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寒式活着

2014-12-12王雨豪

商界评论 2014年9期
关键词:韩寒分工时代

王雨豪

十五年前,一个高中生以一篇文章获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也许你已经像我一样忘记了那篇文章叫什么,但这个人你不会忘记。

十年前,这个少年作家在他风华正茂时选择另辟蹊径,义无反顾地开始职业赛车生涯。在种种嘲讽、质疑、不看好中,他通过8年时间共获得12次全国冠军。一个转角,他又一次证明了自己。

今天,一部电影几乎获得了当下最猛烈的讨论、最澎湃的传播、最可观的票房。他再一次华丽转身、变成电影导演,以自我意识描绘着电影的故事。

被组织绑架的个人

众所周知这个人就是韩寒,有人拿韩寒与郭敬明作比较,要我说,韩寒相较于任何一个正常男人而言,他是个“女性”。因为正是某种类似女人的感性,让他一次又一次任意而为,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不去理性思考,不去风险评估,疯狂活着。当然,韩寒是幸运的,每转一次,都变成了迭代升级。

泰戈尔做了一辈子的作家,拜伦做了一辈子的诗人,陈胜吴广做了一辈子的农民……他们没有韩寒这么幸运,有胆识去迭代,有机会去迭代。他们生活的年代,各阶层、各组织、各圈子间的自由流动,近乎为零,迭代成功也近乎不可能。

还记得一个故事。一男人在一公司干了25年,他每天用同样方法做着同样工作,每个月都领着同样的薪水。一天,愤愤不平的男人决定要求老板给他加薪及晋升。他对老板说:“毕竟,我已经有了25年的经验。”老板叹息说:“你不是有25年的经验,你是一个经验用了25年。”思想守旧,收入也必然守旧。

这个故事正是反映了时代转型发展中的尴尬。也许还没有太多人意识到我们已经进入了另外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分工的规律被彻底颠覆的时代。二百五十年前,蒸汽时代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一个工人在一个岗位呆得越久越值钱,老工人手法熟练、效率高,更受青睐。所以,我们的父辈通常在一个行业的一个岗位上终老,受到组织的羁绊,甚至从锦绣繁华到轰然倒下。

在过去的几千年内,人类历史经历了三次社会化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野蛮时代的中级阶段,它的结果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社会分裂为两个阶级: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于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铁制工具的使用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使手工业向多样化发展。如此多样化的活动已经不能由一个人来进行了,于是发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文明时代的门槛。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一个不从事生产只从事交换的商人阶级。他们作为生产者之间的中间人,剥削生产者,并取得了生产的领导权。交换发展的需要产生了金属货币。货币借贷、利息和高利贷也相继出现。

经过这三次大分工,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但另一方面,三次大分工让我们看到的都是李白是李白、吴广是吴广的社会结构,每一个人都被阶层锁定。由于组织的能量大于个人的能量,个人不得不成为组织的附庸。

个体价值的崛起

今天,韩寒不再是韩寒,他已经从那个“键盘侠”,迭代为新生代吸金导演。在韩寒式迭代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方生方死的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跨界现象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超级组织正在走向穷途末路。说相声的罗永浩可以做手机,讲微信评书的罗振宇可以做教主……

我们已经迎来了第四次社会大分工,背后的推手和因由正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数十亿人的连接和协同。正如龙应台所说,这个时代是一个健康、开放、有创意的社会,里面应该产生不同年龄、不同形式的韩寒。

和以前三次社会化大分工相比,这一次变革更全面、更深远、更彻底。这场大分工影响到了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部门,甚至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国家和政府。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一切都不可避免。电子商务的出现、大量机器人的产生、3D打印技术的应用,都在预示着这场大分工正在更加彻底地改造着传统经济,引导社会经济更深入地发展。

第四次社会化大分工彻底改变了传统市场的格局和分布,消费者地位,促使新媒体出现,现代物流飞速发展,最终导致生产以需求为导向的根本性变化。在这次分工中迎来了一个无边界的组织形式,自由人的自由联合、自由人的自由折腾将使得别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开始诞生。

哈耶克说计划经济的失败意味着理性设计的失败,同时他也认为,感性的秩序正在成型。今天,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正在佐证着哈耶克的观点,高度感性、自由、丰满的人人创业时代正在到来。

