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视角下的英语后续课程建设

2014-12-12曾一轩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口译话语模态

曾一轩 袁 欣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多模态视角下的英语后续课程建设

曾一轩 袁 欣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后续课程建设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热点方向。本文探讨多模态理论应用于后续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并从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几方面阐述如何实现后续课程的多模态化。最后以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口译后续课程为例,试图构建一个适合后续课程教学的多模态语境。

多模态 后续课程 教学方法

一、引言

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基于应试教育的基本读写能力培养已不能满足英语水平日益增高的本科生的要求。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各高校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1]为满足英语水平和技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而开设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和语言技能,保证其大学四年不间断的英语习得过程。

按照上述教学要求,笔者所在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2012年开始针对已完成英语基础教育且通过大学英语六级的学生开设了包括口译、高级听说、英国文化概况、商务英语、媒体阅读、报刊选读、职场英语、考研英语等在内的后续课程。

地质导向随钻测量是在钻井的同时利用传感器探测井下信息并实时传到地面的技术。根据需求可分为随钻测量(MWD)、随钻测井(LWD)等,其中MWD一般仅测量井斜、方位和工具面角等工程参数;LWD主要提供地层参数,基本的需要配备伽马和电阻率仪器。

在开设的后续课程中,笔者担任了三学期的口译教学任务,以此为例,探讨多模态在后续课程建设中的必要性。

二、多模态话语理论

20世纪 90年代西方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突破了以往话语分析以语言系统或语义结构为研究对象的局限性,加入了图像、声音、色彩等其他意义表现形式。它指的是运用人体多种感官功能,如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

V Theory of toothpaste raw material (To be continued) 2 58

模态即实现话语交际的资源符号,它可以通过一种或者几种媒介来实现。多模态交际就是通过如语言、颜色、声音、表情、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来进行交际的现象。

国内相关研究还不如国外充分。李占子[5]、胡壮麟[6]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了多模态话语理论。朱永生[7]从多模态话语的产生、定义、性质及其表现的内容和意义等方面论述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张德禄[8]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建立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框架,包括文化层面、语境层面、意义层面、形式层面、媒体层面,并探讨了各个模态之间的关系。

三、后续课程的多模态潜势

多模态教学强调把各种符号模态引入教学过程,其他模态配合主模态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有效地完成教学过程。后续课程的课堂设置应该打破传统英语教学以教师单纯讲述为主的单一模态形式,加入更多元素。例如在文化概况、报刊阅读等课程中,使用图片、手势、视频、实物等多种符号模态刺激,可以更好地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刺激多方面联想。比起单一的语言输入,多模态课堂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一)多模态化的课堂设置

该领域的国外研究起步较早。Stein[2]提出多模态教学法,认为课堂上所有的交流活动都是多模态的。Kress,G.&van Leeuwen,T.[3]研究了模态与媒体的关系,认为多模态话语是一种融合了多种交流模态来传递信息的话语。Royce,T.[4]研究了符号处于多模态话语系统中的互补关系、多模态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的协同性。

地面调温冷暖两联供系统对传统两联供系统做了改进,使得地暖不但可以冬季用来采暖,夏季也可以与风机盘管协同工作,并承担以地暖制冷为主、风机盘管制冷为辅。由于制冷工况是以风机盘管为辅助,这样风机盘管配置可以很小而且只需要低速运行即可。这样改进后,不但解决了冬季采暖的舒适度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夏季空调噪音、吹风感、温差波动大的问题,让使用者彻底告别空调病。

后续课程的设置不但体现英语的工具性,还体现了其专业性和人文性,因此不但意味着教学内容及目的的改革,也意味着教学模式的改革,跳出传统语言知识训练的禁锢,更多地将语言置于实际环境中,重视成功实现目标情景交际的学习技能问题。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关注“除语言形式之外的非语言特征在技能培养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9]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单模态向多模态转化。

(二)多模态化的教学资源

多模态化的后续课程更多地强调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掌握语言的运用,重视成功实现目标情景交际的学习技能问题。因此教学资源应配合这一目标。仅仅使用教材教学无法脱离传统的以语言为本的教学原则。应利用网络、图书馆等积累更多的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在内的教学资源;制作图文并茂的ppt课件,配合多模态的调用,给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环绕的教学情境。

