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笋竹产业扶贫的“新华样本”

2014-12-12李和平

中国扶贫 2014年20期
关键词:雷竹新华产业化

李和平

新华乡位于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北部、太平湖北岸,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近7000人。因地处偏远山区、库区,交通不便,新华乡经济发展举步维艰,群众要求摆脱贫困的愿望迫切。近年来,该乡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加工营销为龙头,以开放合作为路径,建基地、重科技、增投入、强服务,笋竹产业得以发展壮大,创造了产业化脱贫致富的特色经验。

2011年,黄山区将新华乡作为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并将笋竹产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三年来共投入产业扶贫专项资金129.7万元。该乡现有雷竹9000亩,示范基地5个,笋加工企业11家,盐笋、笋干产品主要销往江浙沪。2014年全乡竹笋产量近500万斤,按最高收购价2.7元/斤计算,产值超过1200万元,收入1万元以上的农户有500余户,收入最多的达10余万元,全乡农民出售鲜笋人均收入2000元,经济效益远高于种植水稻。

目前,笋竹已成为“三丰”地区特色主导产业。雷竹常年保持绿色,在荒山荒坡、山塝田以及农民房前屋后的空地栽植雷竹,不仅能提高森林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形成防火隔离带,同时也为太平湖沿岸、322省道沿线绿色质量提升和美好乡村建设助力添彩。

新华乡通过产业化扶贫开发成为声名鹊起的“笋竹之乡”,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该乡走的是因地制宜、生态经济与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能人引领、开放式、产业化发展之路,是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管理、人才、信息配套集约发展之路。

第一,政策引导,培育笋竹资源。2002-2003年,新华乡政府抢抓“退耕还林”政策机遇,调优林种结构,引导农民营造雷竹林5600亩,为笋竹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07年以来,乡政府因势利导,实施“万亩雷竹”生产加工计划和“笋竹富民”工程,引导农民流转林地、坡耕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实行产业化规模经营,同时落实专项扶贫、农发项目、退耕还林补助和涉农资金倾斜整合等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乡掀起了雷竹基地造林和抚育新高潮,笋竹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第二,技术服务,提高经济效益。举办“阳光工程”等专业技术培训班,邀请德国专家现场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技术培训,安排大户技术示范,推广雷竹栽植、垦复、施肥、灌溉、钩梢等实用技术。组建董家湾村、大保村和“三绿宜”笋竹专业合作社,笋农在管竹、育笋方面的技术沟通不断增进,竹林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笋竹基地亩产由6年前的不足200斤提高到近500斤。

第三,建设基地,发挥示范效应。通过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在新品种和抚育新技术上示范,在产量、质量和效益上示范,以点带面,带动全乡笋竹产业快速发展。现已培育高产优质高效雷竹示范基地5个,面积1100亩,其中整合投入100万元建成的500亩新昌笋竹基地成功争创省级笋竹科技示范园。几年来,基地共带动农户新栽植雷竹近3000亩,带动农户采用钩梢技术进行雷竹林抚育近4000亩。

第四,扶持龙头,带动产业发展。新华乡引进浙江客商投入资金100万元,与本乡能人联合创办了集鲜笋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三兄弟”笋业有限公司。引进福建客商落户董家湾村杨冲村民组,投资400万元成立了专业从事雷竹笋收购、加工、销售的现代化企业“瑞华”笋业有限公司。董家湾村党总支书记陶方开、笋竹大户王富勤和浙江客商合资创办了“节节高”笋业公司,该企业引进外地客商,流转50亩水田种植豇豆和雪里蕻,利用竹笋生产淡季闲置的厂房和设备,加工山野菜、脱水蔬菜、霉干菜和粉丝。

第五,外出取经,谋求合作共赢。新华乡政府组织雷竹大户、加工业主多批次赴“雷竹之乡”浙江临安学习借鉴先进种植技术、成功运作模式和科学管理经验,并派员到临安笋竹第一大镇太湖源镇挂职,两地结为友好乡镇。今年,70亩雷竹共建林在新华乡落地生根,太湖源镇在种苗、栽培技术、销售渠道等方面,实行镇对乡、村对村帮扶,派来顶级笋竹专家专题授课。通过引进早出覆盖和晚出高节品种,将使笋期由一个月延长到半年,以满足常年不同层次加工的需要。

基于笋竹产业扶贫的实践经验,新华乡总结了三点体会:

首先,政府主导是前提。从 2002年退耕还林到2006年的起步阶段,新华乡政府及时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笋竹资源,使竹笋产量迅速增长。此后,在注重量的扩张的同时,更注重在质上提升,千方百计引进扶持龙头企业,帮助其解决用地、用电等实际问题。同时,大力培育示范基地,改善基础设施状况,仅新昌省级笋竹科技示范园基地道路等基础设施就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同时还对示范基地内的竹农予以补助。

其次,农民主体是根本。发展产业的主体是农民,政府意志要与农民意愿高度统一,接天应地,拧成一股绳。要着力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以输血促造血,启用领军人物、乡土人才,发展草根民营经济和能人经济。

最后,产业化发展是关键。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产加销一条龙”产业化经营模式,是笋竹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新华乡培育基地和大户,扶持龙头企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招商引资,强调产销对接,正是在“统分结合”和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方面的有益探索。通过与浙江笋竹产业王牌产地缔结友好,开展种苗、技术、培训、市场全方位合作,又使新华笋竹产业化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下一阶段,针对鲜笋产出效益总体不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低等问题,新华乡预计通过强化基地建设、丰厚笋竹资源,推进管理创新、实行集约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拓展产业功能、催生新型业态等措施,着力做大做强笋竹产业。黄山区则将笋竹产业作为绿色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竹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制定专项发展规划,完善基地标准化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引导、扶持、激励政策,引进培育规模化、精加工、流水线、高附加值型笋竹加工企业。在推广新华乡笋竹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走“实(实诚地道)、精(精细精致精湛精美)、活(激活盘活)、高(高品质高技术高水平高附加值)、特(特色栽培加工特色商业模式特色品牌)”的路子,着力构建笋竹业、茶业双峰对峙的现代特色农业新格局。endprint

猜你喜欢

雷竹新华产业化
踔厉奋进续写新华章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5 个观赏雷竹变型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德兴市引种雷竹的气候可行性分析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雷竹10个种源 (类型)引种试验初报
乱发脾气的小熊
系统产业化之路
江西省弋阳县雷竹产业可持续发展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