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次远行
2014-12-12杨柳岸
杨柳岸
范怀智的短篇小说《梅尔森圣典》是一篇关于远行的人生寓言。如果说这篇小说有一个中心场景,那就是,一个垂暮老人静坐于窗前,听着窗外的雨声,在“品味着年老的寂静,回想着似曾遥远却又历历在目的往事。”小说没有写明国别、年代。这位老人梅尔森,他曾是一个富豪?一个传教士?身份也不是很明朗。总之,他原先所居住的那个城市是一个 “有着成万户人家”的繁华都市,他在这个“大城之郊”有着“历久且新的院落”。他厌倦了尘世,“多年以来他只想离开那座浩大的城,远遁到一处无恶的僻静的角落里去。许多年都未能实现,只是女儿梅娜的升天,倒是激发了他隐藏在心胸里已枯萎、凋谢的情愫。”
六年前女儿的升天事件,对梅尔森来说,似乎是一次神秘的生命启示,他决定抛弃尘世中的那个家去远行,只带了一个仆人,用了近四年时间“行经过数十个国度”, 当最后一匹马累死之后,他们两个老人不得不“停住于并非他理想中的城”,在一个陌生小城里租屋而居,相依为命了两年。这个陌生的小城就是他们的生命终点。如此,路上四年,后又困居两年,而所谓圣典,就是一个老人六年来自己的生命感悟。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演绎和象征整个人世间从地狱到天堂的艰辛历程。
小说情节充满了神秘的象征意味,庄严肃穆。小说开头与结尾都写了阴冷的雨,所以,阴冷、空灵、神秘的氛围贯穿始终。而小说的语言,也多象征意味,或多义而模糊,或如神灵的预言一样带有宿命感,格言警句和宗教圣言般的句子,如散珠一样洒在整篇小说的语言中。如果读者对这篇小说的理解有较大的歧义,是很正常的。小说中所写到的,梅尔森刚离开家决定永不再回来时,“因为他要远行,或比远行还要更远。他的确还没有想到他的终点在何处,他只知起点在此处。”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状态吗?
梅尔森追求灵魂的高洁,却又难以摆脱沉重的肉身。小说并没有一味地去写灵魂的高蹈,而是不放弃从平凡琐碎的生活细节去表现主题。小说中写到那六匹马相继离去,两个老人困居于异域陌生小城时,表面上他们的生活难以为继。事实上,两个老人都有着对方不知道的金币和银币。梅耶在旅行途中欺骗主人,自己私藏了一袋银币,他把银币发出的声音说成是风吹他骨头的声音。关于这一点,主人梅尔森可能知晓其中奥秘,只是他不想说破,他能容忍别人之过。他的圣典可能也还有这么一句:“陈善不能过高,应让人能从之。”而他自己,也并不是粪土金钱,不食人间烟火。小说中有一个细节,他“依赖他母亲和他父亲给他隐藏在衣服纽扣里的金币生活。”
“就这样他又把自己的年老往前推进了两年。”这两年中,小城经历了一场瘟疫,他们主仆二人得以幸存下来。但寿命的大限却是难以避免,当仆人梅耶感受到自己将走到生命终点时,他将私藏的一袋鼓鼓囊囊的银币放到主人梅尔森的面前,真诚地作了忏悔。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主人梅尔森死后,或者他离开他后,他也作一回主人。可是他却要先死了。梅耶代表着的是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他们没有大恶,也没有大善。而像他的主人梅尔森,平素以“义士”的言行来要求自己,他能放弃繁华的尘世生活而追求一种没有恶的生活,他不忍心把那匹累死的马卖给食肉者而埋葬了它,他能原谅仆人梅耶的不忠,在他不能去尽一个仆人之责时,他愿意为其做一回仆人。可以说,梅尔森是一个愿意放弃世俗的富贵生活而甘愿去做一个清贫而高洁的“义士”的人。
在小说结尾,仆人梅耶已经走完自己的生命之旅。没有了仆人,梅尔森也无法成为主人。其实,这篇小说就是写了两位老人生命最后时光的景象,写了他们死亡前的最后忏悔,写了他们对生命的祈祷和祷告。死亡也许是最终极的一次远行。死亡是他们的圣典。对生死有过深度参悟的作家史铁生说:“死亡是人生中必然会降临的一个节日,怎么耽搁都不会错过。”而在我们缺乏宗教传统的中国文化里,往往讳言死亡等神秘世界,如孔子所说“不知生焉知死”,这难免有回避心态。而在西方哲学里,就有对死亡的学习。这是对死亡的一种积极态度。对死亡的尊重而直面视之,或许能使我们更珍惜生命。所以本质上来说,死亡,是人生最隆重的圣典。而这篇小说就是一个象征体,就是对生命与死亡的一个隐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