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问答
2014-12-12
新浪微博是怎么一步步衰退的?
回答人:sqf
首先,新浪缺乏公司远景,这是公司治理的问题。相对于其他互联网公司,新浪是一个没有大股东的公司,整个管理层都只是把新浪当成逐利的平台,对他们而言,微博不是他们抚养的娃,只是他们饲养的猪,等着合适的时机变现而已。
其次,战略层面的失策以及执行不力,产品矩阵没有协同作战,而且产品形态的方向摇摆不定,是要重媒体,还是重社交?如果结合微博这个产品形态以及新浪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加强媒体属性是没有错的。但做成Twitter的市值,要远远低于做成Facebook的,这对管理层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
最后,战术层面的应对失误。1. 过滤和净化系统出现了故障。微博这个生态系统的运转需要两块最重要的模块支持,一个是UGC,需要源源不断地给生态注入信息资源供生态居民享用;另一个是传递能量的电气系统,它让信息资源在生态里快速周转。但是,这个天才的系统出现故障后,微博的团队并没有去维护。2.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明星运营。在产品发展早期,通过明星效应拉动普通网民的运营战术确实取得了成功,建立了竞争优势。但到了产品的中后期,产品已经普及,微博却没有转变思路,还是大量的大V掌握了话语权和影响力,没有回归草根,草根们在微博里没有存在感,因此逐渐失去了兴趣。3. 面对用户需求的变化,没有与时俱进地改进产品迎合变化。4. 没有有效地巩固自己的城墙。其实微博的城墙足够厚,用户的使用习惯,在微博上沉淀了大量的网络资产,这些都建立了很厚重的退出成本,用户迁移的成本很高,除非有另一个产品帮用户把创建的好友关系迁移过去,并且该产品还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这一点微信就做到了,当建立完毕用户的好友关系后,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形态(公共号和朋友圈),快速瓦解了微博的城墙。
在线教育会是继电子商务之后又一个爆发点吗?
回答人:阅世书生
在线教育一定会成为爆发点。
首先,在线教育行业可以用纵横两个维度来拆分:纵向的是年龄,横向的是教育内容、方式的属性。
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属性,是按功利属性无级变速来划分。决定是否会爆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第一,细分行业自身的发展程度如何,主要是看对应市场和细分行业的成熟度;第二,“互联网”对这个细分行业的影响。如果这个领域是可以被互联网改造的,那么这个领域爆发的机会就大。改造的难度越大、成本越高,爆发的机会越小。判断改造的难度和成本,要回过来看这个行业的特性。钢铁行业能被互联网改造吗?不敢说绝对不能,但机会真的不大。因为互联网技术不足以优化这个行业的产品、体验,不足以改造它的运营方式、商业模式。
其次,从行业分工来看,教育行业的机会在哪个阶段。教育行业的产品部门主要负责内容生产、内容传授、考核评定。而在内容的生产与传授方面,互联网都有很大机会去改造。市场(运营/教务)部门主要负责招生、服务和反馈追踪。在招生上,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一个双休日,你最多也就上八门课,有你的就没我的,这是行业真正的难点。如果能打破这个瓶颈,那么整个行业的规模都会上一个档次。但是在线教育的爆发,一定离不开在这个领域里的突破、创新。
然后结合互联网的特性,我们可以从工具、内容、营销三个方面来看。在一个完整的生态链下,三个环节不是分工的,而是一家独大可以通吃的。光做工具而没有内容,在互联网时代,早晚会被干掉。
从长期来看,从内容切入,是在线教育这个行业可以预见的爆发机会。
商业地产如何才能走出同质困境?
回答人:张小放
目前国内的商业形势,由于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巨大不均衡,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势,发达城市的商业开始激烈竞争,而三线城市以下却还处于填补商业空白或者补课的阶段。要去同质化还得从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从需求来说。你做商业项目,就需要详细了解你的目标客户、这个城市居民的消费习惯,以及整体趋势。每个地方,地域不同,得来的各项指标数据也会不同。比方说,在成都做一个休闲美食的项目就比在温州成功的可能性高一些。再进一步而言,结合项目本身的特质,我们还必须清楚知道你目标消费者的特点、周边项目的空白、市场的趋势发展。目前在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商业大环境下,我们要仔细甄别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现有格局一定有所不足,机会就来了。如今,在一线城市,人们的消费习惯已经从基础生活必需消费成长为个性和体验消费,这就为商业发展提供了非同质化的土壤。
其次,从供给来看。就目前大陆的店铺品牌资源来说,还不够丰富。然而做商场招租又面临两难境地,如果招一个既新又特别的品牌,你不敢保证它进来之后一定能卖得动。但如果招一个很著名,口碑又好的品牌,又难免不会同质化。这个的解决方法主要还是在发展商这边,做项目的时候就不要做得千篇一律。总之,去同质化的关键在于掌握消费者的需求、趋势和渴望,避开竞争者正面火拼,利用项目的定位和租户组合塑造自有的特色和趣味,从而黏住客户。
三星电子是否可能挽回 Galaxy 系列设备的颓势?
回答人:杨潇
三星移动设备业务死不了,但想回到过去的霸主地位,不可能。
首先,从软件和生态系统上看。在过去的三年当中,三星一直扮演着一个拥有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的硬件设备制造商的角色。凭借三星电子的集团优势,三星移动设备业务从Galaxy S开始便拿着业界顶尖水平的硬件向前冲,在此过程中还不惜坑害队友来为三星移动设备扫平道路。相比硬件上的突飞猛进,三星在软件和生态系统方面的建树可谓相形见绌。TouchWiz触摸技术历经多年的磨练仍然被新兴的中国厂商甩在脑后,而三星的云服务也是毫无存在感。
然而,同一时期的苹果在软件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其独有的操作系统已经更新到了iOS 7。以此为基础,苹果还搭建起了打通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甚至未来可能存在的电视的完整平台;云服务也已站稳脚跟;App Store应用程序的数量依然遥遥领先。
其次,在供应链方面不思进取,这里指的是在硬件参数上没有突破,主要是被人吐槽一万年都没变的外观设计和塑料外壳。
最后是品牌和零售渠道建设的缺位。所有人都承认三星是一个大品牌,但我想没有多少人愿意承认它是一个极具号召力的品牌。让人卖肾都要买的苹果自然不必多说,即使是已经没落的索尼,也凭借自己上个世纪末的辉煌,仍然保留着一个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的品牌价值。然而三星在过去辉煌的三年中过度注重主力产品的明星效应,整个产品研发和营销思路都紧紧围绕主力产品展开,缺乏对于品牌的建设。所以,一旦主力产品出现问题(创新不够、竞争优势不大等),用户就会完全失去购买三星手机的理由。