此外,口译是不同语言国家进行沟通和商业政治往来的桥梁,文化交流的多元化也使得真实交际语境中会产生各种英语变体,如带母语口音的英语。课堂使用的标准教材的语料基本是标准的美式或英式英语,不能达到真实语境中的应用。因此,笔者在课堂上引入带各种口音的视频音频加以补充,以期营造多模态口译训练模式。

此外,多媒体平台搭配课堂教学资源,可以优化教学效果。如笔者所在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就采用了“畅言互动英语学习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话语资料库、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等信息,为其虚拟再现交际语境的真实场景,补充了课堂教学内容。以本校商务英语、职场英语等为例,除了课堂上教材、ppt课件、投影、板书等视觉模态,相关音频的听觉模态,教师手势、动作、表情、音调等非语言模态,还布置了学生课下通过多媒体计算机配合完成课堂上各项教学任务的巩固,如人机互动模拟商务会话的场景及不同场合的职业英语演练等。多元化、个性化、多模态的学习资源强化了学生课堂记忆效果,增加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多模态化的教学评价

“啊烦人啊?”玉墨用地道的市井南京话说,“再哭你娘老子也听不见,日本人倒听见了,你们几个,”她指指红菱等,“话多。”

2.2 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出生体质量、喂养方式、消化功能、辅食添加时间、妊娠期贫血情况、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家庭饮食习惯、铁制剂服用情况、家庭收入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1。

传统的语言教学多采用试卷的形式,根据学生笔试的成绩来对其进行评定。这样的评估方法过于关注书面分数和语言记忆点,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材,死记硬背知识点,不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学习者的习得和应用水平,也不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多模态为后续课程评估提供了多元的形式,如学生自评、课堂展示、小组互评等,更全面地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促进学习者更全面的发展。

如本校高级听说课程,除期中、期末对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水平做集中考查之外,还要求学生用英文就特定主题做ppt展示和陈述,列入考查范围。平时课堂上不定期对外媒听力做理解测试,计入总评成绩。又如高级写作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建立的班级博客上提交作文并进行同伴间互评,还要求学生利用“批改网”的网络作文评价系统进行作文自评、修改、完善等习得和评价。

四、多模态教学的语境建构——以口译教学为例

根据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10]情景语境包含:话语范围(field),即题材和内容;话语基调(tenor),即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话语方式(mode),即语言在情景中的作用三个变项。课堂教学作为一种语类,语域的三要素在教学情境下分别投射为课堂教学内容、师生关系及课堂模态调用三个方面。

教学内容的多模态是口译教学多模态化的关键。市面上口译教材的选择性很大,鉴于口译是一门理论性较弱、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材的选择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视觉模态性,还必须包括大量的听觉模态和其他感官模态性。

(一)课堂教学内容

针对后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笔者以任教的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课为例,运用多模态分析的思路和具体方法,按照Halliday的语境理论构架来阐述如何在后续课程中构建多模态语境。

笔者选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中/高级口译教程》,配有光盘音频资料。笔者将教材内容打破单元结构,分成包括礼仪口译、概况口译、文化介绍等十个专题按模块进行教学,内容覆盖政治、经济、旅游、艺术、时政、中国特色等领域。介绍口译理论技巧之外,分模块进行口译教学更易于学生习得记忆场景词汇。

同时,网络工具的引入宜营造出多模态的口译训练环境,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能力。笔者按照教材改编的十个专题,分别在网络上选取对应的真实口译语料,让学生模拟实践口译现场。口译材料力求多元化,包括商务谈判、记者招待会、演讲、陪同、奥斯卡获奖现场、优秀影视片段等。

虽方案一和方案三均属于“优”,但由于方案一和方案三最大的灰色聚类系数相比其余灰色聚类系数优势均不明显,难以直接判定其优先顺序。一方面方案三的最大灰色聚类系数σ31与σ34十分接近,表明方案三隶属于“差”的可能性也较大,其推行过程会有较大阻碍;另一方面方案一的最大灰色聚类系数σ11与σ12也十分接近,表明方案一所属灰类介于“优”和“良”之间,其推行过程会较为顺利。由此可得,方案一优于方案三。

