事业的多元化发展。在中国,他们通过运用先进的医疗技术,还缓解了城市进程化中对公共卫生的挑战。

如今,富士胶片已经把增长的希望寄托在医疗领域,2014年以243.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世界500强。富士胶片全新的成长战略,对正在探索转型出路的中国企业来说,值得倾听与研究。

全面进军医疗事业

随着数码影像技术兴起,传统胶片行业迅速衰落。相关数据表明,在2000年达到市场顶峰之后,胶片业以每年25%—30%的幅度锐减。对身处时代大变革浪潮中的富士、柯达、乐凯等胶片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场数码“海啸”。如何生存?怎样立足?成为这类企业思考的问题。

2014年,富士胶片集团成立80周年。创建于1934年的富士胶片株式会社,真正被中国老百姓接受,是在上世纪末全国各地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富士胶卷冲印店,曾在中国市场有着较高的占有率。但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数码浪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富士胶片也顺利完成了从传统胶片向数码产品的成功转型,而新世纪以来又全面进军医疗事业,使得转型更加彻底。

富士胶片的转型并不盲目,他们在转型过程中并未完全摒弃原有技术,而是充分运用了其中的先进技术。众所周知,人们在使用传统药物时,很容易产生副作用,究其原因,在于药物不能够精准地到达疾病所在病灶的位置。于是,富士胶片想到利用一种被称为“FTD”的自有技术来弥补这一缺陷。这种技术原来被用在冲印照片中,可以在保持胶片所需颜色新鲜和稳定的状态下,及时并适量地将显影所需的成分送至指定位置。“富士胶片早在1936年就凭借着在X光胶片的优势进入了医疗领域,并于1983年利用其数码影像技术创制出世界第一台实用计算机放射诊断装置FCR,引领世界医疗影像踏入数字化时代。”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太田雅弘说。

如今,富士胶片将重点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医疗生命科学事业。2006年,富士胶片提出全新企业理念,利用先进的产品、服务和技术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将富士胶片带入了另一条快速增长之路。当年3月,富士胶片收购了两家法国的医疗设备公司。随后,又在医疗领域陆续完成了10多次收购与合并,从而使得医疗和健康产业直线上升。而随着医疗诊断设备产品线的丰富、进军再生医疗领域,以及自主研发的药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富士胶片在医药、医疗领域也开始大有作为。太田雅弘认为,对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是富士胶片转型的亮点所在。2012年,富士胶片集团还通过完成对索诺声公司的子公司化,正式进军超声诊断市场。富士胶片基于富士胶片索诺声公司所拥有的独特技术和在医疗现场普及超声设备全新用途的能力,融合富士胶片的卓越图像技术和分布于全球的销售网点,致力于实现能引领未来便携式超声诊断设备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

目前,富士胶片控股株式会社的业务领域多达11个,医疗产业正成为富士胶片集团一项核心事业。包括内窥镜、医疗IT、放射影像诊断、超声、体外诊断(IVD),并通过丰富、独特的医疗产品,为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做贡献。

2014年4月30日,富士胶片控股株式会社发布2013财年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全年(2013年4月1日-2014年3月31日)实现销售收入244亿美元,营业利润14.08亿美元。其中,生命健康事业为富士胶片公司带来3820亿日元的销售收入,约占该集团总营业额的16%。较10年前增长85%,成为公司销售额排名第二的业务领域。

回顾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太田雅弘认为,富士胶片之所以能在医疗器械领域占据有利位置,是因为富士胶片在80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很多独家技术,如图像诊断技术——通过拍摄影像帮助医生获得有效的诊断数据,帮助这位影像数据巨人实现了全面的华丽转身。

缓解中国公共卫生挑战

未来30年,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将会成为社会公共卫生的巨大挑战,而以富士胶片为代表的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也纷纷提出新的战略和运用先进的医疗技术来解决这一国际化的社会公共难题。

