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长大的小红帽
——谈影片《血红帽》

2014-12-12◎路

参花(下) 2014年7期
关键词:莱利红帽格林童话

◎路 杨

21世纪长大的小红帽
——谈影片《血红帽》

◎路 杨

通过在熟知童话故事中寻找成人影子的电影《血红帽》,分析在童话世界里长大的小红帽,以及改编童话、复原童话的情节结构,进一步了解儿童文学所展现的女性形象,以及人性的复杂。

《小红帽》 女性形象 人性复杂

提到小红帽,我们可能都会想起十九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格林兄弟所作的经典故事《小红帽》。不过,这个童话在最初并没有这么纯真童趣。原版的《小红帽》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腥、欺骗和爱情的故事。它远没有改编之后的《小红帽》知名。追溯到1697年,佩罗《附道德训诫的古代故事》中的《小红帽》紧系着17世纪法国宫廷、社会发生的事情及上流社会的性爱政治。这个小红帽的最初版本中带有潜藏的性教育的意味,它被用于警告女性杂交的危险,女性要保持贞洁。而如今的电影《血红帽》则是用血来讲述红色的斗篷,不听妈妈话的小女孩长大成为村里待嫁的姑娘,而狼人则席卷了整个村落,破坏着本该属于童话的安静祥和。

影片《小红帽》对童话的拼贴丝丝入扣,精确到小红帽与狼外婆躺在床上对话的台词,甚至还出现了三只小猪的童话元素。但它所反映的当下的思想价值却是远远区别于儿童文学本身。

一、情节结构差异

经典的童话故事《小红帽》,虽然我们在不同的时候会听到不同的版本, 但是诸如大灰狼、小红帽、红色斗篷、谎言、恐惧等等是其中亘古不变的元素。

在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中人物分别是小红帽、外婆、母亲、狼、猎人(樵夫),却缺少父亲这一角色。在传统的社会中,父亲是通俗家庭的主体。但童话故事中家庭的主体是由女性构成,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弱者”的家庭。暗示着女性只有通过男性帮助方能脱离危险并获得生存。我们细究一下,在这则童话故事刚开始,饿狼遇到小红帽时,为什么没有在获知外婆住址后直接吞下小红帽再去吞噬外婆?一个6~12岁女孩可以帮助母亲独自穿越森林去给外婆送食物,却分不清狼是会吃人的动物,并认不清人类和狼的区别么?假设猎人将小红帽和外婆从狼的肚子里救出来是可实现的,那么为什么不直接杀死狼,而是要往其肚子里塞石头,多此一举呢?仅仅通过简单的阅读,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从改版童话后的电影《血红帽》中或许会得到一丝线索。

一个霸气外漏的小红帽,画上鲜红的唇,披上艳红的连帽披肩,穿梭在布满荆棘的森林中,气氛诡异,杀机四伏。小红帽迷恋樵夫,却无奈要嫁给铁匠之子,纠缠在两人之间,这样的故事和童话一点也沾不上边。而当年那个善良淳朴的外婆,也变成了一个有故事的神秘婆婆。其实在中世纪流传的版本中,小红帽葬身于狼人的爪下。电影有意还原这个背后忽略的部分,在影片中加入了狼人的因素,并附加小红帽的三角恋,于是,爱情、狼人、秘密,变成了影片的重要元素。

通过俄罗斯民俗学者波洛普所认定的三十一个功能[1],来对比格林童话与《血红帽》这部影片的情节结构差异。

1.禁止:小红帽被警告不要离开大路;瓦莱利被警告不准进入森林,有狼人威胁。

2.违背禁令:小红帽离开正路去摘花,并与野狼交谈;瓦莱利幼年与彼得在森林射杀野兔,并在之后去森林看外婆。

3.欺骗:野狼假扮小红帽进外婆家;瓦莱利母亲的婚外情并生下大女儿。

4.恶行:野狼吞吃外婆;狼人吃掉瓦莱利的姐姐、伙伴、外婆,所罗门神父自私自利,牺牲他人。

5.匮乏:狼人缺少自由和食物,并要求带走瓦莱利去城市生活。

6.仲裁:所罗门神父为捕获狼人将瓦莱利囚禁,已达到吸引狼人前来的目的。

7.阻挠:樵夫彼得和铁匠合计救出瓦莱利,并获得村中其他伙伴的帮助。

8.挣扎:瓦莱利用银指甲杀死狼人父亲

9.烙印:彼得被狼人所咬,成为狼人。

10.前移到另一个国度:彼得成为狼人离开村庄,瓦莱利最终离开村落,在森林中外婆的小屋住下。

在这种对比中,不难发现影片《血红帽》与格林童话版的《小红帽》有着较大的时代差异,《血红帽》将隐藏在童话故事背后的主人公年龄扩大至成年,从而塑造了一个属于成人社会的小红帽,以揭示童话故事中如出一辙的经历所归属的成人群。

