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尔德童话中的道德说教:其艺术主张和艺术创作间的悖论

2014-12-12李牧云

参花(下) 2014年7期
关键词:王尔德维多利亚悖论

◎李牧云

王尔德童话中的道德说教:其艺术主张和艺术创作间的悖论

◎李牧云

王尔德作为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一直倡导“为艺术而艺术”,认为艺术创作与道德说教无关,但我们仍然能从他的童话作品中寻找到道德说教的痕迹。他的艺术主张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矛盾显而易见。这种悖论的根源有两方面,分别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背景和其艺术主张中本身的瑕疵。

王尔德 童话 艺术主张 艺术创作

一、简介

1.王尔德

王尔德是杰出的爱尔兰裔剧作家、小说家、评论家、诗人。他的作品以其措辞的巧妙、幽默和精准而著称。他是19世纪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和代表人物,一直不懈地倡导“为艺术而艺术”。

2.王尔德创作的童话

王尔德一生共创作了9部童话,作为其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童话是王尔德唯美主义思想的一个很好的载体。王尔德的童话具有独特的风格,即唯美、诗意、忧郁。其中有许多抽象的意向和表达仅能够被成人读者理解,并且仅存于现实之中。其目标读者不仅仅是儿童,也有成年人。

3.王尔德的艺术主张——唯美主义

王尔德在艺术创作中继承和发展了唯美主义的观点,他不懈地在文学创作中追求美感,提倡大量使用各种意象,使这些意象同文学的语言,色彩,以及音韵对应起来。在文学理论上,他认为唯美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是艺术和道德说教应该被分开。他认为,“人类的道德构成了艺术家艺术创作的主题,但利用艺术进行道德说教显然是在完美地利用并不完美的媒介”。

二、王尔德童话中的道德说教——以《快乐王子》为例

1.《快乐王子》 梗概

快乐王子是一座王子的金色雕塑。当他俯视整座城市的时候,发现城市的子民正在煎熬中度日。有一只燕子因为和芦苇嬉戏在迁徙埃及的途中掉了队,它决定帮助王子将子民从苦海中解救出来。他第一个帮助的人是一个生病的男孩,他让燕子把自己宝剑上的红宝石送给男孩。王子又把用蓝宝石制成的一只眼睛送给了一位穷困潦倒的剧作家,另一只眼睛给了一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因为小女孩不小心把火柴都掉进了水沟里。燕子深受感动,决定留在王子身边,因为王子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燕子把自己所有的经历讲给王子听。而穷人们贫苦的生活让王子大为震惊,他让燕子把自己身上的金箔都送给穷人们。最后,燕子因为寒冷和饥饿而死亡,王子铅做的心也碎成了两半,上帝让一位天使把他们带到天堂。

2.《快乐王子》中的道德说教

虽然王尔德一直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并且认为艺术和道德说教无关,但在其作品中还是不难找到道德说教的痕迹。

从某种程度上说,《快乐王子》反映的主题是无私的奉献和自我牺牲。当快乐的王子意识到子民们生活艰辛,他便不再快乐了。他对子民的处境感到悲伤,因此在燕子的帮助下竭尽全力地帮助他的子民。最终燕子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王子也付出了除自己铅心以外的一切。文章中还有一些细节,也体现了道德说教的主题。例如,燕子在帮助了生病的男孩后,在严寒的冬天里它感受到了一丝暖意。这时王子化身为一位导师,说“那是因为你做了一件好事”。这其实就是一种道德说教,向人们灌输做好事就会得到回报的道理。

更重要的是,王子象征了两种对待维多利亚晚期社会矛盾的态度。在他活着的时候,他是一个备受呵护的年轻人形象,他对下层社会抱有的态度是无知与冷漠。然而在成为雕塑后,他立即成为了自我牺牲的烈士,为穷苦的人们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显然,上帝更加青睐后面一个王子的形象。这也是另外一种道德说教,即自我牺牲和悲悯穷人在宗教里也是受到褒扬的。

燕子和王子的关系以及燕子和芦苇的关系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然,作者想要强调前面一种关系比后一种更有意义,更加重要。在前一种关系中,燕子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为无私的王子充当助手,而后者只不过是与芦苇嬉戏玩耍,相比之下,后一种关系似乎非常浅薄无意义。