面对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医疗资源严重不均衡的情况,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医疗资源以及信息的共享与流通。太田雅弘强调,为了响应中国医改进入农村、偏远地区的需求,富士胶片针对农村地区提供了很多高性价比的产品,包括一些耗材,在这些领域进行了很多尝试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富士胶片一直紧密结合自身的特点,推进中国医疗系统信息化进程。富士胶片的医用图像信息网络系统‘SYNAPSE已发展到可以将心血管、内窥镜、超声波、病理部门等医院内各部门用到的各种检查图像整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网络管理的程度。”医疗事业部长大谷隆司介绍说。

据悉,在中国,富士胶片的产品从耗材的X光胶片,到CR,到DR医疗设备,还有医疗IT系统Synapse、便携式超声,以及内窥镜器械等等,丰富的产品线均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体系。“SYNAPSE”的用户网络可实现大医院、地区医院和社区诊所之间的医疗影像信息共享及远程医疗服务,在解决大医院患者集中、先进医疗器械未有效利用、区域诊所的医师无法高效对应重大疾患等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如今,以“SYNAPSE”和“SYNAPSE 3D”为核心的富士胶片医用图像信息网络系统正在为推进中国医疗网络信息化建设作着贡献,帮助中国不同地区间医院实现了医疗数据的分享以及医疗资源的均衡,切实在改变着中国患者看病难的问题。endprint

谈到富士胶片如何拓展中国医疗市场,太田雅弘介绍说,富士胶片集团在中国的医疗事业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是通过经销商向中国出口销售医用X光胶片,到了80年代中后期,设立了北京事务所,2001年正式成立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2005年设立富士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长期以来在逐步稳健地推动着中国事业的发展壮大。而对未来的规划,他认为,富士胶片在华投资将在影像、印刷、医疗健康、高性能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大投入,其在华总投资额已达45亿元。“富士胶片集团对医疗事业投入了相当大的资源,今后,我们会不断地致力于医疗新产品的开发,并将主力产品从X光胶片等正在逐渐缩减的医疗耗材业务向以提供解决方案为主的医疗网络、医疗器械业务转变。同时积极导入到中国市场。”

富士胶片之所以能取得长足发展并顺利转型,还取决于公司积极融入本地文化、采取本土化战略及对自主技术研发的重视。目前,富士胶片在中国共设有35处事业分支机构(包括15个生产基地)。太田雅弘说:“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地区总部,虽然承担着销售职能,但在北京、天津、深圳、苏州都设立了工厂,同时承担起统括工厂支持运营的职能。”大谷隆司补充说,公司对自主研发技术非常重视,很多产品都是本地人员自主研发,苏州的工厂已经开始生产面向国内需求的医疗设备,有98%以上的零部件都从中国本土采购。在华公司的中高层干部都有中国人,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来自日本和美国派遣经验丰富的人员来华实施培训。

任何一个优秀的企业都具有强烈的企业社会责任,富士胶片同样如此。在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内部通过成立工会组织关心员工综合成长,对外通过积极参与中国各项公益事业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大谷隆司介绍道,医疗事业部已连续6年义务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一起合作为中国基层的医师举办乳腺读片的培训班活动,该培训已列入国家级教育培训项目之一,最早邀请日本专家来华进行乳腺诊断方面的学术交流,连续8年举行以预防乳腺癌为主题的粉丝带活动。此外公司还组织员工定期参加植树治沙等公益活动。

可以说,富士胶片已经进入了“后胶片时代”,是一种全新的成长战略。

后记:如果说一个企业成功有秘诀,那么富士胶片的成功并一直强大就在于,公司把在胶卷领域培育出的独特的技术经验运用到了与照片相隔甚远的许多其他用途,可谓是一次成功的转型,且具创新,而又凭借着80年的管理经验和思维方式延续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对中国一些正在探索转型出路的企业而言,值得倾听与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太田富士胶片
No.8 胶片复兴使柯达公司产量翻两番
富士苹果价 将低于往年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富士苹果大小年树的修剪
胶片相机的维修 当胶片机出现问题了该怎么办
富士X-T100
作品一
不同波长Q开关激光治疗太田痣疗效分析及超微结构观察
太田痣的激光治疗进展
翠绿宝石激光治疗太田痣9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