《未来在等待的人才》中提到,这个世界原本属于一群高喊知识就是力量、重视理性分析的特定族群——会写程序的计算机工程师、专搞诉状的律师和玩弄数字的MBA。但现在,世界将属于具有高感性能力的另一族群——有创造力、具同理心、能观察趋势,以及为事物赋予意义的人。我们正从一个讲求逻辑与计算机效能的信息时代,转化为一个重视创新、同理心,与整合力的感性时代。

知识本身不再重要,因为无线互联已经把大千世界的知识全部装入你的手机,随时需求,即刻获取,我们今天更需要的是整合知识的能力。“知识就是力量”已经落幕,随之而来的社会分工众包化,必然将所有的传统组织压扁、解构,甚至颠覆。

这个时代不允许人和人之间存在冗合度,“你”和其他人若是冗合的,那么你的存在将毫无价值。甚至再大胆想象,现在乃至无限可见的未来中,梦想将不重要,因为引导你向上的根本不是梦想,而是如何活在当下,活好当下。正如罗永浩在锤子手机发布会中,煽情地讲到:“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只是认真而已。”其后热情的粉丝在网络中跟帖,“你只管认真,我们帮你赢。”

迭代中不断新生

不管是海尔的组织平台化,还是苏宁的小团队作战,2014年在公司中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大型组织越来越被解构和微型化,个人的价值正在凸显。

对公司经营者来说,更为重大的变化则是互联网对人性和个人选择的根本性改造。那些优秀的个人将会越来越快地选择离开组织,互联网给了人们不被组织锁定甚至绑架的可能性,也放大了个人创业的机会和可能。你要么选择通过业务外包与这些外部人士协作,要么接受聘用更平庸的员工的现实。

对个人来讲,在摆脱组织的桎梏后,我们需要一次韩寒式新生。那个不参加研讨会、不剪彩、不参加演出、不参加电视专访、不写约稿、不演电视剧、不给别人写序的韩寒,今天死了。在我们眼下的这个韩寒,更通透、更有趣、更生动,他会拿自己出来调侃,拿女儿出来“营销”,动用常规的物料为他的电影进行商业化的推广。

有一个词叫“反求诸己”,这是李敖在北大演讲时对一个高级别自由主义者的诠释,强调我们不要过于执着。执着的结果便是不能解放,把自己困死。当年,TCL董事长李东生对汤姆逊的专利技术寄予了厚望。可他却忽视了彩电市场核心技术趋势正由CRT向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过渡。从2003年开始,欧洲彩电市场便开始了更新换代。到2005年,欧洲市场平板电视已由两年前30%的市场份额跃升到80%。也就是说,李东生花大价钱买了过时的技术,还朝着被市场淘汰的方向走了五年。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我们任何一个人预测未来的能力都将大打折扣,没有人敢信口承认,我走对了方向,我始终走对了方向。所以我们都是在不断试错,需要不断迭代,不断地反求诸己。

一个反求诸己的自己正如韩寒一般。显而易见,韩寒已经背叛了昨天的自己,他会去接受访问,会去接拍广告,会去参演电影,会去增加曝光率,变得更清爽,更小伙伴,甚至更呆萌。这样看起来,也没有那么糟糕,我们也没有觉得被耍了,甚至更加兴高采烈地认可着韩寒。于是,这似乎在告诉我们,不要再“坚持真理”了。如果今天的成功需要方法,那么就只有这么一条:不断迭代。

不久前还有人质疑北京的黄太吉煎饼店是昙花一现,不能长久。但是,如果黄太吉不断迭代,始终保持着新鲜感,那么消费者自然也不会那么无情。所以我们也看到,黄太吉正在尝试高客单价的新品类,小火锅大黄疯、东北乱炖等,保持着鲜活的迭代律动。

在这样一个无限自由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要叫我告诉大家关于成功的方法论,恐怕是终将限于以偏概全,但反求诸己的“不断迭代”值得送给我们每一个人。今天的机会千千万,每一个“韩寒”都在发生着急速迭代,也许两年后的蓦然回首,你我都会为将来的自己大吃一惊。

只要我们能清醒地把握住这个时代的脉搏,与社会规律发生共振,同时以“为进取心而生”、“要么杰作,要么狗屎”的心态完成每一次迭代,那么上帝会见证着我们成为一个全面而丰富的个体。最后我把我深信的那句话送给你:能改变我们命运的,唯有创造力!

猜你喜欢

韩寒分工时代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韩寒 笑一笑,已苍老
张本煜,韩寒说他值得比现在更红十倍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The Fall of Han
施工图任务组织分工之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