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书专书研究的新范式
——读李玲玲《〈初学记〉引经考》

2014-12-12郜同麟

参花(下) 2014年7期
关键词:类书异文初学

◎郜同麟

类书专书研究的新范式
——读李玲玲《〈初学记〉引经考》

◎郜同麟

李玲玲的《〈初学记〉引经考》一书,作者以《初学记》引十三经为切入点,对这些引文的异文做了细致分析,在校勘、异文考证和研究方面颇多创获,是类书专书研究界不可多得的一本佳作。

初学记 书评 类书 引书

宋代以来的学者,已注重利用类书进行学术研究。《四库提要》卷一三五《艺文类聚》提要云:“隋以前遗文秘籍,迄今十九不存,得此一书,尚略资考证。宋周必大校《文苑英华》,多引是集。”如高邮王氏校书多引类书,马国翰辑佚大多出自类书,此皆考据学利用类书之典范。

近代以来,学者开始对类书进行专门研究。张涤华在194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类书流别》一书,是为最早专门研究类书的著作。该书就义界、缘起、体制、盛衰、利病、存佚六方面对类书进行了全面论述。此后胡道静《中国古代的类书》、刘叶秋《类书简说》、夏南强《类书通论》等主要也是关于类书的源流、体例等方面的研究。

至于类书的专书研究,则以洪业先生等编著的《太平御览引得》等导其源,较早的还有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东洋研究所《艺文类聚(卷一)训读》(原书版于日本平成二年(1990),惜未见原书)。近年来,又有阎琴南博士论文《〈初学记〉研究》,著作有江秀梅《〈初学记〉征引集部典籍考》、周生杰《太平御览研究》等。其中,阎文、周书是综合性的研究。周书主要集中于《太平御览》的成书、思想、版本、流传等诸方面。阎文的主体是异文研究,但依《初学记》卷次排列各卷异文,不便使用。江书则依《隋书·经籍志》次序考定《初学记》所引集部诸书之撰者、内容等,其贡献主要在目录学方面。

李玲玲《〈初学记〉引经考》则与以上论著均有不同,该书以《初学记》引十三经为切入点,对这些引文的异文做了细致分析,并从中总结出了《初学记》的体例、价值与缺陷。该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勘学方面

就笔者所见,目前关于校勘学的专著大约有十馀种之多,其中比较有特色的,当属陈垣《校勘学释例》,王叔岷《斠雠学》,张涌泉、傅杰《校勘学概论》三书。王书总结校勘通例122例,可谓集传统校勘学之大成。对于陈书,胡适称为“校勘学永久模范”“前无古人”“新的校勘学最大成功”。而王叔岷则以为胡适称赞太过,称:“陈先生据《元典章》所归纳的误例不过四十二条。清王念孙的《淮南杂志》,单据一书,最后归纳《淮南子》一书致误之由,标出六十二例。同是依据一书,早已较陈先生所举的四十二例多出二十例子。”但实际上,陈垣所校之书为俗书俗刻,其所总结的四十二例,更能代表中国传统书籍的讹误状况,已超出传统经史校勘的窠臼。张、傅之书则因利用了敦煌文献,而于校勘方法上更有新的创获,如“因字头省书而脱”“因不明删字符号而衍”“不察乙字符号而错乱”等皆前人所未言。不过该书所举多敦煌用例,而对传世文献的校勘涉及较少。该书对写本文献的特征作了详明的阐发,但没有更进一步探索写本文献的文本特征对后世刻本文献的影响。实际张、傅二人所总结的讹误类型在传世典籍中同样存在,在类书等校刻较为粗糙的书籍更为明显。由于《初学记》恰好处在写本文献与刻本文献的过渡阶段,其讹误类型的校勘学价值更大。如该书168页指出《初学记》引《毛诗序》脱“能循法度也”五字,乃是因重文符而脱,并进一步找出了敦煌文献中的例证,这正说明了张、傅书中所总结条例仍适用于传世文献。又如,该书171页提到《初学记·乐部下·鼓》叙事引《周礼》“王执路鼓,诸侯执贲鼓”脱两“鼓”字,其实这也可能是由于抄本时代正文中的“鼓”字因与条目相同,故以省代号代替,后世转抄脱落。

