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衔接:从联系整套教科书入手

2014-12-12陈志军顾凤娟

关键词:联系衔接

陈志军 顾凤娟

摘要:学生学习语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科书的编写同样具有整体性。从联系整套教科书入手,注意不同学段之间的联系和衔接,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现在所学内容的地位和意义,从而让“教”更贴近学生的“学”。

关键词:整套教科书;联系;衔接;已有知识经验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99-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同时注意不同学段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一项修订是在“实验稿”的基础上增加了“同时注意不同学段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怎样注意不同学段之间的联系和衔接?目标方面固然要关注各阶段目标之间的梯度,循序渐进,内容方面则要注意各学段教学内容的联系,整体把握。

本文以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以下简称“苏教版教科书”)为例,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诗文积累、课文内容等方面谈一谈具体的策略。

一、良好学习习惯须巩固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一个学期也不够,我们应该着眼于孩子的一生,着力于孩子小学阶段的全过程。

苏教版教科书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每一册课本的开头都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习惯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各册教材在学习习惯方面提出的主题,与前后各册提出的其他习惯是一个整体,强调这方面的习惯,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其他习惯的要求。”

“整个小学阶段,学生要掌握哪些习惯?”很多老师回答不上来。一些中高年级的老师,只注意到本学段甚至本学期提出的习惯,致使很多“还未真正形成习惯”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化。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正是因此而陷入恶性循环的漩涡之中不能自拔——他们想努力却不清楚努力的方向。

由此可见,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有必要清楚地知道,更有必要让孩子们认真地做到:(1)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2)爱惜学习用品;(3)专心倾听;(4)认真写字;(5)勤于朗读背诵……

面对那些刚接手的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教师也有必要让他们建立这样的信念:学习语文不难,学好语文只要从养成第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做起!

二、基本学习方法常运用

方法的运用,关键在一个“常”字。三年级之后,教师应当继续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练习,让学生逐步领悟到这种理解语句意思的基本方法。如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中“兴冲冲”一词的理解,教师如果直接问“兴冲冲”的意思,学生只会哑口无言,至多憋出个苍白的“兴致很高”。倘若教师引导学生:“你觉得一个人什么时候才会‘兴冲冲,从哪里看出竺爷爷‘兴冲冲?”学生找到“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快步”,想象一下一位年迈的老人家急匆匆的样子,再通过朗读把这样激动、兴致勃勃的心情表现出来,才可以说真正透彻地理解了这个词语。

三、诗文积累常忆能常新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其中包括70首古诗。由于应试教育的干扰,试卷中的背诵课文大都是考本学期的,因此时下的教学中,老师们普遍忽视温习之前所学。学生往往背了新的,忘了旧的,回生现象严重,不少学生背诵以往的课文丢三落四,经常“卡壳”。

古人有云,“温故而知新”。教师熟悉学生曾背诵过的诗文,经常领着学生温故重背,可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能使这些课文成为学生一生的收藏。又因为此时的立足点已高于当初,学生更能在温习的过程中领悟、消化、迁移。以前一知半解的现在豁然开朗,当时勉强记下来的现在心领神会、融会贯通,学到的语言真正融入血肉,成为他的精神财富。

另外,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回忆相关内容的诗文,可以“举三反一”;背诵相关名言警句,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四、联系已学内容出真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换句话说,我们就是要在抓住语言文字这个载体的同时,让学生用心去发现“此”与“彼”,“表”与“里”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故”知“新”。

在钻研一篇课文之时,我们不妨想想:这篇课文与学生以前所学习过的内容有联系吗?在学生头脑中能找到相匹配的“相似块”吗?这篇课文的学习又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一个什么样的基础呢?

如苏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的课文《人类的“老师”》,讲的是自然界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好“老师”。教学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之前的课文,说说得到的启示,比如一年级下册的《鲁班和橹板》讲的是鲁班观察到鸭子用脚蹼往身后拨水发明了橹板的事,鸭子就可以说是人类的老师。学习五上的课文《夜晚的实验》,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经过蒙眼睛、塞鼻孔、涂全身及堵耳朵四次实验,揭开了蝙蝠是依靠听觉来飞行的秘密,人们由此发现了超声波。讲授这一课时,又可以把《人类的“老师”》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

猜你喜欢

联系衔接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爱的符号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关于出口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衔接
职业院校开展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