另外,这部童话以悲剧收尾,最终快乐的王子被拆除,燕子也因为饥饿和寒冷而死亡。但是他们的毁灭并不是徒劳,相反有着深刻的含义。正是这种死亡让他们获得了一种自我实现,他们获得了上帝的认可,获得了褒扬。

总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可以通过爱和慈善战胜所有社会的阴暗面,全篇不断地赞颂爱与慈善。

三、分析艺术主张和艺术创作间的悖论及其原因

1.王尔德艺术主张和艺术创作间的悖论

王尔德认为唯美主义的核心就是艺术和道德说教应该被分开。尽管他一直坚持这个观点,但显然他的童话作品中的人物不可能完全与社会隔绝。不仅仅是在《快乐王子》中,在其他作品中也充满着关于道德的思考。例如,在《星孩》中,他写道:如果没有爱和善良,美丽的外表最终会消失。另外,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童话作品中的每个人物最后都会饱受痛苦和折磨而死去,但他们都会获得灵魂的净化,并且达到真善美。

王尔德想要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与社会割裂开的做法其实是徒劳的。诚然,文学不应该被当做道德说教的工具。但同样,“没有文学作品可以超越道德。”甚至可以说,“之所以会产生文学是因为人类要表达道德观念”。相反,王尔德童话作品中的人物和意象的设定都是以道德说教为前提的。可以说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点仅能够存在于艺术理念中,却不能在文学创作中真正实现。王尔德在主观上想要创造超越道德现实的角色,但现实是他创造的人物形象恰恰是某种道德理念或道德价值的写照。因此,他实际上违反了自己的唯美主义观点。他提倡的“为艺术而艺术”仅仅是理想化的观念,不能在文学创作中真正实现。

2.分析王尔德艺术主张和艺术创作间的悖论产生的根源

笔者认为,王尔德艺术主张和艺术创作间的悖论产生的根源有两个。一方面是当时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是其艺术主张本身存在的瑕疵。

维多利亚时代指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见证了财富、权利以及文化的极度扩张。虽然这一时期工业和经济迅速发展,但穷人依然贫穷,上层社会以及中产阶级却过着相对优渥的生活。当时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相形见绌。在维多利亚晚期,唯美主义观点的倡导者们厌倦了道德说教,开始推行唯美主义运动。在这样一种社会动荡的社会背景下,王尔德没有办法无视受苦受难的人民,他急于与社会达成一种和解,他想通过提倡唯美主义而逃离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王尔德对于维多利亚时代堕落、颓废的传统道德观持有一种反抗的态度。于是,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制造出了真善美,以此来对抗社会中的种种丑恶现象,并且表达他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看,王尔德的童话作品依然带有道德说教工具的色彩。

从王尔德倡导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本身来看,其实也存在着一定的瑕疵。他认为“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别的东西,艺术有独立的生命,正如思想有独立的生活一样。”这种观点虽然提高了艺术的地位,但却颠倒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从实质上看,这违反了社会的客观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这一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这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王尔德艺术主张和艺术创造间的悖论。即使他努力想让自己笔下的人物与道德分离或者超越道德,但他的作品还是带有道德说教的痕迹。

结语

王尔德是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和先驱。虽然他倡导艺术与道德说教无关,但他的童话作品或多或少的都与道德相关,他的艺术主张和艺术实践之间的悖论非常明显。而产生这种悖论的原因有两点,一个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景,一个则是其艺术主张中先天性的缺陷。

总之,王尔德的人生也是一个大大的悖论,也许他想向艺术寻求心灵上的安慰,但现实却不能实现他单方面的愿望,他无法彻底逃离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

[1]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外国文学研究》1(2005): 8-11。

[2]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外国文学研究》1(2005): 8-11。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责任编辑 冯雪峰)

猜你喜欢

王尔德维多利亚悖论
视神经炎的悖论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维多利亚时期的人是如何发明“短途周边游”的?
海岛悖论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义:从王尔德的三种美学谈起
“帽子悖论”
为自己
为自己
维多利亚时代(一)
维多利亚时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