二、长大的小红帽

格林童话中小红帽的故事是这样的:小红帽被守在外婆家的大灰狼吃掉,并且大灰狼先一步吃了小红帽的外婆,幸亏一个猎人(樵夫)经过,剖开了大灰狼的肚子救出小红帽和外婆。这个故事教育我们不可以擅自离开人群,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而小红帽也用来比喻善良,易于听信陌生人的孩子。它所传达的也是当时对女性的标准:在最初的童话版本的背景下,少女要走出家门参加社交活动,身旁必须陪同一位上年纪的已婚妇女以确保少女的自身安全,并要听从家庭长辈的话,不得违反。像通常童话故事一样,女性都是单纯善良的,而且对任何人都会信任有加,而这一设定往往将女性的单纯善良转化为“无知”。大灰狼问外婆家的情况,小红帽信任地回答,缺少对陌生人必要的防范。而当大灰狼假扮成外婆时,小红帽也不假思索地相信,却也逃不出被吃掉的命运。

接着就是小红帽身上所表现出的被迫性需要。她听从母亲安排而去见外婆;听从狼的建议采摘野花。尤其是在格林童话中所描写的:“她感到奇怪,奶奶的房门怎么大开?走进房间,她立刻觉得异样,心想,上帝啊,今天我怎么这么害怕,平常我来奶奶家不总是高高兴兴的嘛!”[2]虽然害怕,但还是听从狼外婆的话靠近床边。由此,小红帽就屈从于他人的安排,最终只能靠猎人拯救,这是一种缺乏独立人格的表现。这种女性形象其实是当时父权社会价值观的体现,正义、勇敢的英雄往往是男性担当。女子总是依附着男子,扮演弱势的受害者。传统童话灌输的大部分结局: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现实却是残酷的,王子不会选择“豌豆公主”式矫揉造作的少女。大量的少女被童话中的情节所感动,却没有发现拥有王子的“弱女子”其实往往是贵族,对于活在现实中的普通女性读者来说,应该首先将自己变成“贵族”,而不是在等待中变成“剩女”。

三、人性黑暗的揭示

童话总是甜美并带有欺骗性。5 岁时读《小红帽》,你或许在害怕中隐隐期许美好结局;10 岁时读,你可能就会产生疑虑——狼在遇到小红帽时,为什么不一口吞掉她?猎人在救出小红帽和外婆后,为什么不直接杀死狼?当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开始质疑曾经给自己带来近乎信仰的童话。

在我们的成长中童话常常带有教育色彩,因童话本身所极力推崇的价值观往往是确定性的。它只做最为简单的道德性评判,是非善恶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它所采取的叙述方式也多为第三人称——冷静、强势且封闭。在格林童话版的《小红帽》中,采取了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者以“她”来指代故事中的人物“小红帽”,知晓她外在的一言一行(例如“小红帽”与“狼外婆”的对话)以及内心的所思所感(例如“小红帽”进入外婆家时内心的独白)。并且会以“上帝”的眼光在字里行间对故事中的角色予以评价,比如“小红帽不知道狼是坏家伙,所以不怕它”,对于狼的属性给予了最直接的评价。而小朋友们在接受这种绝对型童话读物时所受的感情引导也是相对一致的,对好心人得到幸福而快乐,对坏心人作恶受到惩罚而幸灾乐祸。正确的价值观和善恶判断从来都不是绝对的,这是因为人性本身包含着复杂性。

小红帽的故事,原本也充满了很多悬疑惊悚的元素,住在森林另一边的外婆家,狼吃掉外婆,猎人用剪刀剖开狼的肚子。回想整个故事,的确充满着很多恐惧。

影片《血红帽》中,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就连之前作为童话主人公善良单纯的小红帽,内心深处都包含着残忍暴力的部分。小红帽小时候跟彼得一起杀小白兔的那场戏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这场戏更重要的是表现人性中恶的一面。人的本性在小时候表现最直接,随着年龄增长受到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可能本性恶的方面会被掩盖,但是并不会完全消逝。

[1]格林兄弟:《格林童话全集》杨武能 译,江苏译林出版社 , 1993

[2]凯瑟琳 • 奥兰斯汀 :《百变小红帽——一则童话三百年的演变》 , 三联书店出版社

[3]裴锦文:《还原童话本身的成人世界》,《电影评介》 ,2011年第17期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

(责任编辑 冯雪峰)

猜你喜欢

莱利红帽格林童话
两只猎豹
青松、红帽与圣诞老人
译介铸经典,瑰宝恒流传——《世界各地的格林童话:格林童话国际接受的动态流变》述评
青蛙王子
“过期”的《格林童话》
Rackspace荣获2017红帽年度创新者奖
“过期”的《格林童话》
红帽推出集敏捷和稳定为一身的红帽软件合集1.1
谎话总动员
兔兔自杀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