(二)师生关系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情景下借助他人帮助而实现意义构建的过程。学生是意义构建的主动者。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和知识的导航者,而不是知识的传输与灌输者。单个模态的教学模式容易使信息接收者失去兴趣,教师和学生之间多模态的互动关系可以使课堂交际取得最有效效果。

①不同年龄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水平具有差异性。其中年龄>50岁的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程度高于其他年龄医护工作者,≤30岁的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程度最低,随着年龄增加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程度提高。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多媒体为手段”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应该把更多的话语权移交给学生,弱化自己在课堂的权威。同时口译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训练学生的口译基本技能,常常需要师生互动来完成任务。角色扮演合作是很常见的训练模式。教师扮演发言人的角色,他的话语强度、语音语调、说话节奏、肢体动作等都对学生产生影响。在此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强化自己的权威给学生适当的紧迫感,营造口译现场的气氛;另一方面应适度鼓励,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此外,笔者将学生分组分配任务,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竞争。小组间的资源共享、分工合作以及同伴间的压力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口译的积极性和互相学习的能力。

师生互动不仅限于课堂,课后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等媒介和学生分享教学资源、布置的翻译任务等,进一步和学生进行课下互动。课上和课下持续的互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模态认知,使口译理论知识的习得不断得到强化和锻炼,更有效地促进口译教学。

(三)多模态调用

口译是一项综合的语言操作活动,对双语“视”、“听”、“说”、“写”技能,综合表达能力,文化积淀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口译的完成需要调动学生耳、眼、口、脑等感官活动。首先要借助听觉感官来捕捉语言符号,因此来源语的听力能力是口译成功的根本。口译的课堂教学也以听觉模态为主,它包括教师讲解的话语,多媒体课件,播放的对话、音频、现场录音,练习时教师的源语言,学生翻译的目标语言等。教师口语表达能力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老师在语音、语调、语速、节奏、重读、词汇把握等方面都要尽量正确、精准。

单用听觉来获取信息的模态方式比较单调,教师可以结合视觉模态、书面模态等配合、强化听觉模态。比如可以用口译现场的视频语料代替教材的音频资料。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在观看视频时可以“通过耳朵来选择词语,眼睛来选择心理图像,对所听到的语音进行解码后变成言语模型,对视觉观察到的心理图像进行组合变成模型图像”。[11]在听的过程中,笔者同时参与学生用笔记符号将信息记录下来的这一过程,和学生同步在黑板上完成速记演示,连续调动学生的听觉模态、视觉模态、书面模态,使其更好地掌握口译技能、了解口译过程。

当然,模态的调用并非越多越好,选择的过程中要考虑模态的有效性和适配度。比如在对某一专题篇章进行口译练习之前,教师通过ppt调用视觉模态演示重点词汇和背景资料,可以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听觉模态中更有效地吸收信息。但是如果介绍过量词汇,资料冗余,也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注意力分散,不利于随后的口译训练。因此在口译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各模态之间的有效调用和协调度,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语

多模态话语理论结合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弥补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不足,符合后续课程的建设和要求。合理运用多模态,会使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增强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根据具体教学情境选择恰当的模态,提高对各种模态符号的自觉使用,更好协调各模态之间的关系,还有待更多的实证性研究来进一步阐述和证实。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5.

[2]Stein P.Rethinking Resources:Multimodal Pedagogies in the ESL Classroom[J].TESOLQuarterly,2000(2):333-336.

[3]Kress G.&T van Leeuwen.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ls and Media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London:Arnold,2001:1-5.

[4]Royce,T.Multimodality in the TESOL classroom:Exploring visual-verbal synergy[J].TESOL QUARTERLY,2002,36(2): 191-205.

[5]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 (5):1-8.

[6]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7]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8]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 2009(1):24-30.

[9]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55-56.

[10]Halliday,M.A.K.&Hason,R.Language,Context and Text:A Social Semiotic Perspective[M].Geelong,Vic.:Deakin Unive rsity Press,1985.

[11]龙宇飞,赵璞.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元认知策略与多模态交互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9(7):58-62.

猜你喜欢

口译话语模态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