该书除了对校勘学理论的创新之外,还为十三经的校勘做了不少贡献。尤其是该书在论述《初学记》引经价值时专设“存古”“明异”两节,跳出了传统校勘学必言是非的窠臼。

二、异文研究

清代关于异文研究的专著有万希槐《十三经证异》、李富孙《春秋三传异文释》等,主要是异文的罗列以及异文关系的考证。近来有袁梅《诗经异文汇考辨证》,仍是延续清人的研究方法。王彦坤《古籍异文研究》和朱承平《异文类语料的鉴别与应用》建立了异文研究的理论系统。苏杰《〈三国志〉异文研究》除了建立了一套异文研究理论外,更有具体的实践。李书在这方面正可与苏书相媲美,该书将异文分为“因形嬗变”“因音嬗变”和“因义嬗变”三类,系统地考察了《初学记》引经异文中的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同义替换等现象。古籍引书,多有改字,前人在利用这些异文时,或指为误,或谓是异本,其实都是不知古籍引书体例。如《初学记·天部上·雷》引《诗经·召南·殷其靁》作“殷其雷”,袁梅《诗经异文汇考辨证》云:“《初学记》一引《诗》作‘雷’,盖出自《韩诗》。”李书32页即指出“靁”“雷”仅是古今字关系,并非三家诗异文。

三、异文辑录

该书在书后附录“《初学记》引经表”,对经学及异文研究有极大的贡献。前人关于十三经异文的辑录多有遗漏,万希槐《十三经证异》对类书的利用本来就比较少,最近出版的袁梅《诗经异文汇考辨证》对于《初学记》中的异文也多有漏略。如《初学记·地部中·河》引《诗经·卫风·河广》“一苇杭之”,“杭”作“航”;《初学记·器物部·车》引《诗经·秦风·小戎》“阴靷鋈续”,“鋈”作“沃”;《初学记·地部上·终南山》引《诗经·秦风·终南》“有纪有堂”,“纪”作“屺”。如此之类,袁书均未提及。可以说,仔细阅读本书附录部分,仍有许多题目可以挖掘。

该书虽然优点多多,但却也有少许不足。首先,该书部分章节的区别不明晰,如第二章第二节引书体例中是“意引”一小节,第七章在论述《初学记》引经存在的问题时,第一节还是“意引”。第二章的“合引”与第七章的“杂糅”也比较接近。其次,如前所述,该书的附录部分价值极大,正文部分又多有关于这一部分的考证,但没有索引,翻检不易。若能在附录中作者考证过的第一条后附以正文页码,将更方便读者阅读、利用。然而瑕不掩瑜,该书开创了类书专书研究的新范式,实为一部优秀的学术论著。

[1]陈垣.校勘学释例[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江秀梅.《初学记》征引集部典籍考[M]. 台北:花木兰出版社,2006.

[3]苏杰.《三国志》异文研究[M]. 济南:齐鲁书社,2006.

[4]王叔岷.斠雠学·斠雠别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王彦坤.古籍异文研究[M].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6.

[6]阎琴南.初学记研究[D].台北:台湾文化大学,1981.

[7]袁梅.诗经异文汇考辨证[M].济南:齐鲁书社,2013.

[8]张涌泉.傅杰.校勘学概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2007.

[9]周生杰.《太平御览》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8.

[10]朱承平异文类语料的鉴别与应用[M].长沙:岳麓书社,2005.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冯雪峰)

猜你喜欢

类书异文初学
方案问题中的分析小妙招
谈《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一处异文——读红零札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安大简《诗经·召南·小星》异文考辨
西夏类书《圣立义海》故事新考三则
论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编纂
谈初学书法选帖五忌
《太上洞渊神咒经》异文考辨
轮滑苦与乐
《初学记》文部资料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